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

上传人:F****n 文档编号:8406539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9.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XX小学数学第5册第三单元教案分析第三单元测量第1课时毫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1页例1、22页做一做及练习五1-3题。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观察、比划、测量等学习活动,明确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使他们初步认识新的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概念,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并能掌握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进行简单的换算。借助具体的测量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进一步发展估测意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从而获得积极的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建立较为准确的“1毫米”的概念。教学难点:理解厘米与毫米之间的进率。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米尺;学生准备书、直尺

2、一把、一枚1分硬币、一张银行借记卡、小棒等。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复习米和厘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米和1厘米各有多长。估计数学书的宽和厚大约是多少,动手测量验证。组织交流测量结果,引出毫米产生的意义。揭示课题“毫米的认识”。二、自主探究,学习新知。建立“1毫米”的表象。毫米可以用字母来表示。设疑:关于毫米,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重点探讨“1毫米”有多长,请学生在尺上相互指指,从哪里到哪里是1毫米。再请持有不同意见的同学向全班汇报、交流。揭示:为了看得更清楚些,我们把尺子用放大镜放大,把1厘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小格的长度,就是1毫米然

3、后,请学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长。思考:现在你觉得毫米与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厘米10毫米请学生想一想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毫米。引导学生用手势来表示1毫米有多长,并谈谈自己的感受。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作单位。学生填写数学书的厚和宽并反馈。画线段。提问:用直尺画线段时需要注意什么?如何画出3厘米7毫米长的线段?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画法:A、利用刻度尺先画出3厘米的线段,再接着画出7毫米。B、在刻度尺上输出37毫米,然后画线段。学生操作,教师巡视引导,注意线段从“0”刻度开始画和不从“0”刻度开始画的画法区别。三、实践应用,巩固新知学生根据本课的新内容完成“做一做”第1

4、、2、题。第1题让学生根据图示读出刻度尺所测量的物体长度。明确先1厘米1厘米地鼠,不满1厘米的再1毫米1毫米地数,这样的方法更加的快捷方便。学生读数,再指名汇报。第2题让学生先估算,再测量,然后集体订正,指名说说理由。完成“练习五”第2题。以毫米为单位测量出每条边的长度,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四、课堂小结,课外延伸。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会了什么?请你用手势表示1毫米大约有多长。米不是最大的长度单位,毫米也不是最小的长度单位,如果你们有兴趣,希望你们到书中或网上查查看。板书设计:毫米的认识厘米=10毫米0毫米=1厘米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对数学课本的长、宽、厚进行估计,体会到毫米产生的意义。

5、在实际操作中,建立了1毫米的长度概念,知道了1厘米=10毫米,并能进行毫米和厘米之间的单位换算。第2课时分米的认识教学内容:教材第23页例2及练习五5-7题教学目标:让学生懂得测量不同长度的物体要用合适的长度单位,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初步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其量物体的长度。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发展测量技能。3、让学生在学习中能主动求知,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加强与同学的交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和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并在学习中获得自信。教学重点:建立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米=10分米。教学难点:掌握用分米量的方法,建立1分米的

6、长度观念。教学准备:、直尺、米尺、纸条。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师:谁来说说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练习:请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一只蚂蚁长约5=1000米千米=3000米000米=5千米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充分利用生活情景帮助学生感受了千米,特别是结合学校的跑道一圈200米,5圈就是1千米。从而理解了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即1千米=1000米,并运用它们之间的进率,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孩子们能运用自己的经验和身边的物体,进行实际估测。第5课时吨的认识和换算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例7、32页例8、做一做及练习七1-4题。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知道1吨=1

7、000千克,并能进行质量单位的简单换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猜测、推理及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情感目标:使学生真正感知数学取之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学会应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及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学难点:建立质量单位“吨”的概念。教学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猜老师的体重。教师让学生猜一猜老师的体重,猜完后教师提问:刚才同学们在猜老师的体重时都用了同一个质量单位千克,你们为什么不用“克”作单位?师:你们知道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动物是什么吗?它的体重大约是多少?师:蓝鲸的质量要用“吨”来作单位,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这个新的质量单位。你能举例说说

8、生活中用吨作单位的物体吗?出示一些以“吨”为单位的物体及其相应质量。教师提问:以吨为单位的物体,有什么共同的特点?教师指出: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计量比较重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吨可以用符号“t”表示。二、合作交流,自主探索1、初步认识吨。教师用出示课本第31页主题图。提问: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思考:我们知道“吨”是用来计量较重物体的质量单位,那么1吨有多重呢?“吨”和“千克”有什么关系?谈话:在了解1吨有多重之前,我们先来解决一个问题,一袋大米重100千克,10袋大米重多少千克?列式:10010=1000000千克是一个很重的质量,数学上规定用1吨来表示1000千克,即1

9、吨=1000千克。提问:1吨里面有几个1千克?吨和千克之间的进率是多少?体验1吨有多重。学生尝试抬起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袋重10千克的豆子感受1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用力提一提豆子,感受10千克豆子有多重,力气小的同学也可以两个人一起提。学生操作后汇报自己的感受。自己推算:1袋豆子重10千克,这样的豆子多少袋重1吨?演示:每次呈现10袋豆子,学生一边看一遍数:100千克、200千克、300千克1000千克。当100袋数完了,学生会感叹:哇!1吨这么重呀!谈话:课前你们都自己测量了自己的体重,互相说一说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再相互背一背,感受1个同学的体重有多重。三年级学生的体重差不多25千

10、克左右,如果一名学生的体重是25千克,算一算,10名这样重的同学大约重多少千克?40名这样重的同学呢?举例: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教师可以用出示各种例子,如“两头牛大约重1吨”,“两匹马与1只熊合起来大约重1吨”,“一般电梯的载重量是1吨”感受1吨水的重量。学生汇报自己家上个月或几个月用水数量。师:1吨水到底有多少呢?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把1吨水装在一个正方体的水箱里,这个正方体该有多大?出示一个边长是1米的正方体:在这个正方体里装满水,水的质量就是1吨。谈话:想一想,如果要把这个正方体水箱注满,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吨与千克的换算。教师出示例8。吨=千克3000千克=吨先让学生

11、独立填写,再让学生组内交流,班内集体交流、说方法。5、学生独立完成课本第32页“做一做”中的题目。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一头大象重6000千克,大象重多少吨?一辆卡车质量5吨,是多少千克?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完成“练习七”中的第1、2题。第1题,是一组连线题,通过此题的练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质量单位千克、吨的感受。先独立连线,再交流。第2题,先让学生独立练习,再集体反馈,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完成“练习七”第3题。这题不仅要会根据千克与吨之间的进率进行换算,还要掌握不同单位之间的加减计算,明确在计算前要统一单位。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什么收获?五、拓展作业了解

12、一下你家每月的用水量是多少吨。如果每月少用1吨水,你认为能做到吗?和爸爸妈妈商量一下,可以采用哪些节水方法?教学反思教学中我利用孩子们熟悉的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体会了1吨的含义。通过背一背同学感受一名同学的体重大约25千克,然后在算一算、估一估中推出20个同学大约1吨,从而认识了1吨。推算出了1吨=1000千克。学会了根据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关系进行推理,完成吨与千克之间的换算,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第6课时解决问题教学内容:教材第33页例9、做一做及练习七第5-8题。教学目标:使学生经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中的信息,分析数量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3、,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2、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各种可能的方案。教学难点:分析数量关系。教学步骤:一、导入新1、完成下列填空+3=18括号里可以填哪些数?其中一个括号的数确定了,是否另一个括号里的数就能确定?如果前面括号里填3,后面括号里填几?如果后面括号里填2,前面的括号里填几?导入。谈话:在日常生活和数学学习中,为了解决实际问题,常常需要运用各种策略。今天这堂课,我们一起运用策略来解决一些问题吧!二、探究新知。理解题意。从图中我们获得了哪些信息?要求的问题是什么?谈话:求怎样派车恰好把8

14、吨煤运完就是求载质量2吨的车、载质量3吨的车各安排运几次,使得这两辆车运载煤的总质量等于8吨。实际上可以用式子2+3=18表示。要求出满足这个条件的所有情况该怎么办呢?探索方法。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汇报交流。师:如果用“载质量2吨”的车子装煤,最多运几次?生:在不用“载质量3吨”的车子装煤时,次数最多,最多82=4,刚好装完。师:通过这个计算,我们知道“载质量2吨”的车子只可能运0-4次,运4次时符合条件,如果安排这样的车运3次,那么,“载质量3吨的车”应该运几次才能把煤运完呢?生:“载质量2吨”的车运2次,能运煤22=4,剩余4吨需要“载质量3吨”的车运2次才能运完,但是同样的它们的总运量不能恰好等于8吨。师:如果1次呢?0次呢?学生独立完成。列表法解决问题。师介绍用列表的方法把各种方案列举出来,这样更好的简便、直观。列表如下:派车方案载质量2吨载质量3吨运煤吨数次0次8吨3次1次9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