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6775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容城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4月月考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选择题(共 40 题,每题 2 分,共 80 分)1、在古代中国,农业被统治者看作是立国之本。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农业的说法正确的有中国早在七八千年前的黄河流域和珠江流域就形成了农耕经济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和水稻的国家之一古代中国采用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唐代的曲辕犁能够控制耕土的深浅 A B C D2、应劭风俗通义佚文述:“牛乃耕农之本,百姓所仰,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材料表明()A牛耕在农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B牛耕在当时开始出现C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特点 D农耕经济在国家中的重要地位3、唐代诗人王维在丁寓田家有赠一诗中写道:“晨鸡鸣邻里,群动从所务。农夫行饷田

2、,闺妾起缝素。 ”对其解读错误的是A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B以家庭为生产单位 C男女分工明确 D田园生活自然悠闲4、 “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红”(摘自墨子)在以下选项中,与这一现象相符的是: 早在旧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不断改革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具有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A B C D5、某古代水利工程“旱则引水浸润,雨则杜塞水门” 。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馑。 ”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千二百人护之” 。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芍陂6、古罗马普林

3、尼在其自然史中写道:“中国产丝,织成锦绣文绮,运至罗马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人工巧妙达到极点。 ”材料反映出A当时中国与罗马有直接贸易往来 B苏州是当时著名丝织业中心C中国的丝织业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D当时罗马朝廷生活奢侈腐化7、古代南京云锦集历代织造工艺之大成,位列中国古代四大名锦之首,是专供宫廷御用或赏赐功臣之物。云锦配色多达十八种,大量使用金线,形成金碧辉煌的独特风格。其织造工艺高超,用“七个范子,八个障子”就能把杂乱无章的线理得井井有条,成语“七上八下”就出自云锦。南京云锦最有可能生产于A民营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工场手工业 D家庭手工业8、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人士的喜爱

4、。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南北朝时期成功烧制出成熟的白瓷 B中国古代瓷器精品大部分出自官窑C唐朝时青花瓷、彩瓷大量行销海外 D清朝时期生产的珐琅彩闻名中外9、 “南海 I 号”是发现于南海北部、沉没于 800 多年前的宋代木质船,现已出土数千件完整的宋代瓷器,还出土了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认为, “南海 I 号”的发现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它所提供的历史信息可能包括 : 海上陶瓷之路的盛况 宋代造船技术的发展 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制瓷技术的进步A B C D10、中国古代每一个历史时期手工业发展水平常以某种手工业品为代表,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商周/铁器唐宋/陶器明清/瓷

5、器 B商周/漆器唐宋/青铜器明清/瓷器C商周/玉器唐宋/漆器明清/玻璃 D商周/青铜器唐宋/瓷器明清/棉布11、 “大抵徽商其所积蓄,则十一在内,十九在外。 ”材料表明徽商A注重扩大对外贸易 B注重扩大商业资本 C注重谋取政治地位 D注重扩大经营范围12、有学者指出:“划分官方指定市场区域的边界并将其与居住区分离开来的管理瓦解了。有形的分区壁垒已彻底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更为自由的街道模式。 ”与这一现象说法相一致的是()A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B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客C日中而市,交易而退 D坊巷桥门及隐蔽去处,俱是铺席买卖13、 新唐书卷 54食货志 “(唐)宪宗以钱少,复禁用铜

6、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地方的驻京办事处)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 。 ”对材料认识不正确的是() A增加了政府货币的供应量 B减低了铜钱的需求,缓和了钱币的不足 C便利了商品流通 D “飞钱”实质是一种汇兑业务,不行使货币的职能14、明朝张瀚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入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15、16 世纪晚期,山东某地开始出现“地多烟草、木棉、转卖四方,五谷之利不及其半”的情况,这说明当时该地农业经济衰退农业结构发

7、生变化商品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兴起A B C D16、新唐书.百官志记载:“两京诸市署:令一人,从六品上;丞二人,正八品上。掌财货交易,度量器物,辩其直伪轻重凡市,日中鼓三百以会众,日入击钲三百而散。 ”这主要是说明A、唐通过有效管理促进城市商业发展 B、唐商品经济繁荣 C、唐朝城市商业发展 D、唐朝读“市”的贸易不加任何限制17、两宋时期的商业比较繁荣,表现有纸币产生造船业发达海外贸易兴盛出现了众多重要的工商业城市A、 B、 C、 D、18、 喻世明言中有一句谚语:“一品官,二品贾” 。 二刻拍案惊奇中记载:“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科第反在次者。 ”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A汉朝推行重农抑商政

8、策 B唐朝商品经济发展 C徽商活动遍布全国各地 D商人地位不断提高19、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史实能够说明这一论点的是A租佃制经营方式已推广到全国各地 B世界白银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C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有较大进步 D. 苏州丝织业“小户” “听大户呼织” “计日受值”20、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 200 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和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对材料中“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的准确理解是A因实

9、行闭关锁国政策而丧失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 B中国传统的农耕经济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C西方的工业革命没有对中国产生较大影响 D没有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要的资本和市场21、促使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因素有:清朝政府的支持 洋务运动的诱导 外商企业的刺激 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A、 B、 C、 D、22、下图反映的历史信息与图二反映的历史信息相比,主要区别在于 继昌隆缫丝厂 汉阳铁厂A是否采用机器生产 B其产品是否直接投入市场 C是否雇佣工人进行生产 D资金是否充足23、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社会并存的经济成分有: 自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洋务企业 外国资本主义企业A、 B、 C、 D、24、

10、茅盾的小说春蚕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但他很相信陈老爷的话一定不错。并且他自己也明明看到自从镇上有了洋纱、洋布、洋油这一类洋货,而且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 ”以下对这段描写的理解正确的是: 小农经济受到沉重打击 列强对中国进行商品倾销 中国的自然经济完全瓦解 列强的侵略客观上推动了近代交通运输业的发展A、 B、 C、 D、25、19 世纪后期,烟台、青岛等开埠通商,引发了山东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下表是今济南地区的章丘、济阳在 20 世初花生种植面积占耕地百分比变化表(章有义的中国近代农业史资

11、料 )对该表的正确解读是1900 1915 1920 1924山东章丘 0.1 35 45 50山东济阳 0.2 15 25 40农产品已商品化 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两地经济融入世界市场 经济作物种植比例上升A. B. C. D.26、张謇曾说:“我们儒家,有一句扼要而不可动摇的名言天地之大德曰生 。这句话的解释,就是说一切政治及学问最低的期望,要使得大多数的老百姓,都能得到最低水平线上的生活。 ”因此,他把自己创办的纱厂命名为“大生” 。从这个角度看近代民族企业A.发展民族工业,救亡图存 B.应大力发展重工业 C.以轻工业为主,注重民生 D.儒家思想指导商业27、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 184

12、01956 年间我国五种经 济形态的发展变化情况,其中表述不正确的是A经济形态在中国近代虽然逐渐解体但始终占据主导地位B经济形态对近代中国起到了“破坏”和“建设”双重作用C经济形态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D经济形态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的主流28、外国商业扩大到中国内地,促进了中国商人阶级的发展,他们不久就接管了西方商品的销售。早在 1869 年,英国一位商人说道:“由于在语言上占优势、拥有市场、开支较低,中国人几乎垄断了商业经营。 ”这段材料说明了在近代中国A列强商品输出靠中国商人经营 B外商和华商形成竞争共生关系C民族资产阶级掌握了经济命脉 D中国商人占据市场的主导地位29、右图所示

13、是民国九年报纸中刊登的一则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A.马克思主义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30、光绪十四年(1888 年),曾国荃在奏疏中说:“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旺,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遐迩周知。据皖南茶厘总局(征收茶税的机构)具详,十三年统计亏银将及百万两,不独商贩受累,即皖南山户园户因之交困。 ”上述材料说明A西方资本主义经济掠夺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B中国的出口性农副产业无法掌控自身命运C中国经济未被真正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D西方列强的侵略阻碍了中国商品经济发展31、 “通州之设纱厂,为通州民生计,亦即为中

14、国利源计。通(通州)产之棉,力耕丝长,冠绝亚洲,为日厂之所必需,花往纱来,日盛一日,捐我之产以资人,人即用资于我之货以售我,无异于沥血肥虎,而袒肉以继之,利之不保,我民日贫,国于何赖?下走(我)寸心不死,今厂工已毕,纱机已开,凡我共事之人,既各任一事以专责成。 ”材料反映的主要思想是A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 B发展实业挽回国家利益 C创办实业解决民生疾苦 D学习西方发展资本主义32、某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一则材料:民国某年 1 月8 月,1 美元同当时中国货币的兑换比价从 178 万元上升至 11088 万元。据此可推断该现象A发生在国民政府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期 B主要原因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美元升值C不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严重失实,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发生33、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 ,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 。这反映了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