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8475505 上传时间:2017-09-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word论文】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经济学专业论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内容提要:要坚持劳动价值论的灵魂和实质。劳动价值论的灵魂是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所体现的方法论。劳动价值论的实质是马克思研究劳动价值论时对劳动价值意义的凸现及其所隐含的深层涵义。要紧贴实践创新劳动价值论。一切能生产具有交换(不论是否具有交换形式)价值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商品的劳动都应归入创造价值的劳动范畴。创新是克服平均利润率下降的现实基础,创新也改变了劳动的质和量。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具有现实合理性。在当前现实生产力水平不发达的条件下,要多从合作的角度去看待资本与劳动的关系。 关键词:劳动价值论坚持发展恩格斯曾经指出:“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

2、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1在日新月异的变化面前,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基石的劳动价值论,同样要适时地改变自己,获得与新的历史条件相适应的现代形式。问题在于,坚持什么,发展什么,如何实现坚持与发展的统一,这时当前有关劳动价值论争论的根本所在。 一、要坚持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灵魂和实质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灵魂就是马克思在研究劳动价值论时所体现的方法论。马克思主义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认识世界的方法论。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从根本上来说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特别是资本论的方法。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那样:“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在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

3、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 。2只有把马克思主义理解成了一种科学的世界观或方法论,我们才能抓住马克思主义的灵魂,在纷繁复杂、急速变化的世界中,体验和发扬马克思主义旺盛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发展出适应于新的历史条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新形式。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论归根到底是历史唯物主义。其基本原理的核心就是:“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3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实质就是马克思在研究劳动价值论时所体现的深层涵义。首先,把劳动作为新学说的出发点,蕴涵着马克思对人的劳动的深层理解,这种理解主

4、要表现为:(1)社会存在的不可分解的最终要素,是人的设定目的的实践活动,劳动是实践活动的原型。 (2)劳动不能仅仅从满足需要的手段的意义来理解。 “一个种的全部特征、种的类特征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征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 ”4这种活动“正是在改造世界中,才真正地证明自己是类存在物。 ”5(3)劳动过程本身包含着目的论和因果论、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一个成功的劳动过程,总是在利用自然界的因果规律的基础上,实现了人的目的。劳动是对既定存在情境的永恒超越。这种超越,正是人的自由。马克思说:在劳动中,目的“被看作个人自己自我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的实现,主体的物化,也就是实在的自由而这

5、种自由见之于活动恰恰就是劳动。”6正是从劳动的这一理解出发,马克思重新论证了劳动价值论,并指出:“劳动是财富的唯一本质” 。7既然如此,财富的生产便应该在社会可支配的总2劳动量中找到一个相应的尺度。任何一种商品,不仅要以货币这一经验的、外在于人的尺度来衡量,而且要用劳动时间这个理论尺度来衡量。如果外在于人的财富世界没有作为人的活动产物来理解,那就表明人的理性陷入了拜物教的束缚。从这一角度出发,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正确沟通了财富世界与人的世界的本质联系。 其次,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清楚表明:劳动者是历史发展的真正推动者。无论是在历史唯物主义中,还是在经济学中,劳动范畴反映的都是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对

6、自然的生产活动,是人同自然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活动。人是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人的劳动不仅创造物质财富,而且创造精神财富。人在劳动中,不仅体现了人的本质,而且其对象化的结果,构成了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人类的一切财富本质上属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是人类劳动能力的结果。人类的发展与人的对象化发展是同步的。人的劳动体现了生产力真正的内涵。生产力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自然半沉睡的潜力发挥出来”8的结果;同时,生产力的发展又为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最深刻的基础。所以,劳动既推动了人自身的发展,又推动了人的对象化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劳动者就是历史的真正推动者。 再次,

7、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表明,劳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采取了一种非本质的存在异化形式。这种异化形式的主要表现为:(1)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反映的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之间的关系,即分配关系。 (2)生产活动和生产者相异化。这是劳动者和劳动产品相异化的原因。马克思说:“对工人说来,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别人。 ”9(3)劳动同人的本质相异化。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劳动仅仅成了谋生的手段。 (4)人和人相异化。劳动产品只所以作为异已的力量同劳动者相对立,这是因为他属于劳动者之外的另一个人;劳动者的劳动对劳动者本身来说之所以是一种痛

8、苦,这是因为劳动者的劳动给另一些人带来了享受和欢乐。马克思认为,产生上述异化现象的真正根源是资本主义制度,并借助异化概念的分析,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 第四,劳动者的真正自由的劳动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根本追求。在资本论里,马克思提出未来社会将“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 。而“所有制是对他人劳动力的支配” 。10所以, “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其实质就是要建立一个使劳动者真正体现劳动自由的社会,并进而实现人的自由与全面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所关心的就是使人从那种毁灭人的个性、使人变形为物、使人成为物的奴隶的劳动中解放出来。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的批判,主要不是针对收入的分配方法

9、,而是针对它的生产方法、它的毁灭个性以及它使人沦为奴隶的生产方式。所以,马克思的目的不是仅限于工人阶级的解放,而是通过恢复一切人的自由能动性,使人获得解放,并达到那样一个社会,在那里,目的是人而不是产品,人不再是“畸形的” ,而是变成了充分发展的人。所以,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去创造一种生产形式和社会的组织,在这种形式和组织中,人能复归他自身,并以他自身的力量掌握世界,从而跟世界相统一。在那里,消除了存在与本质的对抗,消除了主体与客体的分裂,人不再是许多陌生人中的一个陌生人,而是在他自己的世界上;在那里,他是自由自在的,就像在自己家中一样。二、要紧贴实践创新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政治经济学本质上是一

10、门与不断变化的条件相适应的历史性科学,必须根据3现实情况的变化而不断发展。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更是深深扎根于现实经济生活的沃土之中,实践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客观源泉,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所在。目前,我们创新劳动价值论,就是要围绕现代经济生活客观存在的新现象、新问题、新规律,探讨新的概念、范畴和体系。首先,需要拓宽劳动的概念。众所周知,马克思在 19 世纪是以工业(主要是棉纺织业)为模特作经济分析,建立其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他以“物质生产”领域为对象研究劳动价值理论,舍象了第三产业等众多行业中的劳动因素。然后,在当代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第三产业呈现迅速崛起

11、、后来居上的态势。从横向看,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越发达,居民越富裕,第三产业的比重就越高;从纵向看,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各种类型的国家的第三产业比重都在增大。第三产业的兴旺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在 19 世纪 70 年代,欧美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仅为 20%30%。然而从 1980 年到 1996 年,世界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已由 55.6%增长到 60.7%。在我国,从 1978 年到1999 年,第三产业占 GDP 的比重由 23.7%增加到 33.0%,就业比重由 12.1%增加到 26.9%。所以,实践的发展,客观上要求应将第三产业的劳动纳入劳动价值论中的劳动范

12、畴。从人类的经济实践看,人类的劳动成果有两类:一类是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劳动成果;另一类是不以实物形式存在的劳动成果。非实物形式的劳动成果与实物形式的劳动成果一样,也具有满足消除相对稀缺,满足人的需要的功能。非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与实物形态的劳动成果的根本区别主要是体现在使用价值上,在价值上他们都是活劳动的凝结,并且可用于交换。从这个意义上讲,第三产业提供的非实物劳动成果也是一种商品,因为他满足商品的所有本质特性:用于交换,并且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所以第三产业的劳动也应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范畴。另外,除了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的劳动外,企业的经营管理也应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范畴。经营管理活动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

13、经营必不可少的。经营管理者的劳动是企业总劳动的一部分,而形成商品价值的,是企业的总劳动,并不只是某一生产环节的劳动,所以,在商品的价值构成中,应有一部分属于经营管理者的劳动。只不过经营管理劳动是以间接的形式,而不是以直接的形式参与价值创造。再者,关于国家管理人员的劳动,从本质上来看,他们也应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首先,他们也提供产品,只不过他们提供的是公共产品。这些公共产品的使用价值在于满足了社会公众对秩序等方面的特殊需求。其次,他们产品的价值也是活劳动的凝结。再次,他们的劳动产品价值的实现是通过以国家为交换中介而实现的,这种交换虽然没有交换的形式,但具有交换的实质。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国家

14、管理人员的劳动也应属于创造价值的劳动,只不过其作用形式更隐蔽、更间接。总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劳动的内容和形态肯定也会不断得到充实。从发展的角度看,凡是能生产增进消费者合理效用,用于交换(不管是否具有交换形式,只要体现交换实质)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产品的活动都应纳入劳动范畴。这既是发展劳动价值论的需要,也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 其次,要将创新合理引入劳动价值论。在资本论里,马克思仅仅分析了工艺创新,并就工艺创新总结了两个规律:资本主义具有节约生产中所使用的活劳动的趋势;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具有在最经济的条件下使用活劳动的趋势。但在当代社会,创新已遍布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角落。新技术的广泛

15、运用,机器人的出现等等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创新不仅包括工艺创新,而且包括管理创新、知识创新、制度创新、市场创新等等诸多创新。创新使资本4主义摆脱了平均利润率下降的困扰;创新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的源泉。在创新条件下,劳动价值论将有新的表现形式。直接原因是创新改变了劳动的质和量。这里不仅是指改变了具体劳动的存在形式,而且也使抽象劳动具有了不同的涵义。事实上,不管什么样的创新,其最终结果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提高劳动生产率;(2)提高资本生产率;(3)增加市场需求。在第一种情况下,假设某企业劳动者原来 1 个小时只生产一件商品,劳动生产率提高后,可 1 个小时生产两件商品,这时

16、花在每个商品上的劳动时间变为半小时,如果按照劳动价值论原来的理解,这时单个商品的价值量将下降。其实,问题的关键也在这里,经过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劳动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前的劳动显然是两种不同质的劳动,这里暂且不论他们二者在具体形式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就是在抽象劳动层次上,二者本质上是属于不同质的劳动。这里我们不能因为在相同时间内支出的劳动都是同一的。劳动不仅表现在生产不同种商品的劳动有复杂劳动和简单劳动之分,复杂劳动将取得简单劳动的倍加形式;而且,生产同一种商品的劳动,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其劳动也在改变着其存在的形式,也应有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之分。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劳动显然属于复杂劳动范畴,而在此之前的劳动应属于简单劳动范畴。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上述例子中,劳动生产率提高后的半小时的劳动应等同于提高前的 1 小时的劳动。如果我们再假定工作时间不变并且市场需求能容纳多生产出的商品,这时某企业劳动者在 1 个小时创造的价值量将是原来的两倍,并且都得到了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讲,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不仅没有使单位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经济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