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40611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关于东晋南朝的宗庙乐制 九州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专门研究員 户 川 贵 行 前言 西晋末由于胡族的侵入,华北变得十分混乱,所以许多汉族避难于当时仍是边境的江南,以建康为首都的东晋南朝因此成立。在这背景之下被赶到江南的汉族政权,以恢复中原为最大的目标。 恢复中原军事力的强化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然从来的研究指出,东晋为了克服江南的边境性而整备了礼制。比如中村圭尔提出东晋为了强化王朝的正统性,而过度地关注礼制 中村圭尔南朝国家论岩波书店,1999年,第222页。 。中村氏主要是参考陈寅恪的意见:即“自晋室南渡之后,过江名士尚能沿述西朝旧说” 陈寅恪陈寅恪集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三联书店

2、,2001年,第45页。 。 但是据晋书卷十九礼志上,东晋的官僚表示只要有恢复中原的存在,就不应该在暂定的首都建康整备国家仪礼。又根据晋书卷十六律历志上,东晋未能整备礼乐,到梁时“是时礼乐制度,粲然有序”(隋书卷十三音乐志上)。那么,我们该怎样理解从东晋到梁的变化?本文将从上述的观点关注宗庙的乐制,并考察其制定和恢复中原的关系,以及对其他仪礼的影响。 一 宗庙乐制的制定和恢复中原之关联 关于东晋的宗庙乐制,宋书卷一九乐志中有以下的记载,“晋世曹毗、王珣等亦增造宗庙哥詩,然郊祀遂不设乐。”据宋书卷二乐志二,当时曹毗、王珣等所造的是登歌登歌。登歌是赞颂祖先功德之歌,在宗庙仪礼上相当重要。然而这只是

3、乐制的要素之一。而且在仪礼上最重要的南郊也没有乐制。从东晋的宗庙乐制只有登歌,可知离其完成仍相当遥远。 其原因是东晋以建康为行宫;东晋以恢复中原为最优先的目标,礼乐制度的整备为于其后进行。江南政权对恢复中原出现变化是在刘宋孝武帝期。在这时由于文帝的北伐失败和北魏的华北统一,江南政权在军事上变得劣势,恢复中原极其困难。宋书卷二乐志二谢庄所作的世祖孝武皇帝歌为“(孝武帝)辟我皇维,缔我宋宇。刊定四海,肇构神京。复礼辑乐,散马堕城。”即孝武帝以暂定的首都“肇”为“神京”而复兴礼乐。并且宋书卷一九乐志一,孝建二年(四五五)中记载“祠庙迎神,奏肆夏。皇帝入庙门,奏永至。皇帝诣东壁,奏登哥。初献,奏凯容、

4、宣烈之舞。终献,奏永安。送神奏肆夏。”即他在东晋南朝最初制定了宗庙的乐制。 那么,这时被制定的宗庙乐制怎样影响其他的仪礼?到了隋唐又是怎样被继承?以下将对此进行考察。 二 宗庙乐制对其他仪礼的影响 首先我们检讨宗庙乐制怎样影响郊祀乐制。在汉、曹魏、西晋,宗庙和郊祀的乐制不同(汉书卷二二礼乐志、南齐书卷一一乐志)。但是在刘宋孝武帝时两者混为一同。这是中国王朝向来没有的政策,也是在南朝出现特有乐制的原因。其后在北郊和明堂也使用和宗庙一样的乐制,到了南齐宗庙、南北郊、明堂的乐制有了如下的变化。 南齐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群臣出入 肃咸 肃咸 肃咸 肃咸 牲出入 引牲 引牲 引牲 引牲 荐豆

5、呈毛血 嘉荐 嘉荐 嘉荐 嘉荐 迎神 昭夏 昭夏 昭夏 昭夏 皇帝入门 永至 永至 永至 饮福酒 永祚 嘉胙 嘉胙 嘉胙 送神 肆夏 昭夏 昭夏 昭夏 (特有祭祀) 昭远(就燎位) 隶幽(瘗埋) 还便殿 休成 休成 休成 之后在梁武帝天监四年(五五)明山宾等说,“周有九夏,梁有十二雅。”(隋书卷一三音乐志上)十二雅就是以“雅”这个字为宗庙、南北郊、明堂的乐名。整理如下表。 梁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群臣出入 俊雅 俊雅 俊雅 俊雅 牲出入 涤雅 涤雅 涤雅 涤雅 荐豆呈毛血 牷雅 牷雅 牷雅 牷雅 降迎神 諴雅 諴雅 諴雅 諴雅 皇帝入门 皇雅 皇雅 皇雅 饮福酒 献雅 献雅 献雅 献

6、雅 送神 諴雅 諴雅 諴雅 諴雅 (特有祭祀) 禋雅(就燎位) 禋雅(瘗埋) 表中只有七项,其他则是元会仪礼所用的胤雅、寅雅、介雅、需雅、雍雅。十二雅的特征是使用一样的字于宗庙、南北郊、明堂、元会等仪礼的乐名。其后的陈使用“韶”,北齐、北周、隋则使用“夏”,这是在乐制上和梁一样的政策。 唐也一样,在广顺元年(九五一)的边蔚上疏说“梁武帝改九夏为十二雅,以协阳律、阴吕、十二管旋宫制之义,祖孝孙改为十二和。”(旧五代史卷一四五乐志下)。有关唐十二和的表如下。 唐乐制表 宗庙 南郊 北郊 明堂 降迎神 永和 予和 顺和 皇帝行 太和 太和 太和 太和 登歌酌鬯 (奠玉帛) 肃和 肃和 肃和 肃和 迎

7、俎入 雍和 雍和 雍和 雍和 酌献饮福 寿和 寿和 寿和 寿和 送文舞出 迎舞武入 舒和 舒和 舒和 舒和 彻俎 雍和 送神 永和 予和 顺和 予和 表中有八个乐名,加上元会仪礼的休和、正和、承和、昭和便是十二和。 如欲探讨上述的乐制与个别的王朝仪礼的关联时,可以参考渡边信一郎氏的意见。他说“雅乐的本质是超越皇帝、天子直接统治的天下领域,其德治将包含异民族,进而扩大到自然的运动和天地宇宙的秩序,具有帝国的结构。 渡边信一郎北朝乐制史的研究以魏书乐志为中心平成16年度平成19年度科学研究费补助金 基盘研究C 研究成果报告书,2008年,第37页。 ”关有皇帝、异民族、天地的仪礼,如宗庙、元会、南北郊是个别仪礼,但是南北朝后期以及隋唐则用十二“雅” 、“和”等字的统一而连接仪礼,藉此表现帝国的结构。 结语 因为江南政权以恢复中原为最大的目标,所以不能整备乐制,但是由于刘宋文帝的北伐失败和北魏的华北统一,恢复中原的目标显得极其困难。从此刘宋孝武帝以暂定的首都建康为新的天下中心,制定了宗庙的乐制。 其后宗庙的乐制在郊祀和明堂也被使用,这些仪礼具有以前所没有的紧密关系。梁武帝又加上元会,用“雅”这个字连接皇帝、天地、异民族的仪礼,这也大大地影响了陈(“韶”)、北齐、北周、隋(“夏”)、唐(“和”)等乐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