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71990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定稿-实用新型1401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明书摘要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 在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同时,该电路由至少二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并联的至少二个线路,该线路上分别串联连接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采用霍尔电流互感器K据闭环原理并网电流单环反馈控制,即可保证逆变器系统稳定运行,无需复杂的反馈控制算法和额外的电压或电流传感器,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较高,系统功率损耗小结构简单,应用很广泛。1100062013.5摘要附图权利要求书1. 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 包括逆变器侧

2、滤波电感L1、网侧滤波电感L2、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其特征在于,在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同时,该电路由至少二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并联的至少二个线路,该线路上分别串联连接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继电器K向下依次连接阻尼电阻R和滤波电容C。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该电路由三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串并联的五个线路。4. 如

3、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其特征在于,在三相的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 510002 2013.5说明书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IPC国际分类H02P电动机、发电机、或机电变换器的控制或调节设备装置,尤其是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背景技术无源滤波器,是传统的谐波补偿装置,又称LC滤波器,就是该装置不需要额外提供电源。是利用电感、电容和电阻的组合设计构成的滤波电路,可滤除某一次或多次谐波,最普通易于采用的无源滤波器结

4、构是将电感与电容串联,可对主要次谐波(3、5、7)构成低阻抗旁路;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高通滤波器都属于无源滤波器。LC滤波器一般是由滤波电容器、电抗器和电阻器适当组合而成,与谐波源并联,除起滤波作用外,还兼顾无功补偿的需要;LC滤波器按照功能分为低通滤波器、LC带通滤波器、高通滤波器、LC全通滤波器、LC带阻滤波器;按调谐又分为单调谐滤波器、双调谐滤波器及三调谐滤波器等几种。其中具有电感-电容-电感结构的滤波器也称LCL滤波器。为抑制开关频率输出电流谐波,LCL滤波器在电压源PWM控制逆变器中成为首选,它与L型或LC型滤波器相比,LCL滤波器对电流高频分量具有更强的抑制能力,LCL的不

5、同比例组合使滤波器在高频段有不同的衰减特性,而低频段增益与L型或LC型滤波器相同。显然,LCL滤波器通过引入电容C,使高频衰减显著增强,有利于抑制开关纹波。但是LCL滤波器的引入又带来了新的问题:LCL的引入使滤波器由一阶系统变为三阶系统,高速永磁电机调速范围宽,由于滤波器的存在,会使电机电流产生相移,并且相移跟随转速变化,此时高速电机系统在非线性、参数摄动、负载扰动和未建模动态的综合作用下,其鲁棒性和转矩、转速的动态跟踪精度难以保证。其中,鲁棒是Robust的音译,是在异常和危险情况下系统生存的关键。即使在有源电力滤波器中应用LCL滤波器也具有高频阻带性能好、低频补偿性能强等优点,但其参数确

6、定仍困难。现有LCL型滤波器中包括的三个参数为相对固定值,如经不恰当的设计却不能基于现场可调则必然将降低滤波性能,甚至引起谐振、不稳定等问题。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现场自调适应的LCL无源滤波器, 提高工作稳定性和参数设置的可靠性能。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包括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网侧滤波电感L2、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在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同时,有CPU通过霍尔电流互感器采集的电流信息,经过分析计算出此时高次谐波的大小,同时要

7、求不能产生谐振,这时CPU会根据之前存储的经验算法给出电阻值和电流值的范围。随即发出指令改变继电器状态,控制电阻可以根据并联改变阻值,电容可以根据并联改变容值大小,这样就改变了电阻R和电容C的值。尤其是,继电器K向下依次连接阻尼电阻R和滤波电容C。尤其是,该电路由三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串并联的五个线路。尤其是,在三相的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采用闭环原理并网电流单环反馈控制,即可保证逆变器系统稳定运行,无需复杂的反馈控制算法和额外的电压或电流传感器

8、,系统可靠性和鲁棒性较高,系统功率损耗小结构简单,应用很广泛。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包括: 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网侧滤波电感L2、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继电器K。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原理在于,通过切换继电器来改变电阻的接通电阻以及电容的接通电容,同时通过霍尔电流互感器检测谐波电流值,然后实时调节以上R、C的参数,合理避开谐振点。本实用新型包括: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网侧滤波电感L2、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1:如附图1所示, 在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

9、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同时,该电路由至少二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串并联的至少二个线路,该线路上分别串联连接滤波电容C、阻尼电阻R和继电器K。前述中,继电器K向下依次连接阻尼电阻R和滤波电容C。前述中, CPU通过霍尔电流互感器检测现场磁通变化及时通过分析计算后调控继电器接入或断开对应数量单元,以自动保持工作稳定。其中,霍尔电流传感器基于磁平衡式霍尔原理,即闭环原理,当原边电流IP产生的磁通通过高品质磁芯集中在磁路中,霍尔元件固定在气隙中检测磁通,通过绕在磁芯上的多匝线圈输出反向的补偿电流,用于抵消原边IP产生的磁通,使得磁路中磁通始终保持

10、为零。如经过特殊电路的处理,传感器的输出端能够输出精确反映原边电流的电流变化。前述中,该电路由三个并联的单元构成,其每个单元又包括串并联的五个线路。前述中,在三相的串联连接的逆变器侧滤波电感L1和网侧滤波电感L2之间连接至少一个包含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的电路,该电路的另一端连接至三相星型公共点。前述中,当流过电感的电流变化时,电感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将阻止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电感线圈产生的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反,阻止电流的增加,同时将一部分电能转化成磁场能存储于电感之中;当通过电感线圈的电流减小时,自感电动势与电流方向相同,阻止电流的减小,同时释放出存储的能量,以补偿

11、电流的减小。因此经电感滤波后,不但负载电流及电压的脉动减小,波形变得平滑,而且整流二极管的导通角增大。本实用新型中,将多组的滤波电容C和阻尼电阻R串并联连接,并有CPU通过霍尔电流互感器根据现场磁通动态变化及时通过继电器精确调整总阻尼电阻R总和总滤波电容C总,并实现进一步及时对滤波电容C的谐振尖峰进行有效抑制,以保证并网逆变器系统稳定运行。本实用新型中,为取得好的补偿效果需要对补偿电流大小、开关频率和逆变器测电压等因素进行分析,设计出合理L、C、R的参数。在电感器L的选取上,根据软硬件设计选取合适的参数,但是要想使用户获得满意的治理效果,须基于现场情况适当调节电容和阻尼电阻的参数。如果参数设计固定后,有源滤波器开机过程中,有可能会产生谐振,通过合理调整C或R可以有效避开谐振点,这样可以实现软开机。具体的总阻尼电阻R总和总滤波电容C总调整和计算方法包括:阻尼电阻计算方法:1) 并联电阻:1/R总=1/(R1+1/R2+1/R3+)2) 串联电阻:R总=R1+R2+R3+滤波电容计算方法:1) 并联电容:C总=C1+C2+C3+2)串联电容:1/C总=1/(C1+1/C2+1/C3+)根据检测谐波电流值的大小,然后通过计算选择合适的通道,接通合适的R或C,达到合理滤除高次谐波和避开谐振点的作用。图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