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49134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报告: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制度环境的调节作用,报告人:秦令华,报告内容,引言 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 研究方法与结果 结论与讨论 拟进一步研究的内容,私营企业发展迅猛:截止2008年上半年,全国登记的私营企业(含分支机构)为6238702户。 私营企业的战略管理问题也开始逐渐受到理论界的关注(赵曙明 2002;林健,龚鹤强 2005;张建君,李宏伟 2007;李芳英 2008)。但关于私营企业如何确定其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即业务层战略的研究很少。 私营企业的决策机制是以“企业主”为中心 私营企业与支撑市场经济体制的制度环境相互影响。,引言,引言(续),现有高层管

2、理者经历与企业战略类型之间关系的研究(Leontiades 1982; Kerr 1993; Wissema et. al 1980; Chaganti, Sambharya 1987; Slater 1989; Thomas et. al 1991; Kerr 1993) 发达经济中进行 少数几个行业 样本企业的规模都较大,而企业规模越小高管的作用越大(De Vries, Miller 1986) 考虑具体情境添加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是未来研究的一大方向(Finkelstein, Hambrick, Cannella 2009)。已研究过的调节变量有管理决断权、技术或环境的动态性等,主要关注企

3、业所处的任务环境即市场环境,而关于企业所处制度环境的影响研究较少。,研究内容 拟使用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多行业数据研究: 第一,作为私营企业人格化的私营企业主,其个人经历对企业的战略导向的影响作用; 第二,研究私营企业所处的制度环境对企业主经历和战略导向二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引言(续),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战略导向:Miles和Snow分类法(1978) 战略导向是一个企业与其所处的特殊环境之间的匹配。 Miles和Snow依据产品与市场的变动率和组织对外界环境的响应速度,将组织战略划分为四种类型:探索型、防御型、分析型和反击型。特别强调高层管理者对企业总体设想和方向的影响。 探

4、索型:致力于发现和挖掘新产品和新市场机会的企业。 防御型:在一个产品或市场比较独立的区域内维持他们相对稳定的地位。,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管理者可观察经历与企业战略导向 高层梯队理论:高层管理人员的经历、价值观和个性特征会影响他们的定位(orientation),进而影响他们对所面临情况的感知和解释,最终决定企业的战略决策和绩效(Hambrick, Mason 1984,1987; Finkelstein, Hambrick, Cannella 2009)。 年龄:年轻的高管更富于创新和冒险,而年老的高管更倾向于保守和规避风险(Hart, Mellons 1970;Stevens et.

5、Al 1978; Vroom, Pahl 1991; Thomas et. al 1991 )。 教育水平:越具创新性的组织其CEO或高层管理团队的受教育水平越高(Kimberly, Evanisko 1981; Bantel, Jackson 1989; Thomas et. al 1991 )。,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职能背景 输出型(output):主要关注企业的成长和对新机遇的搜寻,负责监控调整产品和市场,如营销、销售、研发等 。 流量型(throughput):强调提升输入输出这一转化过程的效率,如会计、金融、一般行政等。 拥有输出型职能背景高管的企业倾向于加大研发投入、追求探索

6、型战略(Chaganti, Sambharya 1987; Thomas, Litschert, Ramaswamy 1991; Barker, Mueller 2002; 韦小柯 2006)。,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私营企业主的三种职能背景: 一般管理人员:偏向于流量型。由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特殊性,企业主管理经历大多从党政机关和国有/集体企事单位获得,而这些单位的领导干部主要侧重于所属部门和单位全面、持续、准确运行的计划与规划。 供销人员:偏向于输出。 专业技术人员:输出型。,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假设1:私营企业主的年龄越轻,越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战略;反之,年龄越大,越倾向于选择防

7、御型战略。 假设2:私营企业主的教育水平越高,越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战略;反之,教育水平越低,越倾向于选择防御型战略。 假设3a:具有一般管理职能背景的企业主倾向于选择防御型战略。 假设3b:具有供销职能背景的企业主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战略。 假设3c:具有专业技术职能背景的企业主倾向于选择探索型战略。,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制度环境对可观察经历与战略导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管理决断权:管理者(战略)决策和行为的范围(Hambrick, Finkelstein 1987)。 高层管理者与企业战略之间的关系还受到组织和环境因素的影响(Herrmann 2002)。 对中国私营企业而言,政府职能、市场

8、准入、融资、人才供应、法律等制度安排是影响私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制度环境对可观察经历与战略导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管制(regulative):制度标准的不确定性会增大决断权(Goodrick, Salancik 1996 )。政府出于制度设计安全和意识形态过渡性的考虑对私营经济做出种种正式制度安排(林健, 龚鹤强 2005)。法律法规的逐步完善会逐渐确保私企运营环境的稳定性和秩序性。 规范(normative)和认知(cognitive):伴随着制度环境的增强,私营企业要获取政府支持并符合社会规范,就要不断地接受和采纳外界公认的、赞许的组织形式和做法(李孔岳 2

9、009),即组织形式逐渐由家庭作坊为主的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向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转变,而内部治理结构也开始向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等规范化运作方面转变。,理论回顾与假设提出(续),制度环境对可观察经历与战略导向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 制度对市场经济的重要性在于是否有利于市场交易的发生与深化(North 1990;Peng et. Al 2008),因此市场化程度是衡量制度环境的一个有效指标(冯天丽, 井润田 2009)。我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的一大特点就是市场化程度不平衡,因此制度环境也存在差异。 在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低,有利于市场交易的标准已经高度制度化,这些标准足以

10、约束组织行为,因此,高管个体对战略决策的影响较小;反之亦然。 假设4:市场化程度对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与战略导向之间的关系有负向调节作用。,研究方法和结果,样本:2006年“全国私营企业调查”,删除缺失值和企业数小于10的行业后,获得15个行业1598个观察值。 变量测量 战略导向:计算营销密集度和研发密集度,对两个指标进行相加然后分行业进行排序,采用中位数分割法,每个行业得分最高的四分之一企业为探索型,编码为1,最低的四分之一企业为防御型,编码为0 私营企业主可观察经历:企业主年龄由被调查年份减去出生年份得到。将教育水平处理为1到6的分类变量,“小学”,“初中”,“高中或中专”,“大专”,“

11、大学”,“研究生”。根据问卷中“开办私营企业前的工作经历”这一题提取出三种职能背景:一般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供销人员。其中一般管理人员包括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科级以上干部,国有/集体企业负责人、承租人、承包人和村干部。,研究方法和结果(续),制度环境:采用2005年各地区市场化进程相对指数(樊纲, 王小鲁, 朱恒鹏 2006)衡量,市场化程度越高,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越低 控制变量:组织年龄、组织规模和前一年的组织绩效、企业年销售额增长率,以及行业虚拟变量。 使用计量统计软件stata中的逻辑回归,*p0.1 *P0.05 *p0.01,研究方法和结果(续),结果显示: 年龄越轻,教育程度越高

12、、有专业技术人员经历的私营企业主,越倾向于采取探索型战略,有供销人员经历的企业主倾向于采取防御型战略。与预期不一致的是,一般管理经历没有显著作用。此外,与假设3b相反,供销经历反而促使企业主采取防御型战略。 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会减小企业主的管理决断权。具体地,除了企业主的年龄以外,他们的教育程度、供销经历和专业技术经历对企业战略导向的作用随着制度环境的不确定性降低而显著减小。,结论与讨论,与预期不一致的是,一般管理经历没有显著作用,这可能是由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一般管理经历的复杂性造成的,针对不同单位所有制的管理经历进行进一步研究也许能更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与假设3b相反,供销经历反而促使企业

13、主采取防御型战略。现有研究多把销售和营销视为输出型职能,而我国的供销人员既有供给又有销售的职能。供销人员工作的直接目的是要促进企业生产和消费,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他们的职能作用除供应和销售外,工作的一项重点就是紧密配合、紧密联动,努力降本增效。因此,与西方的销售和营销职能不一样,供销职能可能更注重提高输入输出这一过程的效率,表现出流量型职能的特征。,结论与讨论(续),结果将有利于企业主在确定本企业和竞争对手战略导向时与企业主的个体经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 更为重要的是,在市场化程度不同的省级地区,企业主个体经历的作用将不同,比如,在甘肃、青海、西藏等市场化程度较低的省,企业主的个体经历仍将对战略决策产生较大影响,而在上海、广东、浙江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省,在进行战略决策时可能应更多地考虑企业主个人之外的组织或环境层面的因素。 其中一个特殊情况是,企业主的年龄并不会随所处制度环境的变化而降低对战略决策的作用。,拟进一步研究的内容,企业主从不同单位所有制获取的管理经验可能会对结果有不同影响。 企业主从不同性质单位获取的工作经历可能对结果有不同影响。 进一步根据市场化细分指数分析制度环境不同方面如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对结果的调节作用。,Thank you! 请各位老师和同学批评指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