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运动损伤的治疗与康复,第六节 固定疗法,,常用固定疗法的方法很多,如布类固定、黏胶固定、夹板固定、石膏固定、支架固定、牵引固定和手术内固定等治疗运动创伤时应根据病情和制动程度的不同要求来选用一、布类固定 常用的有绷带、三角巾、弹力绷带和弹力带等,一般运用于对制动要求不高的损伤,如关节扭挫伤、创伤性滑膜炎、关节半脱位整复术后和伤后关节稳定性差等 二、黏胶固定 常用的黏胶有黏膏、黏膏绷带、膏药等适用于伤后关节、韧带松弛以及需限制关节、肌肉、肌腱活动范围时治疗运动创伤后训练中正确使用保护支持带,对促进创伤愈合、防止再伤有着重要价值,,,它能保护关节的稳定性,限制关节、肌肉发生超常范围的活动使伤部组织得以适当休息,因而有利于创伤的愈合常用的保护支持带的使用方法如下: (一)指间关节扭伤 指间关节扭伤后将伤指与健指固定在一起(课本图14-1),两条黏膏的位置不要妨碍关节的屈伸运动二)第一掌指关节扭伤 黏膏支持带的缠绕方向应防止第一掌指关节过伸与外展(课本图14-2) (三)蚓状肌损伤 铅球运动练习时用,为布制支持带(课本图14-3)四)腕部损伤 用膏药及绷带制成膏药除有治疗作用外还起固定与限制关节活动的作用。
常用于腕关节及下尺桡关节扭伤、三角软骨盘损伤及腕部腱鞘炎(课本图14-4) (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 用两条黏膏由腘窝部交叉绕至膝部前面固定(课本图14-5),常用于陈旧性损伤、股四头肌无萎缩者六)胫骨粗隆骨软骨炎 用黏胶将膝固定于伸直位3-4周(图14-6) (七)大腿肌肉拉伤 大腿肌肉拉伤再训练时必须用弹力护腿,以限制肌肉收缩的范围,避免再伤(课本图14-7) (八)胫腓骨疲劳骨膜炎 用弹力绷带由足向小腿方向呈螺旋形包扎,即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包扎(课本图14-8) (九)跟腱腱围炎或捩(lie)伤 用黏膏带将踝微背伸位(80º)固定,使跟腱得到保护休息(课本图14-9)十)踝关节距腓前韧带损伤 用数条黏膏将踝关节固定于外翻位,然后再用弹力带包扎(课本图14-10) (十一)足球踝 用弹力绷带固定,防止并限制踝关节的异常屈伸和内外翻活动(课本图14-11) (十二)跖腱膜拉伤 先用黏膏固定,然后再裹上弹力绷带(课本图14-12) (十三)腰椎棘突骨膜炎 用软皮围腰固定(课本图14-13)三、小夹板固定,(一)小夹板固定材料 小夹板固定时所需的材料有小夹板、固定垫(棉垫或纸垫)、横带(肩布带)、绷带、棉花、胶布等。
小夹板的木质要有一定的塑性、韧性与弹性,常用的材料有杉树皮、柳木、椴木和竹片等除关节附近的骨折外,小夹板的长度以不超过上下关节为宜,数块小夹板的宽度总和应略窄于伤肢的周径固定垫应垫放在小夹板内,作用是防止骨折端再错位,但不可以垫的挤压作用代替手法复位,以免造成压迫伤垫的大小、厚度和硬度均适宜,垫得数量和安放位置应根据骨折情况而定,图14-14,图14-15,图14-16二)小夹板固定包扎方法,小夹板固定包扎方法分为续增包扎法和一次包扎法两种: (1)续增包扎法:骨折复位后先用绷带自远端向近端缠绕1-2层作为内衬以保护皮肤,然后再安放小夹板此时应先放置对骨折固定起主要作用的两块小夹板,在小夹板外再用绷带包扎覆盖,以保持各层小夹板的位置,最后,由近侧到远侧用3-4条横布带缚扎,每条横布带应绕肢体两周后结扎横带调节小夹板松紧度的作用,一般在结扎后能不费力地上下移动1cm为松紧适度2)一次包扎法: 骨折复位后内衬绷带,然后将几块小夹板一次性安放在伤肢四周,最后用3-4条横布带捆扎固定此法小夹板位置易移动,应经常检查三)注意事项,小夹板固定后应注意被固定部位的变化密切观察伤肢的血液循环情况,尤其是固定后的1-4天更应注意肢端动脉搏动、温度、颜色、感觉及肿胀程度,若有循环障碍应立即松解并重新包扎固定。
嘱患者抬高伤肢以利于消肿经常调整小夹板的松紧度,若压垫部再现疼痛要及时检查和处理,并指导患者及时进行功能锻炼 小夹板固定经常用于四肢急性损伤的临时固定,以便在运送途中不引起伤情加重如已明确有四肢骨折,一般应由医务人员进行复位和石膏固定等四、支架固定 常用支架有前臂 托板、颈托、围领、围腰等支架的固定作用比石膏固定差,但具有轻巧、简便的特点,可根据需要定时佩戴和取下,一般适用于不需要持续固定的伤病患者 五、其他固定方法 大部分骨折需经临床医生诊断后视伤情行复位术,再用石膏固定或钢针、钢板固定观看相关教学录像 保健小知识讨论:学生自己组织,老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