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1665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阿胶的炮制与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阿胶的炮制与研究08 临床中药学(1)班 李伟国 0806509115一、摘要阿胶(Colla corii Asini)是马科动物驴( Equus asinus)的干燥皮或鲜皮经煎煮、浓缩制成的胶块 【l】 ,是我国传统名贵的中药,与人参、鹿茸并称“中药三宝” 。并有“补血圣药”之称。阿胶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现代医学界的普遍关注。本文旨在对有关阿胶的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原理、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作一综述并提出自己的思考意见。二、关键词阿胶;历史沿革;炮制方法:化学成分;药理作用三、正文l 历史沿革11 名称及来源阿胶是从最初用兽皮煎煮熬制成的胶发展演变而来, “胶”在发明之初主要

2、是用于制造弓弩和粘接器物等而非药用。阿胶的药用始见于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古医帛书五十二病方 。据考, 五十二病方成书于战国或更早。说明阿胶的药用在我国至少已有 2 000 年以上的历史。早期的阿胶是以牛皮为主要原料,兼用猪、马等多种皮制成的,发源于古东阿县城(即今阳谷县阿城镇)一带,故名阿胶。传说由傅氏和尚发明,发明年代约在战国至秦之间翻。12 阿胶用皮的演变据张振平研究 【3】41 ,先秦有胶多种如鹿胶、马胶、牛胶、鼠胶、鱼胶、犀胶等。但没有驴皮胶。至汉神农本草经已有。阿胶” 、 “傅致胶”之名,但也没有指明是由何种材料制成。三国至南北朝名医别录中明确记载“煮牛皮作之” 。唐宋时期驴皮、

3、牛皮二皮通用,成两大主流,且认为驴皮胶药用好于牛皮胶,驴皮胶已占主导地位。明代李时珍啡嘲在本草纲目中写道:“大抵古方所用多是牛皮,后世乃贵驴皮,当以黄透如琥珀色,或光黑如漆者为真” 。可见当时牛皮胶、驴皮胶都作阿胶药用。清代至今关于阿胶的文献载大多是:以乌驴皮和阿井水制成,而把牛皮胶当作伪品。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已明确阿胶原料是驴皮,牛皮制成的称黄明胶。13 阿胶的性味归经与主治阿胶味甘、性平,人肺、肝、肾经,有滋阴补血、润燥止血、安胎的作用。阿胶的主治,据本经记载:。主心腹内崩劳极洒洒如疟状,腰腹痛,四肢酸痛,女子下血,安胎,久服轻身益气” ;李时珍呼枞伤在本草纲目中也有十分详细的记载:“疗

4、吐血,衄血,血淋,尿血,肠风下痢,女人血痛血枯,经水不调,无子,崩中带下,胎前产后诸疾,男女一切风病,骨节疼痛,水气浮肿,虚劳咳嗽,喘急,肺萎唾脓血,痈疽肿毒,和血滋阴,除风润燥,化痰清肺利小便,调大肠。圣药也。 ”2 炮制方法、原理历代文献之中, 计有 30 种之多, 其中汉代 1 种, 南北朝时期 1 种, 唐代 4 种, 宋代 11 种, 元代 3 种, 明代和清代各 5 种。汉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方论中已有了阿胶炙用的记述; 南北朝时期, 雷学文创用了猪脂炙法; 唐代除炙法外, 另有熬、蛤粉炒、炒成米子, 炙捣末等方法; 宋代新增了锉碎、微炒、炒黄、炒焦、糯米炒、面炒、蚌粉炒、水浸蒸、洗

5、、切等诸多方法;元代出现了炮、草灰炒和生用之法; 明代增添了酥炒、拌粉炒、猪脂浸蛤粉炒、米醋熬、酒炖化等较为新颖的方法; 清代在沿用前代部分炮制方法的基础上 , 发明了酒蜜同制、醋炖化、土炒、童便炒、蒲黄炒等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77 年版、1985 年版、 1990 年版、 1995 年版、2000 年版均在阿胶项下记载了生品捣成碎块和哈粉炒胶珠两种炮制方法, 为统一阿胶炮制标准 , 提高阿胶炮制质量, 发挥了重要作用。2炮制方法长期以来, 有关学者和第一线的中药工作者, 在不违背中国药典根本宗旨的前提下, 对炮制阿胶珠所用辅料和方法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大大丰

6、富了阿胶炮制的内容。2. 1中国药典载 : 取阿胶, 烘软, 切成丁。将蛤粉置锅内, 用武火炒热后, 加入阿胶丁, 不断翻动, 烫至成珠, 内无溏心, 取出, 筛去蛤粉, 放凉。2. 2将阿胶用湿布外敷, 放火炕上加热, 待稍软后用刀切成 0. 7cm 3 方块, 置方盘中或铁丝网上铺匀, 放入干燥箱中。接通电源, 温度达到 120C 时切断电源, 10m in 后取出。2. 3将阿胶烘软或喷水润软, 切成小方块,放入不锈钢方盘或搪瓷方盘内摊平, 置电热恒温干燥箱中。启动电源, 120C 烘 20m in, 取出, 放凉。2. 4将阿胶烘烤至软, 切成 0. 5cm 3 小方丁。取蛤粉置铁锅中

7、加热, 并反复翻动, 用温程为 0400C 的温度计插入蛤粉中测试, 当蛤粉温度达到 180C 时放入阿胶丁。待阿胶丁鼓起成球形, 内无硬心, 表面呈灰白色至淡黄色时迅速出锅, 筛去蛤粉, 放凉。2. 5取阿胶块置文火上烤软, 切成 0. 6cm 3 的小方块。取蛤粉适量置锅内, 先用武火加热至显灵活状态时用中火继续加热。将约一指见方的 40g 白色有光纸块投入蛤粉内, 埋 1m in 取出, 纸呈焦黄色时, 即表明降为文火。保持其温度, 均匀撒布阿胶丁, 不断翻动至鼓起成珠, 全部胶珠无气体放出时迅速出锅, 筛去蛤粉, 放凉。此法每 kg 阿胶丁用蛤粉 3 4kg, 蛤粉可反复使用, 烫制时

8、要留110 的冷蛤粉, 以备调节温度之用。2. 6将阿胶切制成 1 cm 3 的小颗粒。取蛤粉盛方盘内, 置入恒温箱 100 200C 烘 30m in, 取出 , 把阿胶颗粒撒入蛤粉中层, 再烘 30m in。取出方盘, 不停翻动, 利用空气膨化作用使其自然成珠。筛去蛤粉, 趁热醋淬, 放凉备用。2. 7将蒲黄置锅内, 加热至稍变色 , 投入阿胶丁, 不断翻动, 至鼓起成圆球形、内无硬心时取出, 筛去蒲黄, 放凉。2. 8甘草粉炒阿胶。2. 9滑石粉炒阿胶。古籍论述: 有关阿胶的炮制理论, 古籍论述颇多。汉时即有炮制“去腥味,不腻膈”的记载, 以后又有众多新观点面世。梁本草经集注云: “凡丸

9、散用胶, 先炙使通体沸起燥, 乃可捣, 有不沸处, 更炙之。断下汤直尔用之,勿炙。诸汤中用阿胶, 皆绞汤毕, 内汁中, 更上火两三沸 , 令烊。 ”宋博济方曰:“火炙令热为妙。 ”明本草纲目载:“今之法或炒成珠 , 或以面炒,或以火炙, 或以蛤粉炒, 或以草灰炒, 或酒化成膏,或水化膏, 当各从本方。 ”清本草述元说:“调经丸药中用, 宜入醋重汤炖化, 和药。胃弱作呕者 ,弗烊化服, 打碎同蛤粉、蒲黄、牡蛎粉炒, 随宜。 ”清本草备要指出: “蛤粉炒去痰, 蒲黄炒止血。 ”清药品化义述及 :“面与蛤粉同炒, 则不粘, 去痰用。入膏, 汤化、酒化、童便和之更炒, 得火良。 ”3 化学成分阿胶的主

10、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明胶、多肽、多种氨基酸、金属元素及硫酸皮肤紊、生物酸等。鲁子贤等用 SDS 一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四,测得阿胶分子量为 8 万一 20 万。阿胶水解后测得 18 种以上氨基酸,如赖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亮氨酸等多种氨基酸其中有 8 种是人体必需的。陆晓滨等测定阿胶中可溶性蛋白和低分子肽含量分别是 1545、1097。1318旧。阿胶中金属元素主要有K,Na ,Ca,Mg,Fe,Al ,Mn,Zn,Cr,Pt,Pb,M0,Sr 等。霍光华等同用原子吸收及发射光谱测定,阿胶中有 27 种微量元素,9 种是人体所必需的,其中 Fe

11、、Cu 、 Mg、Zn 、Sr 含量较高。樊绘曾等 【8】 研究发现。阿胶中含有硫酸皮肤素(derma tan sulfate,Ds),并通过降解驴皮蛋白聚糖分离出 DS,计算出驴皮中的 DS 含量为 1.241.84 mg/g。4 药理作用41 对血液系统的作用李宗铎等研究证实 【9】 阿胶能促进机体的造血功能,增加RBC、 WBC、Hb、PL 的含量对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均有显著的疗效。王志海 【10】 认为阿胶所含胶原蛋白、糖胺聚糖能促进造血干细胞的增值、分化。4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据姚定方等报道 【ll】 阿胶能对抗内毒素引起的血压下降、血黏度上升,特别是对休克时

12、血液黏滞性的增加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扩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使动脉血压较快恢复。另一方面,阿胶能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的数量,有明显的止血作用。43 对免疫系统的作用路承彪等旧报道阿胶能提高小鼠单核吞噬细胞、NK 细胞功能和 E 玫瑰花结形成率对抗氢化可的松所致的细胞免疫抑制作用。郑筱祥等嘲用体外培养的方法证实,阿胶可提高放疗病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刘培民等 【14】研究证实,阿胶含药血清能促进肺癌 PG 细胞凋亡,对抑制和杀伤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效果。44 对钙代谢的作用王浴生 【15】 用犬实验表明服用阿胶可以增加食物中钙的吸收,认为阿胶所含的甘氨酸能促进钙的吸收和贮存,增加血钙浓

13、度,是中老年人预防、治疗骨质疏松症的有效药物。45 其他有关研究 【16】 还发现阿胶有抗疲劳、耐缺氧的作用,以及增强记忆力的作用旧。此外阿胶由于其所含丰富胶原蛋白及多糖类物质,微量元素等,能改善皮肤和肌体的营养状况。有美容养颜的功效和保健功能。5 对阿胶作用机制的思考目前有关阿胶药理作用机制的学说陋甥主要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学说、聚负离子基结构学说。氨基酸和微量元素学说认为阿胶的补血作用是因其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所致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多数学者的认可。阿胶中的甘氨酸通过调节血清铁,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精氨酸可使机体生长激素和睾丸酮分泌增多。促进血红蛋白的合成:苏氨酸、组氨酸、赖氨酸均具

14、有生血作用。阿胶含有丰富的铁元素和大量的动物蛋白,是一种极易吸收的铁补充剂长期服用可使机体内铁元素的摄人量增多,恢复铁元素在体内的生理功能,有效地控制缺铁性贫血。铜为数十种酶的重要成分和红细胞的组成元素,同时促进铁的利用和造血过程并参与免疫机制和弹性蛋白的合成。服用阿胶可补充机体必需的铜元素。并能加速铁的吸收和利用。使吸收的铁与锰等微量元素协同产生生血效应。聚负离子基结构学认为阿胶制备过程中,疏水性胶原蛋白在温度、水分、时间等因素的作用下完成“亲水性胶体”这一结构的转变,形成独特的聚负离子基结构。负离子基能够调节氧和血红蛋白的亲和度;在表皮细胞生长因子(EGF)等因子中的负离子基可能是血管生成

15、效应的关键;在免疫、感染与炎症过程中。负离子基的形成可以造成对细菌穿过细胞的阻力,形成一个屏障;在止血、抗凝血过程中,具有负离子基的糖胺聚糖(GAG)的活性和其聚合物长度及结合的多糖的负离子数目成正比,依此可调整血液凝固状态。这两个学说较圆满地解释了阿胶补血、补钙、增强免疫力等的作用机制。关于阿胶的止血作用机制,笔者认为与其降低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小板数量有关:也与胶原蛋白黏附于血管壁促进血小板聚集有关:而且近年来发现刚阿胶中所含硫酸皮肤素及其蛋白聚糖,具有聚负离子基结构及多种生物学活性,与其止血及抗栓、抗炎、抗肿瘤、抗感染和损伤修复等多方面的作用密切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目前,阿胶的疗

16、效具体是哪些成分在起作用,作用于人体的哪些部位,通过何种方式吸收、分布与排泄等,还处于研究阶段,阿胶作用机制的研究还将经历一个漫长的历程。相信借助基因工程、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现代高科技手段终将破解阿胶的补血止血、安胎、抗衰老、抗休克、抗肿瘤、增强免疫力、促进钙吸收和贮存等临床医疗、保健功能确定其相关有效成分和作用机制,推进阿胶中药现代化的研究。从对阿胶药用历史的考证可知,阿胶的原料在唐代前以牛皮为主,兼用猪、驴、马等的多种皮胶。有研究 【2l】 证明,用牛皮、猪皮所制得的胶 (分别叫黄明胶、新阿胶)与阿胶的成分相似。药效相近;驴皮胶、猪皮胶、牛皮胶、马皮胶中游离氨基酸和总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的含量比较相近,元显著性差异。据此,可以考虑采用牛皮、猪皮、马皮等开发新的阿胶系列产品。为阿胶的发展和代用品研究开辟更加广阔的道路。参考文献: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