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化教育发展简史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3892541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化教育发展简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化教育发展简史(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电化教育发展简史教育发展的历史说明,教育手段和教育方式总是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教育史学家认为,教育史上曾有过三次革命,现在正进行以电化教育为标志的第四次革命。第一次是大约在公元前30世纪,专职教师的出现。第二次是约在公元前11世纪,文字体系的出现。第三次是约在公元12世纪,印刷术的出现。第四次是从 19世纪末开始,现代科学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即电化教育的出现和兴起。第一节 电化教育产生和发展概况电化教育专家认为国外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大体经历了五个阶段,一、萌芽阶段电化教育萌芽于 19 世纪末期, 19 世纪 90 年代,幻灯运用于教学,揭开了电化教育的序幕

2、。 二、起步阶段 20 世纪 20 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起步阶段。无声电影应用于教学,并开始实施有组织的教育播音。 三、初期发展阶段40 年代录音、电视进人教育领域。幻灯、电影、广播、录音教育都有一定的发展。特别是电影教育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并显示出了它对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四、迅速发展阶段从50年代到60年代,是电化教育的迅速发展阶段。 50 年代有彩色电视、程序教学机等, 60 年代有电子计算机等电教媒体被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在教育理论上着重研究综合媒体的利用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用“教育技术”的名称代替了视听教育的名称。 60 年代初,香农等的信息论引入到教育教学领域,促进了电教教材的迅

3、速发展,并产生丁教育传播学。五、系统发展阶段从 70 年代起,电化教育进人系统发展阶段。 1.70 年代有彩色电视录像系统、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卫星广播电视系统等, 80 年代初有激光视盘、立体电视、电子黑板、磁性照相等又相继用于教育教学。同时,系统沦、信息论、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被用来研究电化教学规律,从而加强了电化教育的学科建设。 2.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推广电化教育。美国、英国、日本、法国等是世界电化教育发达国家。80 年代以后,各国普遍重视卫星电视教育的利用和电子计算机教学系统的开发,当前的信息高速公路和多媒体技术用于教学,使电化教育的发展进人了一个新的阶段。第二节 电化教育产生和发展

4、的原因电化教育的产生及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迅速的发展不是偶然的,具有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一、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既为电化教育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更为其发展提供了条件。 1.提供先进的媒体与技术2.教育技术产业的形成二、社会发展和教育现代化的需要1 知识的急剧增长,需要缩短掌握知识的过程2.人口的迅速增长,需要扩大教育规模3 教育现代化的需要三、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研究的促进为了实现教育的现代化和最优化,许多国家的教育学家、心理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理论与技术的研究。他们的目的在探索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和教育效率,扩大教育规模,使教育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他们研究的成

5、果,如视听教育理论、学习理论、传播与技术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等,从20世纪20年代以来,先后被引入教育领域,为电化教育的产生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从而加速了电化教育的发展。第三节 我国的电化教育我国的电化教育,萌芽于20世纪20年代,起步于30年代,到现在已有70 多年的历史。一、解放前的起步阶段1.电影用于教育方面的尝试 ( 1 )1928年,上海柯达公司成立教学电影部,在一些教师支持下,制作一批各学科的无声教学影片,供学校使用。( 2 )1930年,商务印书馆开始摄制一些教育电影,如盲童教育、驱灭蚊蝇等。( 3 )1934年起,南京金陵大学开始拍摄一批有关地理、风景、农牧业、文物等教学影

6、片,到1943年已达 100 多部。( 4 )1932年,在南京成立了“中国教育电影协会”,大力提倡和宣传教育电影,前后活动13年,开过9次年会。 ( 5 )1936年7月,旧中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了“电影教育委员会”,统管教育电影工作。2.教育播音的推广( 1 )1928年起,在南京成立“中央广播无线电台”,邀请一些名流学者、教授到电台作一些科普演讲。( 2 )1936年4月起,实行规定时间,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教学播音和组织收听,并制定各项管理办法。( 3 )1936年7月,旧中国政府教育部成立了“播音教育委员会”。3.“电化教育”的沿用( 1 )1936年,教育界人士在讨论为当时推行的电影、

7、播音教育定名问题时,提出并确认了“电化教育”这个名词。此后,这个名词被普遍采用。( 2 )1940年,旧中国政府教育部将“电影教育委员会”和“播音教育委员篓”合并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同年在该部社会教育司下,设立第三科主管全国电化教育工作,并通令各省、市教育厅、局设立电化教育处,推广电化教育。4.电教人员培训( 1 )1935年,上海大厦大学社会教育系开设“教育电影”课,这是我国最早开设的电教课。( 2 )1936年,无锡江苏省立教育学院开办电影广播专修科,这是我国最早的电教专业。( 3 )1945年,苏州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建立电化教育系,这是我国最早的电化教育系。二、解放后的初期发展阶段解放

8、后,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很快,电化教育也逐步发展起来,从 50 年代到60年代前期进人了初期发展阶段。其主要表现有:1.电教教材和资料已开始批量生产。2.部分种类的电教器材已能批量生产。3.有些市、区县已成立电化教育专门机构。4.出现了一支有教师、技术人员、工人组成的电教专业队伍。5.部分外语院校开始安装同声翻译室,简易型语言实验室等电教设备。6.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电台、电视台定时播放教学节目。7.1964年,高等教育部批准在上海外语学院建造我国第一座电化教育大楼。三、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停滞阶段文化大革命的,使电化教育受到严重破坏,电教机构被撤消,人员被解放,设备资料被破坏。如沈阳市电教馆的 3

9、00 万元设备,在打砸抢中被洗劫一空,北京电教馆也难幸免,使我国的电教事业处于瘫痪、停滞状态。四、重新起步,迅速发展阶段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电化教育事业重新起步,迅速发展。10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恢复和建立了各级电教机构。1978 年,原教育部批准成立了电化教育局和中央电化教育馆。1979 年,创建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形成了一支专兼职的电教队伍。3.配备了相当数量的电教设备器材。4.编制了相当数量的电教教材。国家教委于1988年3月发出关于加强电化教育教材建设的意见,对电教教材的规划、编制、审定及有关政策提出意见。5.广播电视教育蓬勃发展。6 电化教

10、育的理论和实验研究正在深人发展。出版的专著有电化教育、电化教育基础、电化教育学、电化教育概论、电化教育导论等。全国发行的有电化教育、中小学电教、电化教育研究等。第四节 电化教育的发展趋势电化教育将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经济的发展而继续得到发展,其主要发展趋势是:一、电教媒体将日益自动化、微型化、智能化二、电化教育将日益大众化、普及化、个别化三、电化教育过程将日益多媒体、综合化、最优化四、电化教育理论将日益系统化、科学化第三章 电化教育的理论基础第一节 电化教育理论基础的基本框架一、电化教育理论基础是随着电化教育的发展而不断丰富的二、电化教育理论基础的基本框架第一层次是基础理论。它由马克思主义的认识

11、论和系统科学的理论构成,构成了电化教育理论的方法论基础。第二层次是外延理论。它主要由自然科学的理论和社会科学的理论构成。第三层次的理论是电化教育的核心理论。主要由学习理论和传播理论两部分相结合而构成。在电化教育理论基础的研究中,我们重点研究的是电化教育的方法论和电化教育的核心理论。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1、人们的认识是通过实践产生的,实践是认识的源泉。2、认识由认识的客体、认识的主体和映像构成。3、认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二、教育活动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三、电化教育的认识论基础1.通过电教媒体能够提供与文字教材相配套的、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2.电化教育表现力的时空宽广性、使得教学活动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将微观的现象放大、将宏观的想象缩小、将遥远的历史形象再现、将肉眼无法观察的迅速变化、变慢以便观察、可以将缓慢的变化发展过程加快以提高教学效率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