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4050902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言犹未尽,给学生以思维的空间一堂好的语文课,不仅仅有精彩的开头,一个好的结尾,会增色不少,一堂课也是这样,有一个精彩的结尾,也会使一堂课画龙点睛。语文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并且是一项艺术性极强的实践活动,它的结尾应当是一个能供学生思考、探索、联想、创造的省略号,而不应该是学生得之即不顾其他的句号。换言之,课堂教学的结尾留给学生的印象,不应该是讲完了,大家只要掌握了上面讲的内容就行了,而应该是上面讲的只不过是一个引子,是应该掌握的极少一部分,是开始,要真正领会其中三昧,只有靠你们自己去努力才行。提倡课堂教学的结尾时省略号,是由语文教学本身决定的。首先,我们教材中的篇目多是极有分量而耐读的精品,即

2、使一个教室对他们能有渗透的研究,但由于教学时间和教学目标的制约,也不可能讲完里面极其丰富而深刻的内蕴。何况,面对同一篇文章,由于所处角度不同,所具有的阅历、修养不同,横看成岭侧成峰,不同的欣赏者所捕捉到得信息,所领略到的境味也必然有异,凭一张嘴巴又如何能讲完呢?我们教一篇文章,能输送给学生的,只是我们自己在文章中捕捉到得符合大纲规定的根据的根据大部分学生实际而制订成目标的一部分信息,绝不能以一个句号了之。其次,由于种种原因,同一个班级的学生,他们的能力、智力、接受信息的水平千差万别。对于老师输送的信息,“吃不饱”、“吃不了”的状况必然是客观存在的。吃不饱怎么办?我们总该留给他们一个”自我觅食的

3、机会吧,怎么能以一个“句号”了之。课堂教学的结尾用“省略号”是一种指导思想,一种因势利导的适当延伸。那么,我觉得,省略号的作用至少有下面几个作用:一、激发兴趣,调动学习语文的自觉性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是没有人怀疑的。语文老师是兴趣教学的积极实践者。对于一些内容有趣、表达生动的文章,大家自会景上添花,但有些课文,或限于文体,或拘于教学目标,却较难上得生动有趣。教这类文章,往往老师讲得枯燥,学生只是被动地配合老师,参与规定活动,接受特定训练,学得乏味。如果能在教学结尾设计一些思考性问题或趣味性操作,让学生自觉去讨论探求,则可能是学生兴趣徒生。例如,上背影完了之后,我问:文中父亲父亲和“我”已经两

4、年多没见了,假如你是文中的“我”再次见到病中的父亲后,你该如何做呢?这样的提问,无疑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对课堂中所学的内容加以思考,延伸。二、拓展思维,培养良好地学习习惯语文能力的提高,实际上与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成正比。课堂教学结尾:“省略号”的留下,正式为了训练学生的思维。如故意质疑、语焉不详,以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纵横联系、设置悬念,以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改变情景、补写情节,以诱导学生的创造思维,等等。“省略号”的教学设计可以让学生知道老师所授不是全部,也不是绝对,甚至课文本身也大有可怀疑之处,从而引导学生去进一步探索、发现并领略更多的东西,故而学生的思维自然活跃。长期坚持,诸如

5、复习、质疑、考证、多角度审视课文、多渠道获取信息、讨论切磋等学习语文的好习惯也会逐渐形成。三、提供信息,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欲望,引导他们大量阅读有益书籍,应该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在课堂教学结尾留下“省略号”,正是完成这一任务的有力举措。如教南京大屠杀结束时,我留下这样的话:“南京大屠杀让我明白了当时日本人的真正面目,他们残忍和虚伪,至今还不承认南京大屠杀这件血案,他们就像魔鬼一般恐怖。然而,造成南京大屠杀的原因又有哪些呢?今天,我们生活在幸福自由的环境中,怎样才能避免历史的悲剧重演?”四、提高语文教学的竞争能力,增强学生的语文发展后劲在课堂教学结尾经常使用“省略

6、号”,日积月累,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了,自觉性强了,课余挤时间看小说、杂志的人自然多起来,讨论语文问题的现象自然盛起来。这,在重理轻文之风劲吹的今天,也许可算是一着高棋了,因为任何命令、制度都难以敌过自觉兴趣的力量。语文科与各科竞争的能力自然强起来。上完乡愁这首诗,我叫同学们一起唱龙千玉的乡愁,很多同学唱着唱着,眼角溢出了泪水,这泪水不这是对课文内容的反思,以及想到还有几千万台湾亲人无法和大陆情人团聚的愁思吗?语文科的特殊性是其它任何一科都无法代替的。五、要使课堂结尾言犹未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使用下面集中方法。1总结性语言学生往往不善于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这不利于知识的巩固。因此,节课讲完

7、后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促使知识系统化。用这种方法的结尾,如果设计得生动、有趣,也能取得极佳的效果。如教白杨礼赞,总结其写作艺术特点时,我首先从“象征”法入手,并将“象征”的意义作用归纳赏析一番以后,就顺便地说了起来:“同学们,不仅仅本文有这个特点,还有很多很多的优美文章都成功运用了这种象征的手法,例如我们下一堂课就要学的松树的风格也是这样的”然后,就以白杨礼赞为“摹本”,组织学生展开了对松树的风格的预习。这样的结尾独辟蹊径,一举两得。这点拨,出乎学生意料,激发了学生深入探索文章主旨的兴趣。2存疑留问法在课堂教学中如果在结尾巧妙地存疑留问,能引起学生对一节课或者课文内容的回味、思索,

8、使学生能更好地把握各部分分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激励学生根据教师的提示作进一步钻研。如:春一文中引用了“吹面不寒杨柳风”从触觉写出了春风的温柔,引用“一年之计在于春”启发人们春天是计划安排一年工作的关键,抓紧春光努力工作,奋发向上,这种引用有什么好处?你还能收集到写“春”的古诗词和成语吗?这样的结尾,不仅总结了本篇课文的教学内容,还通过设疑引起悬念,促使学生继续探究。3煽情法煽情法,指在学生深入领会课文思想内容的基础上,教师用深情、真挚、富有感染力的话语,去点燃学生心中潜伏的感情之火,使学生“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流

9、眼泪,读者才会受感动;教师有热情,学生才会被感动。余光中先生的乡愁四韵“小时候/乡愁是一张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后来呀/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师:看得出,此时此刻,同学们的心已经沸腾,还有什么话能足以表达我们那份心情呢?只有那一句生:(读)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师:(激情地)同学们,通过这堂课,相信你一定记住了“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世界上什么都可以选择,但惟独不能选择的是自己的母亲、自己的祖国。或许有一天,你身在国外,请你也别忘了今天的这堂课,更不能

10、忘了这堂课里你记住的“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教学中处处闪现诗意,处处充满灵性,处处涌动激情。教学中,教师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收到了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可见,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在经历了这样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后,在那颗被点燃、升腾的心灵的深处,一定已经烙上了鲜红的“中国印”。4召唤法所谓召唤法,就是指教师用热情洋溢的语言向学生发出号召或提出希望,以感化学生,达到导之以行的目的。例如在结束曹操的短歌行时,我这样小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长绳难系日,自古共悲辛”。是啊,人生苦短,韵光易逝。身处乱世的曹操,尚有建功立业的坚定信

11、念,我们生逢盛世的青少年更要发愤图强,铸造絢丽辉煌的人生。“敢问同学们,路在何方?”这样结束,既充分发挥了教材中语言文字的魅力,又培养了学生的思想品德,陶冶了他们的情操,使他们的心灵得到一次净化。这结尾,如段用教师真情演奏出的音符,深深地叩击着学生的心扉,具有极强的鼓动性和感召力,鼓舞了学生与厄运作斗争的勇气,坚定了学生克服挫折的意志。5续写法有些课文的结局设置得很巧妙,不明确交代人物最后的命运到底怎样,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教学完这类课文后,如能用几句富有挑逗性的话语去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的想象写下来,能达到读写相长的目的,更重要的是同时还能培

12、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如在学习春时,老师这样说:“春天到来,要写的东西非常多,在众多的材料中,作者信手拈来,得心应手,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幅井然有序而又最能体现春的特点的图画,足见作者驾驭组织材料的功底。我们有的同学作文就缺乏这种驾驭文字、组织材料的能力。希望学习这篇文章后,我们能有所收益,借鉴名家写作上的长处。”这样结尾,对学生是很有启迪的。总之,课堂的结尾要遵循如下原则:情绪饱满。只有感情真挚充沛的话语,才能感动学生。方法灵活。我们必须因文、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绝不能死搬硬套。语言精练。结尾不是对课文的讲析和重述,语言必须尽量概括、系统。同时,下课在即,也不容许我们挥洒无度。操作简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