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95604 上传时间:2019-03-03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2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慰尽忠骨热血(组图)(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 慰尽忠骨热血(组图)大门口的英雄雕塑惠州人文博物馆系列之六东江纵队纪念馆提名辞东江纵队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史图片350多幅,是目前华南地区大型的抗日纪念馆。东江纵队纪念馆简介坐落在博罗县著名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罗浮山朱明洞区内。三面环山,前面是秀丽的白莲湖,右侧不远处为东纵司令部旧址冲虚古观。四面环境优雅,景色宜人。2003年底,12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东江纵队纪念馆在罗浮山下建成。“东江纵队纪念馆”馆名,为原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题写。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

2、史图片350多幅。 历史回到1990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老同志想建一个纪念馆,来缅怀一支为华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虽然大家都有这份心,但资金的缺口却一时无法解决,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没想到一搁置就是11年。 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馆内设4个展示厅及工作服务区,4个展厅分别为“序幕厅”、“陈列厅”、“英烈厅”、“映视厅”,以及两条长60多米、宽3米的参观走廊。 序幕厅序幕厅(223平方米):正面是一幅大型彩色喷绘图,它以东江为背景,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序幕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表达了当年全民族抗战的坚强意志。序幕厅

3、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序幕厅的顶棚,装饰了60颗五角星灯光,以示东江纵队成立60周年。 陈列厅陈列厅(525平方米):以大量的文献资料、真实的历史照片,以及珍贵的革命文物,全面反映东江纵队、两广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的革命事迹。陈列的文物有70多件,主要是东纵战士生活用具,以及缴获敌人的武器。重要文物有东江纵队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等。在展厅的另一侧,镶有6幅反映东江纵队重要革命事件的油画。 英烈厅英烈厅(120平方米)刻写5000多位烈士的英名。厅内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 映视

4、厅映视厅(76平方米):主要播放十五集电视连续剧东江纵队和历史纪录片芦沟桥事变。让观众更形象地了解东江纵队的战斗史迹和“七七”事变。 在参观走廊,设置了日军侵华罪证展览。通过展览,警示国人,不忘国耻,奋发图强,振兴中华。 广场纪念馆前面,是一个宽阔的广场(2284平方米)。在广场的右侧,安放一组人物雕塑像。主题是:东江纵队将士,前赴后继,永远向前。 东江纵队纪念馆是一座历史丰碑,它记载了东江纵队抗日救国的宏伟历程,它焕发出的凛然正气,将永远激励人们沿着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有此一说我们是主人,而不是外人、参观者回顾纪念馆历经的13年筹建岁月,除了政府的支持外,若不是有成千上万老战

5、士、老同志的慷慨捐献,恐怕纪念馆无法达到如今的规模,达到如此的影响力。和叶文芳、叶志中、廖志华等老战士们聊天,他们对于纪念馆的关爱溢于言表,从筹建中最主要“资金”的问题出发,已经古稀之年的他们东奔西走。纪念馆建成后,由于采用免费制,运营的压力都转嫁给了罗浮山景区,一年80万元的费用也相当不易。老战士们把纪念馆当成自己的孩子,一年都要去看几次,哪里有问题、需要资金,老战士们身体力行,为纪念馆出钱出力。东纵的老战士曾经是首长警卫员的廖志华表示,留下这个纪念馆是为了教育好我们子孙后代,想到过去无数先烈,我们有理由要好好爱护它。老战士们出钱出力,树立了一座历史丰碑,为的是可以保护好一笔精神财富,让后来

6、的子孙记住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作为年轻人,更不能辜负老战士们的期盼,爱护纪念馆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是主人,而不是外人、参观者。 新闻 时政 惠民在线 法治在线 惠民帮办 科普学堂 视频 娱乐 房产 汽车 旅游 美食 论坛 博客 相亲 黄页 惠州文明 理论宣讲 环保 财经 省运会 省残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旅游美食频道旅游畅游惠州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 慰尽忠骨热血(组图) 2010-08-02 17:42:00 来源: 综合 欢迎订阅惠州日报手机报 请发送A 到106585734,每月3元,一机在手,惠州大事都知晓报料热线 惠州日报 2831828 13542738333 东江时报

7、2859285 13437723456前世今生十三年磨一剑东纵战士用的手枪缴获的重机枪历史回到1990年,经济有了一定改善的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老同志想建一个纪念馆,来缅怀一支为华南地区抗日做出杰出贡献的战士。虽然大家都有这份心,但资金的缺口却一时无法解决,所以就搁置下来了。没想到一搁置就是11年。2001年,建馆一事再次被东纵老战士提起。“鉴于资金的考虑,有人提议只建一个亭子,但我们考虑亭子怕刮风下雨,革命历史资料也不能很好地展现,所以还是坚持建纪念馆”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博罗县老战士联谊会会长叶文芳表示。终于决定建馆了,但政府拨给的资金却不足以支付所有的建设费用,剩余的资金缺口只能由老同

8、志们积极奔走了。据记者了解,为了建纪念馆,前后共有约15000人次,500个单位捐款,总额共800万元。“边纵老领导梁威林坐着轮椅视察了纪念馆的筹建情况,并捐款2万元。还有叶文芳同志,她是建设东纵纪念馆的筹款先锋。为了发动老战士和社会捐款建馆,她不顾年岁已高,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带领工作人员奔走于博罗20个乡镇,并6赴深圳,甚至去广州、东莞等地,义不容辞地挑起筹款建馆的重担,筹款100多万元”,东江纵队纪念馆馆长熊茂昌表示。除了筹款,东江纵队的历史、精神如何在纪念馆中得到体现也煞费苦心。如今,东纵纪念馆陈列着85件东纵革命历史文物和4万多字的陈列大纲。这些,与同是纪念馆筹建办成员的黄观礼的辛勤

9、付出是分不开的。为了获取相关资料,黄观礼发了许多信函,远赴北京、深圳、广州,近在惠州市区、博罗等地,凡有关东纵的材料他都征集归案。并夜以继日在浩瀚的资料图片中编写出适合展馆使用的条文史料。2003年12月1日,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凝聚了千千万万老战士、老同志心血的东江纵队纪念馆终于落成。 老战士激动得快晕过去缴获的长枪“战时的棉被、枪炮、文件盒、临时党员证、军大衣”一件件历史文物如今被安置在一个个玻璃展柜里面,无言地诉说着那段辉煌的抗战历史,铭刻着战士的步伐和精神。纪念馆建筑面积为3300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85件,历史图片350多幅。记者在纪念馆看到,这里有络绎不绝的游客展览参观,有

10、的长者眯着眼睛在仔细观察,抑或回味;有的小孩在家长的带领下,接受着红色文化的熏陶。据熊昌茂介绍,纪念馆每年接待十几万人次,最高达26万人次。“我亲眼见到,许多老战士、老同志一下车,见到纪念馆仿佛回到了当年,立刻激动得快晕过去”,熊茂昌说。目前,东江纵队纪念馆已经成为“广东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在申报“国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大型电影文献片东江纵队以该纪念馆为主要拍摄基地,对该馆的革命文物进行实物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播出,并在全国以及海外发行推广。现场传真徐向前题词:“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东江人民致敬”罗浮山冲虚观香火鼎盛,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它就是东江纵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如今,东江纪念馆就坐落

11、在冲虚观的右边。东江纵队纪念馆外面广场的一侧有一座东江纵队指战员的大型雕塑,猎猎的军旗正指引着东纵的战士们冲锋陷阵。纪念馆正门上是叶选平同志题字的“东江纵队纪念馆”几个大字。走进纪念馆,首先是223平方米的序幕厅,迎面是一幅以东江为背景的大型彩色喷绘图,磅礴的气势展示了东江纵队的精神风貌。而在序幕厅两侧墙上,镶有歌曲义勇军进行曲和东江纵队之歌。序幕厅里面的两侧墙上,用红底金字,展示中央6位领导人的题词。记者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十大元帅之一的徐向前同志的题词是“向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东江人民致敬”。这些题词对东江纵队给予了高度评价。纪念馆有朱德命令冈村宁次投降的影

12、印件从序幕厅转个弯就到了纪念馆的主展览厅,面积达525平方米的陈列厅,共展出85件文物。记者看到在展览中有一台前进报印刷机和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当年出示的布告。“很多文物都是我们一件件从老战士的手中收集过来的,也有的是老同志们主动捐献的,如临时党员证等”熊茂昌表示。在纪念馆内,记者意外地见到了当年朱德总司令给冈村宁次的命令的影印件:“在广东的日军由你指定广东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熊茂昌告诉记者,当年,东江纵队就是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华南抗日纵队司令”的名义,给日本南支派遣军最高指挥官田中久一发出命令,令其就地投降。这是对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八年抗战的成就的最大肯定

13、。 看到战友的名字,老战士一次又一次地擦眼泪走过了陈列厅,紧接的是120平方米的英烈厅,在这里没有了实物的展览,但缅怀的气氛却丝毫没有减少。因为在这个展厅里刻着5508多位烈士的英名,同时还展示了10位英雄人物和5个英雄集体的光辉事迹。记者看到在一个长幅上,刻着牺牲烈士的名单,仔细数数上面镌刻着5508个烈士的姓名。馆长熊茂昌介绍,经常有老战士拿着战友名单来核对,如果有缺漏或者写错的都要求纪念馆改过来。甚至有人专程从香港赶来,看到当年战友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擦拭眼泪,泣不成声,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据战后统计,东江纵队先后作战1400多次,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牵制了日军两个半旅团的兵力,

14、成为威镇四方的抗日队伍,也是地下党领导的华南地区最大的抗日队伍。镇馆之宝前进报印刷机镇馆之宝印刷机在东江纵队纪念馆的史迹陈列展览厅内,记者看到了一台用于印制前进报的珍贵印刷机,它的历史和收藏的经历都很具有意义。而这台历尽千辛、近千公斤重的机器,虽然经历六十余年沧桑,在工作人员的精心保护下,机身却还仍然闪闪发亮。据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该印刷机是原博罗日报社长、进步人士陈洁通过多方募资,于1941年购得。到了1944年,日军大扫荡,博罗日报只能停印,为了避免印刷机落入日寇手中,陈洁等人将机器埋藏在博罗附城农民陈锦青家里。几个月后,东江纵队司令部迁移到罗浮山,为了方便印刷进步刊物,陈洁将印刷机的埋藏

15、点告诉了东江纵队。东江纵队五支队政治处主任韩继元派十多名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硬是用扁担将这部笨重的印刷机抬回,交给东江纵队前进报社使用。到了1945年9月,抗战胜利,东江纵队北撤,无法把印刷机带走,只好将其拆散埋在朝元洞附近。而报社工作人员廖荣因腿受伤不能跟部队迁移,就以僧人身份隐居在朝元洞,负责保护这部印刷机。1949年解放后,廖荣将此机运往惠阳印刷厂使用。1978年博罗县文化局在原前进报随军记者钟紫和廖荣的协助下,将这部机器收藏于县博物馆,后来在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出。 新闻 时政 惠民在线 法治在线 惠民帮办 科普学堂 视频 娱乐 房产 汽车 旅游 美食 论坛 博客 相亲 黄页 惠州文明 理论宣讲 环保 财经 省运会 省残运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旅游美食频道旅游畅游惠州 东江纵队纪念馆:奔波十载建馆 慰尽忠骨热血(组图) 2010-08-02 17:42: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