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

上传人:xiao****1972 文档编号:83822944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友咨询扩展你的“悦”读地图——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王法松)(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扩展你的“悦”读地图 内训师如何通过阅读提升自己 作者:企友咨询人才培养专家王法松“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天下友”是获取成长的绝佳途径,身为内训师,一个都不能少。其中“读万卷书”当之无愧位列“经济适用排行榜”第一。通过阅读,你可以随时随地与各路“大腕”隔空对话;通过阅读,你可以另类体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天河”的美妙意境。正因此,我们才会被威逼利诱多读书,利诱者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威逼者说“今日不读书,明日变头猪”。 最近几年,我坚持每个月花个一两百从当当、亚马逊上买书,每天花点时间翻一翻。每当放下书,总觉得读书不但可以学知识,而且读书本身就是一门学问。这里聊聊个人实

2、践体会,请大家拍砖。一、求精:盲目读不如不读 阅读最大的成本不是买书的钱,是看书的时间。信不信由你,反正我信。国内现在很多PPT达人,他们中不少人深受Garr的影响。Garr写的演说之禅姊妹篇,两本书薄薄的,定价124块大洋。翻开内页,还不少整页整页的照片。贵吧?真贵!值吧?真值!看完这两本书,不但重塑了我设计PPT的理念,还让我狠狠的体会了一把什么叫“简约是一种更极致的美”。所以我买书只问“值不值”,不问“贵不贵”。 一些朋友老喜欢引用袁枚的话,把“书非借不能读也”当作不买书的理由。我观察后发现,他们当中大多并不爱看书。既然不爱,也就觉得买书挺贵。一些朋友说这年头都电子阅读了,谁还买书啊。我

3、也认同随着IPAD、KINDLE的普及,电子阅读的确越来越普遍。不过试问一下,在你们身边又有几位能够端着IPAD把一本大部头的书看完呢?我是“奥特曼”,独喜欢翻着书页,闻着墨香的感觉。那种美妙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还有一些朋友说,买书简单,可是书太多,好书太少,看书太费时间。没错!2007年,厦门图书馆搬馆盘点时共有1549107册图书,就算你“五加二、白加黑”地窝在图书馆里,穷尽一生,恐怕也读不完这些书。2011年,全国共出版书籍290359种。不客气地说,精品绝对不超过20%。盲目读书,费时费力不说,收获也非常有限。怎样从茫茫书海中淘金呢?1、正本清源 时间是浓硫酸,很多东西会因时间的腐

4、蚀而渐渐模糊,终而消失,唯有经典可以历久弥新,越品越有味。管理者众所皆知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是德鲁克在1966年写的。几十年过去了,每一个观点仿佛都是针对21世纪的新状况提出的,丝毫没有过时的感觉。少吃“文化快餐”,多挑经过考验的经典著作看肯定错不了!而且看经典,尽可能看“原著”:一门学说、一个理论创立者写的书是原著,比如营销看科特勒、定位看特劳特、竞争战略看波特;欧美引进的书,英文版算原著;古代传下来的书,文言文算原著。2、顺藤摸瓜 小时候特别仰慕钱钟书的才气,特别喜欢看他写的围城,特别信奉他说的“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结果导致我听过很多好听的歌,却说不清是谁

5、唱的,看过很多好看的电影,却说不清主演是什么名儿。现在回头想想,人家自谦的话被我误当真了。弄清楚生蛋的鸡,还是有很多好处的。顺着蛋,找到鸡,再通过鸡,找出其他好的蛋。 一是好书的作者写的其他书。拉姆.查兰写过一本赫赫有名的执行。看完不过瘾,我接着又找了他的领导梯队和高管路径来读,使我在建设人才梯队方面受益匪浅。再举个例子,我曾经机缘巧合读到冯仑写的野蛮生长,很喜欢他的麻辣烫风格。后来他写理想丰满,我毫不犹豫地买了下来。虽然它不如野蛮生长带劲,但也还算一本很不错的书。 二是好书、好作者推荐的书。江苏人民出版社曾出过一本人力资源开发阅读地图,推荐给培训管理者看看。这本书有一个比较独特的地方,它不仅

6、提出了一些颠覆性的观点,而且提供了颇有含金量的阅读指南。我按图索骥,从中挖到不少有关企业人才培养的好书。前文中提到的演说之禅,也是PPT达人孙小小在她的书中推荐了,我才知道的。 三是关键词背后的关键著作。我曾在教育心理学书中看到一个“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云里雾里搞不清,只好去百度检索“皮亚杰”。根据检索的结果,我又找到了一些有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书,对“教育心理学”慢慢的也就有了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3、去粗存精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现在这年头才人出得更多,能领风骚的时间更短。面对层出不穷的新秀作品,我们该如何选择呢?拿到这种书,不妨先来做个抽样评估。 第一步评估作者的简介。凡

7、是一大堆虚无缥缈头衔和荣誉的,什么“亚洲百名优秀青年”啦、“世界十大最受欢迎讲师”啦,我的第一反应就是“神呐,放过我吧”,然后直接列入黑名单。如果连作者姓甚名甚都没有,代之以“佚名”之类的书,你基本上不用再浪费时间了。 第二步评估书的目录。目录之于书籍,好比骨架之于人体。目录花里胡哨,缺乏内在逻辑的书,我一律咔嚓,免得看完头晕。这方面要特别警惕类似快乐生活的1001个诀窍这种以数字命名的书。它们最有可能是拼凑之作。 第三步评估个别章节的具体内容。看看是“干货”还是“水货”,看看是原创还是山寨。总体上“著”要优于“编著”和 “编”。有些虽然是“著”,但整本书有着浓郁的山寨味。我曾经在联想工作过近

8、四年时间,所以一直比较关注和联想有关的书。有一次周末,闲来无事去新华书店逛逛,发现写柳传志的书、写联想的书简直是汗牛充栋。随手一翻,却发现很多书要么天马行空、歪解事实,要么隔靴搔痒、只得其表,和当年凌志军写的联想风云相比实在差距甚远。最近,孙陶然出了一本创业的36条军规,相信正在创业路上的朋友看过后一定会有“很解渴”的感觉。孙总虽然没在联想工作过,却把联想的管理精髓啃得非常透,而且用得非常妙。这样源于实践、高于实践的书才会耐读。坊间有个玩笑,说市面上关于马云和阿里巴巴的书里有很多事情,连马云都不知道自己经历过。真是没有最离谱,只有更离谱! 现在还有一类书挺流行,我把他们概括为“解读”类(陕西师

9、范出版社的“图解”系列也可以归为同类)。他们大多以“经典”为基础借题发挥,良莠不齐,不好一概而论。一方面要看看解读的人是谁。南怀瑾的易经别传,OK!那也是经典呀。易中天品三国,OK!咱看看。张其成讲读黄帝内经,OK!咱也看看。另一方面尽量配合着经典原著看。所谓“解读”,可以类比为别人把饭嚼好了再喂给你吃,虽然好消化,可毕竟带着别人的味儿。配合经典原著一起看,你和解读者反而成了书友,仿佛进行了一次不见面的读书心得交流。 “求精”这事,你主动也好,被动也好,都是必须的。生而有涯,学而无涯,不聚焦咋行呢?二、求真:尽信书不如无书 人无完人,岂能无过。书非完书,又岂能无错?就算无错,它所能代表的也只是

10、这个作者在那个年代背景下的所见、所思,所以在阅读中保持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遗憾的是,很多人的脑袋长在自己的肩膀上,却成了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办卡成了卡奴,买房成了房奴,看书成了书奴,悲催呀!以下“三多”,有助于我们避免成为书奴:1、 多思考 阅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获取知识,而是启发阅读者的思考。读书的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不看、跳阅、浏览、精读四种。根据“求精”的原则识别书的类别后,再选择相应的读法。大多数人看书囫囵吞枣,读到的都是纸面的文字信息,属于浏览的范畴。这么读经典作品有点暴敛天物的味道,好比一块上好的高丽参,你闻一闻、舔两口就扔了,岂不可惜?不妨借鉴沟通技巧,在阅读时问自己几个问题:他写了什

11、么?他是怎么写的?他为什么会这么写呢?问完这三个问题,你的阅读深度立马增加不少。如果问第三个问题时,有些地方想不通。这就需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人生经历、写作的年代等背景,尝试着换位思考,很可能一下就豁然开朗了。另外,布朗和基利合著的学会提问:批判性思维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我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推荐给大家读一读。 阅读时,我们要尽量避免先入为主的偏见。想想是否有过类似这样的感觉?没买A款产品的时候,身边好像用它的人不多,买了之后忽然发现怎么满街的人都在用它。注意力=事实,增加的往往并非用户的人数,而是你的关注度。听一些歌,有那么一段特别能引发你的共鸣。和别人聊天,有一些话,特别能获得你的认同。其实

12、表面听的是歌,本质听的是心情。表面认同的是别人说的话,其实那些话早已悄悄的潜藏在你的心中。由于人生经历和价值观的不同,我们都是戴着有色眼镜在看东西的。换句话说,人总是看见自己想看见的信息,而不是你想传递给他的信息。尝试着多换几个不同的角度来理解作品,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德博诺的水平思维法为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提供了很好的方法和工具,同样推荐给大家看看。2、 多比较 给你一张假钞,很多人都无法准确辨别。但同时给你一张假钞、一张真钞,很多人摇身一变成了验钞机。“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说的就是这个理儿。比较性阅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一种是同向比较法。举个学“道德经”的例子,“道可道,非常道,名可

13、名,非常名”这短短12个字,不同的书说法差异就挺大。内蒙古人民出版社的解读道德经里解释为“道,若说得出具体的形态,它就不是永恒的道,名,若说得上具体的形态,它就不是永恒的名”。中华书局的老子里解释为“道是可以阐述解说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大道;道名也是可以命名的,但是并非完全等同于浑然一体、永恒存在、运动不息的道之名”。哪个更恰切一些呢?你自己想想看。另一种是反向比较法。几年前,有一本蓝海战略盛极一时。几年后,郎咸平写了一本蓝海大溃败表达不同意见。找出同一个主题的几本不同的书一起读,有时像听合唱团,有时像看辩论赛,煞是有趣。 最好看完后,能通过论坛、QQ空间、书友

14、会等载体和其他读者交流交流读书体会,比较比较大家的不同说法,感受一定更饱满。3、 多验证 很多东西看上去“是”不一定真“是”,看上去很美,但不一定管用。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有一段时间特别迷恋“养生”,捧着马悦凌写的不生病的智慧爱不释手。这位“当代健康教母”在书里头头是道的介绍了生吃泥鳅强身治病的方法。为了验证这个方法的科学性,我去查阅了本草纲目,请教了中医医生,还学神农尝百草,斗胆吞了好些条生泥鳅,最终得出一结论不靠谱!还有一次,一位号称亚洲级的演说家在他书里介绍练习正确运用气息发声的方法。我对照着练,总觉得声带发紧,发音位置太靠后,音色很闷。后来,我去请教了学声乐专业的朋友和电台的

15、主持人,最终确认这位演说家的方法有些方面是违反科学原理的。 “求真”除了辨识真伪、穷其本质外,还有一层“内求”的意思,概括起来九个字:轻虚名、淡功利、重内修。 咱中国人,往好了说是“务实”,往坏了说是“功利”,特别重视所学的东西能不能给自己带来现实好处,而且急吼吼的盼着立马见效。吊瓶打点滴泛滥这事,我觉得不能全赖医生,其中也有病人自个儿急功近利的原因。在图书市场上,销量最大的是教辅材料。前些年,讲成功学、讲捷径、讲技巧的书是最火爆的书。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练邪门武功的人功力增长飞速,但最终一个个死于非命。练少林武当内功的,耗时虽多,却绵长深厚。张三丰的启蒙老师觉远和尚不会一招半式,同样可以御敌无数。失去心灵正能量支撑的技巧是最容易让人走火入魔的。正如稻盛和夫在他的成功方程式里说的,“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努力和能力都是0100分的,唯有人格理念是从-100100分”。为了生存,学点外家功夫倒也无可厚非。只是别忘了多读一些可以帮助我们心智成长的好书。派克写的少有人走的路、张德芬写的遇见未知的自己都是这方面的好书。看懂了,悟透了,你就受益了。三、求实:知行合一乃得道 “学习”一个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