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448643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13.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清朝男子服装VS太平天国男子服装.ppt(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朝冠即礼帽,礼帽又称为“顶戴”或称为“顶子”。礼帽分为两种,一种为夏天戴的凉帽,另一种为冬天所戴的暖帽,每年三月开始戴凉帽,八月换戴暖帽 。 凉帽为喇叭形,无檐,多用藤、篾席,外裹绫罗,多为白色、湖色或黄色,上缀红缨顶珠。暖帽为圆形,有一圈檐边,多用皮、呢、缎、布制成,多黑色,中有红色绒线所制成的帽纬、帽子最高处有顶珠。一般官员只可用黄貂,高等的可以用黑貂,只有皇帝可以用紫貂。,顶戴 指代表官阶的顶珠,不同的顶珠质料和颜色代表不同品级,清政府规定 一品为红宝石, 二品为珊瑚, 三品为蓝宝石, 四品用青金石, 五品用水晶, 六品用砗磲, 七品为素金, 八品用阴纹缕花金, 九品为阳纹镂花金, 无顶

2、珠者无官品。,雍正八年(1730年),更定官员冠顶制度,以颜色相同的玻璃代替了宝石: 一品为红色明玻璃, 二品为红色涅玻璃, 三品为蓝色明玻璃, 四品为蓝色涅玻璃, 五品为白色明玻璃, 六品为白色涅玻璃, 七品以下仍然用金色顶戴。,2019/3/3,翎羽 在顶珠之下有一枝两寸长短的翎管,多用玉、翠、珐琅或花瓷 制成,用以安插翎羽,翎羽又分花翎和蓝翎两种。 花翎是带有“目晕”的孔雀翎,“目晕”又称为“眼”,在翎的尾端,有单眼、双眼、三眼之分,翎眼越多说明功勋越高。,翎管,朝珠 根据清朝政府规定,凡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的,本人及妻室或儿女和军机处、侍卫、礼部、国子监、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等所属

3、官员穿着朝服时,才得挂用。 清代朝珠的绦用丝线编织,颜色等级分明:明黄色绦只有皇帝、皇后和皇太后才能使用;全绿和金黄色绦是王爷所用;武四品、文五品及县、郡官为石青色。,朝靴 样式清政府并无规定,一般多以黑缎为质料,式样初尚方头,后又流行尖头。 皇帝穿朝服则用方头朝靴,朝靴与服色相同,并饰黑色边饰,上面绣有草龙花纹。,清代皇帝服饰 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种类。 皇帝的龙袍以明黄、金黄或杏黄等亮黄色为主色,上绣九条龙,但以实物来看前后只有八条,实际上被绣在衣襟里面。 龙袍下摆则绣着许多弯曲的线条,名为水脚。水脚之上,还有许多波浪翻滚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宝物,俗称“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

4、绵延不断的吉祥含意之外,还有“一统山河”和“万世升平”的寓意。,2019/3/3,清代亲王的朝服一般都是龙袍,而贝勒是蟒袍。 亲王的朝服的颜色只能用土黄或者暗黄,不能是明黄,而龙必须是盘龙或者降龙,不能是升龙或者正龙。亲王朝服的下摆也绣有“海水江涯”。,亲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五爪正龙各一团,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郡王补服图案:身前身后两肩五爪行龙各一团 贝勒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团 贝子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行蟒各一团 镇国公、辅国公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公爵、侯爵、伯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四爪正蟒各一方 镇国将军、子爵补服图案:身前身后麒麟各一方 辅国将军、男爵补服图案:身前

5、身后狮子各一方 奉国将军补服图案:身前身后豹各一方 奉恩将军补服图案:身前身后虎各一方,贵族,2019/3/3,官员 清代官员朝服上上有一块方形图案称为补子,补子沿袭明朝制度。补服又分为文、武两种。,文官: 一品仙鹤,二品锦鸡,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鹤,六品;鹭鸶,七品鸡,八品鹌鹑,九品练雀。 武官: 一品麒麟,二品狮,三品猎豹,四品虎,五品熊,六品彪(狮虎),七品、八品犀牛,九品海马。 御史与谏官均为獬豸。,补子上除了有飞禽走兽外,还绣有海水和岩石的图案,寓意“海水江崖,江山永固”的意思。 补服均是由南京、苏州、杭州即江南三织造订做进贡的,用料讲究,做工精良,尺寸、图案都有严格规定,官员

6、不能私自改变身上与其品级相对应的官服。,清朝 日常服装,便服:一般以袍、褂、袄、衫、裤为主,且都是窄袖筒身,衣襟用钮扣,代替了汉族人民的绸带,无领子,要另加领衣。 裤子:清朝男子已不着裙,而普遍穿裤。 瓜皮帽:官员燕居及士庶男子都戴,帽上用“结子”,以红色丝绳为主,丧仪用黑或白。 鞋:公服着靴,便服着鞋,有云头、双 梁、扁头等式样。另有一种快靴,底厚简短,便于出门时跋山涉水。,长袍,袍、衫:清初款式尚长,顺治末减短至膝,不久又加长至脚踝.袍衫在清中后期流行宽松式,有袖大尺余的.说:“新式衣裳夸有跟,极长极窄太难论,洋人着服图灵便,几见缠躬不可蹲“.反映了清末服装款式变化的趋向.这时袍衫面料的使

7、用也打破常规,出现逆反现象.谚语有“有理者无里,无里者有里“之说,正反映当时服装变异之风尚,已经突破常规,预示着中华服饰文化,即将进入一个变迁的新阶段.,马褂,马褂:长袍或长衫配马褂、马甲,腰束湖色、白色或浅色长腰带,后系手巾,是清代男子一般通穿的服装.马褂长仅及脐,左右及后开楔,袖口平直(无马蹄袖端),形式有袖长过手或袖段至腕、对襟、大襟、琵琶襟诸式。,马甲,马甲:马甲即背心、坎肩,也见紧身.马甲为无袖的紧身式短上衣.有一字襟、琵琶襟、对0襟、大襟和多纽式等几种款式.除多纽式无领外,其余均有立领.,衬衫穿于袍衫之内,衬衫的形状与长衫相似,也有上面不用二袖,上半截用棉布,下半截用丝绸,在腰部相

8、逢接而成的,成为“两截衫“.颜色初尚白,后一度流行玉色、蛋青色、油绿色或白色镶倭缎、漳绒边的.,有立领右衽大襟与立领对襟两式,与裤子相配,外束一条腰裙,是一般劳工人民的服装式样.南方农民夏穿牛头短裤,即传统的犊鼻 发展而来.长裤于裤脚镶一段黑边.北方人穿长裤,用带子将裤脚在髁骨处扎紧,东夏都如此.冬天的套裤,上口尖而下口平,不能盖住腿后上不部及臀部。,衬衫,短衫短袄,清代戏曲泥塑,清代光绪年间茶园,清代戏服,瓜皮帽,鞋子,清 兵 服,“兵 ” “勇”,兵和勇的区别,“兵” 是清代国家的常备武装力量,包括八旗军和绿营军。 “勇” 是兵的一种。雍正、乾隆朝后遇有战事,若八旗和绿营兵不足用,则就地取

9、材临时招募军队,战事完了后立即解散,对战事有功的人也不久留久用。,分为 满洲八旗,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蒙古八旗的主体是骑兵,他们的普通士兵分为三个等级,马兵,战兵和守兵(等级而不管你是否骑马) ,军饷依次降低。满洲八旗:共有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个部分(由高到低)。左翼镶黄,正白,正蓝,镶白,右翼正黄,正红,镶红,镶蓝(左右翼) 汉军八旗也叫乌真超哈(重装部队)其主要是炮兵。,满洲八旗,八旗军,八旗军旗,2019/3/3,绿营军,宫廷女装服饰,清初,旗袍的式样一般是无领、大襟、束腰、左衽、四面开衩。穿着既合体,又有利于骑马奔射。出猎时,还可将干粮等装进前襟。这种旗袍

10、有两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个是无领 、二是在窄小的袖口处还接有一截上长下短的半月形袖头,形似马蹄,俗称“马蹄袖”。平时绾起来,冬季行猎或作战时放下,使之罩住手背,既起到了类似手套的保暖作用,又不影响拉弓射箭,故又称之为“箭袖”(满语称之为“哇哈”)。,满族人还喜欢在旗袍外穿坎肩。坎肩一般分为棉、夹和皮数种,为保暖之用。样式有对襟、琵琶襟、捻襟等多种。,旗服有琵琶襟、大襟和对襟等几种不同形式。与其相配的裙或裤,以满地印花、绣花和裥、衣服上的褶皱等工艺手段作装饰。襟边、领边和袖边均以镶、滚、绣等为饰。,旗服,清代中期,满洲贵族妇女开始盛行“旗头“,也叫“旗头板“、“大拉翅“。就是以头顶发髻为座,上面

11、放置旗头。旗头和我们在舞台上看到的差不多,是一种扁形的冠,里面有铁架支撑,外面用青绒或青素缎等制成,正面有各种珠宝首饰的装点,侧面悬挂流苏。旗头是由“两把头“发展而来的,由于是进关以后才流行起来的,所以,人们也把它叫“大京样“。,旗头,钿子,朝冠,中央顶饰三层金凤 朱纬上缀一周金凤共七只和金翟(位于脑后)一只,太平天国衣冠服饰,1851年,爆发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即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鄙视清朝衣冠,剪去辫子,留满额发。他们宁愿穿着戏班的服装出外行军打仗,而将清朝官服“随处抛弃”、“往来践踏”。他们对服装的选择非常慎重,并严明纪律,如纱帽雉翎一概不用“,”不准用马蹄袖“等等。太平天

12、国是中国唯一具备服饰制度的农民政权。在服饰上,既继承了传统遗制,又有所创新,形成了一套独特的衣冠服饰制度。太平天国将领的冠帽有角帽、风帽、凉帽及帽额等制。,袍 制,永安建制时,太平天国的各王是穿绣龙黄袍,以龙数多少分等差,天王洪秀全36龙,杨秀清30龙,冯云山、韦昌辉、石达开均24龙。丞相也穿黄袍,丞相以下各官均穿绣龙红袍。,朝服分长袍和马褂两种袍为圆领宽袖,上绣有纹样,并以纹样来区分职位。,忠王龙袍,风帽制 天王戴黄风帽,列王是黄镶边红风貌,王以下各官是戴红风帽和绿风帽。 角帽即为朝帽上饰龙凤图纹。,忠王李秀成的朝帽,马褂制: 马褂有红、黄两种颜色,指挥以上穿绣龙黄马褂,指挥以下穿红马褂。,

13、黄团花马褂,红团花马褂,巾 制,旅帅以上官用黄绸巾,以下官用黄布巾,士兵用红巾,百姓用蓝巾;巾以长短定等差,拖长一寸,官大一级。,太平天国号帽、号衣 清代太平天国的士兵平时只准扎巾而不能戴冠,临阵打仗时才许戴盔。这种盔帽大多用竹、篾、柳、藤编成,具有一定的防御性能,名为“号帽”,或叫“得胜盔”。一般在上面绘有各种花朵及彩云,并在正中写“太平天国”四字。 士兵的平常服装,不甚严格,一般多穿杂色短衫。遇有行军打仗之时,则穿号衣。 老年士兵可以不穿号衣,虽无官职,也允许穿着短袄。 另有“腰牌”制度,凡天国兵士,都在腰带上佩挂一块长方形木牌,上写部队番号及官长姓名,并盖有火印,以此作为出入军营的凭证。

14、,号衣及号帽,清代太平天国妇女服饰 虽然有所规定,但并不严格。妇女一般不戴角帽及凉帽,大多用绸缎扎额,冬日也戴风帽。起义初期,大多数妇女都穿男服,也有穿着苗装的。定都天京以后,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善,妇女多不穿男装,依身份地位的不同所用图案纹样繁简不一。普通妇女则穿由各色绸缎制成的长袍。样式以圆领为主,领口开得很小,腰身也比较合体,下摆部分较为宽松,衣长过膝,左衽。为了活动方便,常在下摆开衩,或开在两侧,或开在中间。,太平天国时宽袖女服,太平天国时窄袖女服,太平天国女将洪宣娇的服饰,金约,领约,金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时佩戴在朝冠下檐的饰品,形似圆形发卡。金约以其上镂雕的金云纹和镶饰的珠宝数目以及

15、脑后所垂贯珠的形制区别等级。,领约为后妃及女贵族穿朝服是佩戴在朝袍披领之上的饰品,形似项圈。领约以所饰东珠数和两端所垂绦色区别等级。,朝珠,彩悦,皇后朝珠须佩戴三盘,东珠一盘正佩于胸前,另外两盘珊瑚朝珠交叉于胸前,由左右肩斜挂至肋下。只有皇后皇太后才能佩戴东珠串成的朝珠。皇贵妃以下至妃为蜜珀一串、珊瑚2串,嫔以下至乡君为珊瑚一串、蜜珀2串。,彩悦是清代后妃等女性贵族垂戴于胸前的彩色绸条。彩悦在颜色和纹饰上尊卑有别。,朝服,朝褂,皇后礼服。穿时套在朝服外,于册封、寿辰等典礼中穿用。,黄缎绣五彩云金龙朝袍 披领及袖皆石青色。主要绣纹为九龙。分布在前后身各三,两肩各一,裹襟一。披领有绣龙二,袖端龙成

16、一,袖相接处行龙各二,两掖前有片金片,为与朝褂衔接处。领后垂明黄绦,饰有珠宝。,朝裙,朝裙为后妃及女贵族在朝会、祭祀等礼仪场合穿在朝袍里面的礼裙。朝裙形制只有一种,用料为缎,夏天用纱。朝裙原形制为半身,以带束腰,后为穿着方便,有上连衣褂着。,旗鞋,马蹄底鞋(或称“花盆底”鞋) 。 其木底高跟一般高510厘米左右,有的可达1416厘米,最高的可达25厘米左右。一般用白布包裹,然后镶在鞋底中间脚心的部位。跟底的形状通常有两种,一种上敞下敛,呈倒梯形花盆状。另一种是上细下宽、前平后圆,其外形及落地印痕皆似马蹄。 除鞋帮上饰以蝉蝶等刺绣纹样或装饰片外,木跟不着地的部分也常用刺绣或串珠加以装饰。有的鞋尖处还饰有丝线编成的穗子,长可及地。这种鞋的高跟木底极为坚固,常常是鞋面破了,而鞋底仍完好无损,还可再用。 高底旗鞋多为十三四岁以上的贵族中青年女子穿着。 满族自古就有“削木为履”的习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