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2234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博物馆社会化的回顾与思考摘要:博物馆社会化是21世纪博物馆发展的重要趋向,也是博物馆产生以来一直试图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博物馆社会化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发展历史的总结阐释来探讨和分析博物馆社会化的利弊。关键词: 博物馆;社会化;利弊探讨一、博物馆社会化的内涵一直以来对博物馆社会化进行探讨的学者不在少数,但似乎各学者都并未对什么是博物馆社会化做出明确的定义,这里我不敢妄谈给博物馆社会化下定义,只是综合各位前辈的观点进行探讨。首先来明晰一下博物馆与社会化的定义。根据国际博协2007年最新修改后的博物馆定义:“博物馆是一个为社会及其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非营利性常设机构,为教育、研究、欣赏的

2、目的征集、保护、研究、并展出人类及人类环境的物质及非物质遗产。”宋向光:国际博协“博物馆”定义调整的解,2011年6月10日,http:/ 根据以上两个概念可以大致推知博物馆社会化首先指博物馆成为社会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除了收藏、研究和教育以外还应具有休闲娱乐等更为广泛的社会职能。其次,博物馆社会化必须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力量来办好博物馆事业,如办馆主体、经费来源、藏品收集多元化,增强学术研究和交流,改革管理体制和提升服务质量等。在这个意义上讲,博物馆社会化即表现为博物馆的全面开放和社会的全面参与。综合目前学界观点的,博物馆社会化至少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动员全社会办馆,实现办馆主体和

3、类型多元化,争取社会的支持、参与,全方位涵盖社会生活领域。2.通过社会捐赠和利用独家资源向社会提供有偿服务等多渠道筹措运营经费。3.藏品征集的途径、来源、品类多元化,如改变藏品征集的珍品观念可适当选取更有利于展示人类生产生活的文物。4.博物馆职能多元化,博物馆不仅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产品的收藏、保管、研究和教育机构还是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5.博物馆辅助性业务的分离由社会承担,如后勤、安全保卫、馆舍新建与改建、展览艺术形式设计等。6.博物馆之间资源共享,充分利用各馆藏品,走联合发展之路。7.建立博物馆数字化和博物馆网络,以现代科技手段增强与观众及他馆的互动与交流。二、博物馆社会化的发展历史要回顾博

4、物馆社会化的产生发展历史就必须从博物馆产生的历史渊源谈起。众所周知,在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上层社会形成了收藏古希腊、古罗马遗物的热潮,产生了大批的私人收藏家,这些私人藏品后来奠定了欧洲各大博物馆的藏品基础,而现代意义的公共博物馆便是在此基础上产生的。这很容易让我们把博物馆的起源与有上层社会或精英人士联系在一起。它与生俱来的非社会化倾向和高高在上,它的圣所和宝库象征,在此后博物馆发展的历程中,成为世界博物馆史上三次革命所要努力革命的对象。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7、18世纪资产阶级在领导革命斗争中,又发起了一场启发大众、摆脱传统思想束缚、以人为研究起点的的启蒙运动,它宣称“自由、平等、

5、博爱”,“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论”,并发展出一套资产阶级的国家理论体系。在这一巨大的社会变革中,人们对这些藏品也产生了一睹芳容的欲望,第一批公共博物馆便诞生了。然而正如1794年书商威廉赫顿在参观完大英博物馆后的如下回忆:“在大约30分钟里,我们默默地穿过这栋豪华的大厦,而这本来可以看上30天。我出来的时候与进去时知道的一样多,本来我们怀着强烈的愿望,生怕失去这次机会,结果却走马观花地被粗暴地拉着穿过这些房间,来时怀有的那些分享愉悦的心情烟消云散,带着彻底地失望离开了不列颠博物馆。”转引自英肯尼斯赫德森:博物馆世界中的相互融合与影响,中国博物馆1993年第1期,第65页。单纯开放藏品给人们提

6、供参观并不能满足人们对认识这些精美之物的需要。19世纪的第二次科技革命促进了许多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的产生,也给博物馆提供了解读藏品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使博物馆的藏品分类更加科学,展览更具系统性。同时博物馆也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展示着人类起源的答案、工业革命的新成就、绚烂多彩的文化艺术。20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世界博物馆发生了第二次革命,博物馆对社会教育作用再认识的理论与实践成为二次革命的核心。始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生态博物馆,高举“由所在地人民和公共权力机构共同设想、共同修建、共同经营”大旗将博物馆的社会化推向了高潮。在经历了以生态博物馆为代表的新博物馆运动的冲击后博物馆金进入了信息时代,朝着更

7、加社会化的道路前行。“以物为核心”向“以社会为核心”的转化成为所谓的第三次革命的标志。博物馆社会化在这股浪潮下应运而生。三、社会化再思考王宏均先生在其著作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一书中指出:21世纪博物馆学研究的新趋向:“以人为本”为宗旨,“人与物相结合”,以“有助于人的发展和愉悦”为重要任务,参与社会,服务社会”。王宏均:中国博物馆学基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社会化是21世纪博物馆和博物馆学发展的重要趋向博物馆社会化有其产生的社会背景,而对博物馆社会化的研究之所以到今天仍然有不少人关注也表明社会化于博物馆而言仍有可以借鉴用以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之处。但我们谈论任何一个问题都有其特

8、定的社会背景,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也应随社会环境的变化而有所改变,目前在对博物馆社会化进行探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将博物馆社会化无限制泛化观点。这不禁让我思考博物馆社会的利弊,现将所观察到的博物馆社会化导致的利、弊分别阐释,以供探讨。(一)博物馆社会化的益处1.增强博物馆与社会的亲融性:办馆理念有封闭到开放,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为中心,博物馆所生产的精神产品能够更加贴近百姓,融合大宗品味,关注民生,走近大众。“博物馆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相融合是博物馆在现代社会中新的发展趋势,是博物馆向社会化现代化迈进之必然”。夏文兰:博物馆社会化特征探析,科技信息,2010年第14期,第446页。2.丰富博物

9、馆的社会职能,满足观众多样化需求。当代博物馆已经不仅仅是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存的收藏、教育、科研机构,还是休闲娱乐的场所。德国的克劳斯斯莱纳博士指出:在参观博物馆的观众中,普遍的是出于好奇心理或是利用闲暇时间去那里游玩,并且希望得到一种美的享受。现在博物馆“是为在一个有意义的闲暇组织的一般架构内满足人民的娱乐需要”。无独有偶,美国著名博物馆学者SWeil也认为,博物馆过于强调收藏、展示、教育和研究功能,而忽视了它存在的目的,那就是“为大众开放,促进社会发展,并以研究、教育及娱乐为目的”。单霁翔:从“馆舍天地”走向“大千世界”关于广义博物馆的思考,天津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3.提高

10、博物馆藏品的利用率博物馆藏品是全民共同享有的文化财富,理应为社会所共享,更好的发挥其社会效益。博物馆社会化可以通过增强馆际交流展陈方式的方法提高本馆已有藏品的利用率,还可通过馆际之间借展的方式充分利用各馆的精美藏品,使博物馆由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文物库”全面展示给社会,使博物馆由“死”的文物标本保存场所转变为“活”的文化传播阵地,实现从藏品导向到社会需求导向的转变。博物馆的社会化、开放性将增强博物馆与外界的沟通,融洽博物馆与社会和民众的关系,增强博物馆自身的活力,提高观众对博物馆的“回头率”。走向一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融于社会的社会化道路。4.实现博物馆全力服务于大众实现由“物”到“人”的转变

11、,博物馆对人的关注和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大众的全力服务,是博物馆向社会化迈进的一大步。博物馆作为精神产品的生产者更加满足公众的需求。同时通过研究各观众群的心理,对社会各阶层、各群体的各种精神需求做认真的社会调查,改变传统的陈展方式,通过专业知识的科普花、抽象内容的形象化等手段改变观众对博物馆的冷淡态度,为观众提供各种喜闻乐见的高水平陈列展览;实施品牌战略,创造精品展览,使观众在享用精神盛宴、文化大餐的愉悦中产生探索的乐趣,进而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使观众在通俗易懂的展览中得到高雅文化的精神享受。5.增强馆际交流与互动,相互借鉴成功经验。增强馆际之间的交流与互动还能促进各馆资源的充分利用以及交流借

12、鉴成功的经验和吸取失败的教训。在各博物馆的实践基础上可知实践博物馆学理论的最有意义的方式是保证给予文化交流和多学科组合以更大的空间,同时真正地吸引更多的人,就我们的研究对象进行讨论。在这个层面上来讲“博物馆学是个百川支流、聚四海之智而非固步自封的领域”。朱莉,丁燕:城市文明的践行者,褚晓波主编,中国博物馆协会、宁波博物馆编21世纪博物馆核心价值与社会责任携手2010:宁波国际博物馆高峰论坛论文选辑,科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09页。(二)博物馆社会化的弊端1.泛社会化和弱化专业化博物馆社会化到何种程度才能恰到好处?博物馆所有的过程都需要观众参与进来吗?任何一门学科之所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就

13、必须具有专业性和排他性,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参与到博物馆运行中的所有过程。正如徐忠文先生所说:“博物馆是什么?博物馆是历史的终点,更是历史的起点,即人类发展的驿站。它的责任是尽可能地收集、保护好人类前行中所取得的成就和过失,更要为人类走向更高的文明提供路标,同时也应该是人类心灵得以净化的圣殿。”徐文忠:走出博物馆免费开放后的迷茫,中国文物报,2009年02月20日,006版。但博物馆似乎要以不断的社会化姿态来牺牲自身的文化艺术的指向,以迎合大众的口味,否则则会被指责”高高在上”、“脱离群众”。然而博物馆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似乎为了降低姿态,符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检验

14、博物馆社会化的标准是什么?不仅仅是参观人数的增加,而是观众从博物馆的展览中得到了什么,要想使博物馆的展览能够影响观众,就必须办精品展览,而不是堆砌的展品。如何处理博物馆社会化与专业化之间的关系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苏东海先生在国际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分化与整合博物馆研究的两条思想路线札记一文对1946年国际博协成立以来,世界博物馆领域发展和博物馆学研究过程的一系列分化事件进行了科学梳理,并指出“博物馆发展中的分化与整合不是孤立的,它是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大环境中产生的分歧,并且形成了两条各有侧重的思想路线:一条是以博物馆功能为基础的专业化路线,另一条是以博物馆职能为基础的社会化路线。当前这两条思想路线正在

15、新整合理论的整合下进行新的探索和实践。”苏东海:国际博物馆理论研究的分化与整合博物馆研究的两条思想路线札记,东南文化,2009年第6期,第9页。希望博物馆界人士在关注社会化的同时也多关注专业化,毕竟只有强有力的专业素质才能给观众呈现优秀的展览,才能吸引观众,才能真正的实现博物馆社会化。2.公益性特质遭到质疑如果说博物馆社会化是以一种更加开放的态度来面对社会,面向公众,听取公众意见,当然是再好不过的。然而在博物馆社会化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种声音,认为博物馆要完全社会化,博物馆的所有开支也应该完全或主要由观众来承担,或者博物馆可利用独有的馆藏资源进行垄断服务等。如若博物馆的开支也完全或主要由观众来承担,那么纳税人缴纳的税款又用于什么呢?博物馆的公益性又从何体现?博物馆所拥有的藏品是全体公民共有的文化遗产,博物馆作为保藏展览机构却利用其进行垄断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