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4379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开展常州市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的通知来源:基教处 编辑日期:2012-6-29 14:57:08 点击数: 472 常教基201210号各辖市、区教育局(教育文体局、社会事业局),局属各学校:为落实国家、省、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一步推进教育信息化,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启动基础教育百所数字化学习试点工作的通知(苏教基20127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开展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指导思想加快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建设“e学习”平台,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优化学校的技术环境,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在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变革和创新,进

2、一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多样化的成长需求,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推进课程改革、高水平提升师生信息素养奠定坚实基础。二、基本原则1.坚持优先发展。各地、各校要根据教育信息化发展形势和实际状态,积极创造条件,因校制宜推进“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基础条件较好的学校先申报、先推行、先实践、先发展。2.坚持实践取向。“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必须立足教学实践,重点加强优化课程形态、变革教学方式、创新评价机制、完善服务平台等方面工作,切实有效地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3.坚持统筹协调。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统筹协调,各有关部门、各单位要密切配合,找准研究领域,合力突破项

3、目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做出成效,做出品牌。三、目标任务1.形成整体推进“e学习”的工作局面。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教育信息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作用,努力形成领导重视、措施落实、师生参与的良好氛围。在各级各类学校共同参与的前提下,在全市先行建设40所“e学习”项目学校,形成各区域全面推进、部分学校率先发展的工作局面。2.探索“e学习”项目学校的建设规范。在推进“e学习”项目建设的过程中,各地、各校要充分依靠相关高校、科研部门及信息技术等方面专家,为“e学习”项目学校的建设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持,要充分发挥广大一线教师的实践智慧,系统思考,整体设计,探索“e学习”项目学校的建设

4、规范。3.构建具有“e学习”特征的教学形态。各地、各校要充分发挥项目学校先行先试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通过建设“e学习”服务平台和开发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重新认识信息化背景下教学诸元素的地位和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内在动机,构建具有“e学习”特征的教学形态,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进一步提高常州基础教育的内涵和品质。四、重点研究领域(一)课程研究领域1.基于“e学习”的校本课程开发2.“e学习”引进课程的应用与实践3.重点课程的“e学习”模型建构4.“e学习”课程的新型管理机制5.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选课制6.特色网络课程的开发与运用(二)教学研究领域1.“e学习”环境下的课堂教学转型2.“e

5、学习”电子资源包的开发与利用3.“e学习”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行为的变革4.“e学习”环境下学生合作学习行为的变革5.基于数字化平台的学生自我管理系统研发6.“e学习”视域下的学校教育生态的转型(三)评价研究领域1.数字化校园建设与教育功能的发挥2.“e学习”评价活动的研发与创新3.“e学习”运行机制的开发与实践4.基于数字化平台的教师评价系统建设5.“e学习”作业互动系统的研发6.“e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运行五、申报评审(一)申报条件1.高度重视教育教学改革和信息化工作。领导班子办学思想端正,积极进取,课程改革和教育信息化成绩显著。2.具备较好的信息化基础环境,建成数字化校园。基本实现了教学、

6、科研、管理、家校互动等功能应用,教学场所教学终端能满足学生学习需要。3.有一支信息技术素养较高的教师队伍,在信息资源开发、整合及教学应用等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果和影响。4.严格遵守教育法规和“五严”规定,凡被市教育局通报批评的学校,自通报之日起两年内不得申报。5.被评为首批常州市数字化校园实验学校的24所学校,自动成为“e学习”项目学校,并按“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的要求组织实施。(二)申报程序1.各地、各校围绕如何依托“e学习”项目破解教学难点,组织教师认真讨论,提出建设性意见,并制定创建市级“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方案。各辖市、区教育部门要加强统筹规划,深入学校调研,理清建设思路和重点项目,制定辖

7、市(区)创建“e学习”项目学校规划。2.各辖市、区教育部门根据各校自主上报材料,组织评议,严格把关,按照市下达的“e学习”项目学校推荐名额(分配名额见附件1),遴选确认后报市教育局。3.各地于2012年8月1日前将各校常州市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申报表(附件2)、建设方案电子稿汇总后,报送常州市教育局基教处。局属学校于8月1日前将申报表、建设方案电子稿报市教育局基教处。联系人:张林,联系电话:85681382,电子邮箱:。(三)项目评审市教育局组织专家对各地、各校上报材料进行评审,并组织通过材料评审的学校进行现场答辩,综合确定全市“e学习”项目学校名单。六、项目推进举措1.统一思想,加强领

8、导。各地、各校要充分认识到推进“e学习”项目学校建设的必要性、紧迫性和深远意义,认真规划部署相关工作。为加强组织领导,推进项目落实,确保实施效果,成立常州市中小学“e学习”项目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丁伟明副组长:沈梅 郑辉 常仁飞协作部门:计财处、基教处、教研室、电教馆、装勤中心成员:纪忠、戚宝华、朱志平、华泽峰、邹建源2.学习动员,区域推进。各区域、各校要认真围绕“e学习”的主题开展相关的学习和动员活动,努力营造深化“e学习”的良好氛围。各区域要以此为契机,紧跟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步伐,在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上积极开辟新路。3. 聚焦课堂,自主申报。根据自主申报、项目管理、重点扶持的原则,组织学

9、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围绕重点研究方向进行自主申报,聚焦学校要解决的问题,尤其是课堂教学的问题。4.实践探索,跟踪评价。各项目学校要开展扎实的实践探索活动,并寻求多方面的智力支持和物质保障。项目领导小组将定期采取项目督导、过程诊断、实地调研等方式对项目学校进行跟踪考核,对实践效果显著的项目学校给予奖励。 5.成果提炼,总结表彰。项目领导小组适时组织相关专业人员对项目学校的实践进行成果提炼,在一定范围内推广应用。七、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市教育局成立专题工作小组,加强协调,基教处牵头,计财、电教、教研、装备分工合作,共同推进。各地要把“e学习”项目列为教育现代化的重点推进工程。项目学校建立一把手负

10、责制,做到要解放思想,盘活各类资源,通过多种形式进行项目实验。2.经费保障。设立“e学习”专项奖补资金(具体方案另行制定),各地、各校通过教育项目的方式申请经费。鼓励项目学校采取多种渠道获取项目专项经费支持。设立“e学习”专项成果奖,奖励在“e学习”项目推进中有突出业绩的教师、团队和学校。3.技术保障。在宽带网进校园、多媒体进教室的基础上,实现网络进教室、到桌面,有线无线全覆盖,逐步建成广泛的互联互通网略。在利用省“e学习”平台、资源进行实验的基础上,研究符合项目需要的个性化平台和资源。采取多种渠道,帮助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终端,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索。4.人员保障。成立专家指导组,总体策划攻关。分学科成立专家组与工作组,组织“e学习”研究与实验工作。坚持家校合作。构建“e学习”共同体,形成研究机制,定期组织“e学习”项目学校交流研讨,营造分享研究的氛围。附件:1.常州市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推荐名额分配表2. 常州市基础教育“e学习”项目学校申报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