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运用:音形之间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7244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础运用:音形之间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基础运用:音形之间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基础运用:音形之间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基础运用:音形之间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基础运用:音形之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础运用:音形之间(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高清视频学案 4 / 4高考专题讲第一讲 音形之间北京四中 连中国一、考点明确 本考点重点考查考生是否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积累,按要求正确辨识汉字的读音。考查内容是常见常用字、同音字、多音多义字、形似字、形声字以及易误读的字,这一知识点的考查只要求辨识字音,而不考查拼写,更侧重于实用。 二、命题趋势1.题型依然是单项选择题,但近几年出现了音、形结合,一起考查的趋势。2.考查范围主要是常用字,考试大纲中明确规定了该考点考查“常用字”,纵观近年高考题,几乎没有涉及有难度的字,也没有超出“常用字”的范围。3.字音、字形两个考点交替出现。由于考纲压缩基础题,语音与字形题出现了交替考查的情况。三、字音备

2、考策略势(一)多音多义字 汉语中有大量的多音多义字,这是汉语的特有现象,也是历年高考语音试题考查的一个重点势.1.语境辨音。 多音多义字,顾名思义,一个字多一个读音便多一个意思,字意不同读音就不同,而字意是要根据具体语境来确定的,之所以会造成误读,就是因为人们忘记了这一点。因此可以利用音义之间的联系,来准确辨识语音。如“朝圣”中的“朝”为“朝见”之意,因此要读“cho”,而“朝令夕改”中的“朝”是指“早晨”,因此读“zho”。再如, “不顾劳累日积月累冗长累赘连篇累牍”, 累,取“连缀”义时读li,取“积累或牵连”义时读li,取“疲劳”义时读li;因此正确的读音分别是“li,li,li,li”

3、。2词性辨音。 许多字因词性不同而读音不同,因此区别其词性,也是辨析多音多义字的重要方法。如 “寒舍退避三舍”,“舍”表示房屋、行军路程等名词意时读“sh”,表示舍弃、施舍等动词意时读“sh”,试题中的“舍”都是名词意,因此均读“sh”。(二)形声形似字 高考注重选择常用字中的形声形似字让考生辨识,备考字音题时,要牢记“一个摈弃,一个关注”。1.一个摈弃 即要摈弃“读半边”的办法。形声字,在汉语中占绝大多数,这类字的读音往往按该字的声旁来读,但是由于古今语音的变化和汉字写法的演化,70左右的形声字已不能按照声旁读音了。如果继续用“读半边”的办法,就很容易造成形声字的误读。2.一个关注 即要关注

4、声旁同,读音异的字。高考试题中多以形声形似字的声旁为干扰项,来设置答题障碍。如: “赡(shn)养瞻(zhn)仰”。要特别注意那些声旁与字读音不一致的字,因为这些字往往是高考试题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备考时对这些字要特别注意,随时归纳,随时总结。(三)易读错的字 易读错的字有形似字、习惯误读字、难读字等,对于这一类字首先要辨析差别,避免误读。同时要努力排除干扰,排除习惯错音和方言干扰。人们在日常的生活习惯中,经常把一些字音无意识地读错,尤其是方言浓重的说话人,错误读音就更多。如“室”读“sh”而不读“sh”,“脂”读“zh”而不读“zh”,“束”读“sh”而不读“s”。熟记下列易错字音讥诮qio

5、 沉疴k 疟疾nji 蟾蜍chnch 睥睨p n 愠怒yn 臧否p 鹰隼sn 僭越jin 叱咤zh 龋齿q 羞赧nn 惭怍zu 戏谑xu 皱缬xi 蜷缩qun 缱绻qinqun 惬意qi 嘈杂co 沏茶q 悄然qio 稔rn 媒妁shu 妆奁 lin 嬗变shn 跻身j 泥淖no 悭吝 qin 跌宕dng 翁媪o 冰雹bo 不啻 ch 摩挲su 掣肘ch 秕谷 b 庇护b 摒弃bng 龃龉 jy 酩酊dng 罪愆qin 谄媚chn 嗔怒 chn 整饬ch 淬火cu 忖度cn 岑寂cn 骀荡di 阜盛 f 孵化f 窠臼 k 亘古 gn 鳜鱼gu 楔子xi 恚恨hu 椽子chun 诨号hn 盘桓h

6、un 肋骨 li 毗邻p 迤逦yl 倨傲j 觊觎jy 嗫嚅nir 噬啮shni 分娩 min木讷n 泥泞nng 亲昵n 滂沱 png橹棹zho 癖好 p 骠勇pio 剽悍、剽窃pio 顷刻qng 揶揄yy 妊娠 rnshn 偌大ru 哂笑shn 狩猎shu 绥靖su 孝悌t 忤逆w 怃然w 老妪y 锃亮zng 棺椁gu 装帧zhn 阴霾mi 牡牝mpn 芜杂w揩油ki 怏怏yng 怔怔zhng 皴裂cn 龟裂、皲裂jn 颔(hn)首 坐骑、铁骑 q 黑魆魆x 黑黝黝yu四、字形备考策略势(一)掌握一个记忆原则:记少不记多 汉字的数量众多,就算只记忆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也不可能一一记完,所以就要记

7、少不记多。何为少,就是那些自己经常写错的字,特别是多次考试中都判别失误的字,就属于这个“少”的范围。对于这些字词,自己可以记在卡片上或者是笔记本上,建立起自己的错题档案,随时翻阅,以便加深记忆。(二)掌握两个记忆时间: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 根据记忆规律,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相结合是最有效的,能使记忆的效果达到最大。对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的2500个常用字和1000个次常用字可采用分散记忆,即分时间段,分批次记忆,而对于错误档案中的常错字可采用集中记忆,即集中时间,集中内容记忆.(三)掌握五个记忆方法:1、依其音,定其形 音、形、义统一,是汉字的基本特点,要正字就要先从音开始,依据词语的发音来发现词语

8、中的错误。如“纵横捭阖”中的“捭”读“bi”;“稗官野史”中的“稗”读“bi”;“无裨于事”中的“裨”读“b”,再如“开门揖盗”中的“揖”读“y”;“中流击楫”中的“楫”读“j”。 对这些字平时就要读准,读准了字音就能准确判定字形,才能不写别字。2、比其旁,辨其形 汉字中绝大部分是形声字,而形声字是由表义的形旁和表音的声旁构成的,许多音同、音近、形近的字,都有共同的声旁,只是形旁不同. 如:“惆”“稠”“绸”,了解了这一特点,在记忆复习时,可以抓住其形旁加以区别记忆。如:“蹉”“搓”“磋”,辨识“蹉”时可从形旁“足”入手,因为“蹉”本意是指失足跌倒,可用来比喻失误,经常可组成“蹉跌、蹉跎(光阴

9、白白地过去)”这样的词;“搓”从“手”,可组成“揉搓、搓手、搓绳”这样的词语;“磋”从“石”本是指磨制象牙,后引申为商量、商讨,可组成“磋商、切磋”等。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比较分析形旁的不同,我们就可以很好地分辨它们的形体,从而正确答题。3、据其义,明其形 以义辨形是防止和纠正书写使用错别字的重要方法。如“挖墙脚”中的“脚”经常被误写为“角”,其实“墙角”是指两堵墙相接而形成的角落;“墙脚”是指墙根,是支撑建筑的基础部分。“挖墙脚”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形容一种极其危险的破坏行为。了解了“挖墙脚”的意义后,就不会再将“脚”写作“角”了。再如“平心而论”一词是指平心静气的加以评论,公平冷静而非感情用

10、事地谈说,因此“凭”不能代替“平”。4、探其源,断其形 许多词语都有其特定的意义及来源,这些词语或出自寓言故事,或出自历史事件,因其此种特性,所以在复习时就必须探究它的起源,知道它的原本意义,才能准确判断其字形的正误,如只从字面上去断定,就会造成失误。如“美轮美奂”一词出自礼记檀弓下,“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张老曰:美哉轮焉,美哉奂焉”,用来形容建筑物高大华美,“轮”,是高大的意思,因而“轮”不能写作“伦”或“仑”;再如“火中取栗”,取自法国拉丰丹的一则寓言故事,讲一只猴子利用猫为其从火中取栗子。在现实生活中则常用来指被别人当作工具或爪牙利用的人,所以“栗”不能写作“粟”。5、借其邻,推其

11、形 有些词语尤其是一些四字词语,它们的结构比较特殊,内部词语之间在意义上彼此关联,它们或相反,或相对,或相近,或相关,或前后一致,或相互比较。因此就可以借助其结构由其中一字来推断另一字的意义,从而准确识记。如“一张一弛”中“弛”字经常被误写为“驰”,这主要是因为不了解“张”与“弛”是两个意义相对的字,“张”指拉紧弓弦。“弛”指“放松弓弦”。再如“歪门邪道”中的“邪”经常被误用为“斜”,仔细推究就会发现“歪”与“邪”是意义相近的两个字,都是指坏的或不正当的,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误写误用了。最容易写错的字小结出人投地(头) 走头无路(投) 装黄门面(潢璜) 中流抵柱(砥) 众口烁金(铄) 直接了当

12、(截) 自曝自弃(暴) 置若惘闻(罔) 真知卓见(灼) 张慌失措(皇) 仗义直言(执) 责无旁代(贷) 再接再励(厉) 运筹帷握(幄) 欲盖弥张(彰) 营私舞敝(弊) 沓无音信(杳) 同仇敌慨(忾) 投机捣把(倒) 图穷匕现(见) 退化变质(蜕) 文过是非(饰) 无耻滥言(谰) 相形见拙(绌) 消声匿迹(销) 心浮气燥(躁) 形消骨立(销) 修茸一新(葺) 修养生息(休) 宣宾夺主(喧) 诩诩如生(栩) 暇思迩想(遐) 一张一驰(弛) 一愁莫展(筹) 言简意该(赅) 挺而走险(铤) 叹为观只(止) 世外桃园(源) 如法泡制(炮) 磬竹难书(罄) 轻歌漫舞(曼) 前踞后恭(倨) 迫不急待(及) 破斧沉舟(釜) 披星带月(戴) 披肝历胆(沥) 篷筚生辉(蓬) 沤心沥血(呕) 奴颜卑膝(婢) 弄巧成绌(拙) 暗然失色(黯) 按步就班(部) 白璧无暇(瑕) 别出新裁(心) 病入膏盲(肓) 并行不背(悖) 不加思索(假) 草管人命(菅) 层峦迭嶂(叠) 缠绵悱测(恻) 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新德街20号四层 邮编:100088 电话:82025511 传真:820796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