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83652599 上传时间:2019-02-28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36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统计调查制度改革情况介绍和新“制度”落实及网络直报工作布置,甘肃省卫生厅统计信息中心 07.9.27,报告内容,我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改革 新调查制度的实施 网络直报工作布置: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管理规定与直报内容简介,我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改革,统计工作现状-成绩与问题 改革重点选择-需求与挑战 如何进行改革-策略与方法 制定改革方案-目标与步骤 改革进展介绍,1、成绩与问题,近年来统计信息工作成绩 调查制度建设:2002年全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 统计标准建设:ICD-10、卫生机构分类代码等 信息网络建设: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数据库建设: 逐级建成卫生信息数据库 居民健康调查:国家卫生服务

2、、营养、妇幼卫生调查等 存在的主要问题 内容缺乏广泛性:缺乏健康和医疗服务质量指标 及时性和准确性:年报4月份产出漏报分类错 信息系统间重复与浪费:信息孤岛信息共享困难 统计分析利用较差:缺乏反馈机制,老百姓: 健康状况 看病难、看病贵 卫生改革与发展重点: 重大疾病控制(SARSAIDSTB乙肝) 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新农合制度) 社区卫生(机构建设/服务功能与质量) 卫生系统评价: 疾病流行规律与疾病负担 疾病防制策略的成本效果 卫生资源配置、卫生服务可及性 医疗保障制度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 国际社会(WHO): 人群健康、卫生服务覆盖、卫生系统、 行为与环境危险因素、工作绩效,2

3、.不断变 化的需求 与挑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反应机制建设,应急反应机制建设-指挥系统数据中心,3、策略与方法-针对问题,4、改革方案:原则、步骤与内容,改革原则: 整体设计,分工负责 避免重复调查,需要与可能相结合 步骤与内容: 开展需求分析,制定统计指标体系 制定新的调查制度 增加调查频率-实时、月报、季报和年报 研制统计信息分类标准 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建立部省级数据仓库,加强数据分析与利用 修订全国卫生统计管理办法,5、改革进展 (1)开展需求分析,制定统计指标体系,2005年底卫生部要求各地开展需求分析,收到20个省需求分析报告; 2006年1-3月收集卫生规划纲要、UN千年

4、发展目标、WHO、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OECD),是由30个市场经济国家组成的政府间国际经济组织,旨在共同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和政府治理等方面的挑战,并把握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美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赴湖北等省调研指标可得性; 5月份出台指标体系初稿(政府层必需,核心指标,可得性),下半年多次召开研讨会,征求各方意见; 2007年初,卫生部发布指标体系(卫办发200744号),5、改革进展介绍- (2)制定新的调查制度,2006年月2007年3月:各司局修改并定稿调查表 2007年56月份:两次报国家统计局审批; 新制度由四部分组成: 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

5、度 全国卫生监督调查制度 全国疾病控制调查制度 全国妇幼保健调查制度 新农合调查制度正在制定中,5、改革进展介绍- (3)卫生信息标准研究,国家卫生信息基础框架研究 国家卫生统计信息字典 医院基本数据集 公共卫生基本数据集 社区卫生信息基本数据集 电子病历应用基础与标准研究 中国影像存储与传输标准(CPACS),新调查制度的实施,布置全国卫生统计调查制度 建立实施制度的保障措施 建立统计信息网络直报系统 建立部、省级数据仓库,实施新制度,1、布置新制度(2个部发文) 卫办发2007165号:布置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卫生监督调查制度 卫办发2007207号:布置全国疾病控制、妇幼保健调查制度

6、 2、保障措施: 卫生部关于贯彻落实新的调查制度的通知 (卫办发2007166号) 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 修订全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过去三年国家公共卫生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了医疗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 五级网络(乡镇县地市省中央) 近10万个卫生机构和卫生行政部门实现网络直报 为西部乡镇卫生院配备17000台计算机 三级平台: 卫生部平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国家CDC疫情数据处理平台和卫生监督信息平台 省级平台:卫生部支持中西部26个省级系统建设 地市平台:卫生部支持27省会市、319个地级市建立医疗救治信息平台,修订199

7、9年发布的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 2008年上半年完成修订任务 修改不相适应的内容(如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等) 增加信息系统建设与数据采集(包括网络直报) 增加数据交换与共享、信息发布与管理 2008年发布全国卫生统计信息工作管理办法,修订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4、建立部省级数据仓库,目的:数据整合、加强数据综合分析与利用 时间:2008-2009 内容: 数据导入:各子系统数据,历史数据 统计分析:以业务需求为导向建立主题数据库 建立数据仓库查询平台 数据导出(向其他系统),4、建立部省级数据仓库(续),为指挥决策系统和医疗救治系统及时提供动态医疗、救治专家和医疗救治机构信息、疫情信息

8、为制定卫生政策与规划、宏观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建立信息反馈机制(县地级卫生局和基层卫生单位) 为外网提供信息发布内容,增加信息透明度:如 疫情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医疗服务信息: 医疗服务项目及收费价格 病人人均医疗费用及单病种收费等 医疗机构及医师执业信息,中心交换机,县区卫生局,市州卫生局,医院、卫生院,监、控、血等,甘肃省平台与数据中心,防火墙,接入路由器,省厅到市县及基层单位网络拓朴图,vpn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网络直报工作布置:卫生统计网络直报管理规定与直报内容简介,主要内容,直报管理规定 操作技术规范 直报内容说明 如何组织实施 2008工作计划,一、直报管理规定(试行),总则 机

9、构职责 工作制度 质量控制 数据与系统管理 保障措施(略) 附则(略) 注:已征求省厅意见,卫生部9月份行文下发。,(一)总则,目的: 加强全国卫生统计网络直报工作; 提高统计数据质量。 原则: 依法上报(统计调查制度) 统一规范(统计分类标准及操作技术规范) 分级负责(中央-县,基层单位各司其职) 属地管理(直报用户及卫生机构管理) 准确及时 (保质保量,及时上报),卫生部: 负责制定国家直报管理制度、技术规范及分类标准; 组织编制直报系统软件及升级; 负责国家直报平台及数据中心建设及维护; 组织实施全国直报工作,开展全国督导检查。 省卫生厅: 制定本地区直报管理制度; 负责省级直报平台建设

10、及维护; 管理辖区直报工作(各级用户管理,数据审核、数据 催报、数据上传等); 组织人员培训,开展督导检查及考核评估。,(二) 机构职责,地市卫生局: 管理辖区直报工作(县区用户管理,数据催报,批量审核); 指导本地区直报工作,开展督导检查。 县卫生局: 基层直报用户管理,新增卫生机构信息上报; 数据审核,数据催报; 为辖区诊所及村卫生室代报数据。 基层直报单位: 数据录入、审核及上报。,(二) 机构职责(续),直报单位(约10万个,我省2227个单位): 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 不包括诊所、医务室、卫生所、村卫生室 县区卫生局(代报诊所、医务室及村卫生室数据)。 直报人员:直报单位的统计人员

11、。 注: 为保证系统正常运行,近两年暂不扩大直报单位范围, 待系统稳定后再扩大到具备上网条件的诊所。,(三)直报工作制度 1、直报用户及人员,全国卫生资源与医疗服务调查制度; 卫统1表(8个表)、卫统2表、卫统3表、卫统4表 全国疾病控制、卫生监督与妇幼保健调查制度 (暂不执行); 地区统计调查制度增加内容(省级直报平台); 卫生部布置的一次性调查任务(满足卫生改革需要)。,2、直报内容,基层直报单位上报时限: 年报:年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1月份); 季报:季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4710月份); 实时:卫生机构发生变动后10日内完成上报或更正; 调入或调出人员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 购进或调出设

12、备后1个月内完成上报。 省厅数据上传: 年报:报告期截止后第日上传; 季报:报告期截止后第日上传; 实时:直报用户,机构,人员,设备增减信息实时上传,3、上报时限,数据上报: 基层医疗卫生单位直报人员登陆系统上报本单位数据; 诊所(卫生所、医务室)和村卫生室按属地管理原则向 所辖县区(县级市)卫生局报送电子或纸质数据,由县区 (县级市)卫生局代报数据。 数据交换: 省厅将本地数据上传卫生部数据中心。 注:1. 其他不能上网的卫生机构上报流程与诊所一致; 2. 县区卫生局提前向诊所等下发纸质调查表。,4、直报流程,在线填报: 直报人员登陆省(部)级直报系统在线填报数据。 离线录入、在线上传: 直

13、报人员利用直报系统提供的客户端软件(离线 工具)录入数据,审核后通过网络上传。 注: 为减缓网络和数据中心压力,建议基层直报单位和 县区卫生局尽量使用“离线工具”录入、审核数据。,5、直报方式,数据审核: 基层直报单位:上报前平衡及逻辑关系审核; 县卫生局:逻辑审核,注明审核通过或审核未通过; 地、省级卫生厅局:批量审核(逻辑审核)。 数据订正: 基层直报用户:数据上传后3日内可更正数据; 县区卫生局:5日内核实订正或通知基层单位订正; 省厅:报告期结束后5日内核实订正; 卫生部退回的错误数据要求省厅3日内订正上传。,(四)质量控制,数据催报:报告期截止5日前系统发出催报公告 (未报数据的卫生

14、机构名单); 数据补报:报告期截止后第1天,系统公布漏报单位 名单,要求报告期截止后3日内补报; 督导检查,通报检查结果: 卫生部组织全国督查,省地县组织本地区督查; 通报内容:各地上网直报率、漏报及迟报单位、 直报数据质量。 注:卫生部随时调用原始数据。,(四)质量控制(续),(五)数据与系统管理 1.数据管理,数据管理 数据分析与利用 建立健全统计信息数据库(数据整合); 为指挥决策与医疗救治提供动态的医疗机构、 医疗救治专家、医疗服务信息; 制定卫生政策与规划、宏观管理提供咨询服务。 数据保存 部省级数据中心数据长期保存; 基层单位电子/纸质数据保存3年; 汇总数据存档。,2. 数据字典

15、管理,数据字典即统计分类标准,未经授权不得更改; 可增地方统计分类标准,但不得与部标相冲突。 行政区划代码是系统用户管理和权限分配的依据,除省级系统管理员外,其他人员无权修改。 为维护系统的稳定性,行政区划代码每年更新1次,即:用原代码完成上年度直报任务,下年度使用变动后的代码。,3. 系统安全管理,省厅制定用户管理制度,加强帐户安全管理; 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须报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备案(备案内容: 姓名、工作单位、职务及联系电话)。 系统管理员和数据管理员要相对稳定,更换人员无须更换帐号,但要更换密码。 系统用户发现密码被盗,应立即更改密码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二、操作技术规范,网络直报条件

16、 用户管理与权限 数据字典维护与编码原则 离线工具与外部数据导入 数据交换,(一)网络直报条件,系统运行环境(后页) 人员要求 数据管理员:熟悉直报业务,分析、指导和培训能力; 系统管理员:管理和维护系统,保障信息安全。 网络接入 部省级直报平台采用宽带接入因特网; 地县级卫生局及基层直报用户直接登陆省级平台。 Windows XP/2000以上操作系统,IE6.0+浏览器; 目前利用国家公共数据网络资源组建VPN专网(暂不 实施)。建立部省级专网后,省级数据中心通过专网 与部级数据中心链接。,(二)用户管理与权限,用户角色与权限(后附): 县、地级操作人员,1个人可以拥有3种角色。 帐号设立(后附): 依据行政区划代码划分用户组织结构,自动设立各级 系统管理员帐号和医疗卫生机构直报用户帐号。 县级系统管理员应将医疗卫生机构用户帐号和初始密码 通知所属单位直报人员; 用户密码: 用户密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