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83117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少年张庆保拜师禇桂亭【中国国际太极拳网 文化历史频道】一个严寒的冬日,我在襄阳公园看到一位鹤发童颜、脸容慈祥的老人。他在向几位青年作练拳的示范,他举手投足之间透出一股大家风度,他的讲解生动清晰,不由得吸引了我的注意。我曾经听过看过一些拳家的讲演,但能这样吸引我的并不多,所以,我就上前搭识。经过交谈我得知他是张庆保先生。我想起有份资料介绍张庆保先生是太极拳宗师褚桂亭的传人,是桂亭内家拳研究会的副会长。我就尊称他为 “名家”,不料张先生摇摇手笑着说:“名家?出名的名?我不够有名,算不上名家。而且我师傅曾经再三告戒过:“不要当名师,要当明师。有的人本事不大,而名气蛮响,名气可以吹出来、捧出来,本事是

2、要靠练才能练出来,吹与捧是吹捧不出本事来的,所以不要当名家,要当明师,明就是明白的明,明白拳理,苦练而成的。禇桂亭老师才是真正的明师,我可差得远呐。”我于是就把话题转到了他的师傅褚桂亭先生。张庆保先生拍拍胸部问我:“你看我的身体怎么样?”我回答:“很好啊”。张先生说:“我的健康就是师傅给我的。”张庆保先生接着说,我三岁的时候得了百日咳,以后发展成支气管扩张,严重时一咳嗽就吐血,甚至一咳就喷出血来,挺吓人的,连上海有名的肺科医生钱慕寒也摇头了。当时的医疗条件和经济条件都不行,盘尼西林或雷米封一支要卖到一条小黄鱼,家里那能吃得消。后来按照土方法,用一种名叫金不换的墨,磨成墨汁吃下去,硬是把吐血给压

3、住了,但身体仍然十分羸弱。我是家中的独苗,父亲十分担心我小命不保,听说学拳练武可以强身,尤其是太极拳可以养生疗病,于是要为我寻找一个好的师傅。他几乎走遍当时上海所有的公园拳场,最后目标锁停在外滩公园。1950年的外滩公园教拳的主要有四个场子,靠中间场子是张子扬教太极拳,我父亲已经在跟他学拳;卢嵩高在偏西方向教十大形拳;田兆麟在偏南方向教太极拳;还有一位就是褚桂亭老师,他的场子东临黄浦江,往北一点就是苏州河。我父亲通过反复观察比较,认为褚桂亭老师最适合我,而且一打听禇桂亭曾经担任过南京总统府侍卫队的武术教官,本领十分了得。于是我父亲把我领到褚老师面前拜师学拳。就这样,我就跟从禇老师学拳,天天跟着

4、练,一跟就是整整十五年。1950年夏天的那一日,我父亲把我带到禇老师跟前,我有礼貌的向禇老师鞠躬敬礼,叫一声“师傅”。褚师傅点了点头看了我一眼,又摸了摸我的后背,说了声可惜。我当时听了心里一热,以为是老师看到我身体羸弱多病而表示同情,后来才知道褚老师说的可惜是指我的骨相不好,我脊柱骨有点横S形,不是学武的好料。他当时并不指望我在武术上能有很高的发展,要看我自己的悟性如何,但他可以让我通过练拳来健康强身。褚老师根据我的情况,给我制定了七分养三分练的方案,把杨式太极拳中主要的一个个动作当作站桩的姿势来练习。当其它师兄弟在练功练套路,而我却一动不动的站着,而且,每一个动作都是要三分钟、五分钟的站下去

5、,站到两腿发酸。禇老师看到我累了会招呼我歇歇再练,他逐步增加我的运动量。这样一连站了好几个月,老师看到我能坚持下来就点点头,再教我把三十几个动作组合成完整套路,练了一段时间,我感到腰胯松沉两腿有力,体质也开始强键起来。后来,禇老师看到我不但能坚持,肯吃苦,而且还有一点悟性,接受快,很喜欢我,才把功夫一点点教给我,让我在武术上登堂入室,进入到一种愉悦的境界。我那时才十一岁。到现在时间过去快六十年,我身体一直很健康,同我少年时比,真是天壤之别。至今,我的师兄弟们还会提起这件事,说当年他们看到我这个小孩子身体这么差,肯定学不了拳,想不到褚老师真有办法,不但把你调养好了,拳也让你学好,现在你的身体反而

6、比我们都强。 说真的,一开始要不是老师让我三分练七分养的学拳,或者与其它师兄弟一样练,我肯定是吃不消的, 说不定又要吐血生病。 褚老师的高明就是因人施教,对不同的人,对不同的体质状况制订出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取得最好的效果,当然学生自己的努力刻苦练习也是不可缺少的。褚老师的因人施教还有一个例子,我有两位师兄弟,都是在十六岁那年拜褚老师学太极拳,之前他俩已经学了二年猴拳,有猴拳的一些基础。但是,他俩人站着会不知不觉把两肩前扣,头往外伸,一副猴子相,这个习惯怎么改都改不过来。 太极拳要求立身中正,松肩垂肘,他们俩这样的姿势怎么能学得好太极拳呢? 褚老师想了想决定让扣肩略微轻一些的胡毓飞

7、先学八卦掌,因为八卦掌许多基本动作是要扣肩的,原来扣肩的习惯反而成了长处。而另一位王敬萱则教他学形意拳,也有好的效果。褚老师教学就是善于发挥学生各自的特点,扬长避短,因人施教,学生学拳收获得也多,所以学生们对褚老师始终是十分佩服与尊敬。 这里插一句,胡毓飞、王敬萱原来学猴拳的师傅是黄胤,人称“歪头黄”,黄胤在家中养着猴子,他朝夕观察并模仿猴子的一举一动,所以他的猴拳打得出神入化。当年,上海京剧名家王桂卿,有三个儿子,他们演西游记中猴子是出了名的,兄弟几个经常向“歪头黄”讨教猴拳招式,模仿猴子动作,并运用到京剧表演中去,在上海滩是红极一时的。禇老师教拳确实是很有办法的,教拳之前总是先给你讲明道理

8、,讲明练拳的要领,甚至告诉你一套套口诀,让你去背,再结合动作解释给你听。他当年教一些上层人物,他们都有文化,他就要他们背拳理口诀。然后,结合招式分析解释,再在教招式同时,又把前人怎么从招式中总结出的经验与拳论加以对照。经过反复讲解,学员们很容易掌握拳的要领,学的进度也快。当然,他一直强调刻苦练习的重要,但他从不赞成让学员们机械模仿拳姿拳架。他认为拳的要领、拳的内理,老师一定要讲得清楚明白,当老师就要当明师。教学员要教得明白,明白了拳论内理与要领,这拳才能练得好。老师经常讲太极拳拳论,有杨澄甫宗师的太极拳术十要,太极拳练习谈;李存义等形意、八卦前辈谈的要领口诀等;有他自己总结的经验理论。为了不使

9、大家阅读时感到枯燥,这些文绉绉的东西放在后面专题叙述,这里暂不引用,下面我谈一些禇老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我上面说过,我跟他学拳的时候才11岁,能有多少文化?禇老师当然不会让我背口诀,老实说背了也不懂,比如练太极拳要沉肩垂肘,节节松的要领,我就不懂。如怎么练才能做到一个松字。禇老师就说:“你在面盆里洗手,洗完后手拎起来,两手往下一甩,把手上的水轻轻甩掉,是吗?”我点点头,老师又问:“你甩的时候用不用力?是不是很用力的甩?”我回答:“不用力,这样轻松地一甩就行。”我做了个很自然地甩水的动作。“对了!就这样轻松自然,这时候你的肩与肘都是垂下松开的,都是放松的,只有手腕抖动,手腕松而有弹性,有这种感觉就

10、对了。你再试试故意用力的甩。”我试了试,感到动作很僵硬,便回答说没有这样甩手的。老师又说:“教你练太极拳不要用力气,要放松,就是这个道理,你回去要反复对照,自然轻松的与故意用力的两种甩水感觉,仔细琢磨,会味出太极拳松的道理。”禇老师就是能把感性的东西上升到理性,能用理论指导练功,又能把复杂的东西用简单明了的话点拨清楚。禇老师用形象生动的例子来解释松,松与劲,与松散、松懈的复杂关系。他问我:“你有没有用手摸过汤婆子(铜质容器,灌开水取暖),去试试烫不烫?”“试过”,“你的手是怎么伸出去摸的?”我做了一下伸手的动作。禇老师又说:“你手伸出去叫做探、探听。这时候你注意点不在手上,而在汤婆子上,手是不

11、用力的,很放松的。当手刚碰到汤婆子就立刻收回,反应极快,但冷热已经知道,很灵。这就是口诀中重要的四个字:轻出重收。如果,手很用力的伸出去,手上的肌肉是紧张的,手的反应反而慢和僵,手的感觉就不灵,手弄不好会烫痛。但是,手懒洋洋的伸出去,虽然手也是松的,但碰到汤婆子后仍慢吞吞收回来,手也会烫痛的。所以,没人会用这两种方法去试。而懒洋洋的松,不是真正的松,是松散、松懈。练拳、尤其是推手,听劲、懂劲,要的是松而灵,不是松懈。”禇老师用通俗易懂的方法,解决了我的疑惑, 一次练完拳天下起雨来了,我没带伞,禇老师就叫:“庆保,过来一起合伞。”我们一路走,老师说:“庆保,你看,这伞我不动它,雨水笔直往下落,我

12、将伞柄一转,往左转雨水就往左甩出去,往右转雨水就往右甩,而且这水呈弧线甩出,这跟练拳的道理是一样的。”我想我撑伞的时候也总是东扭西扭,水向两边甩很好玩,但没想过这跟练拳有关。老师接着说:“有人说太极拳是圆的运动,圆的运动可以改变外力来的方向,把外力象雨水一样向旁边甩出去。当外力迎面过来的时候,你不要正面接招,象转伞一样,可以腰一转、手一拨,把外力向旁边甩开。”老师这么一说,我好象懂了许多。禇老师对我讲发劲时的“ 一惊一乍”(练拳不能一惊一乍,动手就得一惊一乍。万籁声大师也说:上乘打法字在惊),他怎么讲我都不懂。一天,禇老师叫我,“庆保,你过来,坐。”他手点了点他身旁椅子。我赶紧过去坐下,不料,

13、我一坐下就跳了起来。原来椅子上有一块小小的石子,我屁股正巧坐上去,一楞,我就本能的跳了起来。”禇老师就说:“庆保,这就叫做一惊一乍。”他看我还没有完全懂,又对我说:“小保,你家那边有掼炮买吗?有的话,带几个过来。”掼炮是一种鞭炮,内包火药的泥丸,扔在地上会发出啪的响声,冷不防挺吓人的。我心想老师怎么童心大发,想玩小孩玩的东西。过几天,我带了几颗掼炮给老师,老师二话没说拿了往口袋里一放。那天练完拳,我们回家时途经人民广场南边的厕所。厕所环境很幽静,从马路进去有支路。两旁没其它人,我走得快,走在老师前面,突然脚旁边啪啪两响,我吓得往旁边一跳,接着又是啪啪两响,我又往旁边一跳。这时,禇老师笑着说:“庆保,一惊一乍就是这个样子的。”原来老师乘我不防备时,把掼炮扔在我旁边,让我再体会一下一惊一乍的感觉。练拳中,有些东西很难用文字语言来表达,而且,有许多东西你刻意的去寻是找不到的,有时却在不经意中反而能够参悟。禇老师不愧是明师,他有办法让你参悟。(张庆保口述 唐才良整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