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菌基础知识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799791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2.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食用菌基础知识1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食用菌基础知识1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食用菌基础知识1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食用菌基础知识1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食用菌基础知识1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食用菌基础知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用菌基础知识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章 食用菌基础知识,第一节 食用菌的形态结构,一、菌丝体的形态结构 菌丝孢子是微小的繁殖单位,在适宜条件下萌发形成管状的丝状体,每根细丝叫菌丝。,食用菌菌丝可分为:第一次菌丝又称初级菌丝、单核菌丝,每个细胞中只含有一个细胞核。初级菌丝不会产生子实体。 单核菌丝发育到一定阶段,两个单核菌丝体的细胞质融合在一起,变成双核细胞。这也称二次菌丝或双核菌丝、次生菌丝或异核菌丝。双核细胞内含有两个遗传性不同的细胞核,在菌丝细胞横隔膜上方有布扣状的锁状联合,有产子实体的能力。 第三次菌丝又称结实性双核菌丝或三生菌丝,它已不是散生的、无组织的双核菌丝,而是有一定结构;形成菇耳子实体的双核菌丝。,典型担子菌

2、的生活史,菌丝由顶端生长,在基质中蔓延伸展,反复分枝,组成菌丝群通称为菌丝体 1、菌索:由菌丝形成的绳状。 2、菌膜:由食用菌表面一层菌皮。 3、菌核:由菌丝形成核状。 4、子座:由菌丝组织和疏丝组织构成的容纳子实体的褥座状结构。(子座:是由营养菌丝生长阶段到生殖生长阶段)。,二、菌丝的组成体,猪苓,蝉花,三、食用菌的分类地位,食用菌的分类,主要是根据食用菌的子实体及孢子的形态特征。 担子菌门(主要) 包括:花耳目、银耳目、木耳目、非褶菌目、伞菌目和腹菌纲(鬼笔目和马勃目)。 子囊菌门 包括:球壳目、盘菌目和块菌目,四、子实体的形态,子实体是担子菌长出地面的地上部分,样子很象插在地里的一把伞。

3、地下还有白色丝状,到处蔓延的菌丝体,这是担子菌的营养体部分,即非繁殖器官。 在一定温度与湿度的坏境下,菌丝体取得足够的养料就开始形成子实体。子实体初期象个鸡蛋露出地面,迅速发育成子实体,有菌盖、菌柄、菌托、菌环等。成熟子实体的形状、大小、高低、颜色、质地等差别很大。大的直径可达40厘米左右,高可达50厘米左右;小的直径不过半厘米,高不过1厘米。,菌盖是子实体最明显的部分,好象一顶帽子。形状多种多样,一般常见的有钟形、斗笠形、半球形、平展形、漏斗形等。 菌盖颜色十分复杂,虽然可以基本上辨别出白、黄、褐、灰、红、绿、紫等颜色,但是各类颜色中又有深、浅、淡、浓的差异,更常见是混合色泽。幼小与老熟时它

4、们的颜色可以不同,中央与边缘颜色更是常有差异。,菌盖,菌盖表面有干燥的、有湿润的、有粘的,有光滑的、有粗糙的,还有的具有各种附属物:如纤毛、环纹、各种鳞片等。 菌盖表面有皮层。在皮层菌丝里含有不同的色素,因而使菌盖呈现各种不同色泽。,菌盖边缘的形状也不一样,幼小时与成熟后的形状可以完全不同。成熟后一般可分成内卷反卷、上翘、延伸等。 周边有全缘而整齐的,也有呈波浪状而不整齐或撕裂的。,菌肉,皮层下面便是菌肉,一般由长型的丝状菌丝组成,有的则由膨大的泡囊状菌丝组成。 菌肉颜色以及受伤后颜色的变化,常因种类不同而不同。一般菌肉多呈白色或污白色,有的呈淡黄色或红色等。例如牛肝菌菌肉受伤后多变为青蓝色,

5、稀褶黑菇先变成红色后变黑色,卷边网褶菌伤后变褐色,而变黑蜡伞伤后变成黑色。,菌柄,菌柄多数生在菌盖的中央,有的偏生或侧生在一边; 菌柄的质地,有肉质,蜡质,纤维质或脆骨质等; 有的与菌盖不易分离,有的极易分离; 颜色也有多种多样; 形状也各不相同,如圆柱状、棒状、纺锤状、杵状等; 长短从1厘米到50厘米,粗细从1毫米到12厘米; 菌柄基部有的膨大成球形,末端有齐头、圆头,尖头或根状等。 菌柄表面特征也有多种,有的有纵行棱纹、沟纹、网纹、陷窝、腺点,有的光滑,有的有多种多样的附属物,如鳞片、碎片、茸毛、颗粒、纤毛等。 菌柄有的实心,有的空心,有的填塞。 但这些形状是可随生长阶段而有一定的变化。,

6、菌环,菌环是内菌幕的遗迹。原来菌盖在发育中,它的边缘和菌柄连接着,形成一层膜叫内菌幕这层膜也有厚的、也有薄的、也有成蛛网状的。子实体长成后,内菌幕常在菌柄上留下一个环状物,这就是菌环,也可以在菌柄上或菌盖的边缘留些碎片或丝状物。,菌托,子实体在发育早期外面有一层膜包着,这层膜叫做总苞或外菌幕,有的很厚,有的薄些,在子实体发育过程中,膜薄的常消失掉,不留什么明显痕迹;膜厚的常全部或部分的遗留在菌柄的基部,形成一个袋状物或杯状物,这就是菌托。 它的边缘整齐或不整齐,有的不成苞状或杯状而成为几圈残片,环绕在菌柄的基部。外菌幕的残片也经常贴附在菌盖的表面,形成各式各样的大小不同的鳞片、碎片或颗粒,而成

7、为那个种的特征之。,子实层体,子实层体是长在菌盖下面产生子实层的部分,有的呈叶状,叫作菌褶;有的呈管状,叫作菌管;有的呈针刺状,叫作菌刺。菌褶呈放射状排列,向中央连接菌柄的顶部,向外到达菌盖边缘、子实层就排列在菌褶两侧,或存在于菌管里面的周围。,菌褶,经常看见的菌褶颜色,一般是孢子的颜色。幼嫩时一般是白色,老熟后变成各种不同的颜色。菌褶的形状有宽的、窄的,三角形的。有等长的、不等长的、分叉的等。菌褶与菌柄连接的方式是分类重要依据之一。通常有以下几种: (1)离生:菌褶不与菌柄连接,因而在菌褶与菌柄之间有距离。 (2)弯生:菌褶与菌柄连接处稍微向上弯。 (3)直生:菌褶直接与菌柄连接,不向下延长

8、,也不向上弯曲。 (4)延生:菌褶沿菌柄向下延伸。,菌管,菌管可长可短,与菌柄连接的方式一般与菌褶与菌柄连接方式相似。也有离生、弯生、直生和延生等方式,有的容易和菌肉剥离,菌管间也极容易相互分离。但那些不成放射状排列而类似菌褶的,就不容易相互分离。它们的颜色多样,与菌管口部的颜色相同或不相同。,子实层,菌褶的两侧和菌管的里面布满子实层。子实层中有担子、囊状体等。担子通常棒状,有四个小梗,上面各生一个担孢子。有时只生两个小梗,产生两个担孢子。,担孢子,担孢子简称孢子。它的形状、颜色、大小、花纹是蘑菇分种的重要依据之一。 形状有圆的、卵圆的、椭圆的、圆筒形的、多角形的、星状的等。 担孢子的外面有一

9、层或两层膜,膜光滑或粗糙,有小疣、小刺、网纹、棱纹等。,第二节 食用菌的生长发育与生活史,一、食用菌的生活史 1. 担孢子萌发 2. 初生菌丝 3. 次生菌丝 4. 三生菌丝-子实体 5. 产生担孢子,典型担子菌的生活史,二、食用菌生理,食用菌种类不同,摄取营养的方式也不一样。 腐生。如:长在朽木上的木耳、香菇以及长在腐烂有机质上的草菇及其他食用伞菌等。 寄生。这类食用菌从活着寄生的细胞中吸取养分,这类食用菌数目极少,且多为引起木材腐朽菌。其中可食用的种类有蜜环菌 共生:大多数森林蘑菇属于菌根菌,它们与植物树木共生。松林中的松茸和牛肝菌,它们都和松树、楝树等的根建立有共生关系,产生了菌根结构进

10、行共生生活。,食用菌吸收养料必须是可溶性的物质。食用菌的营养物质都是来源于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高分子物质,但这些物质都不溶于水,因而食用菌难于利用。一般是靠食用菌所具有的酶,把这些物质分解成可溶性形态,然后溶于水中被食用菌吸收利用。 食用菌生长发育是靠菌丝尖端的生长点,通过顶端的延长而生长的。,食用菌在生活时需要多种多样的营养物质,除水和氧气外;还要碳、氮、钾、磷、硫、镁、铁等大量元素和一些微量元素。食用菌对营养物质的要求各不相同,有的食用菌对营养物质要求不严格,另有一些食用菌则对食物有选择。,(一)温度,根据食用菌菌丝所需的最适温度,可把它们分为三大类: 1. 低温型:最适温度2428

11、,如金针菇、滑菇、松茸,最高温度30。 2. 中温型:最适温度2430,最高温度3234。如香菇、蘑菇、银耳、黑木耳。 3. 高温型:最适温度2834,最高温度36。如草菇、茯苓。,根据子实体分化(开始出现原基)和温度的关系可把食用菌分为两个类型: 1低温型。最高不超过24,最适在20以下,如香菇、朴菇、蘑菇、紫孢平菇、猴头菌。 2中温型。最高可达30以上,最适24以上,如草菇、凤尾菇、鲍鱼菇。,一般说来,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比菌丝体生长的最适温度低。根据温度变化与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关系,可把食用菌分为: 恒温结实性,即保持一定的恒温,就可以形成子实体。如金针菇、蘑菇、猴头、黑木耳、草菇。 变温结

12、实性,即变化温度才形成子实体;恒温不易形成子实体,如香菇、平菇。,各种食用菌对温度的要求,由于子实体含有比菌丝体更多的蛋白质、糖类等有机化合物,含水量特别大,极容易受病原菌的感染危害,因而在栽培过程中,子实体发生的温度宜控制在稍低一边。,(二)水分和湿度,因为食用菌是喜湿的生物,不论是孢子萌发、菌丝生长,子实体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水分和空气相对湿度。食用菌的各生长发育阶段都需要水分,其子实体发育时需水量更大。 水分主要来自培养料,一般适合食用菌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是60%左右。培养料的水分常由于蒸发或采收而受损失,因此平时根据情况喷水。,各种食用菌对培养基水分和空气湿度的要求,(三)营养,碳素、氮素

13、、无机盐和维生素等是食用菌营养物质。 食用菌最重要的营养来源是碳源。作为碳源,除少数的碳水化合物不能被利用之外,它们能利用自单糖到纤维素等各种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如:纤维素、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半乳糖、糊精、淀粉、半纤维素、木质素、有机酸、某些醇类等。,氮素是食用菌合成蛋白质和核酸必不可少的主要原料。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尿素、氨、铵盐和硝酸盐等。蛋白质必须经蛋白酶分解成氨基酸后才能被吸收;其他小分子氮素化合物菌丝体可直接吸收。 碳和氮的比例也要恰当,一般认为食用菌在营养生长阶段碳氮比(C/N)以20 : 1为好,而在生殖生长阶段碳氮比 以30 : 140 : 1为好。,在食用菌的生长发

14、育中还需要一定的无机盐类,如:磷酸二氢钾、硫酸钙、硫酸镁、氯化钠、硫酸锌、氯化锰等。这些无机盐中的金属元素磷、钾、镁为最重要,适宜浓度是每升培养基加100500毫克,而铁、钴、锰、锌、钼等微量元素,每升培养基只需14毫克。这些金属元素在普通水(河水、自来水)中都有,一般培养料不再添加。 食用菌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生长素,量很微,但必不可少。,近年来,人们栽培食用菌所用原料,广泛采用棉籽壳。 据分析:棉籽壳含粗蛋白73,粗脂肪3.45,粗纤维 36.99,无氮浸出物73.99%。其物理性能良好,能使水分和空气的矛盾得到解决,以满足菌丝生长的要求,棉籽壳的表面密布的一层棉纤维,在合适的水分

15、、空气和温度的条件下首先分解,加之壳内残存的棉籽碎屑,也易分解利用;经过试验,1斤干棉籽壳能产1斤左右的鲜平菇,最高达4斤左右。特别适合栽培猴头、银耳、朴菇、草菇,具有制作简便,出菇早、产量高的优点。,(四)酸碱度(pH值),pH值是影响食用菌新陈代谢的重要因素。基质中酸碱度的适合与否,首先关系到酶的活性。酸碱度适宜,生理活动就正常,食用菌的生长发育就顺利、旺盛;反之,生理活动就受到阻碍,甚至引起死亡。 大多数食用菌,喜酸性环境。适宜菌丝生长的pH值在38间,最适pH值为5.0 5.5,大部分食用菌在pH值大于7时生长受阻,大于8时生长停止。,各种食用菌对酸碱度的要求,在栽培的过程中,由于菌丝

16、的代谢产物有机酸(碳酸和草酸)积累在培养料中,会使料逐渐变酸。菇床上的杂菌和危害食用菌的许多真菌性病害的病原菌,它们最适合在弱酸性的环境下生长。 因此在整个栽培过程中,必须经常注意调节培养料的pH值,防止其下降得太厉害。常用来调节pH值的是用23的碳酸钙乳浊液或12石膏粉,还可采用1的石灰水清液进行喷射。此外,还可在配制培养基时添加 0.2的磷酸二氢钾等缓冲物质,使培养基不致因pH值下降过多而影响菌丝正常生长。,(五)光线,菌丝生长阶段一般不需要光线,光线对食用菌菌丝生长会产生不良影响; 一定的散射光,对食用菌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却有很大影响。如香菇、草菇等食用菌在完全黑暗条件下不形成子实体;平菇、灵芝等食用菌在无光下虽能形成子实体,但菇体生长畸形,只长菌柄不长菌盖,不产孢子。 有的食用菌甚至连散射光线也不需要,如双孢蘑菇、大肥菇及茯苓等,可以在完全黑暗的情况下完成其生活史。,光线还直接影响着食用菌子实体的色泽,光不足时,草菇是灰白色,黑木耳的色泽黄淡,各种菇的色泽不理想,商品价值降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