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

上传人:豆浆 文档编号:840592 上传时间:2017-05-1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编]《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 Microsoft Word 文档(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玉篇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李华斌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贵州都匀 558000)内容摘要:初唐时期通行的玉篇大概是萧恺的删削本,它传播不广,受众 较少; 孙强复修玉篇后,它编纂上的一些弱点得以克服,影响扩大,但地位仍比不上 说 文;中唐时期, 玉篇的影响已超过字林等唐以前的字书;晚唐时期,民间出现了玉篇的简编本,它越来越普及,影响更大,接受度更高,可和说文比肩。关键词:玉篇;唐代;字书;地位The Status of YuPian in Dictionaries of Tang DynastyLi Hua-bin(Chinese Department,Qiannan Normal Univ

2、ersity for Nationalities,Duyun 558000,China. )Abstract:The popular edition of YuPian was Xiaokais abridgedment in early Tang Dynasty,which was not widespread and had fewer audience.After Sunqiang modified YuPian ,some of its compiled weaknesses was overcome,so its influence was expanded,but it still

3、 cant compared with Shuowen. Its influence was more than Zilin in middle Tang Dynasty.There were concise editions of YuPian in late Tang Dynasty,which was becoming increasingly popular and even its influence was the same with Shuowen.Key words: YuPian; Tang Dynasty; Dictionary;Status玉篇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用反切注音

4、的完帙楷书字典 1。它成书的时间有梁大同九年(543 年)和陈太建六年(574 年)两说 2。关于它的卷帙, 隋志等载为三十一卷,封演封氏闻见记、 旧唐志、 崇文总目等为三十卷。它的编纂体例昉自说文解字,以部首统领文字,并对部首有所删增,减并说文 的大、自(与白同)、后、弦、哭、冎、豚、延、甾、画、教、眉、濒、 、16 部,增设冘、书 、弋、 频、父、叧、凷、云、喿、 处、兆、磬、索、床、 单、丈、兕、18 部,比说文(540 部)多 2 部;改说文的“据形系联 ”为“据义系联”,并用它调整了部次;说文收篆、籀以及古文奇字,而玉篇仅收楷体字;说文一般只释本义, 玉篇于本义外,兼释引申、假借义等

5、;玉篇的例 证较多, 远比说文丰富。 玉篇成书不久,由于详略未当,不久就被萧恺奉令删削 3。唐初, 玉篇流传的抄本大概是 萧恺的删节本。它卷帙浩繁,书证太多,不便传写, 难于普及,于是萧本被再次删节。唐代的删节本有释慧力象文玉篇 、道士赵利正玉篇解疑等。崇文总目:“ 象文玉篇二十卷,唐释慧力撰。据野王之 书 裒益众说,皆 标文示象”;“ 玉篇解疑三十卷,道士赵利正撰。略删野王之说,以解文字” 。由于社会稳定,文化日趋普及,汉字的使用量日增,除减注外,增字也是时代的要求。盛唐以后,通行的玉篇抄本大概是孙强的增字(也减注)本。李焘五音韵 谱序:“ 唐上元末(674-676 年),处士孙强复修野王玉

6、篇,愈增多其文,今行于俗间者,强所修也。 ”晚唐时期, 玉篇 出现了各种形态的简编本等。今流本文是 2013 年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李善 音注研究 (批准号:13XJA740001)的相关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李华斌(1971-),男,汉族,湖北汉川人,黔南民族 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文学博士,研究方向:汉语史。 联系电话:13595404667。Email:1 原本玉篇残卷前言(北京:中华书局 1985 年版):“玉篇是我国第一部以楷书为主体的古代字典。 ”大广益会玉篇 前言(北京:中华书局 1987)也持类似说法。此 说疑点很多, 玉篇之前有字指、 字林、 古今字 书、

7、 字书、 字统等,是否是楷 书,有无音切,由于亡佚或仅存残片,不得而知。另外, 字林 有反切注音,注音是否 吕忱所作仍是未解之 谜,因为如果吕忱有注音,就不会有吴恭字林音义、佚名 字林音隐之类,例如玉篇顾野王有音注,就无音义、音隐 之类;反之, 说文无音注,就有音义、音 隐之类。所以,我们认为“玉篇是现存的第一部用反切注音的完帙楷 书字典”。2 (清)王昶春玉堂玉篇跋认为成书梁武帝时,至简文帝时进呈。郑师许玉篇研究认为王昶的说法并不确切, “以梁大同九年为玉篇成书,似仍可信 ”。3 梁书萧子显列传附萧恺传:“先是时,太学博士 顾野王奉令撰玉篇,太宗嫌其 书详略未当,以恺(子显的儿子)博学,于文

8、字尤善,使更与删改。 ”2传下来的玉篇唐抄本都是删节本、 简编本,有 影旧钞卷子原本玉篇零卷 (简称玉篇零卷)和写卷玉篇抄残片。前者有黎庶昌、杨守敬古逸丛书本,罗振玉原本玉篇残卷本, 续修四库全书本和原本玉篇残卷(中华书局 1985)本等,它们都是删节本。后者即俄藏敦煌卷子一三三九背、二八四四 B 背和斯坦因六三三一背,石冢晴通认为它们是八世纪之物,李伟国认为一三三九背和二八四四 B 背抄于唐末 1;高田时雄认为它们属同一写本的两个残片,均应定名为玉篇,大致是顾 野王玉篇的大众化改编本 2。从 删削本、增字减注本、 简编本等的传播形态变化中,我们发现删 削是玉篇主要的传播手段,减注、增字、简编

9、等行为使它的接受度更高,传播更广,影响更大。唐代通行的字书很多,有说文 、通俗文、 字指、 字诂、 字林、 文字集略、 玉篇、 字统、 字书、 古今正字 、 文字典说 、 开元文字音义 等,这些字书在唐代的影响不一,地位各不相同。以下从玉篇 的被翻检和征引等接受的行 为来考察它在唐代字书中的地位:一、初唐时期一般来说, 玉篇的受众基本上都是知 识阶层。 这些受众分精英知 识和一般知识阶层两类。唐代对玉篇的接受是从精英 阶层始, 经由精英阶层翻 检、引用等行为的倡导,一般知识阶层的模仿、传阅等,它的受众变多,逐渐开始普及,影响日渐扩大。在孙强的增字减注本出现以前,唐初的精英 阶层对玉篇 的接受是

10、以翻检、征引 为主,表现在他们对经典的注释行为中。从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 3、孔 颖达等的五经正义、贾公彦的周礼疏仪礼疏、杨士勋 的春秋榖梁传注疏、 颜师古的 汉书注匡谬正俗、李善的文选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 等来看,唐初 对玉篇的引用等比 较零星。1. 陆德明的经典释文陆德明(约 550-630 年)共引用 玉篇19 次,其中经典释文卷三 5 次,卷四 1 次,卷五6 次,卷九 1 次,卷十三 1 次,卷二一 1 次,卷二四 1 次,卷二八 3 次。今 举 1 例,如下:(1)其綆。依注音餅。李方善反又姑杏反。 玉篇云:鄭眾音補管反。 (经 典释文,中 华书局 1983 年,第 136 页下)相

11、对陆氏引说文的 794 次、 字林743 次等来说, 经典释 文引玉篇太少。2. 孔颖达等的五经正义今周易注疏、 尚书注疏、 毛诗注疏、 礼记注疏、 春秋左传正义中的孔疏无引用玉篇的记录 4。大概义疏一类的 训诂著述注重解题释例、文意的疏通等,不注重文字的形、音、义说解。孔颖达(574-648 年)不征引玉篇的音义,大概与这种训诂体式的特点有关。为弥补这些缺憾,所以今五经注疏 都附有陆德明经典释文 中的“音义”。3. 杨士勋的春秋榖梁传注疏四库提要卷二六:“士勳始末不可考,孔穎達左傳正義序稱與故四門博士楊士勳參定 ,則亦貞觀中人。 ”杨士勋“疏” 榖梁传时,翻检过玉篇 ,如下:(2)後言隕,隕

12、而後石也。注:隕石,記聞也,聞其磌然,視之則石,察之則五。 1 见张涌泉主编、审定敦煌经部文献合集第八册,中华书局 2008 年版,第 3801-3809 页。2 见高田时雄敦煌民族语言,中华书局 2005 年版,第 306-317 页。3 钱大昕、丁杰、许宗彦、吴承仕 经典释 文序录疏证(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版)、黄焯关于经典释文(训诂研究第一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王力经典释 文反切考等认为经典释文成书时间在 陈后主至德元年(583)至隋灭陈(589)之间。 (宋)李焘、 (清)桂馥认为是唐 贞观十七年(643 )3。孙玉文经典释文成书年代新考(中国 语文1998 年第 4

13、 期)提出成书时间是“从公元 606 年至公元 621 年, 计十七年” 。王弘治经典释文成书年代释疑(语言研究2004 年第 2 期)认为“成书年代应为隋大业三年(608)以后唐建国(618)以前”。一般来说,后出转精,我们倾向它成书应在隋末唐初。4 尚书注疏中的陆德明的“音义” 引用了 5 条玉篇的音义, 毛诗注疏中的陆德明的“音义” 引用了 6 条玉篇的音义, 礼记注疏中的陆德明的“音义”引用了 1 条玉篇的音 义。鉴于陆德明没参与尚书正义、 毛诗正义的撰作、定稿等,所以我们认为孔疏无引用玉篇的音义。3疏:磌字說文、 玉篇、 字林等無其字,學士多讀爲砰。據公羊古本並爲磌字。張揖讀爲磌,是

14、石聲之類,不知出何書也。 (春秋榖梁传注疏卷八,文渊阁四库本)4. 颜师古的汉书注和匡谬正俗颜师古(581-645 年)奉太子李承乾之命注 汉书,贞观十五年(641 年)完成。颜注汉书是史书注解的典范,当时产生了巨大的学 术影响,李善 文 选注就大量征引颜注 1。颜注汉书引说文9 次,但没引 1 条 玉篇的音义。匡谬正俗成书在永徽二年(652)以前 2,它引 玉篇1 次,如下:(3)椎。問曰:關中俗謂髮落頭秃爲椎,何也?荅曰:按許氏說文解字云“鬌髮墮也” ,吕氏字林 、 玉篇 、 唐韻並直垂反,今俗呼鬌,音訛,故爲椎耳。 (匡谬正俗卷六,文渊阁四库本)从颜师古列玉篇在说文、 字林之后可知,大概

15、当 时玉篇 的地位比不上说文、字林,颜注不征引或很少征引大概与此有关。5. 李善文选注李善文选注成书显庆三年(658 年),比 孙强复修玉篇 稍早。李注 约征引了 1700 种典籍 3,其中小学类典籍是他引 书的重点,字 书类有说文解字 、字林、 字书、 字指、 字诂、文字集略、 通俗文、 纂要 八种,其中疑似有玉篇,如下:(4)黎收而拜,曲度究畢。蒼頡篇曰:邌,徐也,邌與黎同,力奚切。曹憲曰: 而拜,上音戾,下居虯反。今檢玉篇目部,無此二字。 (傅武仲舞赋 ,胡刻本,中华书局 2008 年,第 248-249 页)“今检玉篇目部,无此二字 ”,究竟是后人 窜入, 还是被刊刻者所删? ,李善所见的玉篇也此二字,但大广益会玉篇 有“ ”字, 大概它是 北宋时期的后增字。据此,可知它是大广益会玉篇(1013 年)出现以前的注释内容,北宋的秀州本(六家本,109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