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218789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体育课”与“文化课”的矛盾 在2006年12月召开的全国学校体育工作会议上,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尽管青少年的营养水平和形态发育水平不断提高,但青少年的部分体能指标近二十年持续呈下降趋势;肺活量继续呈下降趋势;超重及肥胖检出率继续呈上升趋势等。这样的结果与我国的国民经济日益增长趋势相违背,作为每一个体育工作者都值得深思与深刻检讨。这一句话我是非常的赞同,并且感同身受。我所工作的庆城小学,是我县办学历史最长,规模最大,最为正规的学校,我们从学生刚入学开始,给学生传授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健康生存理念。从2007年开始,我们在全校1500多名学生中间开展大课间活动,每天

2、上午学生在校时间内除了正常的课间十分钟之外,我们还安排了半个小时的大课间活动,我们的要求是“人人有器材,师生同参与”,活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学生整体体质下降却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在刚刚结束的全校男生跳绳,女生踢毽子擂台赛中,我发现跳不动、踢不动的学生不乏其人,学校周边的眼镜店如雨后春笋陆续开张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学生的近视率在不断上升。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状呢?首先,我们来分析一下一位普通的小学生一天的时间安排表。起床 7:20 上学7:50 上午放学11:30 下午上学2:00 放学4:50根据我的调查,相当一部分学生在中午放学回家吃饭的这一段时间内,除了往返校路上所用时间和吃饭时间,剩下的

3、时间还要完成一定量的作业,下午放学回家吃完饭到写完家庭作业,经常是华灯初上,大多数同学便接着上床睡觉,一天的生活便圆满结束。从中我们似乎已经找出点问题所在了,学生正在身体发育的高峰期,正是身体锻炼的关键时刻却被“文化课”满满占居。总而言之“体育课”与“文化课”矛盾之争势必成为影响着学生体质体能下降的根本原因。那么是什么原因制约着学校体育的正常发展呢?实际上,中小学学生体质下降是多种综合因素造成的。我们从学校体育方面谈谈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首先,学校体育的地位不高。学生体质下降,人们往往会认为这是学校体育工作没有做到位,是体育老师们的责任。当前,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体系中的地位并不高是一种普遍现象

4、。道理大家都懂,学生的身体身心健康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够实现。但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可就在教师即时的揪管之下,马上就会有成果,这是典型的急功近利的表现,各自为政的表现,“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在宏观上就根本没有实现。受考试评价机制的影响,学校教育工作主要围绕中考和期考这两个指挥棒运行,由于毕业班的学生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前途和命运,在加上教师的工资直接与其所任科目的学生考试成绩挂钩,一些老师想办法挤占学生一周的三节体育课,作为学校的管理人员也只能无耐地对这些敬业精神颇佳的老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其结果是,体育教学活动成为“豆芽学科”;学生也因为学业负担重,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在

5、这种“应试教育”的光环下,学校体育日益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学生的素质未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与提升。在这样的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未能摆脱“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厄运。其次,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的理解存在着偏差,忽视了学校体育增强体质与增进健康的基本功能。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前,学生体质也在逐年滑坡,新课程改革中体育老师对课程理念的误解更加速了学生的体质下降。体育与健康课程倡导“以人为本”,强调学生心理健康和愉悦,但并未放弃体育课程增强体质的功能。然而在具体实施中,部分体育老师更为关注的是兴趣、娱乐、休闲、舒适,那些费力气、拼毅力的运动项目,即便好玩,也未必能够受到青睐;至于体育课

6、的强度、密度等指标则不被人们所经常提起,似乎提起这些东西就不时髦或有碍于课程改革。于是,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自在的气氛中经历了完整的教学过程,获得了良好的心理体验。但是,这样的体育课对身体的锻炼影响如何?殊不知,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实践类课程。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必定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从而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效果。然而以人为本的课程改革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某些偏差,导致加速了学生体质的下降。如果在体育教改中提出淡化技术,什么技术都不教了,或者只追求兴趣、满足学生的心理要求,做些一般的活动,活动量很小,不可能使心肺功能受到锻炼。第三,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匮乏,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广大

7、青少年学生体育锻炼的需求。像我们学校,1527名学生,仅有一名老师是接受过正规体育专业训练的专职体育教师,这名老师一周最多也只能上20节体育课,于是学校剩下的体育课就由其他老师当作副课代劳。近年来,学校人数增加了不少,但学校能可供学生活动的场地面积却一直没有增长,导致体育课上操场人满为患,一些运动项目根本就无法开展。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场地器材设施等基本运动条件,学校难以开展体育运动,这不能不影响学生的体质增强。还有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现在在对待学生在校的安全问题上出现的过激行为。致使学校和老师风声鹤唳,草木皆兵,学生在学校受点伤害,几乎责任无一例外地都归因于学校,更为严重的是一些家

8、长的过份要求,真是让学校身心疲惫,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体育课是学生在校最易受到意外伤害的地方,其安全问题一直是学校领导挂在口边的警钟,部分中小学甚至怕学生意外受伤,挖掉了单双杠;部分体育老师则把高风险的运动项目排除在了教学内容之外,这些都极大地不利于学生体质的健康发展。第四,学生的懒惰心理日益滋生,在家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带到学校,在学校不会扫院,不会扫地,不会整理自己的书包和课桌的同学很多,上体育课吃不了一点苦。部分学生本身对体育的不重视,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再加上其他任课教师的“言传身教”,在体育课中随意留下部分学生到办公室或其他地方开所谓文化课的“小灶”。多上一节少上一节体育课无所谓,

9、这在无形之中给学生的脑海里烙上了影。第五,还受到家长的影响。中国历来都是“重文轻武”,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体育的发展,学生家长宁可要一个成绩顶尖的孩子也不要一个很“野”的调皮捣蛋鬼。除了上面提到的这几条外,体育课还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如,受到教务处排课的制约;受到气候条件的制约等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在2007年5月颁布了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已刻不容缓。本人认为“体育课”与“文化课”只是时间上的冲突,并不是完全不相容,它们是一对可以调和的矛盾。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冲突会消失,但目前还将长期存在。我们相信在相关部门的努力下,在全体体育教师的共同参与下,让“文化课”适当让步,把它们专用的时间分配在最佳的“黄金分割点”上。 让学生适当的回归自然,培养个性,激发运动机能。 这种体育教学被冷落的现状会逐步得到改善。我们相信学生的体质体能会逐渐好转,向着正常的方向健康蓬勃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