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4103104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4.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年中考政治热点专题复习教案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热点点击不久前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科学判断:准确把握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一个“发展阶段”、一个“关键时刻”、一个“重要时期”,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用简洁的语言,科学概括了当前我国农村改革发展所处的历史方位。目标任务:全面描绘农村未来美好图景。三大

2、部署:勾勒新一轮农村改革发展“路线图”“大力推进改革创新,加强农村制度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制度创新:夯实农村改革发展的制度保障全会紧紧围绕当前农村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围绕农村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对农村制度建设作出了具体部署: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严格规范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放在首位全会强调,发展现代农业,必须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3、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加强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健全农业产业体系,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增强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八大举措:彻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全会深刻提出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根本措施:“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使广大农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繁荣发展农村文化、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促进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就加快发展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全会从个方面作出了具体部署。三个要求:为农村改革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全会强调,要完善党领导农村工作体制机制,

4、强化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农村工作综合部门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在政策制定、工作部署、财力投放、干部配备上切实体现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要“加强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农村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统筹城乡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建设现代农业从根本上说就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

5、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青少年应该怎么做?肩负“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树立远大的理想,立志成材,发扬艰苦奋斗和创新精神,努力学习,通过深造,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将来要积极投身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去。向父母建议:要利用农闲时间,学习知识,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专业技能和思想道德水平。向政府建议:要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领导,统筹城乡发展,深化农村改革,发展农村公共设施和农村公共事业,千

6、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等。人口、资源与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保证。人口过多,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会严重制约经济的发展。因此,落实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全面建设新农村的必由之路。命题趋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直是近年来中考的一大热点。而农村的建设和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密切相关,教材中的许多知识点如: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主要矛盾、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科学发展观、共同富裕、民主法制建设、艰苦奋斗等都与之关系密切,复习时一定要重视。此热点可以全面考查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学以致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内容广泛,但与学生的实际生

7、活有一定的距离。XX年中考预计会以选择题为主,试题会以这方面的市政材料为背景,考查学生与之相关的教材知识,备考时一定要注意教材知识与时政的关系。跟踪训练单项选择题:目前,农村有许多剩余劳动力进城打工,但孩子仍留在农村上学。作为中学生,如果父母进城打工,我们A.没有人约束了,想怎么玩就怎么玩B.要自己学会照顾自己,培养自立自强的能力c.想上学就上,不想上就拉倒D.写信让父母回来,负责不再读书陕西省农民的人均收入近几年不断提高,从根本上说这是A.我们坚持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结果B.我们坚持了以经济间的为中心不动摇c.我们坚持了建设精神文明的结果D.我们坚持了“一国两制”的结果温家宝总理说:“解决农业、

8、农村和农民问题,是我们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我国农业发展又处在一个关键的时期。今年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采取更直接、更有力的政策措施,加强农业,保护农业,努力增加农民收入。”上述论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A.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c.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代表先进经济制度的客观要求右面漫画乡村新曲说明我国农村A实现了共同富裕B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c生活水平已达到全面小康的标准D已普及了九年制义务教育XX年,陕西省在新农村建设中,重点解决了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行路难、听广播看电视难、废弃物利用难等问题,取得了一定成效。这反映了现阶段我国

9、社会的主要矛盾是A.城乡差距大的矛盾B.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D.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素质之间的矛盾根据预算草案,XX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各项支出共3917亿元,比XX年增加520亿,增长15.3%。同时“在全国范围内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步伐”、“大力支持提高基层卫生服务能力”等政策的实施,农村居民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这说明A、我国采取有力措施促进区域协调发展B、我国农村居民的民主权利有了切实保障c、我国努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D、我国人民已经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探究与实践材料一:X

10、X年春节后,某校九年级班进行了以“我理解的小康社会”为主题的讨论会,来自山村的陈山同学说:“我的家乡在偏僻的山区,那里的人每天只能吃一顿干饭、两顿稀饭,人均收入500元,不知何时才能看到小康的踪影。”来自城市的张青同学说:“现在的人民生活真富裕,我所在小区的居民的轿车几乎把小区的过道都停满了。大人们给压岁钱一份至少上百。材料二:我国目前城乡收入比是3.1:1;西部地区12省面积占全国的1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相当于全国水平的67%和东部地区的40%。同时,城市居民间也存在收入差距。据官方研究机构测算,中国东部最富省份与西部最穷省份的人均差距已扩大至10多倍;10的最低收入家庭财产总额占全部居

11、民财产不到2,而10最高收入家庭的财产总额则占40以上。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请你对解决上述问题为国家献计献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吸收外资和引进先进科技和管理经验要发展科技教育,加快人才的培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积极引进人才,努力提高人口素质尊重各地区的少数民族,维护好民族团结,搞好社会稳定坚持三个文明一起抓,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材料一:XX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四川巴中考察时对乡亲们说:“我心里始终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让农村的孩子能上学,二是让农民看得起病,

12、三是让农民过上好日子”。材料二:XX年春节来临之际,温家宝总理来到山东济宁、菏泽农村,和乡亲们一起共度佳节。温总理说:“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人富了,更要团结。这样社会就和谐。”结合上述材料,根据所学知识谈一谈:如何“让农村孩子能上学”?国家要认真规划,兴办学校,筹集经费,制定法律,保证农民子女平等的接受教育;社会要捐资助学,尊师重教,拒收童工,维护学校的教学秩序和场地设施;学校要接纳农村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保证农村学生安全、健康的成长;家庭要尽一切办法保证子女接受教育;农民子女要自觉地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怎样才能做到“村子富了,乡风要更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加快发展农村教育、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体系建设。制定乡规民约,破除陈规陋习。加大农民培训力度,培养新型农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