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4034242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附答案)$75696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九年级化学试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N14 K39 Cl35.5 Fe56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B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只要功夫深,铁杆磨成针 D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2实验结束后,下列仪器的放置方法正确的是( ) A B C D3甲、乙、丙三个集气瓶分别盛有空气、氧气、氮气中的一种,用一根燃着的木条分别插人瓶中,观察到的现象依次为:甲中火焰熄灭,乙中木条继续燃烧如初,丙中木条燃烧更旺。则可判断出甲、乙、丙三瓶气体中依次是( )A氧气、氮气、空

2、气 B氮气、空气、氧气C空气、氧气、氮气 D氮气、氧气、空气4如图所示,等体积的甲乙两集气瓶内充满空气,燃烧匙内分别盛有过量的红磷和碳,点燃使其充分反应,冷却至室温,打开止水夹,出现的现象是( )A、甲瓶没有水流入,乙瓶中有水流入 B甲、乙两瓶均有水流入C甲瓶中有水流入,乙瓶没有水流入 D甲、乙两瓶均无水流入5下列物质中含有氧气分子的是( )A过氧化氢(H2O2) B二氧化锰(MnO2) C二氧化碳(CO2) D液态空气6干冰可以用于人工降雨,当飞机撒布干冰后,云层中不会发生的变化是( ) A. 水分子间的间隔 B. 水分子运动速率 C. 二氧化碳分子间间隔 D. 二氧化碳分子的质量7下列物质

3、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氧气供给呼吸B用氢气作还原剂冶炼金属铜C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异味D工业煅烧石灰石制二氧化碳8下例说法中,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肥皂水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B煤气中毒引起的不良反应可通过吸氧得到缓解C吸带过滤嘴的香烟对人体无害 D长期饮用纯水有益身体健康9下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构成固体的微粒不运动 B煤既是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C煤、石油、天然气、酒精都是化石能源D生活污水排放到江河中,可增加水中养分10. 下列化学用语既能表示一种元素,又能表示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 AO BZn CN2 DFe3O411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

4、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物质XYQW反应前质量/g1010102反应后质量/g7221待测A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比是7:2 B. 该反应是化合反应,W可能是催化剂C. X、Y两种物质中所含元素种类一定与Q相同 D.Q物质一定不是单质12在化学王国里,数字被赋予了丰富的内涵。对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2”的说法正确的是( ) 2H 2NH3 SO2 O Mg2+ 2OH H2OA. 表示离子个数的是 B. 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C. 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 D. 表示分子个数的是13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能达到对应目的的是( )14化学实验操作中常涉及“先后”问

5、题,下列操作的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制取气体:先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后加入药品;B点燃可燃性气体:先检验气体的纯度,后点燃;CCO还原氧化铜实验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撤离酒精灯停止加热;D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先从水中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15某地区酸雨频发,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 )A矿物燃料燃烧产生CO2过多 B汽车流量过多,产生大量CO气体C燃料煤质量差,产生SO2量大 D市建规模大,排放粉尘剧增16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以下推理合理的是 ( )AH2O2和H2O的组成元素相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B单质是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所以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同种化合物

6、中,金属元素显正价,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化学反应中碳和氢气都能夺取氧化铜中的氧,所以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17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一氧化碳,应采用的方法是( )A、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焦炭 B、把混合气体点燃C、把混合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 D、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18染发常用到的着色剂对苯二胺,化学式为C6H8N2,是一种有毒的化学药品,有致癌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苯二胺中含N2分子 B对苯二胺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6:8:2C对苯二胺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2个氮原子组成D对苯二胺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表达式为19.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氧元素 B氮元素

7、 C铝元素 D钠元素20分析以下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判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前后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B. 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C. 该反应中各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二、填空与简答题:(23分)21(5分)用化学用语填空:(1) 镁 ; (2) 2个氮气分子 ; (3) 5个硫酸根离子 ; (4) 甲烷 ; (5) +6价的硫元素 ;22(7分)右图是简易电解水的装置:(1)在图的括号中标出电源的正极和负极(用“”“”表示)。(2)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里产生是_气,正负两极气体的体积比是_,质量比是_。电解水实验说明水

8、是由_组成的。(3)水是生命之源,保护水资源,防止水体污染是每个公民和全社会的责任。下列做法有利于防止水体污染的是( )农业生产中要合理使用农药和化肥; 不用含磷洗衣粉;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将海水淡化A. B. C. D.23(3分)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图A、B、C、D四种粒子共表示 种元素(2)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3)E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X= 27 Co 钴58.9324(4分)小明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到如右图所示的格后,明白了不能把一氧化碳写成“Co”的原因。(1)“Co”表示 元素(填名称),其相对原子质量是 _。

9、(2)一氧化碳是由 两种元素组成的 (填“单质”或“化合物” )。 25(4分) 甲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验证一氧化碳的部分性质并验证产物。实验时,在点燃B处酒精灯之前先通入一氧化碳排出装置中的空气,然后继续实验。 (1)B中反应的现象是 。(2)实验过程中,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处点燃的目的是 。三、实验与探究(共2小题,26分,每空一分,方程式2分)。 26(13分)根据下图装置,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装置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 。(2)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装置A还需做的一点改动是 _ _ ;化学方程式为_。(3)用过氧化氢制氧气,选用的装置组合是_,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4)

10、若用G装置采用排空法收集氢气,氢气应从 进(选“b”或“c”) ;若用装满水的G装置收集氧气,则氧气从 进(选“b”或“c”)。(5)制取二氧化碳最好选用的发生装置是C,该装置与另一个可选用的装置相比,其主要优点是 ,反应方程式为_;(6)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O2后的固体残渣(假定已完全反应),通过以下四步实验操作可回收二氧化锰。正确操作的先后顺序是 (填写选项序号)。a烘干 b溶解 c过滤 d洗涤27(13分) 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并取得成功。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提出问题氧气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多少?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00mL,注射器中水

11、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现象分析(1)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说明燃烧不能缺少的一个条件_,除此之外,燃烧还需要的条件是_、_;(2)白磷燃烧的现象是_,写出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 ,基本反应类型是_。(3)足量的白磷在锥形瓶中未能全部燃烧,说明瓶内剩余气体 _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4)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 。(5)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10mL时停止下流。导致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 。得出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拓展应用(6)有同学们提出:若反应前称量整套装置的质量为m克,反应后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擦干锥形瓶外壁的水后,再次称量整套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