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

上传人:H*** 文档编号:836576 上传时间:2017-05-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3.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学名词解释复习(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物学名词解释1、 自然分类法:依据动物的各种特征所表现出来的综合特点作为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人为分类法:是以动物形态结构或生活习性上一个或几个特点作为分类依据对动物进行分类的方法。 2、 物种:物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它是指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和遗传特性等方面彼此相似,具有共同的原始祖先,并在自然情况下能自由交配,产生具有正常的繁殖能力的后代的个体的总数。 亚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由于长期的自然或地理隔离,使他们在形态和性状上与原种或分布在其他地区的同种生物发生了一些差异,将这部分成为亚种。如东北虎、华南虎。品种:种内一部分个体,经过长期的人工选择和定向培育,使这一部分个体在形态或性状

2、上与原种发生了一些差异。种内的由人工选择产生了新形态或新性状的群体,即为品种。如家犬:肉用犬,猎犬、警犬、哈巴狗等。 3、 有性生殖:由 2 个亲体,各自产生生殖细胞,2 种生殖细胞结合成合子,再由合子发育成幼体的过程。 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 1 个亲体直接产生后代的过程。 4、 系统发育:也称系统发展,是与个体发育相对而言的,它是指某一个类群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个体发育:指动物从受精卵开始,经一系列过程形成幼体,再由幼体生长发育至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全过程,我们通常所指的发育是个体发育。 (个体发育分胚前发育、胚胎发育、胚后发育)胚前发育:亲体生殖细胞的发生于成熟过程以及精

3、卵相互接触到雌雄原核完全融合的过程。 胚胎发育:从受精卵开始,经卵裂、囊胚期、原胚期、三胚期直至新生个体孵出或从母体产出的过程。 胚后发育:指新个体生长发育至成熟直到衰老死亡的过程。 5、 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有显著差别,还需经过蛹期,如蚂蚁、金龟子、蜜蜂、蚊、蝇等。不完全变态:是指昆虫在发育过程中经过受精卵、幼虫和成虫三个阶段,幼虫和成虫在形态和生态习性上不尽相同或不同,如蝗虫、蝼蛄、蜻蜓等。 6、 直接发育:又称无变态发育,指幼体与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没有太大差别,只是性成熟和体成熟的程度不同。如哺乳动物、鸟类

4、、爬行动物等。 间接发育:又称变态发育,指幼体和成体在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上相差较大,幼体须经一些列的变化才能发育成为成体的发育方式。如青蛙、蟾蜍、昆虫等。 7、 胚层逆转:海绵动物胚胎发育中的特有现象。胚胎发育过程中大分裂球(植物极)发育为成体的外胚层,小分裂球(动物极)发育成成体的内胚层。此方式与以后所有高等动物胚胎发育方式恰好相反。 8、 逆行变态:幼体至成体结构更为简单的变态为逆行变态或退化变态。如变态过程中海鞘是去了一些作为脊索动物应有的特征如脊索、背神经管等。 9、 辐射对称:通过身体的中轴,可以有许多个纵切面,每个切面都能将身体分成对称的两部分。 两侧对称:沿着动物身体中央纵轴做纵

5、切,中有一个纵向的切面可将身体从中央切成两半,这两半相等且互为镜像。10、 真体腔:中胚层包围的体腔。环节动物在内外胚层之间出现两团中胚层带,然后通过裂体腔法形成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 。 假体腔:囊胚腔发展形成。 又称初生体腔,其内充满体腔液,维持一定的张力。混合体腔:真体腔的残余部分和原体腔混合形成,体腔内充满血液,其内脏都浸在血液中,如节肢动物 。11、 同律分节:动物的身体由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彼此相似的节体所构成,这种分节现象为同律分节。 异律分节:动物的身体由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不同或不尽相同的体节所构成,形态和功能相同的节体与合成体区,因而身体出现分部现象。 12、开管式循环:血液除

6、了在血管中流动外,还流经血腔或血窦的循环方式。心脏动脉血窦静脉心脏 闭管式循环:血液始终在封闭的管道中按一定的方向流动的循环方式。心脏动脉微血管静脉心脏 13、 单循环 :1 )血液循环一周仅一条循环途径;2)心脏由 1 心房、1 心室组成;3)呼吸器官为鳃;4)常见种类:圆口纲、鱼纲。 双循环:1).血液循环一周有两条循环途径,一为体循环,另一为肺循环;2)心脏由 2 心房、1 心室或 2 心室组成;3)呼吸器官为肺;4)分为不完全双循环如两栖纲、爬行纲和完全双循环如鸟纲、哺乳纲。 不完全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一心室。因心室无分隔或分隔不完全,肺循环和体循环回心的血液在心室内有混合,如两栖纲、

7、爬行纲。完全双循环:心脏为二心房二心室,在肺循环和体循环途径中动脉血和静脉血完全分开,如鸟纲、哺乳纲。14、 咽式呼吸:吸气时,上下颌紧闭,鼻孔瓣膜开放,口腔底部下降,空气由鼻孔进入口腔。然后,瓣膜紧闭,口腔底部上升,将空气压入肺内,进行气体交换后,由肺的弹性回缩和腹肌的收缩气体又退回口腔中,鼻孔张开,呼出气体,如两栖类动物。胸腹式呼吸:胸式:肋间肌收缩或舒张;腹式:膈肌的运动,如哺乳动物。 双重呼吸:当吸气时,大部分新鲜空气沿中级支气管直接进入气囊,未经气体交换而富有氧气。一部分新鲜空气经过肺内的微支气管时,进行了一次气体交换。当呼气时,气囊的新鲜空气也经肺内的微支气管时,又进行了一次气体交

8、换。这种在吸气呼气时,都进行气体交换的现象,称为双重呼吸(鸟类特有) 。15、 鳞式 :鱼类的分类依据之一。由侧线鳞数目、侧线上鳞数目、侧线下鳞数目组成。侧线鳞:鱼类身体两侧各有一排其中央有小孔穿过的鳞片。 侧线上鳞数:背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距离上的鳞片数目。 侧线下鳞数:臀鳍起点基部至侧线这一段距离上的鳞片数目。 鳍式:是鱼类分类上的重要依据之一,由鳍的名称(用鳍的拉丁字母表示胸 P、腹V、背 D、臀 A、尾 C) 、鳍棘的数目(用大写罗马数字表示)和软鳍条的数目组成(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如鲤鱼鳍式:鲤鱼:D:1722 齿式:用文字方式表示哺乳动物牙齿的数目种类排列方式,是哺乳动物分类的重

9、要依据。(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门齿、犬齿、前臼齿、臼齿)X2 16、 被囊类:尾索动物成体体表被以类似植物纤维的被囊,如海鞘。单孔类:原兽亚纲种类极少,现存种类仅分布在澳洲及其附近岛屿上;卵生;有泄殖腔;有乳腺无乳头;体外被毛;提问基本恒定,如鸭嘴兽、针鼹。 单鼻类:圆口纲,只有一个鼻孔,是脊椎动物亚门中结构最简单、最原始的一个纲,种类约 50 种,如七鳃鳗,盲鳗等,体型像鱼类、但与鱼类有本质区别。 有袋类:后兽亚纲,胎生无真正胎盘,雌兽腹部有育儿袋,具乳腺,乳头位于育儿袋内,如袋熊、袋貂、袋狼、袋狐、袋兔、袋鼠。 17、 寄生 :一种动物生活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表,靠摄取后者的营养

10、为主,对后者造成危害,即一方受益,一方受害。如蛔虫与人,疟原虫与肝细胞。 共生:一种动物生活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表,二者生活在一起时相互受益,分开时一方或双方均不能生活。如超鞭毛虫与白蚁,瘤胃纤毛虫与牛。 18、 完全消化系统:有口和肛门;前肠:外胚层来源上皮构成,有口、咽和食道等部;中肠:内胚层来源上皮构成,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后肠:外胚层来源上皮构成,包括直肠和肛门。 不完全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较简单,有口无肛门。肠管末端为盲端。自由生活的种类肠管分支多,寄生种类的消化系统趋于退化或完全退化。如扁形动物,涡虫。19、 卵生 :受精卵在母体以外的环境中发育,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如虎头鲨。 卵胎生

11、:体内受精,受精卵在母体子宫内发育,营养物质来自卵黄,如棘鲨,蝠鲼。胎生:绝大多数哺乳动物,受精卵在母体内发育,胎儿借助胎盘与母体建立联系并取得营养,在母体内完成胚胎发育的过程妊娠而成为幼儿时产出。产出的幼儿以母兽的乳汁哺育,如猴。 假胎生:体内受精,卵在子宫内发育,发育初期营养来自卵黄,发育后期营养来自卵黄囊胎盘,如星鲨。 20、 原索动物:原索动物亚门和头索动物亚门是低等索髓动物,总称为原索动物。又称无头类。如海鞘、文昌鱼。 变温动物:圆口纲、鱼纲、两栖纲、爬行纲。 恒温动物:鸟纲、哺乳纲。羊膜动物:爬行纲、鸟纲、哺乳纲。 21、 原口动物:胚胎发育期的胚孔发育成成体的口,以这样的方式形成

12、的动物,如: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后口动物:动物的口不再起源于原口(胚孔) ,而是在原肠胚期的后期,在与原口相对的一端,由内外两胚层相互紧贴形成一新口作为动物的口,此口成为后口,而原口则为动物的肛门,以这样的方式形成口的动物成为后口动物,如棘皮动物、半索动物、脊索动物。 22、 蜕膜胎盘:绒毛与子宫内膜的结合紧密,产仔时将会因为子宫内膜大片撕脱而引起子宫壁大出血。环状胎盘(食肉目、象、海豹) ;盘状胎盘(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灵长目) 。无蜕膜胎盘:绒毛膜与子宫内膜结合疏松,产仔时绒毛膜与子宫内膜分离像褪手套一样容易,出血少。散布状胎盘(鲸、狐猴、某些有蹄类) ;叶状胎盘

13、(反刍有蹄类) 。23、 幼体生殖:动物在幼体阶段进行繁殖,这种繁殖方式只存在于少数动物,如扁形动物的吸虫类。 世代交替:动物在其生活史过程中,有性世代和无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24、 早成鸟 :孵化期较长,出壳后全身覆以绒羽,两眼睁开,听觉灵敏,很快即可自行觅食,如鸡鸭鹅的雏鸟。晚成鸟:孵化期短,出壳后发育不完全,身体裸露,绒羽稀少,眼未张开,需亲鸟长期喂养后才可独立生活,如猛禽鹰、攀禽啄木鸟、鸣禽麻雀、燕子等。 25、 迁徙:鸟类每年在繁殖地区和越冬地区之间定期有规律地长距离迁飞。留鸟:终年栖息于繁殖地区的鸟类,如麻雀、喜鹊。 候鸟:每年随季节变化而周期性迁徙的鸟类,分为夏候鸟、冬

14、候鸟。冬候鸟:秋来越冬,春去繁殖,如雁、野鸭。夏候鸟:春来繁殖,秋去越冬,如家燕、杜鹃、丹顶鹤。 迷鸟:偏离原来分布区,偶尔在其他地区见到的鸟类,如黑兀鹫。 旅鸟:也叫过路鸟,夏季在我国以北繁殖,冬季在我国以南越冬,春秋季路过我国某地作短暂栖息的鸟类,如黄胸鹀、沙锥、信天翁、极北柳莺 。26、 外骨骼 :节肢动物所特有的、覆盖于体表的、无生命体特征的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几丁质复合体所构成,其中沉积有钙盐或骨蛋白。使体壁的硬度大大增加。 内骨骼:结缔组织中具有中胚层来源的内骨骼,棘皮动物第一次出现内骨骼,如海星。 27、 胸廓 :每一胸椎借一对肋骨与胸骨联结形成,胸骨中央有龙骨突,上附有飞行有关的胸大肌和胸小肌。 肩带:肩胛骨、乌喙骨、锁骨。 腰带:髂骨、坐骨、耻骨。 28、 开放式盆骨:为鸟类特有的结构,指腰带(髂骨、坐骨和耻骨)的左右坐骨和耻骨不在腹中线处相愈合,而是左右分开,并向侧后方伸展,这样的骨盆成为开放式骨盆。通常认为与鸟类产大量的硬壳卵有关。 闭锁式盆骨:爬行动物髂骨与荐椎的横突相连接,左右坐骨和耻骨在腹中线联合,所构成的骨盆。 29、 双名法 :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为形容词,字母均小写)+定名人姓氏 。三名法:属名(名词,第一个字母大写)+种名(多为形容词,字母均小写)+亚种名+定名人姓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