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当前位置》学习辅导》诗歌》悼念一棵枫树

xiao****1972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32.16KB
约3页
文档ID:84312406
当前位置》学习辅导》诗歌》悼念一棵枫树_第1页
1/3

当前位置》学习》诗歌》悼念一棵枫树《悼念一棵枫树》牛汉一、作者介绍牛汉,原名史成汉,生于1923年,山西定襄人,有蒙古族血统20世纪40年代开始诗歌创作,早期创作体现出西北原野和游牧民族特有的粗犷强悍豪放之风,是当时最重要的诗歌流派“七月”派的重要成员之一1955年,受胡风“反革命集团”事件牵连被捕入狱,失去公开写作和发表作品的权利1966年“文革”开始后,诗人被下放到湖北古云梦泽之地劳动改造,在精神和肉体的双重苦役之下,诗人蓬勃的诗心诗情却没有湮灭:“……而到了‘文革’后期,当苦难到了它的尽头,郁结在诗人心头的悲烈之情丰盈涌动,他在七十年代前期的浓重暗夜中受到不屈的心灵之光的召唤,写出了系列诗篇:《鹰的诞生》(1970)、《半棵树》(1972)、《巨大的根块》(1973)、《华南虎》(1973)、《悼念一棵枫树》(1974)、《钟声》(1975)……这些涌动着雄性的血,爆发着激愤的生命之火的诗,是诗人用他毕生的苦难铸成的……”(谢冕:《中国新文学大系1949——1976·诗卷序言》),这些诗作足堪跻身于“文革”期间文化黑暗专制之下最优秀的“潜在写作” 之列:“胡风一案所牵连的诗人们对中国文学最重要的贡献,正是在那个哑声的年代里保存了旺盛强健的创作力,他们一直坚持以诗言志,直到文革后期的《重读圣经》(绿原)《华南虎》《悼念一棵枫树》(牛汉)《悬崖边的树》(曾卓)等高亢有力的诗,仍然是那个时代最优秀的文学创作。

陈思和:《我们的抽屉:试论当代文学史(1949—1976)的“潜在写作”》)强调创作中的“主观战斗精神”,强调诗歌创作的时代性、民族性和爱国主义情怀,正是“七月”诗派最重要的传统,牛汉创造性地继承了这一传统,他认为诗与生命、时代紧密联系,强调诗的生命体验,认为“没有真实的人生就没有我的诗”,强调诗人不应被动地感受时代,而应当直接介入现实人生:“我不喜欢‘直面人生’这种说法,我喜欢不仅仅是直面,而且是投入诗人的可贵之处,恰恰在于他不但认为生活催生诗意,更强调以个体生命体验对生活诗意的深入发掘,也即,他不仅始终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而且能以顽强的生命力不屈地与血腥的现实抗争,坚持着“活下去”,作为现实的“异质”存在,体现出对立和反抗的姿态,恰如那“半棵树”的形象:“它是被二月的一次雷电/从树尖到树根/齐楂楂劈掉了半边”,可是当“春天来到的时候/半棵树仍然直直地挺立着/长满了青青的枝叶//半棵树/还是一整棵树那样高/还是一整棵树那样伟岸”(《半棵树》)这被活活地劈掉半边身躯却始终保持不屈的生命力的“半棵树”的形象,正是当时一代反抗“文革”黑暗专制的民族英雄的写照,也是诗人自身形象最恰当的写照,充满了崇高的悲壮美。

牛汉,一位长期遭受磨难却以自己坚韧的毅力、勇气和信念承担着民族、时代苦难的诗人,以自己的一支笔,以自己“绝望”中抗争的英雄情怀,留下了“严酷年代的精神证词”(何言宏)已出版诗集有《彩色的生活》、《祖国》、《爱与歌》、《温泉》、《海上蝴蝶》、《沉默的悬崖》、《蚯蚓和羽毛》及《牛汉抒情诗选》等二、《悼念一棵枫树》及写作背景“一个时代的真正的精神现象不是消极地并置各种生命感受和生命欲望,它应该展示的是人类与生存环境的激烈博斗,……这反映在文学上的精神现象,就不仅仅是消极展示自身对时代的感受,还应该体现出生命体所含有的强烈冲动与改变生存环境的战斗渴望潜在写作者大多数在现实生活中都受到过不同程度的压抑和磨难,并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唯一能做的事就是在潜在写作中释放出强烈的主体的战斗精神,来抗争命运的残酷打击如七月派诗人的潜在写作,大都采用了伤残的自然意象,让它们遍体鳞伤地身处更大的阴谋或者危险之中,紧张的社会关系常常使诗人的精神处于高度兴奋的临战状态”(陈思和:《我们的抽屉》)的确,当一个极端专制的年代箝制了作家的言论自由时,有着“兴寄”手法和咏物言志诗传统的文人们,其思想上的创痛和灵魂的呐喊便更多借助于外界,借助于自然万物来寄托,来抒发。

如前文所引,胡风一案中被牵连的前“七月派”诗人曾卓、绿原等,也无一不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借助自然意象,以诗明志曾卓笔底那一棵“孤独地站在那里”,几欲“跌进深谷”却奋力“展翅飞翔”的“悬崖边的树”的意象(《悬崖边的树》),无疑传达给我们一种身陷逆境却不甘沉沦,一再努力奋起的昂奋的精神状态,表现出在变态的时代面前诗人的坚忍和刚强,一种不屈地抗争与坚韧地生存的英雄情怀牛汉在这方面的成就更为突出,他的大部分诗作都植根于现实生活,他认为任何诗作都产生于具体的历史情境中:“任何一首真正的诗,都是从生活情境中孕育出来的,离开产生诗的特定的生活情境是无法理解诗的即他所说的“情境诗”他擅长将自己在特定境遇中的个体生命经验融入到具体的自然意象中,发而为诗在自然意象的选择上,他也有自己的偏好:“我的心灵似乎更容易被那种辽阔与壮美的境界和大自然中某些能够引起震惊的,在困境中坚毅不屈的现象或生态所触动……”诗人个体独特生命意识的充分投射,使得其诗里那些“伤残的自然意象”,最突出地表现出我们的一代民族英雄在困厄境遇中不屈抗争的灵魂和坚韧的生命力前文提到的“半棵树”的意象;被囚于铁笼,趾爪已被铰得鲜血淋漓、利齿破碎却仍在向往着“苍苍莽莽的山林”和自由,有着“不羁的灵魂”的“华南虎”(《华南虎》);那在“暴风雨里”诞生,在“雷鸣电闪”中唱着“激越而悠长的歌声”、向往着自由和搏击的“鹰”(《鹰的诞生》);那在地下的黑暗中默默生长的根块(《巨大的根块》)等等意象,无不折射着诗人的人格力量和诗歌的美学追求。

《悼念一棵枫树》亦是一首典型的托物咏志诗,创作于1973年秋,“枫树”的意象,象征了特定的 “文革”黑暗专制统治下奋勇反抗的一代伟大民族英雄的形象曾有人认为此诗是为悼念“七月派”领袖胡风而作,牛汉在谈及此诗的创作目的时曾说:“我悼念栋梁之材,民族的伟大人物一个个地倒下,是可悲的如果专指某一个人的倒下,就太没价值了可以推想,诗人创作此诗,更多地着眼于整个时代、整个民族的命运此诗既是对饱受摧残、历尽沧桑的中华民族的每个优秀的个体、包括自我的痛悼,更是对有着辉煌的过去如今却满目疮痍的我们的民族和祖国命运的痛悼诗人的悼念是悲哀的,但更是悲愤的、雄强有力的,一棵“最高大的”、“雄伟和美丽”的枫树虽然倒下了,它散发的“浓郁的清香”和生命的“芬芳”却满溢于“整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上”,以死相争,以血祭国,体现出一种充满阳刚之气的悲壮美三、阅读指导《悼念一棵枫树》选择了一个现实的日常生活场景,描绘了一棵被伐倒的枫树,透过这表面景观表现出来的,却是对乌云蔽日、万马齐喑的黑暗年代里,民族的栋梁和英雄遭残酷迫害的现状的沉痛控诉和深入反思,体现了高贵的生命并不因死亡而失去价值,反而能启迪更多“庸众”,给后来者以历史的反省和生命的警醒的深刻主题。

具有传统咏物诗托物言志的特点,但又不仅仅是对传统的“比兴”手法的借用,不是一种简单的意象和主题之间的浅显对应,也即,“枫树”意象对主题的体现,并不仅仅以“枫树”作为诗人思想的直接承载体来完成在诗人的主观情感和客观对应物“枫树”之间,显然有了特定情境的规定性,诗人主体生命体验的倾情投射,使意象具备了更丰富的内涵,诗歌具备了更多层次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这种丰富性和多层次性,表现在诗人善于选择恰切的自然形象,并通过典型情境中的典型情节的展开,准确描写所选自然物象的主要特征,并将自我主体心灵感受及生命体验融入所咏自然物象,使自然物人化、主体化,使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浑然一体,在极强的现实感中强化象征意蕴诗歌第一节,以极其冷静的客观化手法,描写了在具体的时间、地点里发生的具体事件:一棵“枫树”被伐倒;第二节中,“听”、“感觉”两个拟人化词语的使用,主体情感不落痕迹地注入诗中,而至第三节,门窗屋瓦、树草野花,乃至“树上的鸟”,“花上的蜂”及“湖边停泊的小船”等一系列客观外界物象,“都颤颤地哆嗦起来……”具备了人格化反应,亦即,通过客体主观化手法,将主体心灵的惊疑、痛惜、悲愤、无语等交织而成的复杂情绪表现出来。

是由于悲哀吗?”一句则直抒胸臆,强化诗情,突出主体情绪,实现了客观描述与主观抒情的无间结合,物我浑然一体全诗基本采取这种客体主观化和主体客观化的表现手法,被伐倒的“枫树”使“整个村庄/和这一片山野上/飘忽着浓郁的清香”,似是平实的书写,然而“阴冷”一词表明,这分明是主体的心灵感受;更有“想不到/一棵枫树/表皮灰暗而粗犷/发着苦涩气息/但它的生命内部/却贮蓄了这么多的芬芳”这样的直陈议论,“悲伤”一词再次提醒读者:这更多是诗人的人生感受;然而诗人的情绪并不总沉浸于这样的伤痛之中,这又通过那被伐倒的“枫树”的姿态来证明:“枫树直挺挺的/躺在草丛和荆棘上/那么庞大,那么青翠/看上去比它站立的时候/还要雄壮和美丽”——高贵的生命并不因被扼杀而丧失灵魂的美丽,虽然不无对这高贵生命的哀悼,那“仿佛亿万只含泪的眼睛”,“涌出了一圈圈的/凝固的泪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高贵生命被摧残的痛惜哀悼之情,然而,“泪珠/也发着芬芳”,这“泪珠”“它是枫树的生命/还没死亡的血球”,不屈的抗争,坚韧的生命力并不因生命的被终结而终结,整个民族都将因英雄的殉难而重振精神,焕发活力诗人对生命的主观体验与对“枫树”这一客观意象的描写是紧密相连的,没有空话,没有口号,有的只是这生命的实感,即使有着无限的痛悼和悲愤,批判和指控,也并不以声嘶力竭的呐喊为手段,而是以冷中带着剑光的诗句作结:“伐倒了/一棵枫树/伐倒了/一个与大地相连的生命”,使全诗于悲愤沉痛中,以对苦难无言承担的姿态,体现出一种崇高美、悲剧美。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