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67743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如何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青溪镇青峰小学 廖舒琳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同时,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那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呢?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它能推动学生去寻求知识,开阔眼界,激励学生用心去钻研、学习,提高学习质量。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学习会更加主动、积极,产生愉快紧张的情绪和主动的意志努力状态,从而提高自己学习活动的效率和效果。在阅读教学中,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高学生

2、阅读的兴趣。(一) 充分利用课文插图。S版小学语文大部分课文都配有意境优美的插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在一起。这些富有生活情趣的美丽图画,既提示了学习内容,又有利于培养观察能力,发展学生的语言,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四年级语文22地图上的发现一文的插图展现了一副世界地图,学习课文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地图中各大洲海岸的轮廓,然后说一说发现了什么有趣的现象,之后再让学生默读课文看看魏格纳又有什么样的发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探索、发现,这样必能缩短学生与学习内容的距离,加速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二)创设丰富的情境。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学习应该在活生生的语言环境中进行

3、。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应该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创设各种富有形象性和情感性的语言学习情境,诱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在讲授21一块特别的石头一课时,先借助课件演示李四光与小伙伴们捉迷藏的情景:李四光围着大石头躲闪,大石头遮住了李四光,小伙伴们围着石头转来转去找不到他。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这是一块特别的石头?李四光为什么会对它产生疑问?”,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兴致盎然地去文章中寻找答案。二、树立阅读的信心教育家第惠斯多说过:“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激励性评价的重要性就在于此。在阅读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激励性评价,及时肯定

4、、表扬学生的点滴进步,用殷切的鼓励去开启他们的智慧之门,让他们把成功的喜悦变成阅读的动力,牢固地树立阅读的信心。三、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的能力,教师必须在阅读教学中适时地把“钥匙”自学的方法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手执钥匙,去打开语文的知识大门,读懂各类文章。 除了教会学生对不同的课文采用不同的学习方法(如泛读、精读、借图阅读等)外;应教会学生通过对重点词句或重点段落的理解来理解文章内容;教会学生给文章分段,概括段意;以及教会学生用四要素归纳法来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等。 方法是能力核心因素,要把学习方法转化为学习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反复实践。所以我常常选择不同类型的短文,让学

5、生运用所学到的方法,去自学,读懂短文。在班里还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定期交流学习经验,使同学们能互相学习,通过长期反复实践,使学生逐步形成较强的阅读能力四、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叶圣陶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需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放在首位,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夯实基础。(一)培养学生正确朗读的习惯读“正确”就是每个字读准确,每个词、每句话读清楚,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重复。在阅读教学时,要注意指导学生“眼看、口读、心想”,帮助学生体会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几个词连在一起组成句子。在学课文时,要让学生体会几个句子连在一起

6、就是一篇文章,所以,读词、读句、读文章的时候,在词与词之间,句与句之间,段与段之间都要有适当的停顿。遇到学生读错、漏字、添字、重复字句时,一定要要求学生加以纠正,直到读正确为止。学生只有把课文读正确了,才能正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二)培养学生静思默想的习惯“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就是说,要在疑难处多默读,这样疑难处往往能迎刃而解。对有些疑难,即使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但当学生经历了一番表面沉默,内心激烈的静思默想之后,于“心求通而未解,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下,再由老师讲解或指导,有助于释疑解难,真正理解内容。(三)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习惯古人云:“学贵有疑”,“大疑则大进,小疑则小进。”质

7、疑问难是理解和感悟课文的关键。课文中哪些地方让学生质疑,怎样促使学生提出高质量的问题,都是教师要考虑的重点。教师在训练学生质疑的能力时应该把握好三个阶段:一是鼓励阶段。这个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多停留在字词句和文章的表层上。教师要认真对待,以鼓励为主,并给他们具体的指导与点拨。二是入门阶段。这个阶段,在教师的鼓励和引导下,学生摸着了一些质疑的门道,养成了一定的质疑习惯,教师就可向他们提出高一点的要求,从质疑的质量上给予引导,使学生的质疑由浅入深,由局部到整体,由内容到形式,由一般到重点。三是初步形成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基本养成了主动质疑,积极探究的习惯。每读一篇文章都从不同的角度多问为什么,而且能针

8、对为什么主动探究。(四)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这是前人读书的经验,对于指导新课程理念下的阅读教学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学生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读、画、批、写的习惯。对课文的好词好句或各种问题,要鼓励学生用笔画出来,或者用不同的记号标出来;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感受和想法,指导他们用笔写在课文的空白处。这充分体现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性和探究性,可以帮助他们深化对课文内容的个性化理解。(五)培养学生积累语言的习惯学生阅读的重重困难,往往是由不识字词,看不懂句子的意思带来的。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丰富自己的语言知识。首先,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的好方法。但这里的背诵不是死记硬背,是在阅读时进行准确地感知和透彻地理解的基础上背诵,教师要帮助学生抓住感知的重点、理解的要点背诵课文。如采用提纲式的方法进行背诵。对于一些名言警句、诗歌,有的学生目视口诵记得慢,可以采用手抄与背诵相结合的方法。其次是摘记法。在阅读中引导学生随时随地积累,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好句、片段摘录下来。对摘录的优美词句,把同类的抄在一起,可按写人、写活动与场面、写景状物、名言警句等归类。只有有了一定量的语言积累,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才能实现质的飞跃。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方法,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就会不断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