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71222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黄土高原成因之我见水土流失”,是指在流水、重力和人类活动等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壤侵蚀及水的流失。现在我国水土流失状况十分严重,大约有180万千米2的水土流失面积。黄河流域、长江中上游地区、南方低山丘陵区、东北黑土分布区和北方的土石山地都有水土流失发生。黄土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黄土高原面积约30多万千米2,发生水土流失的区域占总面积的90左右,每年流失的土壤约有16亿吨。 严重的水土流失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单位面积产量降低。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开荒种地,陷入“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严重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2、。在黄土高原常年平均流失的16亿吨泥沙中,含有氮、磷、钾总量约4000万吨,相当于全国每公顷耕地被冲走375千克肥料,这就使黄土地生产能力大大降低甚至失去,从而导致和加剧贫困。水土流失使坡耕地成为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致使土地日益贫瘠,而且使土壤理化性状恶化,土地的透水性、持水力都下降,加剧了干旱的发展,形成“越广种,流失越重,越薄收,流失越重;越薄收,越广种”的恶性循环。 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黄河泥沙含量剧增,泥沙淤积在下游河床,威胁黄河防洪安全。该区多年平均年输入黄河的16亿吨泥沙中,约有4亿吨沉积在下游河床,致使河床以平均每年10厘米的速度向上升高。河床不断升高,河水只靠

3、人工筑堤约束,一遇暴雨,水位猛涨,两岸河堤随时随处都有决口的危险,严重威胁着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目前,黄河河床平均高出地面46米,其中河南开封市黄河河床则高出市区13米,形成著名的“地上河”。此外,泥沙汇入湖泊或水库,导致湖泊或水库淤积,降低蓄洪标准和供水效益。 水土流失破坏了原有植被,恶化了生态环境,加剧了土地和小气候的干旱程度以及其它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大范围的地表裸露,一遇大风,沙尘四起,形成沙尘暴。 地理位置特殊,生态环境脆弱。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比较特殊,处于从平原向山地高原过渡、从沿海向内陆过渡、从湿润向干旱过渡、从森林向草原过渡、从农业向牧业过渡的地区,各种自然要

4、素相互交错,生态环境比较脆弱。 黄土土质疏松,孔隙很多,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流水的侵蚀。黄土颗粒成分以粉砂粒为主,而粉砂粒级中又以粗粉砂占绝对优势,约占总重量的50以上。黄土的特性决定了它土质疏松,孔隙度大,分散率高,土粒在水中极易分散悬浮,土块遇水后,迅速崩解。黄土的颗粒性、粉砂性、疏松性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内在原因。 地形制约着土地利用和水土流失程度,黄土高原长期的流水侵蚀切割,塑造了塬、墚、峁等高原沟间地以及数量众多的大小沟谷等多种地貌形态。一般侵蚀量与坡度成正相关。地面坡度是决定径流冲刷能力的基本因素,径流的大小决定于径流的数量、深度和速度。而流速大小又取决于地面坡度,在一定范围内,

5、地面坡度愈大,水土流失也更为严重。 黄土高原地区具有降水集中、强度大、暴雨多的特点。黄土高原年降水量一般在400600mm,但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在79月,约占全年雨量的6075。据测定,每次暴雨所产生的侵蚀量一般在750tkm2,可占全年侵蚀量的40,甚至高达90。暴雨侵蚀次数占侵蚀性降水次数的70以上,因此,暴雨形成的径流是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不断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 植被的破坏。黄土高原在秦汉以前是森林和森林草原地带。由于历史上长期不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主要是几次农牧业经营方式的改变,使大面积的森林、草原逐渐消失,成为今日的荒山秃岭。大规模破坏森林的方式主要有营造宫殿、樵采、毁林开荒等,其中

6、毁林开荒对森林的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此外,历史上这里还经常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厮杀争夺的战场,焦土遍野。林草植被大量破坏,使雨水和径流以及风力直接侵蚀黄土地面,必然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与自古以来盛行的轮荒耕作制度有密切关系,农民不是选择适宜耕种的土地来开垦,不是靠精耕细作来增产粮食,而是采取轮荒的方式。它是一种古老的比较原始的农业生产耕作类型,没有固定的耕地,而毁林毁草,不择手段地放火烧山,掠夺性扩大耕地,种地不施肥,靠自然肥力来产粮食,三五年之后,当开垦的土地表土流失、肥力耗竭之后,人们便丢弃撂荒,另择稍好的荒草地开垦的一种原始的生产方式。这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使地表林草植被种源破坏殆尽,无法恢复,在湿润坡地容易引起水土流失。 开采煤矿。露天煤矿建设时,大面积挖开原生地面,破坏植被,使矿区土壤抗侵蚀能力成倍降低,形成水土流失新的物源和触发机制,河道、滩地开矿使大量泥沙直接进入河道,增加河流泥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