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475867 上传时间:2017-09-28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78.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十三__三角形动点问题(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1榜样教育学科教师辅导讲义年 级: 辅导科目: 学科教师: 学员姓名:课 题 专题十三 三角形的动点问题教学目的1,能对动点转化为静点进行处理问题,2,能利用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解决问题。重难点 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的应用教学内容一、概念引入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数学思想:分类思想 函数思想 方程思想 数形结合思想 转化思想2随堂练习1. 如图,

2、在矩形 ABCD 中,动点 P 从点 B 出发,沿 BC、CD、DA 运动至点 A 停止,设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x,ABP 的面积为 y,如果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如图 2 所示,则ABC 的面积是(A )94xyOPD CBAA、10 B、16 C、18 D、202, 如图在 Rt 中, , ,AB2,D 是 AB 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90AB30AC重合) ,过点 D 作 CD 的垂线交射线 CA 于点 E设 ,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 y 与 x 的xEy函数关系图象大致是( B )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2ECA BD【答案】B【思路分析】由于 D 是 AB

3、边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 A、B 重合) ,所以 0x2,通过画图进行分析,画出的图形如图,在点 D 由 A 向 B 移动过程中,AE 的长首先在减小如图 1-图 2 所示,当运动到 AB 的中点时 CE 的长度达到最小值,当点 D 再向 B 移动过程中,CE 的值开始增大,离点 B 越近 CE 的值越大,DE 与 AC 越接近平行状态。所以此函数图象函数 y 先随 x 的增大而减小,然后 y 先随 x 的增大而增大,此题选 B。3,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 O(0,0) 、A(0,2) 、B(1,0.) ,点 P 是反比例函数 图象上的一1y=x个动点,过点 P 作 PQx 轴,垂足为点 Q,

4、若以点 O、P、Q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OAB 相似,则相应的点 P 共有(D)A.1 个 B.2 个C. 3 个 D.4 个【答案】D【思路分析】在OPQ 和OAB 中,PQO=AOB=90,如果POQ=ABO 或POQ=BAO 时,两个三角形相似,此时直线 PQ 分别有 2 个交点,共有 4 个交点,即相应的点 P 共有 4 个.4, (2013河北)如图,梯形 ABCD 中,ABDC,DEAB,CFAB,且 AE=EF=FB=5,DE=12 动点 P 从点A 出发,沿折线 AD-DC-CB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的速度运动到点 B 停止设运动时间为 t 秒,y=S EPF,则 y 与 t 的函

5、数图象大致是(A)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3A B C D解:在 RtADE 中,AD= ,在 RtCFB 中,BC= , 213AED213BFC点 P 在 AD 上运动:过点 P 作 PMAB 于点 M,则 PM=APsinA= t,123此时 y= EFPM= t,为一次函数;1230点 P 在 DC 上运动,y= EFDE=30;12点 P 在 BC 上运动,过点 P 作 PNAB 于点 N,则 PN=BPsinB= (AD+CD+BC-t)= ,12312(3)t则 y= EFPN= ,为一次函数1230()1t综上可得选项 A 的图象符合故选 A5, (2013荆门)如右

6、图所示,已知等腰梯形 ABCD,ADBC,若动直线 l 垂直于 BC,且向右平移,设扫过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S,BP 为 x,则 S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是(A)A B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4C D解:当直线 l 经过 BA 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快;直线 l 经过 DC 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保持不变;直线 l 经过 DC 段时,阴影部分的面积越来越大,并且增大的速度越来越小;结合选项可得,A 选项的图象符合故选 A6, (2013永州)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垂直于对角线 BD 的直线 l,从点 B 开始沿着线段 B

7、D 匀速平移到 D设直线 l 被矩形所截线段 EF 的长度为 y,运动时间为 t,则 y 关于 t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A)A BC D7, 如图所示:边长分别为 1 和 2 的两个正方形,其中一边在同一水平线上,小正方形沿该水平线自左向右匀速穿过大正方形,设穿过的时间为 t,大正方形内去掉小正方形后的面积为 s,那么 s 与 t的大致图象应为(A)A B C D8, (2013衡阳)如图所示,半径为 1 的圆和边长为 3 的正方形在同一水平线上,圆沿该水平线从左向右匀速穿过正方形,设穿过时间为 t,正方形除去圆部分的面积为 S(阴影部分) ,则 S 与 t 的大致图象为(A)榜样教育 中国领

8、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5A B C D,9,如图,RtABC 中,ACB=90,ABC=60,BC=2cm,D 为 BC 的中点,若动点 E 以 1cm/s 的速度从 A 点出发,沿着 ABA 的方向运动,设 E 点的运动时间为 t 秒(0t6) ,连接 DE,当BDE是直角三角形时,t 的值为(D)A2 B2.5 或 3.5C3.5 或 4.5 D2 或 3.5 或 4.510图 1 所示矩形 ABCD 中,BC=x,CD=y,y 与 x 满足的反比例函数关系如图 2 所示,等腰直角三角形 AEF 的斜边 EF 过 C 点,M 为 EF 的中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D)A当 x=3 时,ECEM

9、B当 y=9 时,ECEMC当 x 增大时,ECCF 的值增大D当 y 增大时,BEDF 的值不变11,如图,将边长为 4 的正方形 ABCD 的一边 BC 与直角边分别是 2 和 4 的 RtGEF 的一边 GF 重合正方形 ABCD 以每秒 1 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 GE 向右匀速运动,当点 A 和点 E 重合时正方形停止运动设正方形的运动时间为 t 秒,正方形 ABCD 与 RtGEF 重叠部分面积为 s,则 s 关于 t 的函数图象为(B)A B C D1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 xOy 中,A(0,2) ,B(0,6) ,动点 C 在直线 y=x 上若以 A、B、C 三榜样教育 中国

10、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6点为顶点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则点 C 的个数是(B)A2 B3 C4 D513,如图,正方形 ABCD 的边长为 4, P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运动路线是 A D C B A,设 P 点经过的路线为 x,以点 A、 P、 D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是 y则下列图象能大致反映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是( B )第 8 题图14,如图所示,在矩形 ABCD 中,垂直于对角线 BD 的直线 ,从点 B 开始沿着线段 BD 匀速平移到lD设直线 被矩形所截线段 EF 的长度为 y,运动时间为 t,则 y 关于 t 的函数的大致图象是( A l)AOytBOytCOytDOyt(

11、第 14 题)15,,如图(1) ,在 Rt ABC 中, ACB=90, D 为斜边 AB 的中点,动点 P 从 B 点出发,沿B C A 运动,设 S DPB=y,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x,若 y 与 x 之间的函数图像如图(2)所示,则ABC 的面积为( B )A. 4 B. 6 C. 12 D. 14【思路分析】通过图(2)可以看出,当点 P 运动到点 C 时,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4,即 BC=4;当点 P运动到点 A 时,点 P 运动的路程为 7,即 AC=3,则 S ABC= ACBC=62116,如图,在 ABC 中, AB=20, AC=12,点 P 从点 B 出发以每秒 3

12、的速度向点 A 运动,点 Q 从点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18A 同时出发以每秒 2的速度向点 C 运动,其中一个动点到达端点时,另一个动点也随之停止运动,当 APQ 是等腰三角形时,运动的时间是 ( D )A 2.5 B3 秒 C3.5 秒 D4 秒 QCBP A17 (2013丽水)如图 1,在 RtABC 中,ACB=90,点 P 以每秒 1cm 的速度从点 A 出发,沿折线 ACCB 运动,到点 B 停止,过点 P 作 PDAB,垂足为 D,PD 的长 y(cm)与点 P 的运动时间 x(秒)的函数图象如图 2 所示,当点 P 运动 5 秒时,PD 的长是( B)A1.5cm

13、 B1.2cm C1.8cm D2cm分析: 根据图 2 可判断 AC=3,BC=4,则可确定 t=5 时 BP 的值,利用 sinB 的值,可求出 PD解答: 解:由图 2 可得,AC=3,BC=4,当 t=5 时,如图所示:,此时 AC+CP=5,故 BP=AC+BCACCP=2,sinB= = ,PD=BPsinB=2 = =1.2cm故选 B18 (2013莱芜)如图,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N 为 AC 的三等分点,三角形边上的动点 M 从点 A 出发,沿 ABC 的方向运动,到达点 C 时停止设点 M 运动的路程为 x,MN 2=y,则 y 关于 x 的函数图象大致为(B)榜样教育 中国领先的中小学教育品牌1ABCD考点: 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4184544专题: 压轴题分析: 注意分析 y 随 x 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而不一定要通过求解析式来解决解答: 解: 等边三角形 ABC 的边长为 3,N 为 AC 的三等分点,AN=1当点 M 位于点 A 处时,x=0,y=1当动点 M 从 A 点出发到 AM=0.5 的过程中,y 随 x 的增大而减小,故排除 D;当动点 M 到达 C 点时,x=6,y=4,即此时 y 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