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6801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乔致庸和胡雪岩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两个家族的创业故事晋商与徽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两大商业群体,乔致庸与胡雪岩是他们的代表人物。乔致庸是乔家经商第三代人,生于嘉庆二十三年(1818),卒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享年 89 岁。乔家商业从第一代乔贵发起家,到第三代由乔致庸大手笔经营,使乔家成为商业巨族,故致庸可谓乔家殷实家财的奠基人。乔致庸是乔贵发第三子乔全美的次子,幼年读书很用功,中秀才后,曾雄心勃勃要走举人、进士的仕途。可是天命难违,不久长兄致广夭亡,父亲也相继去世,他便成了乔氏家族中三门的大梁。于是弃儒从商,走上了经商之路。乔致庸经商既有雄才大略,又多谋善断,更重要的是非常会用人,常常提拔年轻俊才来担任乔家商号的新掌柜

2、,是一位广受敬重的商场高手。乔家在包头开办的复盛公商号,在他的策划下发展为复盛公、复盛西、复盛全、复盛协、复盛锦、复盛兴、复盛和等庞大的复字号商业网络,基本上垄断着包头商业市场,故包头有“先有复字号,后有包头城”之说。光绪十年(1884),乔致庸适应时代发展要求,创立了汇通天下的大德通、大德恒票号。在乔致庸的经营下,乔氏商业遍及全国各大商埠及水陆码头,业务繁荣,财多势旺,成为商场巨贾。乔致庸成为商场巨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善于用人,面对有创业心态的年轻人,他会放手让其经营商号,甚至付给资金,助其在新的地方开创生意。他甚至培养出了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乔致庸的经商理念是“一信、二义、三利” 。即以信

3、誉徕客,以义待人,信义为先,利取正途。乔致庸尤善于用人,这是他经商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如礼遇聘请阎维藩。阎原为平遥蔚长厚票号福州分庄经理,阎与年轻武官恩寿交往密切,当恩寿为升迁需银两时,阎自行做主曾为恩寿垫支银两 10 万两。为此阎维藩被人告发,并受到总号斥责。后恩寿擢升汉口将军,不几年恩寿已归还了所借蔚长厚之银,并为票号开拓了业务。但阎维藩因曾经受到排挤和总号斥责丧失了对蔚长厚的感情,决计离开蔚长厚返乡另谋他就。乔致庸知道阎维藩是个商界难得人才,便派其子备了八抬大轿、两班人马在阎维藩返乡必经路口迎接。一班人马在路口一连等了数日,终于见到阎维藩,致庸之子说明来意和父亲的殷切之情,使阎氏大为感动

4、。阎心想:乔家富甲三晋,财势赫赫,对他如此礼遇,实在三生有幸。致庸之子又让阎坐八乘大轿,自己骑马驱驰左右,并说明此乃家父特地嘱咐。这更使阎氏感动不已。二人相让不已,最后只好让八乘大轿抬着阎氏衣帽,算是代阎坐轿,而二人则并马而行。阎氏来到乔家,受到盛情款待。乔致庸见阎维藩举止有度,精明稳健,精通业务。而阎氏时仅 36 岁,致庸更是感叹年轻有为,是难得之经济人才。当即聘请阎氏出任乔家大德恒票号经理。阎氏对照在蔚长厚的境况,深感乔家对他之器重,知遇之恩,当即表示愿殚精竭虑,效犬马之劳。阎氏自主持大德恒票号以来的二十六年间,使票号日益兴隆,逢账期按股分红均在八千到一万两之间,阎氏为乔家的商业发展立下了

5、卓越功劳。又如,乔致庸大胆起用文盲马荀为大掌柜。马氏原是乔家包头复盛西商号下属粮店的一位小掌柜,马虽是文盲,但经营有方,使小粮店连年盈利。而当时的复盛西商号却因经营不善,需要小粮店贴补。本来小店掌柜是无资格面见2大财东的,但马荀回到祁县时却采取自称大掌柜的方式,要求面见大财东,乔致庸感到奇怪,便召见了这个自称大掌柜的人。马氏便把包头商业情况当面向乔致庸做了汇报,乔致庸看他对业务讲的头头是道,是个人才,遂付其资本让其粮店独立经营。后来,果然出手不凡。不久又让其经管复盛西商号,马氏又为乔家赚回了大量银子。马荀由于没有文化,遇到需他签名时, “荀”字经常缺胳膊少腿,以致成了“苟”字,人们又戏称他为“

6、马狗”掌柜。在当时,商号能写会算的人有的是,一般不会让一个文盲管一个大商号,但乔致庸却不拘一格用人才,破格任用了文盲马荀,取得了成功。此外,乔致庸的大德恒票号,还为我国的银行培养了第一任银行行长,他就是大德恒票号太原分庄经理贾继英。当庚子事变,慈禧太后一行由京仓惶而逃,途经山西时,贾曾代表大德恒票号总号为清皇室支垫西行路费银 30 万两(一说 10 万或 20 万),但要求西行之财赋收入暂由大德恒经管。对此囊中无银的慈禧太后自是恩准。当慈禧太后途经祁县时,大德恒总号又专设临时行宫接待慈禧等人。在这个临时行宫内铺着红地毯,挂着锦缎,美酒佳肴,山珍海味,使仓惶出逃的慈禧大喜,对乔家的大德恒票号留下

7、了深刻的印象。此后,慈禧太后在西安住了一年,财赋皆由大德恒经管,使大德恒一时俨然成了清王朝的临时财库,不仅原支垫的 30 万银两如数收回,而且从经管的财赋业务中还赚了一笔。后来,慈禧回到了北京,准备筹办户部银行时,想起了大德恒票号的贾继英,便下旨召见了他。慈禧问贾继英想做官,还是想经商。贾继英说做官自己不是这块料,但经商还可以。慈禧太后说道:那就给你个既做官又经商的差使吧。于是慈禧下旨,授他官职,同时筹办户部银行。光绪三十一年(1905) ,户部银行成立,贾继英出任第一任行长。光绪三十四年(1908) 户部银行改组为大清银行,贾继英继任行长。可见,中国第一任银行行长这样的人才,原是由乔致庸开办

8、的大德恒票号所培养。严格的号规和家规,是乔家商业兴盛的又一重要原因严格的号规制度,是乔家商业兴盛的又一重要原因。如其号规定有:号内员工包括掌柜在内,一律不准携带眷属,更不准嫖妓纳妾;所有员工不准赌博、吸食毒品;所有人伙按在号地位和身股大小,层层节制。如不循规蹈矩,到账期按所犯错误情节,或开除,或抹身股,或减劳金等。乔致庸治家很严。其家规有:一不准吸毒,二不准纳妾,三不准虐仆,四不准赌博,五不准冶游,六不准酗酒。这些家规既杜绝了祸起萧墙的根由,又成为家庭持盈保泰的保证。乔致庸先后娶过六位妻子,但都是续弦。乔致庸将朱子格言作为其儿孙启蒙必读之书。他常告诫儿孙戒“骄、贪、懒”三字。并教育儿孙“唯无私

9、才可大公,唯大公才可大器” ;“气忌燥、言忌浮、才忌露、学忌满、知欲圆、行欲方” ;“待人要丰,自奉要约” 。若儿孙有过错,则责令跪地背诵朱子格言 。如浪费粮食,则命跪诵若干次“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当念物力维艰” ,直到承认错误,磕头谢罪。乔致庸还把亲拟的对联挂在内宅门上,以教育其儿孙,其对联称:求名求利莫求人,须求己,惜衣惜福非惜财,缘惜福。乔致庸的子弟掌柜们在这样严格的要求下,个个都成为了能征惯战、会经营善开拓的高手,乔家的事业,全靠手下的掌柜们经营、开展,最后,乔家的票号达到了“汇通天下”的理想,而经营实业的商号也遍布全国,仅茶叶贸易一项,乔家的掌柜走出了山西,到了中国名茶的产

10、地武夷山,将那里的茶叶制3成茶砖,用商船和骆驼运往北方,远销到蒙古、俄罗斯等地。乔家在山西的大院,是乔家所有产业根基的象征和信息汇集的总部,远在各地的掌柜们,有事需要和东家商量的,可能回来住上一段时间,就当是回自己的家,但更多的时候,掌柜们惦记的是怎么样把生意做大,做到更远的地方去。有一个年轻的伙计,被乔致庸看中,派其到包头开设商号,经过近三年的奋斗,这位伙计经营的商号竟然超过了包头最大的竞争对手,几乎垄断了整个行业。乔致庸去包头的时候,他仍然还是年轻的小伙子,乔致庸赞其功劳很大,想擢升嘉奖,结果他说:“东家,等我们把生意做到像天那么大的时候再说吧。 ”可以说,这些掌柜们,正是乔家事业壮大的生

11、力军。而乔致庸,则是发现他们,培养他们,并激励他们去开创事业的人。靠着这样的路子,在重农轻商的封建社会,乔家终于成了富可敌国,声名远播的巨富,成为了一代晋商的传奇。说到近代中国商界大红人,不能不提胡雪岩。他家庭出身贫寒,却在极短时间发迹,成为名闻遐迩的巨商;清廷御赐二品顶戴,慈禧太后恩赏黄马褂正当胡氏事业接近巅峰时,忽遭变故,十几年光阴就由盛转衰。沧桑巨变,留给家族后代的是巨大的伤痛和无尽的思考。位于杭州元宝街的胡雪岩故居,原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 。当时正是胡雪岩事业鼎盛时期,豪宅修建了 3 年多才完工,可见其工程浩大。而现在修复的胡雪岩故居,由杭州市政府投资 2900 万元,经

12、500 多位能工巧匠 16 个月施工完成,2001 年 1 月 20 日对外开放。看着故居内的亭台楼阁,朱扉紫牗,雕花门楼犹如闯进了一座迷宫,遥想当年一代巨商胡雪岩的无限风光,让人感慨万千。胡雪岩(1823 年1885 年) ,名光墉,幼名顺官,字雪岩。胡雪岩父亲胡鹿泉字芝田,以农耕为生,粗通文墨,头脑活络,经常往返沪杭等地,贩卖土产山货,但家境仍很拮据;妻子金氏,生下胡氏兄弟六人,依次是光鼐、光墉、光鉴、光培、光桂和光椿,其中长子光鼐和六子光椿幼年就夭折了。胡雪岩 12 岁那年,父亲病逝,本来就不宽裕的家里日子更难过。据说,父亲临死前,曾留下话说:“欲兴吾家,其惟顺儿乎!”顺儿是胡雪岩的乳名

13、,可见其父对他的厚望。胡雪岩从 13 岁开始就孤身出外闯荡,先后在杂粮行、金华火腿商行当过小伙计,19 岁那年,被杭州阜康钱庄于掌柜收为学徒,逐步成为钱庄的业务骨干。胡雪岩传奇就是从这时候开始的。于掌柜没有后代,把办事灵活的胡雪岩当作亲生儿子看待。咸丰十年(1860 年) ,于掌柜生了一场大病,弥留之际,将胡雪岩叫到床前,把钱庄悉数托付给他。这所价值 5000 两银子的钱庄,堪称胡雪岩在商海中的第一桶金。胡雪岩的传奇一生,与晚清两个官场人物密切相关:一是王有龄,一是左宗棠。而王有龄就是他在阜康钱庄时期结识的好友。那时王有龄还是个穷困潦倒的书生,胡雪岩与之交谈后,发现此人很有城府,而且志向高远。

14、王有龄说,他想去京城捐官,可惜缺少银子,连旅途的盘缠都没有。胡雪岩认定王有龄是支“潜力股” ,就私下里从钱庄里“借”出 500 两银子,作了一次风险投资。后来,经京城同乡帮忙疏通关节,王有龄果然青云直上,在杭州海运局补了个肥缺,当上了粮台坐办,不久又升任湖州知府、浙江巡抚。为报答胡雪岩当年的“赠银之恩” ,王有龄将收来的税银全部存入胡家的阜康钱庄,且不要利息,这4让胡雪岩饱赚了一笔,账上的财富呈几何数字增长。胡雪岩命中的另一个贵人就是湘军统帅之一、湖南人左宗棠。太平军攻破杭州,王有龄自缢殉国,当时,胡雪岩正在上海为王有龄采办米粮军火救急,闻讯后既伤心又发愁。伤心的是好友王有龄之死,发愁的是手中

15、采办的几船米粮没了出路。听说接任浙江巡抚的是左宗棠,胡雪岩决定再来一次风险投资,将采办的 500 石米粮献出,希望获得左大帅的信任。左宗棠刚刚接手浙江军政,正为粮食问题伤神,见胡雪岩前来献粮,大加赞赏。于是他委任胡雪岩为总管,主持杭州城解围后的善后事宜及浙江全省的钱粮、军饷。阜康钱庄因此获利甚丰,更重要的是,胡雪岩再次找到了一个大人物作靠山。此后,胡雪岩的商业帝国迅速扩张,以杭州为起点、上海为中心,生意越来越兴旺,阜康钱庄的商号旗,遍插苏州、镇江、宁波、福州、汉口、北京、天津等地,除了继续经营钱庄外,他又插手丝绸、茶叶、药材等领域,编织起一个庞大的商业网络,真正称得上“日进斗金” ,史书上称他

16、“富可敌国” 。1882 年,胡雪岩已经手握大量现金。他发现,丝绸业的洋商为了获取暴利,拼命压低中国民间手工生产的生丝价格。胡雪岩看出,其中原因是华商各自为战,让洋人趁机攫取了定价权。他决定和洋人一搏高低。从 1882 年 5 月开始,胡雪岩派人大量购进生丝,到 10 月,买进的生丝达到 1.4 万包,洋人则一两生丝都买不到。无奈之下,洋商表示愿意加价 1000 万两购买胡手里的生丝,胡雪岩则咬定要 1200 万两。他还联络同行,一起收购生丝。洋商觉得如果就此妥协,将来必定受制于胡,双方陷入僵局。到 1883 年 8 月,胡雪岩已经投入超过 1500 万两资金,继续囤积生丝,眼看双方就要最后摊牌。就在这时,忽然传来了意大利生丝丰收的消息,对华商的信心是一大打击。到 10 月,中法战争爆发,市面动荡,银行和钱庄开始收回短期贷款,储户们也纷纷提款。11 月,华商的价格同盟瓦解,仓库中的生丝开始也霉烂。胡雪岩不得不忍痛将生丝低价售与两家洋行。商战失利,胡雪岩损失惨重,但尚不至于倾家荡产。然而船漏偏遇顶头风,胡雪岩曾代上海道台邵小村向洋商借过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