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4819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河三角洲循环农业发展对策研究以东营市为例娄金华,吴 晗(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山东 东营 257091)摘 要: 黄河三角洲是生 态脆弱的地区,发展循环农业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阐述了循环农业的涵义和特点,分析了东营 市循环农业发 展的现状,研究了 东营市循环农业 的典型案例,指出了东营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以土地 资源、水利资源等因素为基点提出相关对策,进而为黄河三角洲的循环农业发展提供经验。关键词:循环农业;东营市;可持续发展黄河三角洲位于渤海南部黄河入海口沿岸地区,包括山东省的东营、滨州和潍坊、德州、淄博、烟台的部分地区。黄河三角洲是我国最后开发的一个三角洲,

2、也是一个比较典型的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地区 1。东营市是黄河三角洲的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是环渤海经济区与黄河经济带的交汇点、京津唐经济区与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结合部。发展循环农业对于东营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黄河三角洲的发展也具有借鉴作用。1 循环农业的基本涵义和特点1.1 循环农业的涵义循环农业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农业发展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农业生产活动,讲农业生产和提倡绿色消费融为一体,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农业经济增长方式 2。相对于传统农业,循环农业是一种新的农业运转模式,强调在农业生产中推进各种农业资源往复、高效流动,实现节能减排与增收的目的。

3、通俗的讲,循环农业就是运用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和物质多层次利用技术,实现较少废弃物的生产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农业生产方式,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1.2 循环农业的特点循环农业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尽量减少进入生产和消费过程的物质量,节约资源使用;采用新的生产模式和方法提高原料和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污染;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能够重新变成再生资源。农业产业系统是种植业、林业、渔业、牧业及其延伸的产品生产加工业系统、服务业系统、消费系统之间密切联系、协同作用的综合系统。农业产业部门间的相互关联、农业产业结构的整体性特征,正是循环农业所要建立和强化的,是建立农业生态产业链的基础。2

4、 东营市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2.1 东营市农业发展概况2009 年 11 月和 2011 年 1 月,国务院先后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 ,将黄河三角洲的发展提高到国家战略发展的高度,强调资源合理、高效利用和打造生态产业,为东营市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循环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更大的机遇,东营市紧抓机遇,高效生态农业发展不断推进。2012 年,绿色种植、生态养殖规模效益不断扩大,建设粮食高产创建示范片 10 万亩,海参、大闸蟹等特色水产品养殖达到 187 万亩,标准化畜牧养殖小区和万头奶牛养殖场分别达到 930 个、3 个,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 3

5、0万吨。2013 年,东营市继续着力发展现代农业,在解决“三农”问题上取得新成效。加快农业园区发展,以提质增效为中心,以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和生态循环农业为重点,围绕渔业、畜牧、林果、蔬菜、花卉和休闲观光农业六大主导产业,建设一批高标准生产基地。2.2 东营市循环农业发展典型案例2.2.1 一邦公司发展模式垦利县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区,是由垦利县一邦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东营市农业局、东营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垦利县永安镇人民政府、垦利县永安镇二十八村合作共建,其主要功能是示范推广现代高效生态农业新技术。目前,示范区核心面积 500 亩。有机水稻种植(稻鸭混养) 。稻鸭混养模式一种高效

6、生态农业新模式。该模式将水稻种植与禽类养殖有机结合了起来,增加了社会供给,是减少了农业环境污染。稻鸭混养农田生态系统内,鸭以稻田中的昆虫、杂草为食料,抑制了稻田害虫、杂草危害,避免了稻田化学农药的投入;鸭子在稻田中的活动疏松了土壤,提高了土壤的通透性,提高了稻根活性,同时鸭粪也为水稻生产提供了养分,减少了化肥投入。采用太阳能杀虫灯与稻鸭混养结合模式,实现了绿色生产,达到有机产品标准,保障了农产品安全。有机莲藕种植与泥鳅集约化养殖。通过引进美国雪莲、3735、武直五号等莲藕新品种,与当地主栽品种娃娃头、白莲对比展示,整个生育期不使用任何化肥、农药,只用鸡粪、鸭粪、生物菌肥、养殖泥鳅的废水废料等作

7、为有机肥种植莲藕,通过示范展示、产量对比,种植当地的白莲每亩只有800 斤左右,娃娃头每亩只有 1800 左右,而种植的美国雪莲亩产 5300 斤、3735 亩产 6000 斤以上,并且质地细嫩、洁白无瑕、营养丰厚,选育出了适合当地盐碱地种植的优质莲藕新品种美国雪莲,3735 等。引进泥鳅品种美国香鳅,建设精养泥鳅试验田 10 亩,稻田养殖泥鳅试验田 10 亩,产值可达 60 多万元,利润可达 30 多万元。 2.2.2 大地乳液公司发展模式山东大地乳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位于东营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境内,项目计划总投资10.7 亿元,占地 1.2 万亩,目前,该项目已完成投资额 5.6 亿元

8、,项目建成后,年产值将达到13.98 亿元,成为地区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山东大地乳业循环经济园区项目计划用三年的时间,打造出循环发展的乳业经济产业链。2.2.3 东营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近年来,东营市食用菌产业发展良好,食用菌产业的水平和档次不断提升,食用菌基地建设向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集约化发展,探索出了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模式。食用菌生产产生大量的菌康,可直接还田或加工成机肥料、有机营养土等,进行循环利用。工厂化食用菌生产企业全部配套了有机肥加工设备,把菌糠制成商品有机肥或专用肥、有机营养土等,再用于农业生产,真正做到了循环利用,产生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据调查,一个年产 2 万吨食用

9、菌的企业,年可转化农作物秸秆 6 万吨,生产有机肥 10 万吨,带动 2000 多农户致富。其中,山东荣丰食用菌有限公司构建了“玉米芯、玉米秸、棉杆、麸皮等真姬菇生物有机肥农作物”的生态循环模式。目前,东营市食用菌生产年投料 30 万吨,其中作物秸秆 5 万吨,林、果、桑等伐条木屑 3.6 万吨,棉籽壳、麦麸等农产品加工下脚料 20 万吨。年产菌康 40 多万吨,其中直接还田 7 万吨,加工有机肥 16 万吨,加工成有机营养土 6 万吨,用于灭菌燃料 9 万吨,还有部分加工成活性炭产品。3 东营市循环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3.1 优势分析3.1.1 区位优势独特东营市地处中纬度,背陆面海

10、,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多年平均气温 12.8,无霜期长达 206 天,10的积温约 4300,可满足农作物的两年三熟。年平均降水量 555.9 毫米,多集中在夏季,占全年降水量的 65。冬季沿岸有 3 个月冰期,海水流冰范围为510 海里,盐度在 30左右;春季海水温度为 1220,盐度多为 2231;夏季海水温度为2428,盐度为 2130。近海在黄河及其它河流作用下,含盐度低,含氧量高,有机质多,饵料丰富,适宜多种鱼虾类索饵、繁殖、洄游。3.1.2 土地资源丰厚黄河三角洲地区为黄河冲击而成的新陆地,是我国成陆时间最短和最年轻的土地。人均耕地约为全省人均水平的 2 倍

11、,土地后备资源丰厚。黄河冲击年均造地约 1000hm2,是世界上土地、滩涂资源新生速度最快的地区。随着沿海风暴潮防护体系的逐步完善,土地后备资源还会逐步增加。3但是由于黄河三角洲特殊的气候、地形地貌、水文和水文地质以及成土母质条件,加上市场调节的影响,全市盐碱地与某些特定区域的不稳定耕地、园地、林地、坑塘水面等土地利用类型经常处于动态转换之中。因此,未利用土地也处于变动之中。根据调查,海拔在 2 米以下的平坦区域,土地盐碱化会随着海潮影响的时间变化成周期性变化,在两次海潮影响期间,土地成积盐脱盐再积盐周期变动。在这一区域,即使现状是耕地,这种耕地也是很不稳地的,而且生产力很低,随时可能退化成盐

12、碱地。这种现象需要高度重视。东营市农用土地资源单位:公顷项 目 东营市 东营区 河口区 垦利县 利津县 广饶县土地总面积 792326 115562 213879 220407 128691 113787农用地 376126 50320 81943 88984 74750 80129耕 地 220498 25839 37999 41634 53596 61429园 地 8214 1645 1281 1644 1328 2316林 地 23874 1079 6595 14220 1629 349牧草地 26032 24 15463 8614 1917 13其它农用地 97509 21732 20

13、605 22872 16279 16022注:材料来源于 2012 年东营市统计年鉴3.1.3 经济基础坚实2012 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 3000.7 亿元,比上年增长 12.1%,人均达到 14.5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 1963 亿元,增长 23.4%;公告财政预算收入 158.7 亿元,增长 17.3%。在 2012 年度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东营列地级市第二位。2013 年上半年,东营市实现生产总值 1673.45 亿元,同比增长 11%;固定资产投资 909.47 亿元,增长 21.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 96.4 亿元,增长 13.8%;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5971 元,

14、同比增长 9.5%;农民人均现金收入 8320 元,增长 13%。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为东营市循环农业的不断推进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1619.53 2028.27 2058.97 2359.942676.35050010001500200025003000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2007-2011年 东 营 地 区 生 产 总 值 ( 单 位 : 亿 元 )注:材料来源于 2011 年东营市统计年鉴3.1.4 发展时期优势1983 年东营市成立以来,东营市在国家经济飞速发展的大环境下,不断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并不断完善。作为一个年轻的城市,在发展中遇到困难和瓶颈

15、时,有着相当的时期优势。一是在国家的发展战略引领下,能够迅速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目标,制定计划,激发地区的发展活力;二是在发展中可以充分借鉴国外、国内相关地区循环农业的发展经验,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不断创新,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发展模式;三是国际交流不断加深,国际合作项目与日俱增,可以适时把握更多的机遇,通过项目专题合作和吸引外资、人才等方式助力于地区发展。利用外资比重(2011 年)单位:万美元项目个数 合同外资金额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行 业个数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总 计农、林、牧、渔业1711005.931976399910012.5209753476

16、10016.6注:材料来源于 2011 年东营市统计年鉴利用外资比重(2012 年)单位:万美元项目个数 合同外资金额 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行 业个数 比重(%) 金额 比重(%) 金额 比重(%)总 计农、林、牧、渔业农业2331100134.4270195750299010021.311.114035912.81006.5注:材料来源于 2012 年东营市统计年鉴3.2 劣势分析3.2.1 淡水资源不足东营地区年际年内降水不均,拦蓄利用难度大;近年来,作为重要客水来源的黄河来水持续减少加之断流频繁,不能满足三角洲地区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 4小清河的水因被污染不能直接利用,小清河以北由于海水的入侵使得淡水资源贫乏;东营南部农业区因齐鲁石化超量抽取地下水而面临地下水位下降的问题,灌溉和生活用水的水位也随之下降。而且,地下淡水水位下降,导致海水向内陆地区入侵,该地区土地有潜在的盐碱化问题。3.2.2 生态环境质量脆弱黄河三角洲因黄河淤积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