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化学与水污染1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73246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87 大小:1.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化学与水污染1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水化学与水污染1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水化学与水污染1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水化学与水污染1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水化学与水污染1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化学与水污染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化学与水污染1(8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2/28,1,第三章 水化学和 水污染,2019/2/28,2,目 录,3-1 溶液的通性,3-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3-3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3-4 沉淀反应,2019/2/28,3,第一节 溶液的通性,2019/2/28,4,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1)质量摩尔浓度: mB = 溶质的物质量 / 溶剂的质量 (molkg-1),(2)物质的量浓度: CB= nB/V = 溶质的物质量/溶液体积(moldm-3),(3)质量分数:w = m溶质 / m溶液,(4)摩尔分数: XB= nB / n总,混合物中各物质的摩尔分数之和等于1,(5)体积分数:B= VB / V总,

2、2019/2/28,5,1 溶液的蒸气压下降p (1)溶剂的蒸气压:,H2O(l),H2O(g),液-气平衡时蒸气的 压力:,p(H2O)称为水的(饱和)蒸气压,其值受温度影响。,=p(H2O)/p,K,y,3.1 非电解质溶液的通性,2019/2/28,6,(2)溶液的蒸气压下降,溶剂的蒸气压为po,溶液的蒸气压为p。,实验表明p po 其差值 p=po-p 为溶液的蒸气压下 降。,适用范围: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p = po x B,其规律反映于 拉乌尔定律:,2019/2/28,7,2 溶液的沸点上升、 凝固点下降,(1)液体的沸点:,液-气平衡时的温度,如:,H2O(l),H2O(

3、g),100时,p(H2O,l)=P(外)=101325Pa,(2)液体的凝固点(冰点):,固-液平衡时的温度,如:,H2O(S),H2O(l),0时,p(H2O,l)=610.6Pa=p(H2O,s),2019/2/28,8,(3)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Kbp、Kfp 分别称为沸点上升常数、凝 固点下降常数,是仅与溶剂有关的常数。,Tbp=KbpmB,Tfp=KfpmB,溶液的沸点上升和凝固点下降可以由 水、水溶液、冰的蒸气压曲线予以说明:,2019/2/28,9,溶液的蒸汽压总是低于溶剂,为使溶液的蒸汽压 与外压相等,必须提高温度,所提高的温度就是沸点上升,为使溶液的蒸气 压与固相

4、的相同 必须降低温度,所降低的温度 就是凝固点下降,2019/2/28,10,3 溶液的渗透压,半透膜:仅允许溶剂分子而不允许溶 质分子通过的薄膜。,渗透压:被半透膜隔开的溶液,溶剂会通过膜而进入较浓的溶液一侧。浓溶液 变稀,液面上升,直至渗透平衡。,2019/2/28,11,浓溶液一侧由于 液面升高而增加 的压力即为渗透 压 。,范特霍夫公式:,或,=cBRT,V=nBRT,2019/2/28,12,反渗透:在浓溶液一侧增加较大的压力可使溶剂进入稀溶液(或溶剂)。依此可实现溶液的浓缩和海水的淡化。,P,渗 透,反渗透,2019/2/28,13,4 依数定律(稀溶液定律),难挥发、非电解质、稀

5、溶液的蒸汽压下 降、沸点上升、凝固点下降、渗透压是与一定量溶剂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成正比。即与溶质的粒子数成正比。,按此定律可以计算相对分子质量;可以计算 稀溶液的Tbp、Tfp;可以近似判断一般溶液的 p、Tbp、Tfp、 的相对高低。,2019/2/28,14,解:溶液的凝固点决定于:溶剂(Kfp)和粒子 (分子或离子)浓度。 糖为非电解质,不解离;醋酸为弱电解质,部分解离;氯化钠为强电解质,100%解离。 各溶液中实际粒子浓度bNaCl bHAC b糖 , bB越大,Tfp越低。 因此,凝固点由高到低的顺序是(1)(2)(3),例题1:下列溶液凝固点的高低顺序: 0.1mol.kg-1糖的水

6、溶液; 0.1mol.kg-1醋酸的水溶液; 0.1mol.kg-1氯化钠的水溶液;,2019/2/28,15,5、应用 1.通过溶液的P、Tbp、Tfp、:测定高分子化合物的分子量; 2.应用凝固点下降原理:汽车水箱防冻剂;北方冬季消雪剂(除雪剂) 3.金属加工过程:热处理、盐浴(防止金属氧化脱碳); 4.利用渗透压原理在医学上的应用:静脉注射、等渗溶液; 5.利用反渗透原理:溶液的浓缩、海水淡化、水处理。,2019/2/28,16,小结:,本节主要介绍了难挥发的非电解质的稀溶液的通性(依数性定理)。熟悉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重点掌握溶液的蒸气压下降;着重理解渗透压中半透膜的作用;了解溶液的通

7、性在实际中的应用。,练习:P157 4 作业:P157 6,2019/2/28,17,第二节 水的解离反应 和溶液的酸碱性,2019/2/28,18,3-2-1 酸碱理论,酸碱电离理论,阿仑尼乌斯酸碱理论认为:,2019/2/28,19,阿仑尼乌斯, 酸碱反应的实质是 H+ + OH- = H2O,(2)优缺点: Arrhenius电离理论简单,是第一个电解质溶液理论,对溶液理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缺点是把酸碱的概念局限于水溶液系统内,难于解释非水系统进行的反应。例如, NH3与 HCl在气相或者在苯中反应也生成NH4Cl,电离理论就不能解释。,2019/2/28,20,(1923年,丹麦J

8、.N.Brnsted 和英国Lowry提出),布朗斯特,酸碱的质子理论,(1)要点 反应中任何能给出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给予体叫做酸. 反应中任何能接受质子的分子或离子,即质子接受体叫做碱. 酸碱反应是质子由质子给予体向质子接受体的转移过程.,2019/2/28,21,(2)质子理论的特点 该定义不涉及发生质子转移的环境,故而在气相和任何溶剂中均通用. 质子理论中无盐的概念,电离理论中的盐,在质子理论中都是离子酸或离子碱,如NH4Cl中的NH4+是离子酸, Cl是离子碱. 得失质子的物质组成共轭酸碱对 HB = H+ + B- 酸质子+共轭碱,酸 H+ + 碱,例:HAc的共轭碱是Ac-

9、, Ac-的共轭酸是HAc, HAc和Ac-为一对共轭酸碱。,2019/2/28,22, 酸碱可以是分子、阴离子、阳离子, 如Ac-是离子碱, 是离子酸;,(2) 酸碱反应的实质: 两个共轭酸碱对之间的质子传递。,H+,2019/2/28,23,1923年,Lewis提出 (1)理论要点: 凡可以接受电子对的分子、原子团、离子为酸(electron pair acceptor); 凡可以给出电子对的物质为碱(electron pair donor)。,酸碱电子理论,2019/2/28,24,3-2-2 水的解离反应和溶液的酸碱性,水的解离反应,2019/2/28,25,溶液的酸碱性和pH,20

10、19/2/28,26,例,pH值越大,溶液酸性越弱,碱性越强。,pH=-lgc(H+)/c =-lg1.3410-3=2.87,pH=14-pOH=14-lgc(OH-)/c =14-lg(1.3210-3)=11.12,2019/2/28,27,酸碱指示剂,石蕊 红 5.0 紫 8.0 蓝,pH试纸在不同的pH溶液中显不同的颜色,2019/2/28,28,第三节 弱电解质的解离反应,2019/2/28,29,3-3-1 解离平衡和解离常数,弱电解质在水溶液中部分解离,存在解离平衡。,解离平衡,2019/2/28,30,解离常数,2019/2/28,31,3-3-2 解离度和稀释定律,解离度,

11、解离度可表示弱电解质解离程度的大小 在温度、浓度相同条件下, 越小,电解质越弱。,2019/2/28,32,稀释定律,2019/2/28,33,3-3-3 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2019/2/28,34,3-3-3 弱酸或弱碱溶液中离子浓度计算,c(OH-) c,2019/2/28,35,例,计算0.100molL-1氨水溶液中的c(OH-)、pH和氨水的解离度。,平衡浓度/(molL-1) 0.100-x x x,2019/2/28,36,例,计算0.100molL-1氨水溶液中的 c(OH-)、pH和氨水的解离度。,pH=-lg(7.510-12)=11.12,2019/2/28,

12、37,3-3-4 多元弱酸的分步解离,2019/2/28,38,例,已知常温、常压下H2S的溶解度为 0.10molL-1,计算H2S饱和溶液中c(H+)、 c(S2-)和H2S的解离度。,0.10-x0.10,x= 9.5410-5,c(H+)= 9.5410-5 molL-1,2019/2/28,39,2019/2/28,40,2019/2/28,41,常温下, H2S饱和溶液中, c(H2S)=0.10molL-1,调节H2S溶液的酸度,可控制c(S2-)。,2019/2/28,42,3-3-5 解离平衡的移动 同离子效应,2019/2/28,43,例,在0.100molL-1NH3H2

13、O溶液中,加入固体NH4Cl,使其浓度为0.100molL-1,计算溶液中c(H+)、NH3H2O的解离度。,2019/2/28,44,平衡浓度/(molL-1) 0.100-x 0.100+x x,c(OH-)=1.810-5 molL-1,利用同离子效应: 可调节溶液的酸碱性; 控制弱酸溶液中酸根离子浓度, 达到离子分离、提纯的目的。,2019/2/28,45,3-3-6 缓冲溶液,NaAc:抵消H+物质;HAc:抵消OH-物质。,2019/2/28,46,2019/2/28,47,例,试计算含0.100molL-1HAc、0.100 molL-1NaAc溶液的c(H+)、 pH值。,20

14、19/2/28,48,定量计算:,弱酸-弱酸盐,弱碱-弱碱盐,练习:P157 8 作业:P157 11 P158 17,2019/2/28,49,3-3-7配离子的解离平衡,实验,CuSO4溶液 (浅蓝色),适量氨水,Cu2(OH)2SO4 (蓝色),2Cu2+SO42-+2NH3H2O Cu2(OH)2SO4+2NH4+,Cu2(OH)2SO4 +8NH3H2O 2Cu(NH3)42+ + 8H2O + 2OH- + SO42-,配合物的定义,2019/2/28,50,实验,CuSO4溶液 (浅蓝色),适量氨水,Cu2(OH)2SO4 (蓝色),2019/2/28,51,2019/2/28,

15、52,1. 形成体中心离子或中心原子,如 Fe3+、Cu2+、Co2+、Ni2+、Ag+,配合物的组成,为具有能接受配位键的原子或离子,2019/2/28,53,2. 配体及配位原子,如 Cu(NH3)42+ Fe(CO)5 配体 NH3 CO,常见的配体 阴离子:X-、OH-、CN- 中性分子:NH3、H2O,即能提供配位键的分子或离子,2019/2/28,54,常见的配位原子:N、O、S、C、卤素原子,如 Cu(NH3)42+ Fe(CO)5 配体 NH3 CO 配位原子 N C,2019/2/28,55,2019/2/28,56,3. 配位数与一个形成体成键的配位 原子总数,2019/2/28,57,配合物的组成,Cu(NH3)4,SO4,2019/2/28,58, Fe ( CO )5 ,2019/2/28,59,配位平衡及其平衡常数,2019/2/28,60,配离子解离平衡的移动,加入H2SO4,平衡向右移动,更多的Cu(NH3)42+发生解离。,2019/2/28,61,另外,在配离子反应中,一种配离子可以转化为另一种更稳定的配离子,即平衡向生成更难解离的配离子方向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