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458738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5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2019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第二单元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课件24张(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仁义礼智,我固有之,孟子,藁城区一中 语文组 韩国军,学习目标,1、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有关的文言句式。 2、把握孟子的“四端”说的内涵。 3、 进一步学习孟子运用对比、举例和比喻说理的方法。,检查预习:字音 孺子 怵惕 恻隐 铄 荑稗 强,r,ch t ,c,shu,t bi,qing,讨论,、课题中“我固有之”的“我”和“固”应如何理解? 、课文开头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之中 “不忍人之心” 应如何理解?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与“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中的两个“所以”的意思是否一样?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中的“要”和“乡党”该怎样理解?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

2、充之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其中的“扩而充之” 应如何理解? 、 第段中“乐莫大焉”和“求仁莫近焉”中的“莫”和“焉”该怎样理解?,(我,泛指我们每个人。固,本来。),(怜恤同情之心),(第一个所以,的原因。第二个所以,用来的方式),(要,通“邀”,求取。乡党,家乡,乡里。),(莫,没有。焉,兼词“于之”,于,比。之,代词。),(所有具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了就会扩充它们。扩而充之,发扬,努力去做),重要实词,乍:忽然 内:通“纳”,收入,结交 要:通“邀”,求取 旷:空,使空闲,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

3、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残害君主的人。,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都知道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泉水刚刚开始流淌(最终会汇聚成)。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人跟禽兽不同的地方只有一点点,一般人丢弃他,君子则保存了他(所以他才成了君子)。舜明白万物之理,洞察君臣、

4、父子、夫妇、兄弟、朋友等各种人际关系,仁义根于内心而所行都从仁义出,不是认为仁义是美德然后努力去推行他。,万物皆备于我矣。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怒而行,求仁莫近焉。 人世间的一切道理,大到君臣父子小到日常琐事,我的本性中都具备了(仁义理智即在其中)。反省自己,自己是真诚的(即行仁、义等都发自内心),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快乐了。,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是因为,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

5、井里面去了,必然会产生惊奇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没有同情心,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简直不是人。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便足以安定天下,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就连赡养父

6、母都成问题。”,思考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不忍人之心”的最突出体现就在“四端说”,“四端说”把抽象化为具体,是我们深刻理解孟子“性善论”的桥梁。所以,我们首先要来一起学习“四端说” 。,四端说,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辞让之心,礼之端也。 是非之心,智之端也。,内涵,恻隐,就是怜恤、同情。 羞恶,就是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 辞让,就是推让、谦让。 是非,就是能明辨是非。 端,就是发端。,如何使“发端”成熟,思考:在孟子看来,作为“人”,我们每个人生来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 四种发端了?是不是就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品德了?纵观全文

7、,孟子认为,怎样才能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孟子认为要达到“仁义礼智”的境界,至少要做到六个方面: 要“扩而充之”。在自身所固有的仁义礼智上不断扩大充实,孜孜不倦地追求,不断提高自己的仁德修养。 要“存之”。“四端”人皆有之,只要用心追求,加以扩充就能得到仁义礼智。 要“求”之。讲究仁义礼智,追求美好人性,就可以成为宽大为怀的仁者、遵礼作乐的长者,明辨是非的智者! 要“反身而诚”、“强恕而行”。反躬自问,诚实无欺,宽容大度,推己及人。 要“熟之”。仁的价值就在于使它成熟。 要不“自暴自弃”。仁是人安适的住宅,义是人正确的道路,怎能舍弃?,小结,恻隐、羞恶、恭敬、是非“四心”是人与“非人”的分

8、水岭。众生平等,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是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路并且努力走下去了。孟子认为人人都可成为尧舜,关键是要有“不忍人之心”,要有仁义礼智。孟子的观点无疑为人的人生发展指明了方向。 从人性的前提推导政治,具体说,从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的仁心推导仁政。由于这种“不忍人之心”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所以,仁政也应该是天经地义的。这就是孟子的思路。,思考二: 从课文所选的6段选文来看,课题就是全篇所阐发的中心,意思是说我们每个人本来就都已经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而且它就好像每个人都有四肢一样。那么,孟

9、子是通过怎样的方式、或者说是运用了怎样的手法来引出这个中心的?,一、层进式的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 首先提出一个观点:“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这种“不忍人之心”就是“恻隐之心”,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就会有“因自身的不善而羞耻,见他人的不善而憎恶”的“羞惡之心”;因而也就会有“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因而也就具备了“仁义礼智”四种发端了。这里用的都是直接推理的逻辑手法,层层推进,一步步逼近论说中心,这种运用层进式手法引出论说中心的手法是理性极强的一种手法,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二、是运用正反对比的手法。 从大的方面来讲,先从正面立论:“人皆有不忍人之心”,接着从反面推论:“无恻隐之

10、心,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非人也; 接着再把“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归为“仁义礼智”四端,最后引出所要论说的中心正反对比,辩证有力!,课堂练习 (1)下列划线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由外铄我也(自外而内熔化) B万物皆备于我矣(准备) C强恕而行 (竭力,尽力) D舍正路而不由 (走) (2)下列划线词意义与例句相同的的一项( ) 例句:我自去年辞帝京 A无辞让之心,非人也 B莫辞更坐弹一曲 C 故人西辞黄鹤楼 D动以朝廷为辞,(3)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的( ) 例句:秦楚之王悦于利 A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B人之所

11、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C舜明于庶物,察于人伦 D万物皆备于我矣 (4)下列各句句式与例句不相同的一项的( ) 例句: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A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B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C五谷者,种之美者也 D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下列句子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非所以内交于孺子指父母也 B、非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C、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D、反身而诚,乐莫大焉 ()翻译下列句子。 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强恕而行 求仁莫近焉。 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苟为不熟,不如荑稗。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课外作业,制作学习卡片 例如: 学习卡片(一) 类 别:文言实词,学习卡片(二) 类 别:文言虚词,学习卡片(三) 类 别:文言句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