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3939210 上传时间:2019-03-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反思中国是世界上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国,有丰富的文化遗产,这是人类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英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出版的中国发现和发明的国度一书中指出:现代世界赖以建立的基本的发明创造,几乎有一半是源于中国。可以说,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从明朝中后期起,科技发展远远地落后于世界。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反差?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中国古代文本身的内在缺陷是关键。从先秦到近代,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杰出人物数不胜数,但如果按其文化类型分布看,不难发现: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民族英雄占绝大比重,而真正的科

2、学发明家却很少。由此可见,中国文化主要是一种政治伦理型的文化,而科学技术的研究发明不在文化进程起较大作用或发生支配性的影响。由于缺乏科学技术的这一机制,中国科技文化的近代化转型分外艰难与缓慢。并从中可以窥见中西文化差异之一斑,即中国文化重伦理、重人文,而西方文化重自然、重科技。因而,科学技术的革命给西方文化与社会带来巨大的变革,是中国文化所不能企及的。首先,中国古代文化忽视理论的探讨。中国传统科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的很强的实用性。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许多科技著作中,大多都属于对当时生产经验的直接记载或对自然现象的直接描述,极少科学理论的探讨。如:中国古代数学较发达,但多数是以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3、而著称,九章算术分列了方田、粟米、商功、均输、方程、勾股、衰、少广、盈不足等九章共计246个应用题,都是有关当时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理论的研究很少开展,又缺乏演绎推理的工作,而没有形成公理化的理论体系,却撰述了甚多的实用算术书籍。其次,中国古代文化仅注重思辨性思维。中国古代文化思辨性思维较为发达,但往往缺乏经验或实验做基础。空泛的饿议论较多,而实质性的内容较少。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当中,只有墨家学派对于实验较为注重,但因“农本商末”传统思想的作用,代表手工业者利益的墨家学派到汉以后已成绝学。现在流传下来的有关科学实验记载的历史典籍十分贫乏,也说明了中国古代社会对科学实验的极不重视。战国时

4、期的名家、道家、阴阳家提出的一些思辨性的论题,由于缺乏实验事实的根据,对自然科学的发展并未产生什么积极的影响。如各种自然现象都有内在矛盾,应当从其各自的矛盾运动来解释。但中国传统的阴阳学说并不是这样,凡是讲不清的各种复杂问题,统统都用“阴阳”二者的作用来解释。有关“电”和“磁石吸铁”,古代人们早就觉察到了,可是长期以来,总也说不清其中的道理,只好用阴阳说来解释。第三,中国古代文化中缺乏科学实验的精神。科学实验对于科学的产生和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欧洲近代科学就是建立在大量的科学实验的基础上的,如伽利略的落体定律、牛顿力学理论等。可是,中国古代文化中就缺乏科学实验的精神。除了天象观测历代受到重视外(主要是因农业生产的需要),其他如物理和化学上的实验则很少进行。即使少数人(如炼丹家、沈括)做了某些实验,也不为人们所重视。对于科学来说,如果不进行特地的实验,就不能把自然界的 各种复杂现象逐个分离开来,就不能进行单独的深入的分析研究,起结果只能是缘木求鱼。正是这些缺陷阻碍了中国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当然,中国传统科学的许多内在缺陷,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国封建专制制度造成的,因此,中国封建制度是阻碍近代科学在中国产生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参考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