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790402 上传时间:2019-03-01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5.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安义中学高中生物4.4群落的演替课件新人教版必修(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4节 群落的演替,对群落的“动态发展观”,1883年8月7日 喀拉喀托火山爆发:爆炸声是有史以来最响亮的声音,时间:,1883 年 8 月 7 日,地点:,印度尼西亚,事件:,喀拉喀托火山 大爆发,蜘蛛,202种动物,621种动物,880种动物,小草,小树林,几 年 后,1909年,1919年,1934年,1883年,火山爆发,群落,群落,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另一个,代替的过程。,被,群落的演替,一、群落的演替类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自主阅读P79),上皮层,下皮层,粉芽,地衣是藻类和真菌共同生活而成的共生体。 藻类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料供给真菌。真菌吸收外界水分、 无机盐和二氧化碳

2、供给藻类,相互间形成互利共生的关系。,菌 丝,藻类,裸岩上的演替,群落演替的类型,裸岩阶段,请思考,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相同?,农 田,弃 耕,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灌木林,树林,弃耕农田上的演替,在干旱的荒漠上很难形成,一年生,发生在裸岩上的 演替过程,森林阶段,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弃耕农田上的 演替过程,乔木蔚然成林,荒芜,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小灌木丛,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与裸岩上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类型,1、初生演替(primary succession)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

3、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secondary succession)原有的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烧演替、弃耕演替、放牧演替等。,两种演替类型的比较,弃耕农田上的演替,裸岩上的演替,实例,人类活动较为关键,自然因素,影响因素,较快,缓慢,速度,经历的时间短,经历的时间长,时间,原来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起点,次生演替,初生演替,类型 内容,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

4、的影响,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群落,大量开垦直接导致农牧渔业生产能力和环境质量下降。开垦的结果是:水土流失,江河蓄洪能力下降,以及土地严重退化。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 2003 年1月起开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退耕还林、还草、还湖,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1.下列哪项不是群落演替的趋势( ) A生物种类越来越多 B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 C有些物种可能灭绝 D生物种类越来越少,2.关于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在多年的旧墙壁上生出的苔藓说明了人类活

5、动的影响 B披荆斩棘,开出一条道路 C由于化工厂污水的排放,河水中的植物群落改变了 D过度放牧和城市的出现都属于人类对群落演替的影响,3.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4.在群落演替中,下列最不可能发生的是( ) A群落中物种的组成不断变化 B开始时物种数目增多,然后趋于稳定 C在初始阶段之后,群落中生物物种的总量下降 D无生命的有机物总量增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