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体伤人事故案例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3886871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3.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物体伤人事故案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物体伤人事故案例(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物体伤人事故案例2008年某月某日,某小队在某井位进行施工准备,甲某自己在钻台下卸掉井口螺丝后,提示司钻吊起井口压盖锥体(该井口压盖与锥体联结为一体,并相连井内钻具,)露出井口时,负荷上升,于是司钻下放钻具,但锥体偏离井口中心卡在四通边上,甲某便用手扣井口压盖底部晃动,这时绞车绳处于松驰状态,压盖突然下落,甲某抽手不及,造成两手手指骨折。主要原因:甲某安全意识淡薄,导致采取不安全行为,违反操作规程操作,造成事故的发生。间接原因:1、不应用绞车绳装卸井口压盖,吊放重物时容易造成绞车绳绳松驰状态,也是造成事故的间接原因2、当时钻台下面仅甲某一人,无人进行配合及提醒,当班干部没能起到监督作用。预防措

2、施:1、吊装物体时,应采取推扶的姿势,严禁用手去扣物体底部2、岗位之间加强配合,禁止一人在井口作业,当班干部要对各类事故隐患起到预防预控作用;3、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议,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查摆身边习惯性违章行为,加强对员工进行自我保护意识教育,做到“三不伤害”,杜绝各类不安全行为,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针对性建议:、各基层队应深入开展安全经验分享活动,对经常出现的习惯性违章行为进行分析,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各基层队认真做好“传帮带”,使新员工遵守操作规程,树立安全观,时刻绷紧安全弦。高压管汇爆裂伤人事故一、事故经过2003年4月2日9时10分,某作业队在某井进行压裂施工,压裂队副队长甲某在

3、现场指挥,作业队员工乙某配合,作业队副队长丙某和班长丁某在丈量油管。压裂管线循环完毕后,乙某将循环放空阀门关闭,压裂队副队长甲某未对井口阀门进行检查,指挥压裂车组起泵执行试挤工序,乙某问甲某是否执行试压工序,甲某回答不用,乙某急忙去开井口阀门,此时压裂车组起泵,压裂管线瞬间憋爆,释放的高压将乙某击成重伤。 二、原因分析直接原因: 1、配合失误,压裂队副队长甲某指挥执行试挤工序,而作业队员工乙某准备执行试压工序,当乙某发现有问题想纠正时,为时已晚(对讲机只配发压裂队)。 2、压裂队副队长甲某违反岗位操作规范,未对井口阀门的开关状态进行检查,便指挥车组起泵,导致管线憋爆。 间接原因: 1、压裂队副

4、队长甲某违反Q/SY DQ0485.2-2005油水井压裂技术要求 第二部分:施工规程中“5 压裂施工”之工序在没执行试压工序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执行试挤工序。 2、对高压作业风险重视程度不够,压裂队和作业队双方均没有执行正确的操作。一是压裂队副队长甲某未对井口阀门的开关状态进行检查,就指挥起泵;二是作业队员工乙某没有确认压裂队是否起泵,就前往井口开阀门。 三、管理缺陷: 1、关键岗位选拔培训任用机制不完善。压裂队副队长做为关键岗位,没有相应的选拔培训任用制度。 2、纠违机制不完善。大队只是要求压裂时执行施工工序,并无完善的检查措施,不能确定施工工序的执行情况。 四、责任分析1、压裂队副队长甲某

5、违反岗位操作规范,未对井口阀门的开关状态进行检查,在没执行试压工序的情况下,违章指挥执行试挤工序,导致事故发生,应对这起事故负直接责任和主要责任。 2、压裂队和作业队当班干部负责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对各岗监督不到位,应对这起事故负直接管理责任。 3、压裂队和作业队的队长作为本队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对这起事故负管理责任。 五、预防措施1、关键要害岗位选人用人要谨慎考察,认真培训,合格后上岗。 2、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提高全体员工对高压作业的重视。 3、加强协作配合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细化完善制度。 4、完善压裂施工工序的检查措施,保证施工工序的完整执行。 5、加强操作规程和岗位操作规范的培训,明确员

6、工岗位职责,彻底消除违章指挥和违章操作六、安全提示1、压裂施工时,操作人员不准跨越地面压裂流程管线,其他人员应撤出施工高压区20m以外。 2、高压部件管理应高度重视。 机械伤害事故(一)事故过程2004年7月21日,修井八队完成某油田某井检泵作业任务后,对作业现场和抽油机正在进行清理,准备交井。于10:00对抽油机进行清洗。11:30,某井抽油机起抽。午饭后,当班工人对抽油机支架进行清洗工作。班长孙某(外雇工)在没有停止抽油机工作的情况下,直接从抽油机爬梯往上爬,当爬到中途时,抽油机的驴头正好运行到下死点,孙某被挤在抽油机驴头和爬梯之间。现场工作人员发现后立即停止抽油机,并将孙某送往医院抢救,

7、经抢救无效于当日18:40死亡。(二)事故原因评析1.直接原因修井八队三班班长孙某,作为班组安全第一责任人,思想麻痹,没有停机就上抽油机进行清理工作,属违章行为,是本次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2.间接原因修井八队对修井收尾工作现场安全管理混乱,劳动组织不合理,安全措施不落实,现场施工监护与监督检查不到位。3.管理原因(1)现场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规章制度执行不到位,部份员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差。(2)对员工的安全教育与培训管理不到位,对员工的岗位操作规程和安全基本常识培训工作不扎实,培训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3)对修井全过程中的风险识别不全面,风险削减与控制措施、应急预案、作业指导书与现场

8、检查表不够完善,存在不足。(4)人力公司与技术作业公司在外雇工管理的协调方面存在问题,人力公司对技术作业公司外雇工的培训工作监督、检查不到位。(三)事故教训(1)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和监督不到位。要开展施工作业现场安全大检查,检查岗位责任制的落实情况、员工的培训与安全教育情况、员工岗位操作技能熟悉掌握与执行情况、外雇工的用工管理情况、现场安全监督与检查情况等。同时,加大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的工作力度,杜绝“三违”行为。(2)外雇人员管理不到位,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培训相对滞后。随着修井队伍外雇人员的增多,应高度重视外雇工培训教育工作。组织员工对岗位职责、岗位操作规程、风险控制措施等内容进行学习,对培

9、训效果进行跟踪与评价,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与自我保护意识。要组织召开事故分析会,深刻分析事故原因,落实有效的防范措施,教育公司全体职工,认真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杜绝此类事故的再次发生。(3)“两书一表”和风险动态管理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因此,要对井下作业所有过程中存在的风险重新进行识别和评价,进一步完善风险控制措施与应急预案,重新修订“两书一表”。加强管理,认真组织学习,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4)人员组织不合理,职责不落实。因此,要对修井作业人员配置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对其他单位外雇工的使用与管理情况进行检查,加强对外雇工的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用工标准,合理配备人员,落实各

10、级监督管理责任,强化安全监督检查,确保人员能力满足作业要求,杜绝各类重大事故的发生。安全是发展之本,安全是发展之基;安全是生命之本,违章是事故之源;安全法规血写成,违章作业情不容;安全二. 生产安全隐患事例2008年12月2日(8-16班)气体四班接上个班充装集装阁10组,压力12.5MPa,8时50分集装阁充满时,充注岗位人员米庆检查发现10组集装阁中CH-04#集装阁其中一支钢瓶瓶阀阀体上部有条2.5mm的裂痕,并伴随着气体泄漏。立即报告班长,班长立即要求关闭该组完好气瓶,并连接高压软管将裂痕气瓶内的氦气卸压,同时上报车间HSE监督,卸压后对CH-04#集装阁及钢瓶作出标注,HSE监督检查

11、后指示移交六菱公司钢瓶站作进一步处置。预防措施: 1、要求气体班组充注岗位人员在氦气集装阁充装前及充装过程中,严格对集装阁内所有钢瓶进行严格检查,杜绝此内安全隐患的发生。2、组织召开车间安全隐患分析会,认真查找、高度重视隐患排查,督促整改。对安全隐患整改有效控制。并就做好隐患排查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防止触电伤害的十项基本安全操作要求2008-1-31 根据安全用电“装得安全、拆得彻底、用得正确、修得及时”的基本要求,为防止触电伤害的操作要求有:1、非电工严禁私拆乱接电气线路、插头、插座、电气设备、电灯等。2、使用电气设备前必须要检查线路、插头、插座、漏电保护装置是否完好。3、电气线路或机具发生

12、故障时,应找电工处理,非电工不得自行修理或排除故障。对配电箱、开关箱进行检查、维修时,必须将其前一级相应的电源开关分闸断电,并悬挂停电志牌,严禁带电作业。4、使用振捣器等手持电动机械和其他电动机械从事潮湿作业时,要由电工接好电源,安装上漏电保护器,操作者必须空戴好绝缘鞋、绝缘手套后再进行作业。5、搬迁或移动电气设备必须先切断电源。6、搬运钢筋、钢管及其他金属物时,严禁触碰到电线。7、禁止在电线上挂晒物料。8、禁止使用照明器烘烤、取暖,禁止擅自使用电炉等大功率电器和其他电加热器。9、在架空输电线路附近工作时,应停止输电,不能停电时,应有隔离措施,要保持安全距离,防止触碰。10、电线必须架空,不得在地面、施工楼面随意乱拖,若必须通过地面、楼面时应有过路保护,物料、车、人不准压踏碾磨电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