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5103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5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导学案教学目标: 1、了解梁启超及梁实秋的情况,识记重点字词; 2、分析人物形象,学习作者表现人物的方法; 3、品味语言,感受作者的情感。 课前预习1、走进作者梁实秋(19021987) ,中国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翻译家。原名治华,浙江杭县(今余杭)人。其创作以散文小品著称,风格朴实隽永,风趣幽默,作品有:散文集雅舍小品 、雅舍小品 (续集) ;文学评论集浪漫的与古典的 、 文学的纪律 、 秋室杂文 ;译著莎士比亚全集 、 远东英汉大辞典等。2、介绍梁任公这里的梁任公就是梁启超。有谁了解梁启超的情况吗?梁启超,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自卓如,号任

2、公,又号饮冰室主人。1895 年同康有为一起“公车上书” ,1898 年入京,参与“百日维新” ,戊戌变法失败后逃往日本,1916 年策动蔡锷组织护国军反对袁世凯。这是梁启超作为活跃政治家的一面。他曾经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 。早年所作的政论文,流利畅达,感情奔放,代表作少年中国说 ,晚年在清华学校讲学、著书立说,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 。这是他作为学者的一面。补充:饮冰,形容十分惶恐焦灼。出自庄子人间世:“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内热与?”梁启超于戊戌变法后逃亡日本,用“饮冰室主人”为笔名,非常真实地反映了他忧国忧民的心境。3、了解背景1922 年 3 月,梁启超应清华文

3、学社之邀,在清华学校作了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的专题演讲。本文即是梁实秋对这次演讲的记述。课文题为记一次演讲,好像是记事,其实是写人,通过写一次演讲的情景来表现梁任公的一些特点,并表达对老师的崇敬之情。本文撷取最有价值的记忆片段构思成文,篇幅短小,语言简练,意味深长,精彩纷呈,把对老师的真挚情感融于叙述描写之中。4、 【基础过关】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戊( )戌( ) 叱咤( ) 莅( )临 迥( )异 精悍( ) 激亢( ) 箜( )篌 ( ) 酣( )畅 2.解释下列词语。叱咤风云 莅临 迥乎不同 短小精悍 博闻强记 无人问津 二:课内探究一、 【文本探究】1、演讲是文章记叙的重点,但

4、文章的开头并未写演讲,作者写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反映了什么? 2 / 5内容:反映了:2、文章从第三自然段开始,正式进入演讲情景的描写,读课文第三至八自然段,思考:(1)相比之下,梁启超的演讲作者记得清清楚楚,他演讲有什么特点呢?梁任公给作者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例如:人物特点:身材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肥大长袍,步健,风神潇洒,左顾右盼,光芒四射潇洒、自信开场白:极简短、独特生动、幽默、谦逊、自负声音:内容:表情:神态:语言:动作:(2) 梁启超的这次讲演给听众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何以见得?(用原文语句回答,至少五句).“我在听完先生这篇演讲后约十二余年,不禁哀从中来,顿时忆起先生讲的这首古

5、诗。 (3)综合本节课所学内容,再回想以往历史课中所学到的知识,说说你眼中的梁任公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明确:梁任公是一个有学问,有文采,有热心肠,有思想性,感情充沛,沉稳、睿智、潇洒而又谦逊的学者形象。(4)梁任公的形象是怎样在文中得到完美展示的?提示:对事件的描述中插入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等的细节描写,在细节和侧面描写中展示人物性格特征。肖像描写: 3 / 5动作、神态、语言描写:动作细节描写:间接描写:在叙事描写之中抒情议论,表达作者对梁的敬仰、欣赏、赞美之情(简要作答)4、有人认为尽管文章开篇交代梁任公“晚年不谈政治,专心学术” ,但在文章中,作者也暗示了仍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

6、和民族感情,你同意这个说法吗?(可参考后面补充资料回答)补充:箜篌引是朝鲜津卒霍子高妻丽玉,讲述子高晨起划船,有一个白发狂夫被发提壶,不顾滚河水而渡河,妻子尾随而至却来不及制止他,结果被凶河水吞没。于是这位妻子抱着箜篌吟唱箜篌引 ,声音凄凉,曲终也跳进滚滚江水中跟随丈夫去了。二人的壮情令人折服,又嘘唏叹息不止。从表面看来这是反映一情至性的爱情悲剧故事,但隐含了梁任公先生的政治倾立场。他就如那位白发狂夫般坚持自我理想,在明知不的情况下仍执意为之,即使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颇有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气概;反映了梁任公先生即使经受了变法失败的惨痛打击仍不畏惧退缩,坚持斗争(随后策云南起义等)的坚毅意志。

7、梁任公先生之所以选择这首为例子,其实正是反映自己内心的坚持与理想,这也是演讲为何能够如此精彩感人,使人 20 年后仍记忆犹新因所在了。桃花扇:该剧以侯方域、李香君悲观离合的爱情故事为中心线索,描写南明王朝弘光皇帝朱由崧昏庸无能,任由奸臣余孽阮大铖、马士英兴风作浪,断送大明江山,百姓陷入战乱祸害的历史,展现了明末腐朽动乱的社会现实,暴露了南明小朝廷的昏庸与腐败,热情歌颂了敢于和权奸作斗争的高尚气节和爱国情感。 4 / 5背景:这首诗歌是杜甫 52 岁流落到梓州(即今天四川省三台县)时所作的佳作。因“安史之乱”而漂泊到剑门之外已是第五个年头,杜甫无时不期望着能够平息叛乱,叶落归根。现在突然听说官军

8、收复了蓟北,喜极而泣,不能自已。课后阅读 生活中的梁启超是多方面的,你知道吗?一夫一妻少风流自古道:才子风流本一家,但在才情恣肆的梁任公身上,那风流之情怀还是可以遏制的。他对华侨小姐何蕙珍的断然割爱便是明证。那是在他带着“渔阳三叠魂惨伤,欲语不语怀故乡”的心境首途檀香山时, “学问见识皆甚好”的何蕙珍被这位流亡者的文采与演讲才华深深打动着。年仅 20 岁的蕙珍明知梁氏已家室在堂,便主动提出,只求以偏房身份走进他的生活空间,无怨无悔。任公先是为之感动,由敬重而生爱恋,终夕难寐,数日如之;嗣而思忖:出身名门的发妻李蕙仙有恩于自己甚多,加之自己曾与挚友谭嗣同创设“一夫一妻世界会” ,总不能自食其言,

9、愧对良知与亡友。再说,自己乃朝廷悬赏通缉之要犯,生死未卜,怎能再去连累他人?权衡再三后,他就谢绝了这份稀世真情。清朝垮台后,常年飘落异域的梁启超得以回国效力,旧情难忘的蕙珍专程赶往北京,找到梁启超,希望一还夙愿,时任司法总长的梁启超依然婉辞谢绝,而且只在总长客厅接待故友,拿出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使抱兴而来的蕙珍扫兴而归。李蕙仙病逝后,蕙珍又专程从檀岛赶来,旧话重提,梁启超则沉浸在失妻的悲痛中,别无他念,连饭也没留蕙珍吃一顿。大义灭亲,披麻戴孝为了实现自己报效国家的政治抱负,梁启超从风风雨雨中走过 56 个春秋,应付过各种场面,甚至不惜同魔鬼打交道。难能可贵的是,他始终恪守一份书生本色,以情谊为

10、上,磊落其身,他是地道的性情中人。君不见,每当有人提起亡友谭嗣同,他总是眼噙泪花,俯首低回。在康梁师徒之间,由于梁启超颇有主见,对乃师并不完全惟命是从,康有为对他很恼火,尤其是梁启超违背他的意愿,暗中与孙中山协商合作方案,事虽未成,康氏却耿耿于怀。尤其是面对乃师违背民国历史发展潮流,为帝制复辟大造舆论,甚至追随张勋之流,为宣统帝草拟“诏书” ,梁氏大义灭亲,在讨伐复辟逆流时,也拿乃师陪榜,康氏恨之入骨,大骂“梁贼” 。 梁氏身为弟子,事后依然心系师门,胸无城府。康氏谢世时,是他带头募捐,主持身后,而且披麻戴孝,痛哭失声,率清华国学研究院众弟子在法源寺开吊 3 日。每当来人行礼,又是他始终站在孝

11、子位置,答礼不疲。凡此种种,不胜枚举。不同寻常的宽容最能开人眼界的当首推任公为北京协和医院辩护之举。1926 年初,任公患有尿血症,协和医师诊断为右肾有肿瘤,建议割除。挨刀之后,方知右肾完好无损,割除之后,尿血依然未止。梁氏家属为之气愤,舆论矛头直逼协和。但在任公看来,医师并非有意为之,医疗事故无法绝对避免,加之协和乃美国人创办之医院,那是科学的象征,不能因为自己的手术失误而使国人怀疑科学,让守旧者找到口实。是他坦然忍受事故,劝慰家人,还以我的病与协和医院为题撰文,站在协和一边, “敬告相爱的亲友们,千万不必为我忧虑” ,一场非同小可的医疗事故所引起的风波得以化解为零。他割掉的是一个好肾,但他以生命的名义留下一方宁静,托起一份宽容,一份足以使任何合理的或不合理的人间争斗都黯然失色的宽容,让生命个体由此超越和升华,这未尝不是一个奇迹,未尝不是全属他个人的一份杰作。手术之后才过 3 年,肾的主人就撒手尘寰了。身体素质原本不差的梁启超走得如此匆忙, 5 / 5显然与协和医院的那个医疗事故有关,怎不令人扼腕,一个 56 岁的学术大师毕竟还是正当时候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