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5070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几种常见疾病的冬病夏治疗法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宋南昌教授什么是冬病夏治?冬病 是指某些好发于冬季或在冬季易加重的病变,如气管炎、支气管炎、哮喘、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另有在夏季表现出冬天之寒证者,如怕风畏冷,不喜空调、电扇、喜温烫食物、欲穿长袖长衫等表现者,亦属此范围。还有非典型冬病,如慢性腰肌劳损(指腰骶部肌肉、筋膜、韧带等软组织的慢性劳损)、痛经(有部分好发于洗冷水澡、吃冷饮或贪凉受冷后,属虚寒体质者,经期不注意保养喜欢穿着露背袒胸的衣裙。)等。夏治 是指在夏季气温最高、阳气最旺之时,运用针灸、天灸或内服药物来治疗或预防上述疾病。正如内经所说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是在夏天阳气最

2、旺之时,顺应天人相应之养生大道,借天之阳而补人体之阳,在治疗疾病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冬病夏治的适应症:凡冬季发病均可作为冬病夏治选择病种,一般为成人、小儿急慢性支气管炎、鼻炎、哮喘及成为肺气肿、肺心病、肺纤维化及各种风湿病、骨关节病、冻疮、虚寒性胃痛及亚健康的部分症状等。目前各地开展最为广泛的应是呼吸系统疾病。哪些疾病适合冬病夏治?(1)哮喘(寒性);(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俗称“老肺病”(肺气肿、慢支、寒型者);(3)过敏性鼻炎;(4)反复呼吸道感染者;(5)慢性咳嗽;(6)体质虚弱容易感冒者;(7)上呼吸道感染;(8)急性支气管炎;(9)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引起的咳嗽、咯痰、哮喘;(10

3、)小儿肺炎、咳嗽、鼻咽炎、扁桃体炎、腺样体肥大、过敏性鼻炎、哮喘、反复呼吸道感染;(11)风湿性关节炎;(12)肩周炎(五十肩);(13)风湿性筋骨痛(背、膝、肩关节肌群等);(14)类风湿性关节炎;(15)寒痹(老寒腿、膝髋关节、股外侧皮神经炎;(16)冻疮;(17)胃病。2010 年冬病夏治具体时间:2夏至:6 月 21 日;小暑:7 月 7 日;初伏:7 月 19 日;中伏:7 月 29 日;末伏:8 月8 日;立秋:8 月 7 日。一、冬季易于发生的病症:感冒感冒,俗称“伤风”,以鼻咽部症状为主要表现,中老年人常因抵抗力下降受凉而感冒。治疗措施:1、生活起居:除日常天热少出外活动,以防

4、暴晒中暑外,夏季房间要通风,不能贪凉睡地板,以防受凉。2、饮食调理:食宜清淡易消化为主,多饮水,多喝豆浆、果汁、菜汤、牛奶等流质,忌食粘腻、肥厚、辛辣燥热之品,不宜过食生冷食品和冷饮。3、艾灸疗法:选大椎、风池、合谷、外关、关元、足三里、曲池等穴,悬灸每穴 10 分钟左右,至局部皮肤潮红。每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4、敷贴疗法:取麻黄、白芥子、细辛、干姜、肉桂、制附片适量,研细粉,加入适量蜂蜜或姜汁制成糊剂,每次取药糊 6 克,于大椎、肺俞、膏肓、风门等穴贴敷。每次贴敷 6-10 小时后去掉,隔 10 日贴 1 次。初伏起始,到末伏止。5、按摩疗法:可按双曲池、合谷穴,每穴约 1 分钟。

5、推或拿风池穴,各约 1 分钟,推印堂,向上沿前额循发际至头维穴,再向下至太阳穴,反复 4 遍,每遍约半分钟。然后按印堂、太阳穴等,每穴约半分钟。用抹法从印堂向左右至太阳穴,往返 6 遍,每遍约 8 分钟。按双肺俞、脾俞,每穴约 1 分钟。6、中药疗法:夏日饮用荆防败毒饮(荆芥、防风、苏叶、白芷、生姜、大枣、桂枝、炙甘草)、温阳益气饮(制附片、党参、干姜、细辛、炙黄芪、防风、炙甘草)、玉竹养阴防感饮(玉竹、白薇、北沙参、竹叶、防风、生姜、炙甘草。)以上方药根据体质选用。每日 1 剂,分 2 次服,7 日为一疗程。(夏日服用可预防冬日感冒。)37、体育疗法:可选散步,早晚各 1 次,每次 30 分

6、钟左右。或选择练习二十四式简化太极拳,每天早晚各练 1 次。慢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俗称“老慢支”。本病冬季易加重,多见于中老年人。治疗措施:1、生活起居:居室内空气要保持通风。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损伤,空调温度不要太低,要戒烟。2、饮食调理:加强营养,可吃桔子、梨、枇杷、萝卜、丝瓜等食物;不宜过食肥腻、过甜、辛辣、煎炸的食物。不宜吃乌梅、石榴等食物。3、艾灸疗法:选大椎、天突、定喘、肺俞、膻中、风门等穴位,悬灸每穴 10-15 分钟,每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4、敷贴疗法:选白芥子、麻黄、细辛、半夏、附片、肉桂、干姜、白芷等适量研末,调醋、生姜汁成糊状,贴于大椎、肺俞

7、、膈俞、膏肓、脾俞、肾俞、定喘、足三里、涌泉等穴位上,从初伏始贴至末伏止,每隔 10 天贴敷 1 次,每次贴 6-10 小时揭去,连贴 3 次为一个疗程。5、中药疗法:肺虚夹痰者可用补肺助阳汤;肺虚夹风寒者用调肺汤;肾虚者用补肾定喘汤;肺气虚者可用玉屏风散加减;肺脾两虚者用陈夏六君子汤;肾虚夹瘀者用补肾化瘀汤加减;肺肾两虚者用百合固金汤加减。6、体育疗法:可选散步,每天 2-3 次,每次 20-30 分钟;或者选慢跑,时间及速度自行掌握(以微微有汗又不感觉疲劳为度),简化太极拳等。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呼吸系统常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这种炎症导致气道反应性增加,引起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

8、闷、咳嗽等症状,夜间或清晨加剧,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缓解。中医将该病分发作期和缓解期两个阶段。发作期多属风寒犯肺、风热袭肺、风痰阻肺证型,缓解期则属肺脾肾虚证型。在炎热夏日里进行调治保养,对增强机体免疫功能,防止冬季复发、加重等极为有益。(目前我国哮喘患者约有 2000 万,成人患病率在 1%左右,儿童患病率在 1-6%,随着全球环境污染日趋恶化,哮喘患病率有逐年提高之势。)防治措施:41、生活起居:居室内空气要保持新鲜,流通。注意定时通风,不能有煤气、烟雾、油漆等刺激性气味。严禁燃点蚊香和喷洒灭蚊剂,卧室内物品尽可能简单,不铺地毯,不放花草,不使用陈旧的被褥和羽绒、丝棉制品,勿悬挂壁毯及其他装

9、饰品,以免积尘。采用清洁湿式扫除,最好用吸尘器,减少避免灰尘飞扬。勤洗被褥,所有卧具应常更换。卧室内要保持一定温度和湿度,不宜太干燥,湿度也不宜过高(较为理想应是 35%-50%),室内不能饲养宠物,如猫、狗、鸟等。2、饮食调理:食宜清淡,宜温热,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忌食过饱,忌肥腻、过冷、过咸、过甜及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花椒、芥末、咖喱粉、咖啡、浓茶等。尤应忌食可诱发哮喘的食物,如螃蟹、虾、生奶。3、饮食疗法:选清炖鹌鹑(3 只,适于肺脾肾不足者。);芝麻生姜糊(黑芝麻、生姜、蜂蜜、冰糖,适于肾虚易感者。);白萝卜汁(白萝卜、蜂蜜,适于肺虚津伤者。);雪羹汤(海蛰皮、荸荠,适于湿热体质者。)

10、;核桃糊(核桃、红糖,适于肾虚痰热挟瘀者。);山药甘蔗羹(山药、甘蔗汁,适于脾肾虚弱,阴津亏虚者。);白果桂花汤(白果、白糖、桂花,适于肺气虚者。);柚子炖鸡(柚子、山药、母鸡,适于脾气虚者)等。4、艾灸疗法:选督脉、任脉、足太阳膀胱经穴,如大椎、肺俞、膈俞、肾俞、天突、膻中、涌泉、气海、心俞、哮喘穴、脾俞、关元、足三里、列缺、膏肓等穴,温和悬灸每穴每次 10 分钟,10 次为一疗程。疗程间休息 5-10 天,连续 3 个疗程。5、敷贴疗法:选白芥子细辛膏(白芥子 6 克、玄胡索 6 克、细辛 5 克、制甘遂 3 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成药饼备用。),每次取 5 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肓、心

11、俞、肾俞等穴,夏令初伏始贴,隔 7-10 日贴 1 次,1 年连续 3 次,3 年为一疗程。取皂荚白芥方(皂荚 3 克、白芥子 6 克、玄胡索 6 克、细辛 3 克,加工方法同上。),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以上均适于寒哮者。)麻夏吴萸膏(生麻黄 3 克、生半夏 10 克、吴茱萸2 克、白芥子 6 克、明矾 6 克,加工方法同上。),每次取 5 克,贴于涌泉穴上。初伏日始贴,隔日换药 1 次,7 日为 1 疗程,直至末伏结束,连用 3 年。适于寒哮兼有湿痰者。)百杏栀芥膏(百部 10 克、杏仁 10 克、栀子 10 克、白芥子 6 克,共研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次取 6 克,贴于涌泉

12、穴上。每年初伏始贴,7 日为一疗程,末伏结束。连用 3 年。(适于热哮者。)桂辛姜附膏(制附片、川乌、天南星、桂枝各 10 克、肉桂、细辛、吴茱萸各 5 克;干姜、蜀椒各 6 克,上药洗净,用麻油 100 毫升浸液,煎熬去渣,入乳香、没药各 10 克,调成膏药备用。),每次取 5 克,于夏日伏天始贴肺俞、脾俞、肾俞等穴位上,5适于阳虚寒饮者。吴萸附片粉(吴茱萸 2 克、制附片 5 克、肉桂 3 克、补骨脂 10 克,共研细末,用温开水调成糊状。睡前温水洗脚,擦干后,用调好的药粉,每次 5 克,贴于涌泉穴上,次日取下。隔日贴 1 次,连贴 3 次。(适于寒哮者。)白芥子沉香粉(白芥子、白芷、玄胡

13、索各 6 克,细辛 5 克、沉香 4 克、甘遂 3 克,共研细末用生姜汁调和备用。)每次取 6 克,贴于百劳、肺俞、膏肓、心俞、肾俞等穴。每年夏日初伏始贴,7-10 日 1 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 3 年。皂荚仙灵脾粉(皂荚 3 克、仙灵脾、巴戟天各 10 克、白芥子、川芎各 6 克,细辛 3 克,共研细末,姜汁调成糊状备用。)每次取 6 克,贴于定喘、肺俞、脾俞等穴上。夏令初伏始贴,隔 7-10 日 1 次,直至末伏结束,连贴 3 年。(以上两方均适于寒哮、虚哮者。)6、中药疗法:肺虚哮喘者选玉屏风散或生脉散加减;偏脾虚者用六君子汤或参苓白术散加减;偏肾虚者选肾气丸加减;偏肺肾两虚者用补肺汤

14、加减;偏肾阳不足之虚哮者选参蛤散加减。7、按摩疗法:可选阑门、建里、气海、章门、梁门、大椎、脾俞等穴依次按摩。发作期做 30-40 分钟,缓解期则做 20-30 分钟。8、耐寒锻炼(疗法):锻炼应在哮喘缓解期进行,患者可从温暖季节开始逐步、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接触冷空气或冷水锻炼。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冷水洗浴:从夏季开始,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选用冷水洗脸、擦身或冲浴等不同方法进行耐寒锻炼,要有坚强的意志并持之以恒。注意根据不同的季节,合理调节好水温。科学地进行“秋冻”:往往天气一冷,哮喘患者就会迅速增加衣服御寒,这是一种被动的预防方法。理想的方法是:患者从夏秋交替之季始就坚持适当少穿衣服,增加机体

15、对寒冷的耐受能力。但当遇寒潮来袭,气温骤降时,还需及时增添衣服。游泳:这是一项集耐寒、耐力锻炼于一体的运动项目,既可增强机体的耐寒能力,又能增强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好的患者可从夏季的室外游泳开始,过渡到秋冬季的室内游泳。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是秋冬季易复发的疾病之一。中医认为它系肺、脾、肾脏虚寒所致。治疗措施:61、防寒保暖:应注意头面部保暖。2、病因治疗:发作时,除局部喷药(长效类固醇激素)或口服 H1 受体拮抗剂外。还可口服鼻炎片等通窍药。尤其要应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金匮肾气丸等具有“补气”作用的中(成)药。3、调整饮食:可适当进食一些富含维生素 A 及维生素 B 的食物,如柑橘、杏、菠萝

16、、柿子、胡萝卜、西红柿、瘦肉、动物肝脏、小米、玉米面、糙米、荞麦面等。4、按摩疗法:可按摩迎香穴(位于鼻翼旁开 0.5 寸处的鼻唇沟中)。每次 5-10 分钟,每日两次。5、艾灸疗法:选大椎、肺俞、足三里、印堂、列缺等穴,每穴悬灸 8-15 分钟,灸至皮肤潮红,每日 1 次,10 次为一疗程,连续 3 个疗程。6、穴位贴敷法:可选附桂或白芥细辛粉,加适量蜂蜜或生姜汁调制成糊,每次取药糊约 6 克,在肺俞、大椎等穴贴敷,每次贴 6-10 小时,隔 10 天贴 1 次,从初伏起贴,到末伏止。7、理疗法:选超短波、直流电药物(钙离子、鹅不吃草通鼻液)鼻腔粘膜导入,低功率He-Na 激光辐射鼻腔粘膜等。(有免疫抑制和抗炎作用。)慢性咽炎慢性咽炎主要为咽部粘膜慢性炎症,常为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多见于中年人,在城市居民中发病率占咽喉疾病的 10%-20%左右。自觉咽部不适,微痛,干痒异物感,灼热感,常有干咳、恶心、干呕,且多于早晨较轻,午后及入夜加重。属中医“虚火喉痹”范畴,以肺肾亏损,津液不足,虚火上炎,循经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