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4057397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17—18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37179(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答题前,考生考试务必阅读答题卡中的注意事项,并按要求作答。2.回答第I卷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记清楚。3.回答第II卷,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上答题无效。第卷(选择题 共50分)1 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图1邮票中的民居建筑反映了当地的地理环境特征,据此回答1-2题。甲乙

2、图 11. 关于两地民居所对应的省区,搭配最合理的是( )A. 甲-新疆;乙-贵州 B. 甲-内蒙古;乙-江苏C. 甲-西藏;乙-云南 D. 甲-内蒙古;乙-辽宁2. 下列关于两地民居与其所在地区气候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终年温和湿润 B. 乙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B. 乙全年高温少雨 D. 甲冬冷夏热,降水量较少某共享单车“打开手机应用,就可实时查看在线单车情况。在骑行过程中,时钟模块计时,定位模块记录车辆位置,骑行结束后,APP上显示骑行时间、费用,骑行的路线和距离。”据此回答3-4题。3. 骑行此“共享单车”可能使用的地理信息技术是( ) A.GIS和GPS B. RS和GPS C.

3、3S D. GIS和RS4. 共享单车的推广使用,其产生的影响主要有( ) 城市空气质量有所改善 城区交通拥堵有所缓解 城市公交客流大大减少 城市交通规划有所调整 A. B C D森林是自然资源又是环境资源,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我国建设许多森林防护体系,图2是我国三大防护体系,包括三北防护林、长江中上游防护林、沿海防护林。据此回答5-6题。图25. 防护林起到的主要环保作用是( )A. 吸烟除尘 B. 防风固沙 C. 美化环境 D. 净化空气6. 、防护带所起的生态作用是( )A.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B. 繁衍物种,维护物种多样性C. 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D. 净化空气、吸烟除尘图3

4、为M河流域河流分布图及其干流河床对应的剖面图。读图回答78题。图3M7计划开发河流的水能,修建大坝的最理想位置是( )Aa处 Bb处 Cc处 Dd处8该流域最易发生洪水危害的河段是()Aa处 Bb处 Cc处 Dd处图4为我国主要资源跨区域调配图,读图回答9-10题。图4甲9.图中线路调配的资源主要是( )A. 矿产资源 B. 水电资源 C. 煤炭资源 D. 油气资源10.图中甲路线代表的工程有利于我国西部地区( ) 把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 增加就业机会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 缓解能源紧张A. B. C. D. 读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图5,单位:米),完成11-13题。图511. 图中河流的流向为(

5、 )A.先向北,再向东北 B. 先向南,再向西南D. 自西南向东北 D. 自西北向东南12图中河流流水速度最快的是( ) A. 甲村 B. 乙村 C. 丙村 D. 丁村13. 在M、N、P、Q四点中,海拔高度可能相同的两点是( )A. M和N B. P和QC. M和Q D. M和P图6为甲、乙、丙、丁四地气温和降水资料统计图。读图完成14-16题。图614.关于四地气候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甲地,水热条件最为优越 B. 乙地,大陆性气候特征最突出C. 丙地,年降水量最少 D. 丁地,气温年较差最大15.关于四地气候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气候类型只出现在亚洲B. 乙气

6、候类型分布在各大洲C. 丙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D. 丁气候类型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16.甲、乙、丙、丁四地气候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影响而形成的是( )A. 甲、乙地 B. 乙、丙地 C. 丙、丁地 D. 甲、丁地读等高线地形图(图7),a、b、c、d等高线上的数值,xy为过等高线的一直线,虚线表示河流,图中等高距为200米,根据图中信息,回答17-18题。图717该区域的自然植被是( )A.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D. 热带季雨林18若图中c数值为300米,d=a,沿图中x、y直线的地形剖面图是( ) A. B. C.

7、D. 白令海峡(图8)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在第四纪冰期全盛时,亚欧大陆与美洲大陆相连,印第安人祖先由此进入美洲。据此回答19-20题。甲乙图 8 19冰封全盛时期,印第安人祖先从亚欧大陆进入北美大陆的季节最有可能在(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20甲、乙两地的最短距离约为( ) A. 3330千米 B. 1800千米 C. 1630千米 D. 1000千米21图9为古海蚀地貌,学生在绘制该地区由陆到海的地形剖面图中,地形起伏不明显。为了突出图中的地形起伏,绘图时最好采用的做法是( )图9 古海蚀地貌示意图A. 比例尺不变,适当扩

8、大图幅B.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垂直比例尺C. 水平比例尺不变,适当缩小垂直比例尺D. 垂直比例尺不变,适当扩大水平比例尺读图10所示陆地轮廓图,回答22-24题。图 10 图922图中乙地的气候类型为( )A. 温带海洋气候 B. 热带草原气候C. 地中海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23某货轮从广州航行至乙地最短路线要经过( )A. 直布罗陀海峡 B. 麦哲伦海峡C. 曼德海峡 D. 马六甲海峡24若该货轮是7月份出发,则行至北印度洋时会( )A. 顺风顺水 B. 顺风逆水 C. 逆风逆水 D. 逆风顺水25以下区域既属于人口稠密区,又属于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区域是( )A. 南亚 B. 东亚

9、C. 南美 D. 西欧第II卷(综合题 共50分)2 综合题(本题共有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26读图11所示某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 11 (1) 图示季节是 ,图中甲处等温线弯曲的影响因素是 。(4分)(2)图示区域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该地区最具优势的区位因素有哪些?(6分)27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0分)材料一浙江纺织服装业向新疆转移示意图(图12)。图 12 材料二新疆是我国重要的棉花产区,产量占全国的1/3。国家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内地、面向中亚乃至欧洲的纺织品服装出口加工基地和区域性国际商贸中心”。材料三浙江省是我国纺织服装

10、产业大省,长期以来产品除满足国内需求,还远销美国和欧盟,产业整体效益水平在全国保持领先地位。近年来由于生产环境的变化,生产成本不断提高,浙江纺织服装业开始实施向中西部转移的策略。(1)从产品生产成本角度,说出新疆承接浙江纺织服装生产加工企业的有利条件。(3分)(2) 分析浙江将纺织服装产品的研发设计、市场营销部门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分)(3) 分别说出产业转移对新疆、浙江社会经济的有利影响。(4分)28读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图13),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 13 (1) 虎山与桥梁(A)的相对高度约为( )(2分)A. 450米 B. 650米 C. 750米 D. 850米

11、(2) 简述图示地区地形地势的基本特征。(2分)(3) 结合所学知识,从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角度分析B、C两地降水量的差异及原因。(3分)(4) 某学校两组同学进行登山比赛,分别沿B、C线路攀登龙山和虎山,有人建议将出发地设在A点。你认为是否合理?并简述理由。(3分)29 读图14(第8页),图中阴影表示黑夜,完成下列各题。(10分)(1) 图中,甲在乙的_方向,丙在丁的_方向。(2分)(2) 丙地位于_(东、西)半球,_(高、低、中)纬度,_(热量带)。(3分)(3) 沿图中的弧线,由甲到乙飞行,是不是最短航线?为什么?(3分)(4) 丙点距离北极点 千米,丙点的对跖点的坐标为 。(2分)图 1

12、4 第29题图30 图15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图中左侧是某季节影响气候形成的气压带风带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10分)图 15 (1) 上图中A气压带的名称是;根据图中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可以判断出图示地区的季节是 季。(2分)(2) 下图为两种气候类型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说出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中与之对应的数字序号。甲-( );乙( )(2分)(3) 气候类型的成因是;图中显示的季节里,所示地区气候类型的特征为 ;气候类型分布的一般规律是;(3分)(4) 气候类型所示地区植被类型是,由气候变化所产生的自然带变化反映了的地域分异规律,该规律的形成以的变化为基础。(3分)贵州省思南中学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地理试题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