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405723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4.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海林市朝鲜族中学湘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单元测评:第三单元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B(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测评 三 B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卷60分,第卷4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图CB3-1为我国东部地区的三种典型土壤黑土、水稻土、红壤的土壤构成示意图。据此回答12题。图CB3-11.图中a、b、c代表的三种土壤正确的排序组合是()A.黑土、水稻土、红壤B.水稻土、黑土、红壤C.红壤、水稻土、黑土D.红壤、黑土、水稻土2.关于a、b、c三种土壤的正确叙述是()A.a土壤可通过掺入沙子、施用石灰等方法进行改良B.b土壤主要分布于我国的松嫩平

2、原和江汉平原等地C.c土壤和黑钙土是在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下形成的D.a、b、c三种土壤中,c土壤的透气性最好地理环境是一个整体,各组成要素相互作用产生平衡功能,各要素的变化是一个统一的过程,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据此完成34题。3.下列体现陆地环境整体性的说法,错误的是()A.火山喷发喷出的尘埃会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和当地气温B.我国东南沿海多雨而西北内陆干旱C.在热带草原中生活着善跑便于迁徙的长颈鹿、羚羊等动物D.长江洪涝灾害发生的原因之一是上游森林的大量砍伐4.把非洲热带草原上的狮子、猎豹等大量捕杀,若干年后的景象是()A.大群的羚羊、斑马生活在安宁的草原上B.草原依然如故,没有变化C

3、.初始植食动物大增,后又数量锐减D.草原进化,有利于发展畜牧业植物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图CB3-2是某植物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图CB3-25.该植物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A.干旱B.湿润C.寒冷D.炎热6.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物最有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图CB3-3为某地区地理环境要素联系示意图。读图,完成78题。图CB3-37.图中方框相应内容的排序,正确的是()A.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B.洪涝灾害加剧、调蓄能力减弱、生物多样性减少、粮

4、食产量下降C.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生物多样性减少、粮食产量下降D.粮食产量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调蓄能力减弱、洪涝灾害加剧8.关于图示地理环境要素间关系揭示的原理,叙述错误的是()A.地理环境各要素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B.各地自然地理环境的总体特征是不一样的C.地理环境一个要素变化可导致其他要素相应变化D.某地理环境要素的改变会导致其他环境要素的变化图CB3-4中图甲为长白山望天鹅景区一角,图乙为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图丙为塔克拉玛干沙漠。读图,回答910题。图CB3-49.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A.纬度地带性B.经度地带性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现象10.在塔

5、克拉玛干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多为风成地貌,体现了地理环境要素中()A.气候对地貌的影响B.水文对地貌的影响C.地貌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读图CB3-5,完成1112题。图CB3-511.图中岛屿两侧两种自然带的差异体现了()A.经度地带分异规律B.纬度地带分异规律C.垂直地带性D.非地带性12.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自然带成因相同的是()A.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B.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的热带草原带C.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D.南半球缺失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读四个不同地点的气候资料图(图CB3-6),据此完成1314题。图CB3-613.地典型植被是()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B.亚热

6、带常绿硬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14.以下能体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地域分异的是()A.从地到地B.从地到地C.从地到地D.从地到地读新疆某山地沿某经线的地形剖面及对应的年平均降水量资料图(图CB3-7),回答1516题。图CB3-715.若该山地有森林带分布,则森林带最有可能分布在()A.a处B.b处C.c处D.d处16.关于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南坡雪线高于北坡B.南坡降水量大于北坡C.南坡自然带谱比北坡的复杂D.当地牧民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时,一般是冬季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图CB3-8),回答1718题。图CB3-8

7、17.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18.图示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A.整体性B.差异性C.区域性D.开放性图CB3-9读北半球某森林带分布上界与经纬度的关系图(图CB3-9),回答1920题。19.该森林带是()A.常绿阔叶林带 B.常绿硬叶林带C.落叶阔叶林带 D.针叶林带20.形成该森林带从沿海向内陆分布高度逐渐增加的主要因素是()A.热量B.水分C.光照D.地形请将选择题答案填入下表:题号1234567891011答案题号121314151

8、617181920总分答案第卷(非选择题共40分)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18分)图CB3-10是世界部分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图CB3-10(1)判断地所属的自然带。此自然带在澳大利亚分布较广,并一直延伸到大陆西岸,试分析成因。(6分)(2)判断图中所属的自然带,自然带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带的什么地域分异规律?影响因素是什么?(6分)(3)图CB3-11是地所在经线附近山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判断图中A、B、C所代表的自然带。(6分)图CB3-1122.(12分)图CB3-12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图CB3-12(1)丙地区自然带为带,其成因主要是什么

9、?(4分)(2)南美洲西海岸,从甲地到丁地自然带分布特征是,其形成因素主要有、。(4分)(3)在甲、乙两地东侧山地,海拔相似,但垂直自然带分布差异显著,其主要表现有、等方面,形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因素是。(4分)23.(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并有山岭阻隔,海洋水汽难以进入,年平均降水量由东部的400毫米左右向西减少到50毫米以下。长期的干旱,使这里形成了独特的自然景观。其要素如图CB3-13所示:图CB3-13(1)按相关关系将下面字母填在框图相应的位置上。(4分)A.干旱B.降水稀少(2)对西北地区地理环境形成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什么?(2分)(3)据图,请简述西

10、北地区地理环境及其统一的演化过程。(4分)单元测评(三)B1.D2.A解析 第1题,a的有机质含量最低,是我国南方贫瘠的红壤;b的有机质含量最高,是我国北方的黑土;c的水分含量最大,是水稻土。第2题,红壤改良可以采取增施有机肥、掺入沙子、石灰中和等措施,黑土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水稻土和黑垆土是人类长期耕作和培育形成的,水稻土的透气性最差。3.B4.C解析 第3题,B项体现了陆地环境的差异性。第4题,初始植食动物会因天敌减少而大量繁殖,后又因数量众多、食物匮乏而数量锐减。5.A6.C解析 第5题,结合图示可知,该植物地上部分退化而根系发达,说明其生存的地理环境水分缺乏,故最突出的自然环境特征

11、是干旱。第6题,全球变暖,蒸发加剧,会使该类植物生存地区更加干旱,该类植物为获取水分将会向更深处生长。7.C8.B解析 第7题,运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进行分析判断,注意相关联的两者间的因果联系。第8题,框图表达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B项所述为地理环境差异性原理。9.B10.A解析 第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甲为森林植被,图乙为草原植被,图丙为沙漠;从图甲到图乙再到图丙水分条件越来越差,很显然属于经度地带性。第10题,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外力作用以风力作用为主,多风成地貌,这属于气候对地貌的影响。11.D12.C解析 第11题,从图中可知,该岛为马

12、达加斯加岛。地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加上沿岸有暖流经过,降水多,为热带雨林带;地位于背风坡,为热带草原带。两者差异体现了非地带性因素。第12题,四个选项都属于非地带性现象。撒哈拉沙漠直逼非洲西海岸,主要是受寒流的影响;赤道附近东非高原由于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形成热带草原带;南半球50S60S附近为海洋,不具备发育亚寒带针叶林带和苔原带的陆地环境。马达加斯加岛东部和巴西高原东南部虽距赤道较远,但都位于东南信风的山地迎风坡,且沿岸有暖流经过,都形成热带雨林带。13.B14.A解析 第13题,地7月份高温少雨,1月份降水较多,气温较低,但在0以上,应为地中海气候,典型植被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第

13、14题,由图判断,地为温带季风气候,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地为亚热带季风气候。从地到地体现经度地带性分异规律。15.B16.A解析 该山地为我国天山山脉,北坡山腰降水较多,所以森林带应分布在此处,即b处。北坡为阴坡且降水多,所以雪线较低。天山北坡山腰是以云杉林为主的山地针叶林,针叶林以上、以下都生长牧草,以上为夏季牧场,以下为冬季牧场。把牛羊赶到H处草场放牧是在夏季。南坡无森林带,自然带谱较简单。17.C18.A解析 第17题,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仍然呈地带性分布;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也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故寒温带针叶林面

14、积缩小;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第18题,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植被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19.D20.B解析 第19题,从图中可以看出,该森林带在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4000米左右的高山地区,而在平地上主要分布在纬度大于60的地区,说明其是比较适应寒冷生存环境的针叶林带。第20题,由图可知,该森林带在不同经度地区分布的高度也有差异,大体是沿海地区的分布海拔较低,内陆地区的分布海拔较高,这是因为沿海地区水分条件较好。21.(1)热带荒漠带。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干燥少雨;西岸有西澳大利亚寒流流经,降温减湿;受东南信风影响,盛行离岸风,空气干燥;位于大分水岭的背风坡,降水少。(2)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带,属于亚寒带针叶林带。 体现了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影响因素:热量条件。(3)A代表常绿阔叶林带,B代表落叶阔叶林带,C代表针叶林带。22.(1)热带荒漠受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