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7488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与化学课程整合研究霸州市第一中学 王福玲摘要:所谓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是指通过学科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改善教与学的效果,实现传统教学模式的创新。当然,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不是简单的结合,不是被动的融入,而是高层次的主动适应,它将带来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资源的变革,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作用和师生之间关系的变革。不仅仅表现为策略或内容上的交叉、渗透、组合、综合,更重要的是它们所表达的是一种新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关键词:化学 整合 资源库 学教并重正文:一、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武装教师的头脑

2、,提高教师的思想认识。在开始的时候,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认识出现了偏差,错误的认为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就是利用微机引导学生在互连网上学习。大家知道,化学学科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的发明、创造一般是从化学实验中获得的,化学理论的建立也必须依靠实验作佐证,化学实验内容具有非常丰富的教育价值,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微机上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势必在学习过程中不能进行化学实验,只能进行实验模拟,在很大程度上,实验模拟的可视性很好,但可信度却很差。基于以上的认识,在一段时间内,本人对于信息技术与

3、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存在抵触情绪。后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才认识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的课程整合不仅仅是利用微机引导学生在互连网上学习,它囊括的内容相当广泛,例如:早些时候常说的微机辅助课堂的教学等,既包括狭义上的网络学习,又包括广义上的网络学习。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教育改革的深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育越来越密不可分,要摒弃传统教育教学的弊端,作为教育工作者必须掌握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用崭新的教育理念看待课程、教学,才能把握课程整合的实质与关键。课程整合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认识,实践到推广、普及的过程。2、要重视化学学科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化学是一门信息量很大的科学,学科教学资源是

4、学科课程整合的基础,没有资源,整合就无从谈起。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本人深受资源匮乏的困扰。刚开始的时候,为了上化学平衡的课,四处网罗有关动态平衡微观模拟课件,但都不能很好的与我的教学设计兼容,不得不花很大的精力自己制作课件。为了上一节碱金属的公开课,为了让学生在感性上对铷和铯与水反应有多么的剧烈有认识,而四处搜罗铷和铯与水反应的录象,甚至联系购买铷和铯。诸如此类的困扰,大家也会有体会。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化学的探究学习过程中,都需要大量的资源支撑,仅有教材、参考书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大量围绕化学课程,基于信息技术的数字化资源。可能有人会说,网络资源瀚如烟海,还用你来开发?其实不然,正是如此,

5、才更要教师将相关资源进行搜集、整理和加工。在网络上搜集过资料的人对此都深有体会,我们总不能让学生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大海捞针吧。资源库的建设和开发,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这需要大家的通力合作,需要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当然,我们提倡学生亲身经历对自然或社会的探究,收集第一手的资料,与在图书馆、网络或资源库的第二收资料相结合,因为,这两种资料及其收集过程中所培养出来的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价值和重要意义。3、要重视教学设计的“学教并重”教学设计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规划蓝图,教学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的好坏。教学设计一般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创设学习情境。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不同,创设不同学习情境。

6、如:社会、文化、自然情境;问题情境;虚拟实验环境等。在学习情境中学生进行观察、思考、操作,在这里,可利用多媒体课件、网上教学资源创设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探索学习。教师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特征、相互关系、规律等并进行思考,利用 NetMeeting 或 BBS 等进行协商或发表意见。 学生实践、验证阶段。学生通过观察、思考、交流,对所获取的信息经过初步整理,加工后会得到一定的结论或提出某些假说,需要对这些结论或假说加以验证。在这里,可利用信息技术的播放演示功能,重新展示学习情境。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和归纳总结。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自测评价,以了解学习效果。教学设计应针对教学模式的各个环节进行教

7、详尽的设计和规划。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逐步加大探究力度。整个高中应形成一个系统的学科探究目标。探究教学活动的数量应由少到多,使教师和学生都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切忌“一刀切” 。从每一节的教学来看,在探究问题的设计上,也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不同层次的探究情境。4、要重视课程整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改进信息技术是教师教学的辅助工具和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在实施课程整合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方法的优点,使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达到学习的目标。在这个过程中,粉笔和黑板的作用要逐渐淡化,代之而起的将是多媒体和网络;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要被重新定位,单纯教师讲学

8、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教学局面将被改变;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不断提高。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当前教学改革的新亮点,它的发展无疑将为新的教学理念的实现开辟出美好的前景。二、在实现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课程整合中应注意几个问题1、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需要一个过程,不能急于求成。数字化学习方式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有者本质的不同,这个转变需要过程,从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到数字化资源的建设、从学习者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到主动探究式的学习以及数字化学习环境的建设都需要一个过程。因此且不能急于求成。2、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要处理好的几种关系。 传统教育教学手段与信息技术手段之间的关系化学学科

9、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实验的直观性、真实性是任何先进的技术手段都代替不了的,绝对不能以动画等媒体流替代所有的实验。目前,在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过程中,出现过两种很不好的倾向。一是教学应用上的极端化倾向这种倾向的最大特点是将信息技术应用到了“极致” ,无论什么课型,无论是否有必要,甚至板书都要应用信息技术,似乎没有信息技术就不是一节课。以至于学生变得害怕上课。对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应该深入而全面,不能局限在“媒体论”的阶段,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应该是多样化的,学无定法,教也无定法,我们不应追求一个统一的模式,更不能流于形式,否则会走得太偏,不是不用,回到老路上,就是流于形式的处处都用

10、。在这一点上,化学学科显得更加明显些:如实验操作绝对不能完全由信息技术代替。传统的教学手段也有它的优势!不能用信息技术手段完全取代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另一种是软件制作上的极端化倾向这种倾向的最大的特点就是认为,教师的教学课件必须由教师本人编制,并追求制作课件的平台的先进性。不是有一段时间就追求课件制作要用 Authorware、3D Max、网页等等吗。这种倾向只能无穷尽的增加教师的负担,对教学质量的提高、素质教育的深入、教育教学方法和技术的发展和改进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在课程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是用的,不是作的。当然,作为一线的教师,能够自己制作教学软件更好,但如果有高水平的、符合自己教学

11、思想的教学软件就没有必要再费神费力的重新自己编制软件。我认为,只要能将信息技术恰倒好处应用到日常教学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点,弥补传统教育教学手段的不足,就是好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课例。因此必须注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实效性。 关于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关系传统的课堂教学是 40 或 45 分钟为一个时间段,而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是不可能使所有的学生在一节或两节课内就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中一节或两节课的内容完成,即使完成了,也只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无法达到教学的目的。正是这种明显的冲突,引来了在众多的反对声。其实,产生这种反对声正是由于对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认识错误而造成的。现行的

12、教材是以知识传授为核心,能力培养为立意的体系,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如果所有的课都要这样去上,那只能是作秀。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除了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之外,目前主要的还是网络下的课堂教学。如果将来有一天,教材和教学进度的安排都转变为以培养能力为核心的化,都采用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也未尝不可。 学生低探究能力与实施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高探究能力要求之间的关系在基于互联网的探究式教学实验研究的过程中,普遍感觉到学生的探究能力十分欠缺,而且个体间的差异极大。众所周知,能力的形成需要一个过程,探究能力的形成更是需要一个长期的培养过程。这种能力的培养,最好从幼儿

13、园、小学就开始。可惜的是,现在大多数地区的幼儿园、小学甚至初中根本就不重视,因此进入高中的学生非常缺乏探究的经验与能力。探究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网络型课程整合的教学时间和教学进度的安排。因此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前必须了解学生的探究能力达到了什么水平、知识基础能够达到什么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可能存在的主要差异是什么等问题。最好是在基础年纪(如刚入学时)调查研究整个年级学生探究能力的基本水平,并制定本学期期望达到的能力目标。这需要学校建立一个能力发展系列目标,各学科通力合作,帮助学生形成以自主学习、探究学的能力基础。一旦基础探究能力形成之后,各学科就可以进一步强化学科探究能力,一旦学科探究能力形成,

14、学习效率自然提高,教学进度和教学时间的问题自然就好解决了。参考文献:1刘云生.信息网络时代与教育最优化J.学科教育,2002,(3):23-30.2蓝考武.多媒体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化学,2002,(9):53王祖浩,等.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解读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4化学课程标准研制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S.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5李伟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探索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6胡霞.化学多媒体 CAI 的应用评价及前景展望 J.化学教学,2002,1):24-25.7梁正,梁芳.网络环境下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探讨与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2,(12):47-4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