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739812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117 大小:1.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_第1页
第1页 / 共117页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_第2页
第2页 / 共117页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_第3页
第3页 / 共117页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_第4页
第4页 / 共117页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_第5页
第5页 / 共1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定(1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用教研丰润我们的课程建设 在诸城教育管理者与骨干教师会议上的发言,杨 昭 2014.4.2,课程领导力建设的项目实验虽然在时间跨度上不是很长。 但是,对于学校、教研员与教师来说,需要我们在不长的时间内跨越的一段较长的心理上的历程。 我们一起用“研究”来加快行走的步伐!,三、真的研究问题基于事实数据的研究,二、研究真的问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一、着力深层问题基于教研转型的诉求,四、真的解决问题基于实际行为的改进,改革进入了“深水区” 容易改的或难度不大的方面都已经或多或少改了,越往前走难度越大、障碍越多、情况越复杂、矛盾越突出。,一、发现真的问题基于教研转型的诉求,一、着力深层问题基于教研转型的

2、诉求,当前课堂教学呈现的总体特征: 新旧杂陈,搏击于课堂,改革处在流变的过程之中。 形式变化与出发点的变化 教学理念改变与教学行为改进,1.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例,文化转型,呈现良好态势,正确的课堂价值观还有待于进一步确认。 课堂封闭文化走向开放 简单的教案执行文化走向动态生成文化 单一的教师主导文化走向师生共生互动文化 有的明显,有的不明显; 此时明显,彼时不明显。 根源在于正确的课堂价值观还没有真正确认,或确认了,但还没有真正统领课堂教学的方方面面。,模式转换,持续跟进乏力 模式的概念与界定在发生改变,一种有效的模式总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同时也有其局限性,充其量是一种“类模式”。 一般模式如何

3、与学科、年段及课型 结合起来?,流程再造,基本功尚不够扎实 备课的二次课程开发 上课适时把握课堂动态生成的教学资源 评课成为课堂教学重建的起点 对课标、教材及主干、核心知识的把握?,课堂教学变革的艰巨性 要求变革者自身的理念发生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 变革直接触及变革者的自身利益,把学习的权力还给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课堂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很难通过教师个人的努力解决,必须发挥团队的力量。,课堂教学变革的基本走势: 在打破课堂教学单一、一统、刻板的基础上,课堂教学的诸方面正在向“多”的方向迈进。,多环节一体 在明确课堂教学变革的主题,厘清课堂教学价值观后,把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作为

4、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来看待。,多模式建构 课堂教学变革总是表现为各式各样教学行为的结构性联系,表现为教学环节之间的系统构成,即表现为形形色色的教学模式。,多策略运用 课堂上各种策略都有其适用的空间和平台: 讲述 讨论 提问 角色扮演,每种策略都有其优长,也有其缺陷 。 成功的教学总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多向度交流 自上而下的交流 自下而上的交流 平行交流,多成效整合 “效”的三层含义: 一是效率之“效” 二是效益之“效” 三是效果之“效”,2.从教研工作的调研情况说起,对“有效教研活动”形式, 94.76%的教师认为“集体研讨”更有效, 对目前常规的集体教研活动,满意程度: 18

5、.37%的认为参加教研活动的大部分时间“很有收获” 56.46%的认为“较有收获” 22.33%的认为“略有收获” 2.83%的认为“令人失望” 同时, 大多数教师都认为,目前“同事之间的随时交流”要比“教研组的常规活动”更有效。 思考:教师为什么对集体教研活动既欢迎又觉得不满意呢?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在哪里呢?,哪个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五个选项: 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 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 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 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 教师心目中认为的“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的突出问题” :“任务布置多,深入研究少”“以应付考试为中心” 。,教师反映: 现在

6、教研活动很少有研究成分。 学校教研活动中占比重最大的是“听布置,执行具体事务”。 “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也是当前学校教研活动的另一个普遍问题,而且随着年段的增高这个问题尤为突出。 现有的不少学校教研组尚未成为群众性的、合作研究的实践共同体。,“在集体教研活动中,教师觉得自己经常或擅长做的是什么?”五个选项: 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梳理出讨论中的主要问题 听别人发表意见 表达自已的经验与不足 质疑别人的经验与做法 调查试图问的是“最擅长和经常做的是什么”,但统计结果中展示出最明显的却是:教师自以为“不擅长或不经常做”的是“质疑别人的经验和做法”、“表达自己的经验与不足”。,当问起学校教研活动中的问题

7、时,一位特级教师说: 公开课研讨活动是一种较主要的教研活动形式,但相当一部分公开课研讨的力度也很不足。研讨课缺乏真实性,上成示范课,没有开展实质性的讨论,教师点评一般只是泛泛而谈、非常空洞,有时是碍于面子,更多的是由于教师没有深入思考,不能追究问题的本质。这样的教研组活动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帮助是不大的。 有问题、有不足才有讨论。没有质疑,没有提问,“你好我好,大家好”的讨论是形式的,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讨论,构不成教师的群体合作学习。 思考:“问题意识差,交流对话少”,教研活动中教师缺乏真正的合作学习,研讨风气有待进一步开创。,教研活动中“教师最想得到的帮助是什么”和“实际得到的帮助主要来自于什

8、么”。 五个选择(允许多选,排序):图书资料、网络信息、校内专家、教研员和专业研究人员,。 数据表明,教师最想得到的帮助,“教研员”的占60.9%。 结论:教师对于有着人际互动的、有针对性的、有过程的教研员的指导有着十分强烈的需求。可是教师们在现实中得到帮助却十分有限。,访谈中,教师的表述: 由于长期埋头于以重复为特征的日常教育生活,往往对很多教育教学问题视而不见,见怪不怪,习以为常,因此,特别需要研究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帮助我们以批判性的眼光重新打量自己的日常教育生活。 我们的教研活动往往只关心课怎么上、板书怎么设计、提哪些问题等技术问题,缺乏从理论层面上对教材、教法和学生的认知基础与风格加以

9、分析与思考,因而就不能高屋建板地从整体把握教学设计,我们希望有教研人员的指导。,但现实中来自这方面的指导似乎特别欠缺。数据表明,教师实际得到的帮助,来自教研员的占49.23%。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有现有的机制上的问题;有研究人员队伍的数量问题;可能也有专业人员本身的意识和能力问题等。,将需求调查中教师的教龄因素挑出来,发现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教师所需要的帮助是不同的: 新教师的成长借助校内专家的作用是重要的,在某种程度上这些校内专家可以代替教研员的作用。 有经验的教师,尤其是教龄10年以上的教师,他们的进一步发展可能更多地与教研员、专业研究人员的合作与支持有关。,问:“不同成长期的教师对教研活

10、动内容的需求” 对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对教研 活动内容的九个方面需求做分析 讨论疑难 教材分析 教学设计 学习课改 专题研讨 听课评课 课题研究 统一进度 课程开发,不同成长期的教师对教研活动内容的需求,数据分析: 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在对教研活动内容的需求方面基本没有差异。 学科带头人在“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这三个方面需求更多,与骨干教师和一般教师有显著差异。 一般教师和骨干教师对于“听课评课”、“教学设计”与“教材分析”有更多的需求。,教研活动内容时间占比与教师需求、满意度,教研活动的实际安排与教师需求、满意度有落差。 把教研活动内容的实际所占时间比与教师的需求、满

11、意程度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三者总体上没有显著的差异,只是在个别点上有显著差异。,在“教研活动内容时间占比”的前六个选项中,除了“说课听课和评课”和“学习课改方案与课程标准”这两个选项的时间占比与需求程度、满意程度基本重叠外,其余的选项都有不同程度的离散。 分析中发现: “讨论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和“教学设计”是教研活动中安排得比较多的,也是教师们满意的,但是与教师们的需求之间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两项是与教学实际问题有直接关联的。,“教材分析”时间占比与教师的需求程度有差距,而且满意程度也相对低。在课改实施中,教师如何“吃透”教材,合理地组织运用教材是很重要的,与课堂教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例

12、行备课”、“统一进度”、“考试分析”和“上情下达”在教研活动中占一定的时间量,开展状况是教师们比较满意的,但需求程度却相对低下。,教师们对“专题研讨”“课题研究”和“命题研究”有一定的需求,但是这三者在教研活动中安排的时间较少。 “课题研究”和“专题研讨”在学校教研活动中所占时间很少,但教师们说,一旦安排了、组织了,教师参与了,就会有所收获,也会比较满意。,教研员现有的指导方式和希望教研员采用的指导方式,无论是区域教研活动,还是学校教研活动。不仅具有“成事”之功能,更具有“成人”之价值。,慧生主任提出转型的两个方面及六个转变,对区域教研部门与学校的教科研都有普遍意义。,有困难,如何在面临的困难

13、中寻找突破点 工作忙,如何在繁杂的事务中寻找切入点 经验多,如何在以往的积淀中寻找生长点 追流行,如何在发展的趋势中寻找挂钩点 名气大,如何在追求自我完善中寻求跨跃点,基于课标的教学是目标导向的教学 目标导向的教学是有策略、方法与技术,一、发现真的问题基于教研转型的诉求,二、研究真的问题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基于课标的教学”:三个关注 关注多维度 有效教学关注从定性、定量、过程、结果等多维度寻求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 关注可测性与量化 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教学的多方面目标达成尽可能明确具体,便于检验教师的工作效益。 关注时间效益 有效教学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

14、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追求在有限时间内获得更充分的教学效益。,基于课标的教学特别关注: 目标的质量明晰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去? 结果的质量学生是否已到那里? 过程的质量学习活动如何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好的表现?,长期存在于教学的突出问题: 教师只需要考虑教什么 只要教了,讲清楚,就完成第一阶段 学生是否学会了 需要在作业和考试中才看出来 反复与强化过多 问题出现难以补救,质量管理一个重要的理念 不要将质量依赖于检验 依赖检验等于准备有次品 建立过程的质量标准 以良好的系统为基础,1.了解细胞的分化与生物体发育的关系。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的能力。 3.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4.

15、使学生体会生命的运动性,生命进程受内外因影响等哲学思想 5.激发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关爱生命 的美好情感。,比较 哪一种教学目标更有利于教学?,说明细胞分化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例1,例2 1.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阅读和分析,能准确地用关键词简述细胞分化的时间和原因。 2.通过讨论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自己组织语言或绘制图形准确无误地阐明细胞分化的过程。 3.通过观察和分析具体的分化情境,准确地解释分化的两个特点。 4.在新情境中,通过同伴讨论,在教师提示下总结细胞分化与分裂在个体发育中的意义。,分解课程标准(将目标具体化),转换教学立场 学习者的角度,关注学生的学习行为,落实到外显行为动词,陈述学

16、生学习后的变化,让“为学而教”落到实处,基于标准的教学,我们熟悉却不熟知,教学中 目标陈述的 常见现象,以教师为主体陈述教学目标,例如:使学生-,帮助学生-,培养-。,陈述学习的内容或课堂的活动而非学习结果,例如: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关注句子中词语的次序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目标笼统、陈述空泛、缺少明晰的步骤,例如: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能力,对祖国河山 的热爱。,三种教学目标表述方式: 讲解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教 师 教 领会算术平均数的概念 学习内容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算术平均数的概念,并能解决与例题难度类似的问题; 学习结果 基于标准的教学视域: 教内容结果,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课标要求】 在具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