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4057215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17—18学年下学期高一期中(5月)考试地理试题(答案)$848749(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哈尔滨市第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试卷命题人:胡秀华 校对人:刘洪梅考试时间40分钟 满分100分选择题(每题2.5分,共100分)近100多年来,世界人口每增加10亿所需时间越来越短。据此回答1-2题。1世界人口急剧膨胀,这说明了 A.世界人口增长过快,地球将会出现“人口爆炸” B.是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必然结果 C人口快速增长与资源、环境是相适应的 D.人口快速增长对于发展中国家是必要的2.近百年来,世界人口增长的曲线呈现( ) A. V形 B. S形 C. N形 D.“J形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资源越丰富,能供养的人口数越多,人口容量必定越大 B.科技越发达,

2、人们利用的资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 C.消费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资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 D.社会分配制度等因素对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响4.以下人口的空间移动现象,属于人口迁移的是 A.某老人去外地旅游 B.某学者出国讲学 C.某家庭乔迁新居 D.南方某学子去北方求学5人口迁移的两种基本类型是 A.人口迁移和人口的自然增长 B.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 C.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D.有组织的人口迁移和自发的人口迁移 2015年春节刚过,“珠三角”大大小小的工厂开始通过店面、网络等途径以高薪多休等待遇招聘员工,争夺劳动力,形成“民工荒,店主慌”的现状。据此回答6-7题。620世纪80-90年代曾经有大

3、量民工涌人广东,主要原因是 A.广东能提供较多的就业机会 B.民工迁出地交通拥挤,住房过于紧张 C.广东自然资源丰富,自然灾害少 D.民工迁出地自然环境恶劣7.近年来,出现原在沿海工作务土人员大量返乡就业的现象。这种现象从长远来看不利于 A.推进家乡城镇化进程 B.促进家乡经济发展 C.增加春运长途客运量 D.促进区域文化交流读山西、内蒙古和河北局部图,完成8-10题。8.按人口迁移方向划分,图中各表示哪种迁移类型?A.农村到农村 B.农村到城市 C.城市到乡村 D.城市到城市9. 迁移方式可能会使A 内蒙古经济地区经济发展 B.太原劳动力短缺C. 西黄村劳动力短缺 D. 西黄村经济发展10.

4、引起 图中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自然生态环境原因 B.经济原因 C.社会文化原因 D.政治原因地域文化是指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关于地域文化叙述正确的是 A.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 B.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传统 C.在一定地域长时期形成的特定文化现象 D.地域文化的差异主要表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12.中国古代文化中的“学而优则仕”,其中“仕”是指 A.工人 B.农民 C.官吏 D.商人“重男轻女指数”是指希望生育男孩的母亲人数与希望生育女孩的母亲人数的比例。下表是联合国人口机构2006年公布的部分国家的

5、“重男轻女指数”,据此回答13-14题。13.人口生育意愿与中国文化传统相似的国家是 A.韩国、泰国、菲律宾 B.菲律宾、泰国、尼泊尔 C.巴基斯坦、尼泊尔、韩国 D.哥伦比亚、肯尼亚、委内瑞拉1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重男轻女指数”反映发展中国家普遍渴望生育男孩 B.“男孩偏好”的传统与“稻米文化”密切相关 C.中国的儒家文化有“男孩偏好”的传统思想,但重视子女质量和注重自我发展 D.发达国家受基督教的影响,人们没有性别偏好安徽省将在统筹协调好省会经济圈、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构筑以合肥为中心的“110”江淮城市群。读江淮城市群城市分布示意图,回答1516题。15.下列因

6、素中,与“110”江淮城市群发展关系密切的有地处东部平原南北交通要冲,交通便利 地形平坦广阔气候温和湿润,海洋性特征显著 工业基础雄厚,发展历史悠久A B C D16.合肥市发展成为国家科技创新型城市的主要区位因素A自然环境优美 B市场广阔 C劳动力量多价廉 D科技力量雄厚17.下列反应我国生育文化发生变化的是 A从早婚早育到晚婚晚育B从安土重迁到四海为家 C学而优则仕到全民皆商D从封建礼教到新社会风尚 18关于人口与环境污染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口数量增长及人类的产业活动是导致环境污染重要的因素 B人口压力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在不同社会技术背景下是一样的 C人口素质的高低对环境的影响不大 D

7、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恶化没有直接影响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答19-20题。19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倡导下列哪种生产方式 A全球化生产 B信息化生产 C集聚生产 D清洁生产20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 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 B城市通过垃圾焚烧,减少占地面积 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 D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21.下列城市是在两河交汇处形成的城市是A.重庆 B.哈尔滨 C.大连 D.太原22.下列城市被称为是“火车拉来的城市”的是A.武汉

8、B.乌鲁木齐 C.广州 D.株洲23.下列城市是由于资源开发而形成的城市是 A.上海 B.大庆 C.西安 D.拉萨读四种人口死亡率与出生率示意图,回答2425题。24.右图表示“高一高一低”模式的是 A. B. C. D.25.人口老龄化现象最为严重的是 A. B. C. D.人口金字塔结构图是反映人口年龄和性别结构的示意图。横坐标表示各年龄组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中间的纵坐标表示人口年龄分组,由下到上年龄逐渐增大;左边表示男性,右边表示女性。下图是某国人口年龄金字塔结构图,回答2628题。26.该国人口增长模式属于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长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

9、增长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27.属于该类型的国家有 A.尼日利亚 B.印度 C.日本 D.泰国28.人口增长模式变化过程的排序,正确的是 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A. B. C. D.29人口合理容量A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数B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人口合理容量越来越小C科技发展水平越高,人口合理容量越大D在原始社会,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较小,因此环境的人口合理容量较大30.我国西北地区比东北地区人口容量小,其主要原因是西北地区A人均消费

10、水平低 B光热资源少C水资源匮乏 D土地面积小31.婚俗对人口的发展影响很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初婚年龄大,人口的出生率低B.初婚年龄小,人口的出生率低C.离婚率高,则人口的出生率低D.婚姻关系不稳定,则人口的出生率低读下面两则人口资料,回答3233题。姓名:刘小妹性别:女出生年月:1979年9月籍贯:湖南就业状况:江苏黎明针织厂姓名:史密斯 性别:男出生年月:1948年2月原住地:美国纽约现住地:美国休斯敦(退休后移至) 就业状况:退休32.影响刘小妹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社会经济 B政治文化 C交通运输 D自然环境33影响史密斯迁移的主要因素是A资源开发 B劳务输出 C气候优越 D水

11、源丰沛读下列材料,完成34题。辽宁由于是清王朝的发祥地之一,按大清律制禁止大规模开垦,所以当时是地广人稀的地区。然而清王朝覆灭之后短短百年时间里,由于拥有煤炭、铁矿等资源,辽宁就成为全国拥有人口超过百万的特大城市最多的省区。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3435题。34.导致清朝时辽宁城市发展缓慢的区位因素是 A.宗教 B.政策 C.交通 D.军事35使辽宁成为我国现在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最多的省区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交通 C.资源开发 D.宗教36.上述现象的出现,说明 A.人口迁移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B.军事因素的衰弱是城市发展的条件 C.交通运输是辽宁城市发展的主导因素 D.

12、城市区位因素是发展变化的读下列政区图回答37-38题37.省会是呼和浩特的是 38.简称是鲁的是 发展“绿色食品”,避免“白色污染”,增强环境意识,是保护环境、提高人类生存质量的重要措施。据此回答39-40题。39.“绿色食品”是指 A.绿颜色的营养食品 B.有叶绿素的营养食品 C.经济附加值高的营养食品 D.安全、无公害的营养食品40.通常所说的“白色污染”是指 A.冶炼厂的白色烟尘 B.石灰窑的白色粉尘 C.聚乙烯等白色塑料垃圾 D.白色建筑废料哈六中学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一地理答案 (每小题2.5分 共40小题100分) 1-5 ADDDC 6-10ADACB11-15 CCCBA 16-20DAADB21-25 ADBDA 26-30DCDCC31-35BACBC 36-40DCDD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