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版修改情况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136778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65 大小:25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年版修改情况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2007年版修改情况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2007年版修改情况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2007年版修改情况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2007年版修改情况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年版修改情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年版修改情况(6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7年版修改的基本情况一、背景二、总的特点 将原顺序打乱,改以中国史为主线,将中外历史按时间的先后顺序来排列。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将每个模块的前言做了较大的修改,简单串讲了这册书的主要内容 (二)增加的“模块链接”及其作用 (三)每课引言的改进 (四)对子专题的调整,以加强历史知识的逻辑性 (五)补充的一些内容 (探究活动课) (六)增加的“本课要旨”,以加强知识的梳理 (七)其他 1. 按顺序号排课 2. 对字数的控制 3. 辅助栏目的减半 4. 课后练习题的减少 (一个) 5. 探究活动课留下一个 6. 增加“中外历史大事年表”尊重学科规律 反映教师心声-历史必修课程教科书编写

2、和修订说明 人民教育出版社 历史编辑室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实验,今年已进入第四个年头。目前已经有十个省市进入了课程标准教材的实验。今年秋天又要有几个新省市进入实验。 人民教育出版社版高中课标实验教材在首次送审时,获得了教材审查委员会的较高评价。 此后经过几年实验,实验区广大师生也普遍认为,相较而言,人教版教材比较成熟,便教利学。当然,老师们也提出不少中肯、善意的批评和建议。从2004年至2006年,本着对课程改革、对广大师生负责的态度,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数次组织了对实验区的回访,进行了广泛的、多种形式的调研,认真听取了广大教师和教研员的意见和建议。根据我们搜集到的教师们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意见

3、,归纳起来,有几个重要的问题,如知识量比较繁重;课程内容艰深、专业性较强;课程标准把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模块彼此割裂,以及模块内各子专题跳跃性大、知识逻辑和历史逻辑性较差;初中历史课程与高中课程之间的过渡太陡,高中新生的历史基础知识很难应付高中这种以模块为基础、中西合编的专题史体系;等等都造成教学的困难。经过充分的调研,并认真归纳广大师生回馈的意见和建议后,我们在2006年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必修课三本教科书进行了全面修订。其主要目的是“便教利学”。2007年版教材将在今年秋天使用。 为广大教师有所了解,特别将最新版教材的编写和修订原则以及修订的基本情况,向大家做一个简要介绍。一、编写和修订教科书

4、的一般原则 (一)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1.继承和发扬人教社五十多年来教材编写的优良传统: (1)我国过去五十多年的教科书编写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宝贵的教训,堪称弥足珍贵。 所以我们在教科书功能、内容选材、知识体系、表述方式几方面都注意把握创新和继承的关系,使教师能够在改革中顺利而平稳地过渡。 (2)中学历史教科书的特殊性质和功能不同于历史研究专著或者是大学历史讲堂的讲义。 我们在编写时仍然强调,在澎湃的课程改革大潮中,依然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叙述实事求是;历史观点平稳但不乏新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追求教育性、科学性、思想性、启发性和生动性的统一。特别是事关政治、经济、思想文

5、化、外交、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重要历史问题,叙述和观点都要符合党和国家的基本方针政策,符合我国主流的核心价值观。这一点是毋庸讳言的,也是我国中学历史教育的终极目的所要求的。 2.努力体现新的教育理念 (1)“以学生发展为本”,注意学生的主体作用。改变过去单纯进行知识传授对知识掌握的倾向,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加注重过程方法;加强学习的探究性。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方面体现得也很充分;注意培养学生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同时,教科书的编写立足于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倡导灵活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积极而审慎地吸取已为史学界普遍认

6、同的历史研究考古研究新成果,努力反映时代进步和学术进步。 (二)处理好初中高中历史课程的衔接问题由于初中和高中阶段历史标准之间的衔接存在较大问题,教科书有意识地对此进行了必要调整,使初中、高中知识内容之间的过渡和衔接比较自然,减小了基础教育两阶段之间出现的较大跨度。另外,注意把握好深度和难度,减少抽象概念的数量,将知识点相对集中,力求语言通俗化。总之, 要降高中课程的的难度,减缓爬坡的坡度。目的是降低难度, 减轻学生负担。(三)注意整合三必修模块内部的教学知识体系1注意加强必修课三模块之间的联系:必修课内容把本来彼此孤立的专题历史模块有意识地进行整合,加强了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

7、,并且避免三册书中内容的相互重复。用“模块链接”提示框, 尽量联系三个必修模块中的相关内容,一方面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也能使老师和学生能够更全面地理解一个问题。 三本必修教科书分别侧重政治、经济、文化, 但其内容是根本无法截然分开的。 “联系”分为几种情况:第一,背景性联系,如必修三中的“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实际上与必修一中“古代希腊的政治制度”密切相联。 后者成为前者的背景性联系。第二,中外的横向联系。比如,必修一中从政治史的角度讲述了“辛亥革命”,必修三是从思想角度,通过对“三民主义”的介绍阐述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这是一种横向的联系。 “模块链接”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一矛盾。如必修一第

8、13课辛亥革命的“模块链接”提示师生:“本课相关内容可参见必修2第10课;必修3第15、16课。”尽管它们的提示极为简单,但可以帮助师生尽快地整合教学内容,便教利学。 2 每模块前增加前言, 将本模块的内容进行简单的串讲, 根据中外历史的时序和因果关系,把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政治历史的知识内容串联起来。比如,对历史 必修一的前言是这样写的:在漫长的人类文明史中,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够更清醒地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的

9、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一切事物都是发展、相互联系的。在这看似杂乱无章的历史表象后,实际上存在着由历史发展线索构成的经线,以及与政治有关的经济、思想文化等内容编织的纬线。在学习这册书时,我们可以回顾初中学过的通史内容,联系必修(二)和(三),注意当时政治历史中的经济和文化背景,并注意把中国置于世界政治历史发展的大坐标中。 如果对整个模块知识进行串讲,那么,就可以这样写:“中国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约四千多年前,夏朝的建立开启了我国的政治文明史。分封制度和宗法制度在商和西周时期得到高度发展;春秋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争霸,天子失去对国家的控制。公元前221年,秦国一统天下

10、,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并不断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是西方文明的起点。古代希腊以雅典城邦为代表,发展出与我国早期历史上迥然不同的政治制度城邦民主政治。古代罗马在长期的征服扩张和统治中,制定了体系严密的罗马法律。古代希腊罗马的“民主”和“法制”,对后世的西方政治奠立了基础。17世纪40年代起,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为开端,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和民主共和制度在西欧北美的一些国家相继确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带来重要的政治后果。一方面,资本主义国家中的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并未获得基本的政治权利,展开了争取民主权利的斗争。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欧洲的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迅猛,20世纪初到建立起人

11、类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掠夺和侵略,使亚非拉人民遭受巨大苦难。也是从17世纪40年代起,对中华民族的巩固和发展发挥积极作用的中央集权制度盛极而衰,开始阻碍中国的发展。中华民族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为救亡图存,奋起反抗,并开展民主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达两千年之久的封建专制制度。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政治制中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半个多世纪中,世界的政治格局经历了从两极到多极的转化,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在此期间,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取得了巨大进步

12、,在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中成就斐然,外交事业蓬勃发展,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2.虽然是专题历史体系,但要求突出“历史感”,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带出核心历史内容,而不是孤立、静止地介绍某些制度、事件、现象和人物, 从而避免纯政治学、法学、文学、科学学科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特征。如在处理罗马法、美国1787年宪法,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德国1871年宪法,中国绘画、戏剧、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京剧、世界美术、影视、相对论等内容时,注意避免纯政治学、法学、文学、艺术、科学的专业化和学术化特征,尽量以具体历史事实和时代背景带出核心内容,而不是孤立地静止地介绍某些制度、事件、现象和人

13、物。(四)体现普通高中教材的特点,教科书定位准确 1.明确定位在普通高中历史课程的基础性质。主要对象是全国广大城乡的高中学生;教学内容的深度和难度要考虑到具体国情,充分照顾到地区差别。2.教科书要注意理性思考和探索,使学生能够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获得对历史的更深刻认识,并提高认识思维能力。(五)符合教学实践,便教利学 1.“教本”和“学本”特色相结合 努力加强教科书的“学本”功能。在科学性和准确性的前提下,突出教科书的生动性和可读性特点:力图做到内容充实有趣、文字生动流畅、叙述具体形象、头绪相对集中、图文并茂、朴素大方,不但方便学生的学习,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历史的兴趣。 2.符合教科书的规

14、律与规范 教科书注意避免空泛的主观议论。在相对平实的叙述中,讲明历史中的道理;在思想、观点、内容和文字上避免随意性;不随意抒发个人的历史见解或感悟,力争做到:言之有理,持之有据。 新版教科书也在引言上有所改进。原来的教科书在课题下有引言,这次修订虽然保留了这一体例,但在写法上有所变化。2004年版教科书引言是通过一个故事的叙述或一件文物、一幅图片的介绍,导入正课的。这次经过修订的教科书,引言的写法变为通过具体史实展示历史发展的背景,特别是注意承上启下,以加强相关历史事物的纵向联系,为教学双方驾驭教学内容提供方便。如第10课鸦片战争的引言。(50页) (六)加强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指导 1课本中添

15、加了很多建议性的学习指导。如 单元页上的“单元导语”就包括本单元内容的概括介绍、学习要点等。这样就使学生在开始本单元学习时,就能抓住核心问题,增强了学习的目的性。 2 每课导入框内的内容适合高中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是与课文内容紧密联系的、具体的、能够承上启下的历史情景,以导入新课。 这样,既能起到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习兴趣的作用,同时又增强了教材的启发性和指导性。 二、教科书修改的几个方面1.以课程标准的内容为依据严格遵循课标规定的知识内容,达标,但坚决不超标。2.对每个模块中的内部进行调整通过对每模块内的子专题顺序上的略加调整,加强历史知识的逻辑和联系。 比如,根据课程标准的内容,历史必修一课本把原来完全割裂的中国和世界政治发展中的几个子专题进行了局部整合:把课程标准中的第六专题“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第七专题“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提前,分别作为第二和第三专题放在第一专题“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之后讲述。这样,西方政治制度发展线索就一气呵成,也为现在的第4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