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4014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级课外文言文综合演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3级中考复习课外文言文文段精选1、 匡衡勤学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居有烛而不逮(及,达到),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主人怪(对.感到奇怪)问衡,衡曰:“愿(希望)得主人书遍读之。”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最终终于)成大学。衡能说诗,时人为之语曰:“无说诗,匡鼎来;匡说诗,解人疑。”鼎,衡小名也。时人畏服如是。闻者皆解颐欢笑。衡邑人有言诗者,衡从之与语,质疑。邑人挫服,倒屣而去。衡追之,曰:“先生留听,更理前论!”邑人曰:“穷矣!”遂去不返。注释:1.逮:到,及。2.穿壁:在墙上打洞。3.以:用。4.邑人:同县的人。5.大姓:大

2、户人家。致:给。6.文不识:不识字。7.佣作:做工辛勤劳作。8.偿:报酬。9.怪:以为怪;对感到奇怪。10.愿:希望。11.得:得到。12.资给:资助给。13.偿:报酬。14.书:读书。15.遂:终于。16.大学:大学问家。17.如是:如此。译文:匡衡,字稚圭,勤奋好学,但家中没有蜡烛(照明)。邻居家有灯烛,只是光线照不到,匡衡就把墙壁凿了一个洞引来邻居家的光亮,让光亮照在书上来读。同乡有个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有很多书。(于是)匡衡就到他家去做雇工,不要报酬。主人感到很奇怪,问他(为什么这样),匡衡说:“我希望能得到你家的书,通读一遍。”主人听了,深为感叹,就把书借给他读。最终匡衡学有所成。匡

3、衡能够讲解诗经,人们为他编写了一首歌谣说:“没有人会讲解诗经,请匡鼎来。匡鼎来讲授诗经,能解除人们的疑问。”“鼎”是匡衡的小名。当时的人们竟如此敬佩他,听他讲解诗经的人都开颜欢笑。街上有个人讲解诗经,匡衡前去听讲,与这个人讨论诗经中的疑难问题,这个人辩论不过,对他十分佩服,倒穿着鞋子跑了。匡衡追上去说:“先生请留步,听听我和你讨论刚才的问题。”那个人说:“我讲不出什么来了。”于是就跑了,不再返回。启示:从凿壁借光的事例可看出外因(环境和条件)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匡衡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和坚强毅力,终于一举成名。这就说明内因才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和第一位的原因,外因只是影响事

4、物变化的条件,它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2、王冕好学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1)牛陇上(2),窃(3)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4)默记。暮归,忘其牛。或(5)牵牛来责蹊田(6)者。父怒,挞(7)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8)如此,曷(9)不听其所为?”冕因去(10),依僧寺以居。夜潜(11)出,坐佛膝上,执策(12)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13)。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14);冕小儿,恬(15)若不见。1安阳韩性闻而异(16)之,录为弟子,学遂为通儒。 性卒,门人事冕如事性。时冕父已卒,即迎母入越城就养。久之,母思还故里,冕买白牛驾母车,自被(17)古冠服随车后。乡里儿竞遮

5、道讪笑,冕亦(18)笑。(选自元史王冕传)注释:(1)牧:放牧。(2)陇:田埂。(3)窃:偷偷地,暗中。(4)辄:总是(常常)、就。(5)或:有人;有的人(6)蹊田:践踏田地,指踩坏了庄稼(7)挞:鞭打。(8)曷:通“何”,为什么。(9)去:古义离开,离去。今义:到。去。(10)潜:暗暗地、悄悄地。(11)执策:拿着书卷。(12)旦:早晨,天亮。(13)狞恶可怖:狰狞凶恶,令人害怕。(14)恬:心神安适。(15)异:(意动)(16)一词多义(之)父怒,垯之:他。执策应长明灯读之:无实义。(17)“被”通“披”:穿戴 (18)亦:也译文:王冕是诸暨县人。七八岁时,父亲叫他在田地上放牛,他偷偷地跑

6、进学堂去听学生念书。听完以后,总是默默地记住。傍晚回家,他把放牧的牛都忘记了,有人牵着牛来责骂他们家的牛践踏田地,踩坏了庄稼。王冕的父亲大怒,打了王冕一顿。事情过后,他仍是这样。他的母亲说:“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迷,何不由着他呢?”王冕从此以后就离开家,寄住在寺庙里。一到夜里,他就暗暗地走出来,坐在佛像的膝盖上,手里拿着书就借着佛像前长明灯的灯光诵读,书声琅琅一直读到天亮。佛像大多是泥塑的,一个个面目狰狞凶恶,令人害怕。王冕虽是小孩,却神色安然,好像没有看见似的。安阳的韩性听说以后对此感到很惊讶,收他做弟子,后来他成了大学问家。启示:古代的王冕之所以成为著名的画家、诗人,其根本原因在于王冕幼时读

7、书专心致志,好学不倦,并且达到入迷的程度。这种坚定的志向,顽强的学习精神,是他后来成功的基石。我们从中可以受到启发,得到启迪“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我们青少年要珍惜青春年华,发奋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奠定坚实的基础。3、王顾左右而言他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臣,有托其妻子于其友而之楚游者。比其反也,则冻馁其妻子,则如之何?”王曰:“弃之。”曰:“士师不能治士,则如之何?”王曰:“已之。”曰:“四境之内不治,则如之何?”王顾左右而言他。1节选自。孟子(约公元前372公元前289),名轲,战国邹人(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古称“邹鲁圣地”)。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记录孟子言行的儒家经典

8、著作。注释:(1)谓:对说(2)之:的(3)托:寄,托付(4)妻子:妻子和儿女(5)之:到去(6)比:等到(7)反:同返,回来。(8)冻:使受冻。馁ni,使挨饿。(9)如之何:对他怎么办?(10)弃:抛弃,此指绝交。(11)士师句:士师,古代的司法官。士师之下有乡士、遂士等官。后一个“士”当指士师的下属。治,管理。(12)已:止,这里指罢免。(13)四境:国家(14)顾:四顾、环顾。回头看。译文:孟子对齐宣王说:“(假如)大王您的臣子当中,有一个把妻子孩子托付给他的朋友(照顾),(然后自己)到楚国去游历的人。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子儿女却在挨饿受冻,那么对这臣子的朋友怎么办?”齐宣王说:“抛弃

9、他。”(这里可以用“抛弃他”,但好一点的解释是“和他绝交,断交)孟子说:“如果司法官不能管理他的下属,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说:“罢免他。”孟子又说:“一个君主不能治理好他的国家,那么对他怎么办?”齐宣王环顾身边的大臣们,把话题扯到别的事情上。启示:在进行批评教育的时候,既要观点正确又要注意方式方法,有时间接的批评比直接的批评要有效得多。4、齐田稷母田稷子相齐,受下吏之货金百镒,以遗其母。母曰:“子为相三年矣,禄未尝多若此也,岂修士大夫之费哉!安所得此?”对曰:“诚受之于下。”其母曰:“吾闻士修身洁行,不为苟得。竭情尽实,不行诈伪。非义之事,不计于心。非理之利,不入于家。言行若一,情貌相副。

10、今君设官以待子,厚禄以奉子,言行则可以报君。夫为人臣而事其君,犹为人子而事其父也。尽力竭能,忠信不欺,务在效忠,必死奉命,廉洁公正,故遂而无患。今子反是,远忠矣。夫为人臣不忠,是为人子不孝也。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田稷子惭而出,反其金,自归罪于宣王,请就诛焉。宣王闻之,大赏其母之义,遂舍稷子之罪,复其相位,而以公金赐母。君子谓稷母廉而有化。诗曰:“彼君子兮,不素飧兮。”无功而食禄,不为也,况于受金乎!译文:田稷担任齐国的相国,收受了下属官吏贿赂的大量财物,把它们送给母亲。母亲说:“你出任相国已经有三年了,但俸禄都不曾有这么多,何况一般官员的俸禄呢!这些是从哪里得来的?

11、”田稷回答说:“确实是收受的属下的。”母亲说:“我听说士大夫要修身洁行,不能随便收受人家的东西。诚心诚意地做事,不弄虚作假。不符合道义的事情,不在心里盘算。不合理的利益,不带回家里。如果言行一致,就会表里如一。如今,圣上用高官厚待你,用厚禄供奉你,你的一言一行就应该报答圣上。臣子辅佐圣上,就像儿子孝敬父亲。尽心竭力,忠诚不二,效忠圣上,恪守使命,廉洁公正,因而就不会有祸患。如今,你却与此相反,远离了忠诚啊!作为臣子不忠,就是作为儿子不孝。不义的财物,不是我应该拥有的,不孝顺的儿子,不是我的儿子。你起来吧。”田稷羞愧地走出家门,退还了财物,主动向齐宣王认罪,请求处罪自己。齐宣王听后,对他母亲的深

12、明大义大加赞赏,于是免除了田稷的罪责,恢复了他的相国的职位,并且拿出国家的钱财奖赏给田稷的母亲。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们认为田稷的母亲清廉,教化孩子有方。诗经中说:“那些高高在上的贵族啊,可不要吃白饭啊!”无功受禄的事情都不能干,更何况收受贿赂的事呢!启示:这则成语故事歌颂了田稷母亲教育儿子拒收不义之财的高贵品质,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示作用。5、王粲传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也。曾祖父龚,祖父畅,皆为汉三公。父谦,为大将军何进长使。以谦名公之胄,欲与为婚。见其二子,使择焉。谦弗许。以疾免,卒于家。献帝西迁,粲徙长安,左中郎将蔡邕见而奇之。时邕才学显著,贵重朝廷,常车骑填巷,宾客盈坐。闻粲在门,倒屣

13、迎之。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邕曰:“此王公孙也,有异才,吾不如也。吾家书籍文章,尽当与之。”年十七,司徒辟,诏除黄门侍郎,以西京扰乱,皆不就。乃之荆州依刘表。表以粲貌寝而体弱通侻,不甚重也。表卒。粲劝表子琮令归太祖。太祖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太祖置酒汉滨,粲奉觞贺曰:“方今袁绍起河北,仗大众,志兼天下,然好贤而不能用,故奇士去之。刘表雍容荆楚,坐观时变,自以为西伯可规。士之避乱荆州者,皆海内之俊杰也。表不知所任,故国危而无辅。明公定冀州之日,下车即缮其甲卒,收其豪杰而用之,以横行天下。及平江汉引其贤俊而置之列位使海内回心望风而愿治文武并用英雄毕力此三王之举也。”后迁军谋祭酒。魏

14、国既建,拜侍中。博物多识,问无不对。时旧仪废弛,兴造制度,粲恒典之。初,粲与人共行,读道边碑。人问曰:“卿能诵乎?”曰:“能。”因使背而诵之,不失一字。” 观人围棋,局坏,粲为覆之。棋者不信,以帊盖局,使更以他局为之。用相比校,不误一道。其强记默识如此。性善算,作算术,略尽其理。善属文,举笔便成,无所改定。时人常以为宿构;然复精意覃思,亦不能加也。著诗、赋、论、议垂六十篇。建安二十一年,从征吴。二十二年春,道病卒,时年四十一。粲二子,为魏讽所引,诛。后绝。注释:蔡邕:东汉末年文学家。倒屣(x):急于迎客,把鞋子穿倒了,形容对来客的热情欢迎。王公:特称王粲的祖父王畅。西伯:指周文王强(qing)

15、记:记忆力强。属(zh)文:写文章。宿构:预先谋划准备。精意覃(tn)思:精心深思。垂:流传译文:王粲,字仲宣,是山阳高平人。曾祖父王龚,祖父王畅,都位列汉代的三公。父亲王谦是大将军何进的长史。何进因为王谦是名公的后代,想要(让自己的女儿)与王谦结成婚姻关系,叫两个女儿出来拜见王谦,让他从二人中选择一个。王谦没有答应。因病免了官职,最后在家中死去。汉献帝向西迁都,王粲也迁居到长安,左中郎将蔡邕看到了他感到很吃惊。当时蔡邕的才学都很出色,在朝中位尊权重,受到重视,常常车马充塞了住宅前的巷子,宾客满坐。蔡邕听说王粲在门外来访,倒穿着鞋就跑去迎接他。王粲到了之后,看到他年纪轻,体貌短小,所有座客都很吃惊。蔡邕说:“这是王畅的孙子,有奇异的才能,我比不上。我家的文章书籍应当全部送给他。”十七岁时,司徒召用,皇帝命令授予黄门侍郎的官职,因为西京扰乱,都没有去接受官职。于是到荆州投靠刘表。刘表因为王粲身材短小、相貌不扬并且随随便便、不拘小节,不太重视他。刘表死了后,王粲劝刘表的儿子刘琮,让他归附了曹操。曹操召用王粲为丞相掾,并且赏给关内侯的爵位。曹操在汉水之滨设酒宴,王粲双手捧杯敬贺说:“当今袁绍在黄河以北起兵,仗着人多,立志吞并全国,然而他爱贤才却不能使用贤才,所以有特殊才能的人都离开了他。刘表在荆州一带从容不迫,安闲自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