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822178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51 大小:6.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课程《禽病学》ppt03鸡马立克氏病(5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立克氏病(MD),概述 病原 流行病学 临床症状 病理变化 诊 断 防治措施,马 立 克 氏 病,MD是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的MDV引起的鸡的一种高度接触性淋巴组织增生性肿瘤性疾病,其病理特征是病鸡的外周神经、性腺、虹膜、各种内脏器官、肌肉和皮肤的单核细胞浸润,产生淋巴细胞性肿瘤。 MD引起的经济损失十分惊人,被列为养鸡业三大疾病之首。,马 立 克 氏 病,1907年、匈牙利,兽医病理学(Joseph Marek)首次发现本病。 1973年,我国的北京、上海、哈市、大连、青岛等确认MD存在,随后(1975年)引进并生产了HVT(FC126株)疫苗,使MD疫情有所控制。,马

2、 立 克 氏 病,病 原:MDV,疱疹病毒科的B亚群疱疹病毒,双股DNA,有囊膜。 病毒在体外有两种形式:1.不完全病毒:严格细胞结合V,2.完全病毒:非细肥胞结合性V,对外界抵抗力强,传播起重要作用。 分三个血清型:1型:致病致瘤,包括强毒超强毒,2型:自然无毒株(SB-1) ,3型:HVT 培养:DEF和CK,产生CPE,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病 原,MDV的毒力有不断增强的趋势。 Witter报道,从近年(1989-1995年)分离的31株马立克氏病病毒进行分析,毒力属于vMDV的有3株,占9.6%,属vvMDV的有21株,占67

3、.74%,属于vv+MDV的有7株,占22.58%。可见MDV毒力有增强的趋势,这是马立克氏病防制中的一个新的问题。,马 立 克 氏 病,流 行 病 学,传染源:病鸡和带毒鸡,病毒存在于血液,肿瘤、羽毛囊上皮,其中以后者传播作用最为重要。 脱离的角化毛襄上皮、毛屑、灰尘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 传播途径:高度接触传染,主要是呼吸道,其次为消化道。 易感动物:对鸡(尤其是集约化程度高的埸)危害最严重。多见2-5月龄鸡,应注意MD发病 日龄的提前和延后。70年代1820周龄,目前w为 514周龄。,马 立 克 氏 病,临 床 症 状,急性内脏型:多见 神经型:肢体麻痹为主要症状 眼型:银眼 皮肤型:毛

4、囊形成小结或瘤状物 有时可混合发生,马 立 克 氏 病,临 床 症 状,根据病变发生的主要部位分为四型: 1神经型(古典型):多见于弱毒感染或HVT免疫失败的青年鸡(24月龄)主侵害外周神经,造成不全或完全麻痹,可发生在机体一个或数个部位,通常多发生在两翅和两腿,多为一侧。 腿:横卧、劈叉,姿势有特征性,翅:下垂,拖地而行。 2内脏型(急性型):内脏器官发生肿瘤,缺乏特征性症状,突然发病,流行迅速,病程短,死亡率高。,马 立 克 氏 病,3眼型:虹膜色素(特征)消失,变为灰色,(灰眼,鱼眼、蛤蟆眼),瞳孔边缘不整,视光反应迟钝或失明。 4皮肤型:此种病型仅在宰后拔毛时发现羽毛囊肿大,形成结节或

5、瘤状物,此种病变常见于躯干、背、大腿生长粗干羽毛部位。,马 立 克 氏 病,病 理 变 化,古典型:受害神经肿大,增粗23倍,外观似水中浸泡过,黄(灰)白色,纹理不清或消失,与对侧神经对比,有助于鉴别; 内脏型:性腺最多见,肾、脾、肝、心、肺、肠系膜、腺胃、肠道肌肉组织等出现大小不等,质地坚硬,灰白色肿瘤快,肿瘤呈弥漫性增长时,器官肿大; 皮肤病变以羽毛囊为中心,呈半球状突出于表面,或融合呈丘状; 法氏囊变化,通常萎缩。 组织学变化:皮、髓质萎缩,坏死,囊肿形成,滤泡间淋巴细胞浸润。,马 立 克 氏 病,诊 断,跟据流行特点、症状、剖解变化可初步诊断 病理组织学诊断:最常用,主要表现淋巴样细肥

6、增生,活化的原始网状细胞成Iym. ,小型和中型Iym. ,其中还有MD细胞。 血清学诊断:用琼扩 鉴别诊断:Vit缺乏的瘫痪,白痢的结节,淋巴白血病相区别,马 立 克 氏 病,生产性感染可使各种类型的细胞溶解,产生核内包涵体,导致细胞崩解,形成渐进性坏死。,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防 治 措 施,(1)综 合 防 治 措 施 a、加强环境卫生与消毒工作,尤其是孵化场、育雏舍的消毒,努力净化坏境,防止雏鸡的早期感染。 b、加强饲养管理,增强鸡体的抵抗力对预防本病有很大的作用。环境条件差或某些疾病,如球虫病等常是重要的诱发因素。 c.坚持全进全出的饲养制度,防

7、止不同日龄的鸡混养于同一鸡舍。 d、防止应激因素和预防能引起免疫抑制的疾病(IBD、CAA、腺病毒感染)。,马 立 克 氏 病,(2)疫 苗 接 种 正确的选择和使用疫苗 现行条件下,我国大部份地区,尤其是没有发生过HVT冻干苗免疫失败的地区,可选用优质HVT冻干苗,该疫苗不仅运输、保存和使用方便,免疫效果也较好。对于HVT疫苗长期使用的地区,应适当增大剂量,以减少母源抗体的干扰作用。对马立克氏病流行较严重或出现过HVT疫苗免疫失败的地区,选用CVI998液氮苗,该疫苗受母源抗体作用小,产生的免疫力快。对MD单苗免疫效果不好或可能有vv+MDV存在的地区应考虑选用多价苗。,马 立 克 氏 病,

8、当前防制MD的主要措施,注射疫苗:早、快、足,二价和三价液氮苗效果好,注苗场地用前后严格消毒。 注苗后要隔离:注苗后三周与其它鸡群隔离,尤其是头几天,疫苗7-10天才产生免疫力,要防止早期感染。 严格消毒措施,马 立 克 氏 病,马立克氏病免疫失败的原因,(1)鸡群本身与环境因素 a、品种的遗传易感性:某些品种的鸡对马立克氏病有遗传易感性。 b、MDV病毒的严重污染:我国商品鸡主要饲养地区MDV污染十分严重。另外,我国所有的商品肉鸡均不实施MD免疫。 c、MDV的毒力越来越强。,马 立 克 氏 病,d、鸡群的营养与应激:饲料蛋白质的或维生素的缺乏特别足VE及微量元素硒等都会影响抗体的生成。经常

9、处于应激状态下的鸡,对接种的疫苗不能产生应有的免疫应答。 e、鸡群潜在感染免疫抑制性病毒 f、母源抗体的干扰。 g、早期感染:细胞结合苗免疫力产生至少7-10天,冻干苗需10-14天才能产生足够的保护率。在末产生免疫力之前,野毒的早期感染问题成为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马 立 克 氏 病,(2)疫苗方面的因素 a.疫苗的质量不佳,(蚀斑数不足、可能污染其它病、种毒传代次数过高。) b.疫苗的储存与运输不当,疫苗的反复冻溶,接种剂量不够;稀释液变质或选择不当;疫苗的稀释及免疫操作不当; 疫苗中抗生素等的添加。,马 立 克 氏 病,结 论,马立克氏病是一种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的流行广泛的疾病。 马立克

10、氏病病毒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并能在外界环境中长期生存。 马立克氏病是一种免疫抑制性疾病,常伴有肿瘤病变。它无法被治愈。 鸡会长期带毒和排毒 (甚至那些接种过的鸡),有时也可能没有症状,这就导致了长期持久的病毒对环境的污染和对其它鸡的感染。,马 立 克 氏 病,小鸡感染越早,患病就越严重,所以小鸡出世的头34个星期防止野毒感染是很重要的。 小鸡必须处于严格的消毒卫生条件下以减缓感染的可能。 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到处都是,所以鸡很容易染上病毒。 由于马立克氏病病毒的生物特性,所以现在还无法根除这种病。 一些超强毒株出现引起了新的临床形态,导致许多免疫的失败。,马 立 克 氏 病,病鸡精神沉郁、食欲不振,

11、渐进性消瘦,马 立 克 氏 病,神经型病鸡常因神经损伤而不能站立,马 立 克 氏 病,病鸡呈劈叉姿势,马 立 克 氏 病,眼型可见虹膜增生,瞳孔变小,边缘不整,马 立 克 氏 病,皮肤型病鸡可见全身毛囊肿瘤性增生,马 立 克 氏 病,常见大小不一的弥漫性肿瘤结节,马 立 克 氏 病,腿部和爪部皮肤也可见肿瘤病变,马 立 克 氏 病,神经型病鸡常见一侧腰荐神经增粗,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脂肪消失,心外膜出血,马 立 克 氏 病,肝脏弥漫性肿瘤结节,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脾脏变形,有肿瘤病灶,马 立 克 氏 病,肺脏切面完全瘤化,马 立 克 氏 病,肾脏肿胀、弥漫性肿瘤增生,马 立 克 氏 病,腺胃增生、肿大,马 立 克 氏 病,腺胃壁增厚,马 立 克 氏 病,腺胃乳头融合,马 立 克 氏 病,肠管增粗,肠壁增厚,黏膜溃疡,马 立 克 氏 病,卵泡停止发育,卵巢肉样变,马 立 克 氏 病,睾丸肿胀、变形,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马 立 克 氏 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