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5064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5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见文言句式学生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编号:YW2012130129 班级: 姓名: 组别: 常见文言句式学案(高二语文必修五梳理探究 )整理:袁帮民 时间:2012-10-29学习目标:1、掌握主要的文言句式规律。2、注意翻译时的语序(现代句式和古代句式的语言区别)。学习重点:掌握虚词用法。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总结规律。学习过程:1、 判断句: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的句子。可以分为两个系列: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1)、者,也系列:者,也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者,也)百战百胜,非战之善者也。(,者也)栗者,民之所种。(者,)虢,虞之表也。(,也)忠义者圣贤家法

2、。(者)刘备天下枭雄。()(2)、文言判断句,又常用乃、为、即、则、是、非来表示,构成又一个系列。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翩翩两骑来是谁?审谛之,顿非前物。2.被动句:被动句可分为两大类: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和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1)、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1、“于”表被动而君幸于赵王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前一个“被”,后一个“向”)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2用“见”“见于”“受于”表被动。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3用“为” “为所”“为

3、所”表被动。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4用“被”表被动。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信而见疑,忠而被谤。2)、无形式标志的被动句。没有词语标志,但从上下文意看,谓语和主语之间是支配和被支配的关系。(1)、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省略了“于”)(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4)、孝景七年,栗太子废,窦婴力争不能得。3.宾语前置:文言文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不患人之不己知

4、,患不知人也。 古之人不余欺也。哀南夷之莫余知兮,旦余济乎江湘。 忌不自信。莫我知也乎? 未之有也。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大王来何操?沛公安在?微斯人,吾谁与归?用之、是将宾语提前。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 孔子云:何陋之有?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惟余马首是瞻。 唯才是举。惟你是问。 惟命是听。介词以的宾语前置。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是以后世无传矣。若晋君朝以入,则婢女夕以死。夜以继日4、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其形式有

5、:(1)定语放在中心词后,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定语者”的格式。例如: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段太尉逸事状)客有吹洞箫者。(赤壁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愚公移山)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陈涉世家)例中“客有吹洞箫者”即“有吹洞箫之客”,“邠人偷嗜暴恶者”即“偷嗜暴恶之邠人”。余例类推。(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之”字,组成“中心词之定语”的格式,表示定语后置。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例句中的中心词分别是“爪牙”、“筋骨”、“庙堂”、“江湖”,后置定语分别是“利”、“强”、“高”、“远

6、”,四个“之”是定语后置句的标志,无实在意义。(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中间加“而”字,再用“者”字结尾,组成“中心词而定语者”的格式。例如:此四者,天下之穷民而无告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有几人欤?(5)数量词作定语的后置。构成“中心词+数量词(定语)”的形式。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5、介词结构作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用“以”、“于”组成的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例如:

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文采不表于后世。(报任安书)(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例如:具告以事。(鸿门宴)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具告以事”即“以事具告”。这种句子往往是承前省略了动词宾语,实际就是“以事具告(之)。”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如: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句子中的“生乎吾前”既可译为“在我的前面出生”,作状语,又可译为“生在我的前面”,作补语,一般来说仍作补语,而“固先乎吾”的“乎吾”则一定要译作状语。(3)“乎”作介词时相当于“于”,与其构成的介词短语后置。君子博学

8、而日参省乎己。(劝学)6、成分省略句。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主语和谓语的省略。例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气)衰,。省谓语、主语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修饰语的省略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赵

9、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郑穆公使(人)视客馆。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分句的省略。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7、几种习惯的固定句式如何、奈何、若何。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意思是把怎么样、对怎办或怎么对付(处置、安顿)。例如:如太行、王屋何?(如何处理太行、王屋这两座大山呢?)奈并累若属何?(把你们一起连累了可怎么办呢

10、?)虞兮虞兮奈若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孰与、何如。这两种说法都是询问比较的结果,用法相同。例如: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更厉害?)吾孰与城北徐公美?(我和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长安和太阳相比,哪一个离得更远?)孰与、何如还可以用来询问利害得失,或表示抉择取舍。救赵孰与勿救?(救赵与不救赵哪个有利?)惟坐待亡,孰与伐之?(与其坐而待毙,哪如起而进攻他们?)岭南梅开早,何如北地春?与孰与、何如这种用法相同的还有孰若、孰如、何若等。不亦乎?可译为:不吗?,难道不吗?例如: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有过不罪,无功受赏,虽亡,不亦可乎?何(奚、曷)

11、以(用)为何以为何为。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还要干什么呢?例如:吾有车而使人不敢借,何以车为?世方乱,安以富为?上岸击贼,洗足入船,何用坞为?胜自磨剑,人问曰:何以为?(磨剑干什么呢?)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吾英王,奚跪为?(我是英王,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何之为。这个格式的意思是还算得上、还谈得上什么、还说什么。例如: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国仇未报,何以家为?何以名为?臣夫桑下之饿人也?得无、无乃。得无又写作得毋、得微、得非等,意思是该不会、莫不是、只怕是、岂不是、莫非等。例如: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日饮食得无衰乎?得毋有

12、病乎?无乃又写作毋乃、非乃、不乃,意思是岂不是、莫非是、恐怕要等。求,无乃尔是过欤?(恐怕要责备你吧?)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恐怕不可以吧?)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岂不是晚了点吗?)训练巩固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B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 刘备天下枭雄。C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妪,先大母婢也。D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2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

13、王者,未之有也。 B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 与言皇上无权,君未之信也。 C沛公安在? 大王来何操? D微斯人,吾谁与归? 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3下列各组句子中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B夫晋,何厌之有。 子何恃而往。 C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王尝语庄子以好乐,有诸。 D子非鱼,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4下列句中不是被动句的一句是( )A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B毋宁毙于虞人。C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D(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5下列句子中句式不同子其他三句的一句是(A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B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C信而见疑,忠而被谤。D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6下列句子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