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842125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313.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会计学)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会计核算理论基础,一、会计假设: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假定已经存在的前提条 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 和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会计个体、会计实体):会计核算的特定空 间范围。(通常指某个单位,如某公司,某工 厂,某学校,等等) 例:化工厂向汽车制造厂购买2辆汽车,货款共40万元, 每辆汽车的生产成本 15万元。 思考:会计应如何记账?,解答:化工厂会计记账:固定资产 + 40万元 银行存款 40万元,汽车厂会计记账:银行存款 + 40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 + 40万元 主营业务成本 + 30万元 库存商品 30万元 上例说明:会计主体规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同时 也就规定

2、了会计在进行核算时所持的立场、角度。 又例:某个体业主在自己开的商店里取回价值200元的商品 用于家庭消费。 思考:会计应如何记账?,解答:必须把个体业主的商店和家庭看作是两个互相独立 的会计主体,分别进行记账。 商店记账:库存商品 - 200元,业主投资 200元 家庭记账:生活开支 + 200元 经济来源 + 200元 上例说明:会计主体是一种人为的假设,它可能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有明确的界限与其他主体分开(如化工厂与汽车制造厂);也可能不是一个独立的法律主体,没有明确的界限与其他主体分开(如个体业主开的商店与他的家庭)。在这两种情况下,会计核算方法相同。 注意:凡不加特别说明,本课程所

3、讲会计主体都是指企业。 (在下面讲课中直接称“企业”,不再称“会计主体”)。,2、持续经营:企业经营活动在可预见的将来能正常持续。 (即不会因破产等原因而终止经营),例如: 企业购入一台预计可使用 5年的设备, 在正常情 况下,购买设备的支出应在未来 5年中平均分摊。 (这样做的前提是, 假设该企业在未来 5年中不会 终止经营) 又如: 企业的财产物资在正常情况下应按其取得时的实 际支出(即实际成本)入账。(这样做的前提是, 假设该企业在可预见的将来不会终止经营, 因而 购入的财产物资能在经营过程中被正常使用) 如果企业确实已经面临破产清算,即持续经营这一假设的 前提条件已不存在,则一般的会计

4、核算方法就不再适用,而 必须采用其他专门方法进行会计核算。,3、会计分期:为了定期提供会计信息,将企业持续不断的 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等长的特定期间,称 为会计期间。,会计期间是会计核算的固定工作周期。 一个完整的会计核算工作周期(即严格意义上的会计 期间)是一年,称为会计年度。(即:企业必须提供的 全部会计信息,在一个年度里完整地提供一次。企业会 计核算工作的全部内容,每个年度完整地重复一次) 会计年度要进一步划分为会计季度、会计月度。 通常所说的会计期间更多的是指会计月度。(因为企 业的大部分会计信息每个月要提供一次。即:企业会计 核算工作的大部分内容是每个月重复一次),会计分期对企业经营

5、成果(即盈亏)的确定有直接影响。 因为企业的经营成果是重要信息,所以要按会计月度(每 月末)反映。但因为一个完整的会计期间是一年,所以企业 的经营成果是按会计年度(每年末)结算。企业的应交所得,税也相应采用按月预交、年终结算的处理方法。 会计分期之所以是一种假设,是因为: (1)企业的经营过程实际上是持续不断的,划分会计期 间是人们主观上作出的假设。 (2)会计期间(会计核算周期)与企业的营业周期通常 不一致。 目前,世界各国都将完整的会计期间规定为一个年度,但 各个国家的会计年度的起讫时间不完全相同。这也说明会计 分期是人们主观上的一种假设。,4、货币计量:会计核算必须采用统一货币单位进行计

6、量。 货币计量作为一种假设,其含义是: (1)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企业的全部资金都被假设 为货币形态。,(2)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企业的全部资金都被假设 为同一种货币形态。(不论实际收付的是哪种货币, 在会计账面上、报表上都必须反映为同一种货币,即 “记账本位币”) (3)假设货币价值稳定不变。(如果没有这一假设,实 际上就否定了“统一货币计量单位”,因为今年的人 民币“元”可能不等于去年的人民币“元”) 货币价值实际上是变动的。若变动不大,可忽略不计(即 假设其价值未变)。若变动很大,即货币价值稳定不变这一 假设的前提条件已不存在,则一般的会计核算方法就不再适 用,而必须采用其他专门方法

7、进行会计核算。,二、会计核算基础 权责发生制 会计核算基础(也称会计确认基础)是指会计核算中确 认收入和费用的标准。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确定收入已,经取得、或费用已经发生。 会计核算中确认收入和费用存在两种标准: (1)权责发生制(应收应付制、应计制):按受益标准 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也可表述为:按受益期 (或应归属期)确认收入和费用。 (2)收付实现制(实收实付制、现金制):按实际收付 标准确认本期收入和费用。也可表述为:按实 际收付期确认收入和费用。 例:教材 P22 例2-4 例2-5,又例:某广告公司7月16日发生如下业务: 与客户签订为期1年的广告服务合同,广告费共计24000 元已

8、一次性收讫,广告服务从当天开始。,取得3个月期限的银行借款50000元,年利率3.6%,到期 日一次性还本付息。(每月利息 = 500003.6%/12 = 150元) 分别按两种标准确认7 10月的广告收入和利息费用。 广告收入 利息费用 月份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权责发生制 收付实现制 7月 1000元 24000元 75元 8月 2000元 150元 9月 2000元 150元 10月 2000元 75元 450元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产生差异的基础在于会计分期 的假设。,企业作为营利性经济组织,要求准确计算确定每一会计 期间取得的经营成果(即盈亏),所以一般应采用权责发 生制。因

9、为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来确认收入和费用,如实 反映了收入与费用之间的内在因果联系(也称收入与费用,的“配比关系”),只有在此基础上计算出的盈亏才是真 实、合理的。 但是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会计核算较为复杂,工作量 比较大,所以非营利性经济组织一般可采用收付实现制。 因为不需要严格计算每一会计期间的盈亏,所以不必过于 强调收入与费用之间的配比关系。 三、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见教材 P22-,四、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 会计要素:对会计核算对象的基本分类。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利润 会计报表:提供会计信息的书面文件。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 会计要素与会计报表有密切联系。 会计要素

10、这一概念源于英语中的 elements of financial statements ,直译是“财务报表要素”,即构成财务报表 内容的基本要素。( 财务报表 是指 企业对外公布的会计 报表, 即财务会计报表。 凡不加特别说明, 讲到 “会计 报表” 都是指财务报表。 本课程 所讲的 “会计报表”, 即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都是财务报表),(一)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 (财务状况:企业资金的来源和使用分布情况) 1、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1)资产:严格定义及说明:见教材 P27- (通俗理解:企业可支配的经济资源) 具体项目: 库存现金 银

11、行存款 流动资产:预计在一 应收账款 年(或一个营业周 原材料 期)内变现或耗用 在产品 的资产。 库存商品 固定资产 非流动资产 等等 资产反映企业资金的使用分布情况,即企业的资金 具体以何种形式存在。,(2)负债:严格定义及说明:见教材 P30- (通俗理解:企业所承担的债务),具体项目:短期借款 应付账款 流动负债:偿还期不 应付职工薪酬 超过一年(或一个 应交税费 营业周期)的负债。 应付股利 长期借款 非流动负债 等等 负债反映企业资金的来源之一,即借入资金,由债权 人提供给企业暂时使用,到期必须还本付息。 对于债权人而言,到期收回本金并取得利息是一项权 利,所以负债也称“债权人权益

12、”。,(3)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企业的所有者(业主或股 东)享有的权益,又称“剩余权益”或“净资产”。 剩余权益:企业全部资产扣除全部负债后的余额。 净资产:企业自有(不需偿还)的资产净额。,资产 负债 = 所有者权益(剩余权益,净资产) 所有者权益反映企业资金的另一个来源,即自有资 金(又称“权益资金”),由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提供。 所有者权益包括的主要内容: 实收资本(股本) 投入资本 所有者 资本公积 权益 盈余公积 留存收益 本年利润 未分配利润 以前年度未分配利润,注意:教材 P33 引起所有者权益增减变动的因素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2、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1

13、)基本结构: 年月日 负 债 资 产 所有者权益 总 计 总 计 资产负债表反映的是企业在某一特定时点(或时刻)上 的财务状况(静止状态),所以被称为“静态报表”。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是构成资产负债表内容的基本 要素,所以也称“资产负债表要素”,或“静态要素”。 (2)具体格式:见教材 P208 表9-2,(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和会计报表 (经营成果:企业经营的盈亏情况) 1、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收入、费用、利润,(1)收入:严格定义及说明:见教材 P35- (通俗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实现的销售 额或营业额 ) 具体项目:主营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收入 等等 取得收入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增加(具体说,是使所有 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增加)。,(2)费用:严格定义及说明:见教材 P37- (通俗理解: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发生的营业成本 或支出),具体项目: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成本 销售费用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等等 发生费用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减少(具体说,是使所有 者权益中的留存收益减少)。,关于“费用”的两种含义:联系教材 P39 图2-6 在产品 属于 直接材料 未售出产 资产 生产 产品 品的成本 库存商品, 耗费 直接人工 成本 主营业务成本 经 (成本 已售出产 经 济 费用) 制造费用 品的成本 其他业务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