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5921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探讨【摘要】目的 探讨精神病人的个性化康复护理的方法与成效。方法 针对 50 例长期精神病患个人喜好特点,制订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对其发病时长做记录比较。结果 缩短病患发病时长,同时减少病患发病周期。结论 在精神病专科医院实施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可提高病患积极能动性,有利于病人康复,减少病患发病周期。【关键词】精神病患者;个性化;康复护理;临床实践随着医学的发展,精神康复工作越来越受到临床大多数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医院内采取各种康复措施,对精神病人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缓解精神症状,防止功能衰退,还可以改善病人的精神面貌和心境,使其心理与社会功能获得明显进步 1。1

2、 一般资料所在病房为精神科女病房,编制床位 100 张。护理人员 20 人,其中主管护师 10 名,护师 6 名,护士 4 名。年龄 2054 岁,平均年龄 35 岁。本科学位 6人,大专 14 人。2 方法2.1 对病患进行了解和鼓励“得了精神病,丧了半条命,老婆要改嫁,儿子要改姓”这些出自患者的声音,道出了其严重的消极念头和悲观情绪,所以我们对新入者主要进行生活护理,以关心照顾为主,使他们感到病房象家庭一样温暖,和常人一样待遇,在受到尊重和爱护的前提下,使其悲观情绪很快消失。护理人员要了解病人的病史,也要了解病人的爱好、家庭、生活等。这些即使病人感到特别亲切,也满足了他们自尊的需要。帮助病

3、患分析他们的长处和缺点,教会他们克服性格弱点,指导病患遇到困难和挫折的时候要与他人交流,倾述内心烦恼,正确地对待疾病和未来,帮助他们勇敢正视自己的困难,树立信心,学会自我排解、自我调节。病人有进步时应及时给以鼓励和肯定,使他们赶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2.2 创造一个类似家庭的休养环境病房设置整洁、优美(室内有鲜花、墙画)。工娱疗室安装彩电。我国著名精神病学家伍正宜教授提出,精神病院应实施家庭化,其重要措施之一即是让男女病人同住一病区,即同一病区收住男女病人,分住男女病室,在病区公共场所可自由交往,适时互访病室,但不能单独于一病室,以免发生意外 2。我院还未能实施男女病患同一病区,但是我们采取

4、延长家属探望时间和宽松探望的办法,鼓励家属多探望病患,和病患在病区娱乐。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可行的康复治疗措施,病患的孤独孤立感在减弱,病情得到极大缓解。2.3鼓励年轻病人关心他人我们建立 1+1 服务帮助,从病情有所缓和的病患中选出部分病患,让他们和新来的病患住一起,要求形影不离。在护理人员监视不到的时候,就由这些病情缓和的病患对新进病人充当监视,观察异常情况及时和值班护士联系。这一措施意外的很受病患欢迎,喜欢帮助照顾新进病患,借此体现自身价值。2.4 开展多项娱乐活动在了解病患的过程中,我们对每个病患的喜好都做了记录,针对大部分病患的的相同喜好,我们特意开展这方面的活动,调动病患在病区的积极

5、性。例如建立病人休养委员会,根据年龄、兴趣、爱好分为工娱疗组、体疗组等,每组选出组长、副组长负责。每天上午组织文体活动(唱歌、做游戏、打扑克、棋类和羽毛球比赛等);周二、四下午组织教疗(看新闻、读报纸、实施健康教育);周三、五下午开展作业疗法(种植、养花、编织等)。通过以上活动,培养和建立了健康心理,改变懒散、抑郁状态,恢复其自信心,体验运动和劳动的乐趣,加深病人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增强集体荣誉感。2.5 分配适当工作,进行出院前的适应性护理为了防止出院后的适应困难而出现心理障碍,对康复期患者进行适应性护理,要求按时起床、出操、跑步,帮工作人员打扫卫生,外出打水、打饭等使患者产生一种病愈后的愉

6、快感和发挥自身价值的重用感成就感。有效的防止了孤独,消除了抑郁,改善了情绪,减少了出院后适应困难,对巩固疗效,防止复发有积极作用。2.6 正确诱导病患在和谐的气氛中,心平气和的按循序渐进的方法对病人进行心里疏导。对沉浸在反复追忆其发病期的异常行为、心理上有羞耻感的病人,护理人员语言诚恳、态度温和地帮助他们分析病情,使他们正确认识病态行为,解除思想顾虑及羞耻心理。对个人生活受挫折而忧心忡忡的消极悲观病患,利用沟通技巧诱导其正确对待,学会处理个人、家庭、社会关系的能力。对病情基本回复正常,犀利状态稳定的病人,组织他们制定符合自己病情的预防疾病措施,教给防止复发的知识,鼓舞斗志,依靠科学战胜疾病。2

7、.7 阻断病患负面心里,解除心里障碍针对每个病人指导其学会适合自己的恰当处理生活中的应激事件的方法和技巧。学会控制、调节宣泄不良刺激带来的负面情绪,提高心里免疫能力,诱导病人正确认识事物,培养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建立正常人际关系,并帮助了解自身的心里缺陷,使其知道内向孤僻,敏感多疑、固执己见等不良个性特征给健康带来的影响,并且自觉克服个性特征的消极方面,重塑合理的生活方式。2.8 适当开放管理对病情稳定、持续用药,无四防(即无自杀、自伤,无冲动伤人,无毁物,无走失、逃跑)观念的病人实行开放管理。在病患中实行一种竞争机制,无四防做得达标且成绩最好的前三人,每周二、三、四三天分批次可以外出吃饭购物

8、两小时,在这期间护理人员着便装跟随气候,但不对病患进行管制。外出病患都能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偶有外出发病主要是外界人士知道她是精神病患而对她有歧视(活动范围有限,周边居民对病患有一定了解) ,从而诱发病情,但都被护理人员及时控制,从未引发事故。3 成效随着个性化康户护理服务全面启动,标志着我科护理工作进入新的里程。3.1 通过对病患的个性了解,我们更能“对症下药” ,所有护士都能积极、主动、安全的为病患进行个性化康户护理服务,增强了护士工作责任感,并得到自我价值的认同,护士整体素质提高,人人争做患者心目中最满意的护士,有利于护士队伍稳定和发展。3.2 病患在个性化康户护理治疗过程中,病情治疗得到

9、了显著的提高,以下是对精神病患者优质护理服务前后对比统计结果:个性化康户护理服务前后对比4.讨论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4.1 病患的活动量由原来的每周 1 次增加到现在的每周 4 次,这使得患者在病区更加活跃,加强患者与患者之间的交流,将患者孤僻的内心世界逐步打开,为患者出院更好的融入社会这个大环境打下夯实的基础。4.2 患者家属的探望次数由原来的平均每人 4 次增加到每人 6 次。家属送患者来医院的主要目的是想最大程度的治愈患者,患者来到医院或多或少都会觉得家属觉得她是包袱,丢到医院任其自生自灭,这样患者很容易孤立自己,紧锁心门,不利于病情治疗。家属增加探望次数,让患者感觉到了极大的温

10、暖与关怀,让她感觉到家人还能接纳她的希望,积极配合治疗,家属和病患达到双赢。4.3 竞争的开放式管理让病患体验到病区意外的正常生活,也是她们都非组别个性化康户护理之前个性化康户护理之后同比病患活动量(次/周) 1 4提高3次/周家属平均探望(次/人) 4 6提高2次/人开放式管理(人次/周) 0 3提高3人次/周50人平均住院时间(天/人) 67 47下降20天/人病患复发平均周期(月/人) 12 15提高3月/人常向往的。同时竞争的机制也让她们知道名额有限,不是人人都有机会去体验,从而促使他们发自内心的配合治疗,竞争那体验名额,对病情的治疗起了极大帮助。同时体验生活也让他们感觉到他们还没有和

11、这个社会脱节,她们也属于这个社会。4.4 患者发病期间平均住院时间由原来的 67 天每人下降到 47 天每人。这说明我们的个性化康户护理取得了成功,针对每个病患的喜好,制定合适的护理方案,对其封闭的思想逐步进行正确的诱导,病患打开心扉积极配合治疗,大大缩短治疗时间。4.5 患者病情复发平均周期由原来的 12 月每人上升到 15 月每人。这说明患者的心态较之前有了一定程度的打开,对融入社会有了一定的信心,心情逐渐开朗,病情的复发周期延长。5 结论通过对记录数据的分析和讨论我们可以看出:病患在病区活动量增加,加强了病患的交际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打开的心扉,为出院后更好的融入社会打下夯实的基础;家属探

12、望病患次数增加,同时也增加了家属和病患的关心和信任,温暖了病患的心,有助于病患病情的治疗;竞争的开放式管理让病患心中有了期盼,有助于病患病情的治疗;病患的治疗时间缩短和病患病情复发周期的延长,说明我们的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是成功的,我们也会将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工作继续下去。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使护理人员和患者配合更加紧密,护理人员通过有效、安全的方法管理患者,有效的减少护理事故的发生;患者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中获得安全感、信任感、被尊重感,体会到护士的关心爱护,再配合药物治疗,病情得到极大缓解,提高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护理人员和患者在个性化康复护理服务中达到双赢。参考文献1沈渔村.精神病防治与康复M

13、.北京:华夏出版社,1993:29-342王佩丹,林勇强,陈幼然.精神分裂症患者混合性别住院效果观察J.护理学杂志,2001,16(1):3-53丁关元.精神病人低钠血症的发作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 年 03 期4韩贤林.做好精神病人服药工作的体会J.中华护理杂志,1980 年 05 期 5付钟骏.法国对精神病人司法问题的一些资料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0年 01 期6后横.精神病与脑的一侧优势J.国外医学情报,1980 年 13 期7卢世博.对护理教育工作的几点意见J.国际护理学杂志,1981 年 04 期8Cutting J,段存信,王传根.躯体疾病与精神病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

14、,1981年 03 期9郝国严.更改名称实属必要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1981 年 08 期10徐嗣荪,高安丽,沈心芳.精神病人攻击精神科工作者的临床分析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1981 年 05 期11郭景元.精神病与法律J.新医学,1982 年 04 期12童敏. 社会工作的机遇与挑战:精神病人社区康复过程中的社会服务介入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 03 期13中林.社区康复在国际J.中国残疾人,2004 年 09 期14张毅宏,金冬,张翔,刘晋洪,段卫东.社区家庭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工作中的研究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6 年 03 期15吴士玲.精神分裂症

15、复发与家庭支持系统相关因素的分析及护理J.现代护理,2001 年 09 期16丛晓峰,李沂靖,唐斌尧.国外社区康复的现状及启示J.理论学刊,2002 年06 期17邱传谦,曾昭祥,李志成.医生实施家庭干预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半年随访评估J.中国临床康复,2005 年 12 期18高柳成,张洪书,王欣欣.精神分裂症社区康复疗效分析J.现代康复,1999年 04 期19黄芹,李惠仙,温云辉,唐岩,康建华.家庭健康教育和支持增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作用J.现代预防医学,2010 年 05 期20邓猛.社区融合理念下的残疾人康复服务模式探析J.中国特殊教育,2005年 08

16、期21徐清芝,姜英,赵方,赵志刚,王旸.健康教育对改善社区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和社会功能的研究J.中国健康教育,2010 年 05 期22史晓茹,李彦波,李晓娜,崔鹏.住院精神病患者的死因及相关因素调查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 年 25 期23沈调英,陈正平,陈国强.农村社区开展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管理模式探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1 年 07 期24李强.精神病人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1 年 04 期25李妍. 我们的病人 中国精神病患者报告J.中国经济周刊,2011 年 28 期26姜永珠.男女精神分裂症患者混住病区的现况调查J.四川精神卫生,2011年 03 期27孙晓斐,赵国君,陶锋.嘉善县重性精神病人患病现况调查J.中国乡村医药,2011 年 0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