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4248781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PPT 页数:77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创新观念浙大报告技术人员半天(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技术创新的观念与方法,宝钢研究院 郭朝晖 ,定位:对创新的基本认识,南方多没人,日与水居也北方之勇者以其言试之河,未有不溺者也日喻,把握需求,问题分解,发明,制定目标,正确观念:少做错事,创新的困难,不易做好 Do,不易想好 Think,提高 技术、设备、技能,容易想错,找不到办法,观念方法问题,TRIZ 理论,(最费时费钱),创新方法:守拙之道,守拙之道:不偷懒、走对路,超越聪明人,驽马十驾功在不舍,跛足而不迷路,能赶过虽健步如飞但却误如歧途的人,第一章,犯错是种常态,理论水平高的往往实用性差, 实用性强的往往水平低; 重大创新往往找不到核心创新点 。,预想中的困难往往不难; 真正的困难,往

2、往在预料之外。 科研计划总是难以落实,成功的往往是多数专家不看好的; 国家支持的多数项目往往失败。 专家成“砖家”。,很重要?,按计划进行?,听取专家意见?,容易做的别人都做了, 剩下的没办法做。,预料之外:容易想错是正常的,人择原理,如果宇宙不是这样,就不 会有人来问这个问题了。,人择难题,如果创新是容易的,早就被别人解决了,就不需要我们现在才来创新了。,常人犯错:智者的机会,要想的到正确的结果,必须比别人多知道几个为什么,源于先入为主的观念错误,创新中感到的神奇,预料之外? 未掌握规律!,观念错了就找不到答案,因为答案不在这里,常人之错,错在观念,丢了钥匙的人在路灯下反复地找。,太空钢笔,

3、登月车灯罩,问题常常是错的:航天的传说,问题常常是错的:宝钢的实例,煤的指标不合格 怎么办?,阻力太大,桩打不到 标准深度怎么办?,支撑力够了, 不需要再打了,不是煤的问题 是指标的问题,科学研究往往可以回避的,蒸汽机发明在热力学出现之前 飞机发明在空气动力学出现之前 冶炼技术出现在冶金科学出现之前 橡胶材料发明在高分子科学形成之前,科学知识未必是创新成败的关键 把创新成败等价于“研究”的成败,往往是不合适的,东风,是在“万事俱备” 后才会有用 以正和,以奇胜,重点往往被亮点所掩盖,科技界舍本趋末的源头,分解以后: 问题改变了,分解后才能确定最终目标。 分解后才能知道,需要做什么、回避什么、研

4、究什么 分解后变成工程、技术、科学研究或管理问题 分解后问题就简单了,技术目标,分层,原始想法,分解之后:难易异位,粟裕大将:七战七捷,阿波罗计划:采用成熟技术,问题分解的过程,是大尺度问题到小尺度问题的过程,分解之后:找不到“难点”,庖丁解牛:难在规避,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发展中国家常见的错误观念,本质:重视分解后的解决方法,轻视问题的提出与分解,轻 视,需求分析和调研 过程设计和开发 项目的过程策划 实操经验和技能,思考题:科研计划为何频频失灵?,预料外的探索与预料内的工作,第二章,水滴的智慧:把握本质,就不会走错。,技术创新:从源头说起,熊彼特(1883-1950),商务运作,成本,功能

5、,满足需求的基础,理解本质:先进技术可能失败,对商业成功的技术要求远多于技术成功本身,中国的科学家们把铱星手机评为1998年世界十大科技成就,然而正在太空中飞行的66颗通信卫星不久将会飞离轨道,直至 一两年后从宇宙空间中彻底消失,她给人类留下的是一段美丽的记忆、惊叹和惨痛的教训。,理解本质:落后的也可能成功,王传福将生产线分解成一个个可以由人工完成的工序.巧妙地融合了中国的人力成本优势 .以比日本同行低40%的成本生产电池。 中国企业家2006,企业为什么要创新,认识需求与满足需求,正路,歪路,需求是综合的,需求是综合性的,背后是复杂的矛盾,需求,功能 Function,价格 Prize,质量

6、 Quality,基本功能,附加功能,购买价格,运行成本,维修费用,功能质量,时效质量,省油,减重,使用薄的钢板,使用厚的钢板,安全,增强,加热过程优化 结晶器液位控制,猴掌的故事,需求的实现是有前提的,诺伯特 维纳,需求有假象,轿夫对儿子说: “你要是当了皇帝,一定要把这条路修好,那时我抬轿子就轻松了。”,主人留条: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表达意思: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 客人理解: 下雨天,留客天;留人不?留!,需求往往是潜在的,潜在需求,关门的声音好听吗?,获取需求的技法:5W1H,应用场景:对自己不熟悉的用户领域,六顶思考帽:多人讨论方法,讨论 坏的方面,讨论 好的方面,黄色,黑

7、色,蓝色,红色,绿色,白色,功能质量展开(QFD),根本的办法:理解万岁,深入实际、理解用户 有用户的专业知识。 用心才能体会到,第三章,方法决定于 现状、目标、约束/条件,理论方法往往在意料之中,实际采用的方法往往在意料之外。 大家不采用意料之中的方法说明有客观条件约束。 条件不满足就要绕过,而不是硬闯。此乃克服人择难题之道,好的工程师:要找到现实中最好的方法,明确了目标,方可确定方法,对于功能不同的技术, 即便对应的理论一样, 现实方法也会截然不同,例子:预报模型用于取样还是控制,创新的特色:目标往往不同于需求,长生不老 延长寿命与化妆 用翅膀飞向蓝天 飞机、气球、飞船 绝对安全的汽车 高

8、强度、安全带、气囊,TRIZ中的理想系统是不可实现的,所有真理都必须经过三个阶段,在第一阶段被冷嘲热讽;在第二阶段被强烈反对;到了第三阶段,却被视为不证自明而广为接受叔本华,目标定位很重要,低了没有价值 高了无法实现 合适的区间很窄,遭遇“硬约束”:修正目标,具备可行条件的技术 才能作为创新的目标,例子:减少取样,还是替代取样?,遭遇“软约束”:创造条件,条件不可逾越,但可创造,铁轨的发明,“软”、“硬”并非绝对的,决定于创造条件的投入产出是否合适。,爱迪生:第23个发明电灯的人,成败的关键可能恰恰是创造条件,机遇往往来自于相关领域:条件的改变,什么成就了 摩天大楼?,看看技术发展史,创新的机

9、遇:条件和需求的改变,计算机性能提高后的传热计算,理论水平和实用性往往难以共存 (长跑和短跑),理论知识:往往没那么大作用,1枪怎么能打2只兔子!,国人的误解:有历史原因,50年代的PID控制器,70年代的日本设备,人择原理的体现“合成原理”,强调上述方法的背景,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态”是: 1)条件不足 2)约束不清 3)目标不明 4)可行性不确定 “题目”未必“有解”;需求未必清晰和完整;解决问题需要的条件、受到的约束,往往要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发现,事先未必能预见到。,学校常用做习题的方式培养学生。“做习题”教会了学生科技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灌输了“学院式”思维方式就是在问题明确、目标

10、可行、条件充分的前提下,寻找解决方法。,技术创新理论(TRIZ),是个系统性的技术创新理论 包括多种方法。 值得去了解和学习。 主要亮点是彻底解决具体的技术问题。 前提是明确问题,但明确并不容易。 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但可彻底解决的不多,TRI与“人择难题”,TRIZ在“人择难度” 不大的地方更有效。 通过分解,人择难题可以化解成一般性的难题、甚至不是难题。 TRIZ用来解决分解后的难题。 解决问题的效率更高。 能想到一些平时想不到的方法。 “万事俱备”之后,可以成为“东风”。,第四章,不善创新的企业: 有了少量创意就着手创新 善于创新的企业: 有了大量创意之后才进行创新,大前研一的标准,泰勒

11、教授,杨振宁,泰勒每天都有许多想法 可基本上都是错的,我在浙大读书时听到的故事,破解人择难题,时代优势:现在有而前人没有的条件或需求。 地域优势:身边的环境条件特别好。 个人优势:个人的性格、特长、气质适合该类创新,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 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历来治蜀要深思,如果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不超过几十个人或团队,人择的难度就足够低了,当今科技赋予的时代机遇,信息技术 新材料技术 生物技术 节能技术 环保技术 空间技术 .,战略机遇往往是在条件尚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需要开展工作 要关注不远的将来将会具备的条件和宏观需求,战略机遇,发现潜在需求 新的支撑技术进步 对新技术的改进 大型工程

12、的机会,短期机遇,思考:西门子为什么这么想?,地域优势:竞争者少人择难度低,“绝对稀缺”的知识 新兴领域:尚未传播 企业内部:限制传播 实践知识:难以传播 “结构稀缺”的知识 知识早已存在但掌握在不同人手中。同时了解需求、约束、条件和方法的团队少。,怎样才能在科学史上留下足迹?,到人少的地方去!,部门、专业分割的弊端,有条件创新的领域,几乎都是 跨部门、跨领域的 不良的文化让我们失去了创新的机遇,好想法是想出来的,也是选出来的,创意:需要数量也许要质量,淘汰用户、目标、条件不清晰的,在国外先进企业中,它或许根本不是问题; 在国内、尤其是国家项目,却可能是关键问题,用户是谁?,技术的功能和应用环

13、境是什么?,你的比较优势是什么?,用户如何从中受益?,你确定没有想错吗?,违例:没有明确用户的,脱N的工艺,节能的仪表,没有明确用户,需求往往就是想象出来的假象,违例:不从需求出发的,的机理研究。 的模型研究。 .的仿真研究。,方法决定于目标、条件和限制;不针对需求,怎么有目标、条件和限制?又如何确定方法?,违例:需求模糊的,需求为何会模糊? 为赶时髦硬套国内外先进技术,缺乏用心的调研。,某特大国企的ERP,民营豆腐厂的ERP,违例:未考虑应用条件的,物流管理,含Zn的易切割钢,按照上述要求,或许我国90%以上创新项目原本就不该立项可事先 判断它们必定失败,问题2:难道90%以上的科研项目都失

14、败了? 不是,成功的项目往往不是真正的创新,而是模仿、跟随或解决具体技术问题。在这些项目中,需求相关问题原本就是明确的。,问题1:这样的项目为何还能通过? 因为评委们的观念是:技术成败的关键在某个特定理论研究或核心技术,只要能够解决这些问题,满足用户需求是很容易的事事实上,如果连这些基本问题都说不明白,至少说明没有找到适合合作的用户。,90%的创新项目原本就不该立项,真正好的创意,往往看似不可行,下士闻道,大笑之; 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怎样移动富士山?,满足不可实现的需求,我的考题:怎样不生烂叶子,我遇到的例子,控制温度与控制稳定性; 减少采样与替代采样; 钢种设计与钢种优化;,半步,其

15、实很重要,真正的创新,只有冠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伟大的技术是积累的结果,制胜半步的必然性,条件不成熟, 创新必然失败!,条件成熟了, 先机就没有了!,常常是唯一 现实可行的办法,能准确地识别和把握客观约束,才能集中精力做能做的事,才能进入自由王国。,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越矩,从问题分解的角度去理解,不敢为天下先, 无为而无不为,创新、解决技术问题与模仿,问题,明确的需求,明确的目标,明确的方法,创新之路,解决具体技术问题,模仿与跟随,成功,集成创新,对跟随者的几点建议,从模仿和渐进创新开始 解决现场技术问题开始 现场管理的技术创新 研发少的新产品设计 引进技术的深入消化,不要迷信论文 不要迷信专利 不要迷信技术先进 不要迷信专家 更不要迷信学者 一切从实际出发,从自身的优势和用户需求出发。,思考:选项目该如何把握合适的概率,欧姆龙创始人:立石一真,只要是真正的创新,就绝不会有100%的把握。 随便想到就做,成功的概率如同守株待兔。 有3、4成把握的事情,往往才是真的该做。,结束语:大智若愚,郭朝晖 宝钢研究院 邮件地址: Z 新浪微博: 蝈蝈196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