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6771 上传时间:2017-05-16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13.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汉字和汉民族思维模式,思维模式贯穿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汉字形体结构上也能反映部分汉民族的思维方式,但只能反映其中的一个方面,并且反映出的主要是早期的原始的思维模式。从汉字所反映的汉民族人的思维模式大概有以下几种:整体性、相对性、辩证性、形象性和模糊性。,一、整体性思维方式,所谓整体性,即善于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如认识人则把人和整个自然联系起来,探究天地人的关系,讲究天人合一。医学上则主张辩证施治标本兼治,主张头疼医脚。这种思维模式在汉字上也有表现,如汉字贯通形音义,造字多按事物大类分类加偏旁,一词多义、一字多词等。,(一)贯通形音义,每个汉字都是形音义的结合体,三者当中,形义结合更为紧密。使得汉

2、字具有跨时间、跨空间、跨语言的优势。,肖天柱关于汉字问题的反思(海南师院学报1989.3):“汉字可以用同一形体,在记录同一意义的前提下,以同样的表现能力通故而达今今人能从文字上避开语音的变异而通古人之意,历史上语音的变异整体上没有影响汉字的书面交际。”,如甲骨文金文的不少材料我们可以大体读懂,体现跨时间的优势;天南地北方言差异极大,而可用汉字交流,体现跨空间方言的长处;日本韩国的部分材料大体可以读懂,体现出跨语言的优点。,(二)类化加偏旁,形声字造字时,先以该概念所属的大范围字形为义符,辅以同音字形作声符。给新创的汉字规定一个表示意义的偏旁,这样字形本身也就承担了部分意义,让人对该字形有一个

3、明确的类属概念。经典释文序录:“飞禽即须安鸟,水部便应着鱼,虫属要作虫旁,草类皆从两中。”汉字形声字占80%强,均属于这种造字法。还有很多外来词也采用这种方法。如:,狮子:汉书大宛传:“(乌弋)有桃拔、师子、犀牛。”北魏杨玄之洛阳伽蓝记:“师子者,波斯国胡王所献也。”后加犬旁作“狮子”。玻璃:源自梵语,有“波梨”“颇黎”等写法,后类化加偏旁“玉”。凤凰:最早写成“凤皇”,后变今天的写法。如现代新造汉字多采用类化偏旁,如化学元素:金属加“金”,镭铀钚钍镁;非金属固体加“石”,砷硒硅硫;气体加“气”,氧氢氦氖氨氯等。,(三)一字表示词组义,不少汉字记录的是一个完整的语义,是组成这个汉字所有部件的语

4、义集合。还有不少表示的是一个词组的意义。如会意字中:歪、甭、孬、汆、粜、籴、耷、劣、楞、忐、忑等就是由各构字部件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语义。再如:,盥:说文:“盥,澡手也。从、水,临皿。春秋傅曰:奉匜沃盥。”段注:“沃者自上浇之,盥者手受之而下流于盘。”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甲文)象仰掌就皿以受沃。”沬:甲说文:“沬,洒面也。頮,古文沬,从廾水,从页。”尚书顾命:“甲子,王乃頮水。”马融注:“頮,洗面也。” 洗:说文:“洒足也。”汉书郦食其传:“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颜师古曰:“洗,洗足也。”,二、相对性的思维模式,汉民族先民们在造字时能根据一些

5、实物两两相对的情况,创造出不少两两相对的汉字。还有一些汉字形体是相互对立而创造的。,(一)概念相对,概念相对最典型的是性别的对立,汉先民对此问题辨析得非常清楚。如:男女、公母、雌雄、牝牡等。还有根据具体动物造出的专用区别性别的字词。如:尔雅的释兽释畜两章中就有不少这样的情况。如“马,牡曰骘,牝曰騇” “羊,牡羒牝牂”“鹿,牡麚牝麀”。本草纲目:“牛之牡者曰牯、曰特、曰犅,牝者曰牸。”,此外还有古书中常常使用两个字合称一种动物,这两个字本身就是一雄一雌。如凤凰、麒麟、鸳鸯、霓虹等。,凤皇、麒麟,诗大雅卷阿:“凤皇于飞,翽翽其羽。”毛傅:“凤皇,灵鸟,仁瑞也。雄曰凤,雌曰皇。”唐慧琳一切经音义卷十

6、一:“麒,麒麟。仓颉篇云:牡曰麒,牝曰麐。”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兽则麒麟角。”司马贞索隐:“张揖曰:雄曰麒,雌曰麟。郭璞云:麒,似麟而无角。”,鸳鸯,唐袁稹有鸟二十章之十六:“有鸟有鸟毛羽黄,雄者为鸳雌为鸯。”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鸳鸯,匹鸟。”郑玄笺:“匹鸟,言其止则相耦,飞则为双。姚际恒诗经通论:“何玄子曰:凡诗言于飞者六其以雌雄连言者,惟凤凰于飞及此鸳鸯于飞耳,此诗双举鸳鸯以兴夫妇何疑焉。”,霓虹,说文雨部:“霓,屈虹,青赤,或白色,阴气也。”段玉裁注:“释天曰:螮蝀,虹也,霓为挈贰。郭云:双出,色鲜盛者为雄,曰虹;闇者为雌,曰霓。然析言有分,浑言不别。”朱骏声说文

7、通训定声:“雨与日相薄而成光,有雌雄,鲜者为雄虹,闇者为雌霓。”,(二)字形相对,汉先民在造字时,有时在表示相对或相反的意义使用字形相对的方法,造出意义相对或相反的汉字。如:棘棗:说文:“枣,羊枣也。从重朿。”段玉裁注:“羊盖衍文当云枣,木也。枣树随地有之,尽人所识,赤心而外朿。”王筠说文句读:“枣高,故重之;棘卑且丛生,故并之。”沈括梦溪笔谈卷十五:“枣与棘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庳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朿音刺,木芒刺也。朿而上载立生者,枣也;朿而相比横生者,棘也。不识两物者,观文可知。”,杲杳:说文:“杲,明也。从日在木上。”段注:“日在木上,旦也。”说文:“杳,

8、冥也。从日在木下。”段注:“莫为日且冥,杳则全冥矣。由莫而行地下,而至于榑桑之下也。”,出各:说文:“出,进也。象草木益滋上出达也。”孙贻让名原:“古出字取足形出入之义,不象草木上出形。”说文:“各,异辞也。从口、夂。夂者,有行而止之,不相听也。”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各亦来也。”清徐灏说文解字注笺口部:“各,古格字,故从夂。夂有至义,亦有止义,格训为至,亦训为止矣。”虢季子白盘:“王孔加子白義,王各周廟宣 爰鄉。”,陟降:说文:“陟,登也。从,从步。”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从,示山陵形,从,象二足由下而上。此字之意但示二足上行,不复别左右足。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或从步,或从不拘,但象

9、其上升之形。”说文:“降,下也。从,夅声。”此外,上下、本末、即既、可叵、正乏、公私、凸凹等也是意义相对的字。,三、辩证性思维模式,早在周代以前,人们就建立起了阴阳相生相克构成世界万物的辩证思维。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周易系辞:“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中国汉先民们从早就有辩证法的思想,在汉字上也有反映。,(一)正反同字,用一个字来表示涉及某一动作的正反两个方面的意思。如宋贾昌朝群经音辨卷六:“取于人曰假,与人曰假;取于人曰借,与人曰借;取于人曰乞,与人曰乞;取于人曰贷,与人曰贷;毁之曰坏,自毁曰坏;毁他曰败,自

10、毁曰败;坏佗曰毁,自坏曰毁。”再如:祝、受、市、丐、纳、乱、扰(尚书皋陶谟:“乱而敬,扰而毅。”孔安国传:“乱:治也。有治而能谨敬。扰:順也。”),(二)构字部件巧妙组合,表示相关含义时,利用同一部件的不同位置和样式的组合,创造不同的汉字形体。如:人、从、比、北、化、众等根据人的不同位置表示不同含义。 步、走、奔、涉、陟、降、出、各等根据足的不同位置和组合表示不同含义。,四、形象性的思维模式,多用具体的形象表示抽象的概念。具体表现如:字体形象直观、词语形象生动、语言形象传神。,五、模糊性的思维模式,汉民族除了以上几种主要的思维模式以外,还有一种模糊性的思维模式,这种思维模式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上

11、,但汉字构性本身也有一定的反映。如说文中有不少由同一部件叠合而成的字形,多有模糊性的特点。它们如:茻吅品譶雥雧林森衆驫猋炎焱惢淼蟲劦轟靁鱻,甲骨文中也有一些字,反映书汉民族先民们模糊性的思维模式,如:逐:牢:渔:后期形声字的构字上也能反映出模糊性的文思维模式,如异体字义符的选择:鷄雞、歡讙、歌謌,嘆歎,溪谿,詠咏,遍徧,睹覩,跡迹,侄姪,暖煖,汉字的艺术美,汉字的建筑美字形以对称为美,其字形的协调对称符合汉民族的建筑模式。方块字本身就像建筑材料,而由汉字建造的建筑,如诗歌本身就有一种建筑的美感。汉字内部每个构字部件的协调配合也有一种建筑的美感。,说文540个部首中,小篆字形仅左右完全对称的就有

12、232个,约占43%。如,汉字的音乐美,汉字有平上去入四声,本身就有音乐的美感,再根据一定的格律将汉字编排,就形成了可以诵读的诗歌文章。中国是诗歌的国度。汉民族众多的文学体裁中,发展最早、最完善、对世界文学做出最大贡献的文学形式是诗歌,和汉字具有音乐美是分不开的。,火焰体诗咏山清佚名,飞雁体诗:咏山清佚名,八山叠翠诗:游苏州半山寺明邬景和,梅花形诗:舟行佚名,灵檀几 蜂房,图画诗及美术体成语画,汉字的图画美,汉字起源于图画,因此很多汉字本身就是一幅惟妙惟肖的图画。,利用图画色彩浓郁的汉字组成的辞章,自然也就具有一种无可言状的图画美蕴。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汉字的书法美,书法是汉字特有的一种艺术,作为书法书写和研究的对象,汉字本身就是一种美轮美奂的艺术品。,石鼓文车工、绎山刻石、曹全碑局部,虞世南摹王羲之兰亭,褚遂良圣教序、柳公权玄秘塔、颜真卿多宝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